憲訴法政院明提覆議 挨批升高惡意

立法院日前三读修正宪诉法、选罢法及财划法等三法,其中宪法诉讼法已于廿四日送达行政院,依法若要移请立法院覆议,期限为一月二日;行政院认为修法冲击自身诉讼权,将于明天行政院会针对宪诉法拍板提起覆议案。

在野批评,行政院动辄对立院通过、执政党不爱的法案提覆议,造成两院恶意螺旋,也彰显民进党「习惯透过大法官掌握政治」。

行政院长卓荣泰日前指出,修法等同废掉司法院重大功能,行政院会站在该有的角度和立场维护各种权益。行政院发言人李慧芝昨证实,明天一月二日是宪诉法提覆议的最后一天,当天将在行政院会通过,正式提出覆议案。这也将是我国宪政史上第十五次覆议案。

知情人士透露,宪法法庭因人数问题无法开会,直接影响政院的诉讼权;根据司法院统计,宪法诉讼法二○二二年上路以来至去年底,有百分之九九点一的案件皆由人民声请,冲击人民救济权利,且新法的施行日期为「自公布起施行」,法案生效当天,许多还在受理中、审到一半的案件,将全部喊停。

但在野对政院的做法不埋单。国民党立委翁晓玲批评行政院此举不恰当,她说,宪诉法涉及宪法法庭运作,行政院有什么好窒碍难行?若司法院对修法有意见,可以再提修法,且明定大法官最低出席人数和提高判决门槛,这在全世界民主先进国家都有清楚规范,行政院提出覆议,就只想要杯葛立院通过的法案。

国民党立委赖士葆虽尊重宪法赋予行政院的覆议权,但他质疑行政院动辄对立院通过、执政党不喜欢的法案提出覆议,将造成立法、行政两院恶性互动的螺旋,绝非国家之福;依宪法,行政院要接受立院的监督,行政院随意以政党的角度提出覆议,为国家政局带来一定程度的混乱与不安。

民众党立委林国成质疑,修法明定参与评议人数须达三分之二,这是合理规范;民进党已经习惯透过大法官掌握政治,显见政府只是在找理由,没有展现出诚恳的作为,「很可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