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生夜间还在包尿布 医曝不是病是而是这原因
中医大新竹附医儿科医师林子晴指尿床对儿童而言并非疾病,而是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现象,治疗目标不仅是控制尿床,更在于减少对孩子心理与社交生活的影响。(罗浚滨摄)
一名11岁小五男童每天有尿床问题,不得不包尿布睡觉,父母担忧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到中医大新竹附设医院求诊,儿科医师林子晴做详细病史询问与检查,排除泌尿道感染及肾脏疾病等可能性,经医病沟通建议调整生活习惯并搭配药物治疗,男童在药物控制下几乎不需要尿布,将持续门诊追踪并与家长讨论后续计划。
林子晴表示,尿床即夜间遗尿,是儿童中常见情况,5岁时约20%的儿童仍会尿床,随着年龄增长,多数可自然改善,尿床的原因可能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如夜间膀胱过动、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或抗利尿激素分泌昼夜节律不明显有关,诊断需透过详细病史询问、理学检查及必要检验,排除泌尿系统结构、膀胱功能异常等问题。
林子晴指治疗多从生活习惯调整开始,建议减少晚间饮水量,确保睡前排空膀胱,若经3至6个月未见改善,可考虑湿感警报器或去氨加压素,湿感警报器在尿床时发出警报声唤醒孩子,成功率约30%至60%,但在台湾取得较为困难且未纳入健保。
去氨加压素则能减少夜间尿液生成,但需严格限制晚间饮水,以避免低钠血症。若以上方法无效,可考虑合并其他药物治疗,另外需记录排尿日记来追踪治疗效果。
「治疗目标不仅是控制尿床,更在于减少对孩子心理与社交生活的影响!」林子晴强调,尿床对儿童而言并非疾病,而是身体尚未发育完全的现象,家长需了解尿床并非孩子的错,应避免责骂或惩罚,采取支持态度,让孩子明白这是正常现象,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另外也可在孩子在尿湿后参与更换床单,培养责任感,透过亲子合作,帮助孩子逐渐恢复信心,迈向改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