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希望易落空?專家建議:量化指標可達成
研究指出,超过三成民众在新年时都会许下新年新希望,但大多数都会失败告终。(网路截图)
新年新希望总是落空,2024年从关注睡眠、生活习惯开始!研究指出,超过三成民众在新年时都会许下新年新希望,但大多数都会失败告终。专家建议,将目标分成可量化的指标、分阶段订定目标,并从生活习惯下手,更容易达成新年新希望。
新年新希望易落空
《yougov》报导,在美国,约有34%的民众会对新年制定新目标或新计划,最常见的目标包括:存更多钱、养成运动习惯、改善身体健康、减重或追求新嗜好等。但过去研究调查指出,超过2成的民众在一个月内就会放弃新目标。
《BBC》报导,这些状况又被心理学家称为「虚假希望综合症」,指的是人们就将不现实的期待当做目标,最后导致愿望难以达成,大多数都是目标太大、错估达成目标需要的时间,导致民众出现挫折或失落感。
研究表明,以方法为导向的目标,如设定了可量化的指标、将大目标分成数个小目标等,计划就更容易持续进行。《BBC》建议可以就科学的角度,从几个面向来改善生活品质。
小习惯改善生活品质
例如科学家指出,因为生物时钟,民众其实在冬天需要更多的「睡眠」,所以在睡前不要看手机,回避强光等,就能有更好的睡眠品质;同时,冬季也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研究也发现,倒着走比正常往前走更有效消耗卡路里,还能增强背部的肌肉。
研究也指出,无论是跟陌生人交谈、享受惊吓等新事物,都有助于让民众感觉更快乐、生活更有弹性,进而降低生活的压力。同时,如果能学习新技巧、培养全新的嗜好有助于大脑保持年轻,也能激发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多精采内容,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