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本質 是忠實呈現自己
一名高中生的「学习历程档案」被网友踢爆造假,陆续被多所大学取消录取资格,引起教育界议论纷纷。台大校长陈文章呼吁各界给该学生空间反省,每个人都有跌倒的时候,可在招联会讨论「学习历程采计比例」。对此,笔者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从事件本质而言,笔者支持陈文章校长「重新厘清学习历程本质」的主张,重点是在「忠实呈现自己」;学生提出奖项等资料,都应附上相对应的「佐证资料」,而非让「华丽的学习历程」扭曲变成「录取大学的利器」。陈校长呼吁社会不要过于苛责,给学生一个空间反省和思考,亦是教育者的典范。
其次,从教育的角度而言,每个学生都有犯错的机会,没有人是「完人」,不需扼杀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如果该名学生在后续入学管道录取台大,陈文章校长说「我们没理由拒绝他」。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学生「希望」与「改错」的机会。
其三,从教育制度而言,当大学招生出现弊端时,我们必须补修漏洞,才不会让人有机可乘,造成对于其他考生的不公平。教育教导学生追求「公平正义」,这是教育的目的,这次事件正是「机会教育」的良机。过去的「联考」是「一试定终身」,忽略考生的其他特质与优势,是一种「畸形制度」;如今学生的「学习历程档案」出现漏洞,应调整「学习历程采计比例」,甚至如果造假就取消录取资格。对学生而言,这种品格教育,甚至比书本的知识教育更重要,不是吗?
其四,这名台中私校高中生在录取多校医学系后,为何需要在社群平台分享学习历程档案?这背后的意涵,更值得深思与探究!因为,当代学生在资讯充斥的年代,很容易被大量资讯给淹没,必须提出自己的「亮点」,日后在同侪聚会时,自己才有话题能跟朋友分享,当主角而非当「听众」。
最后,当今学校教育提倡「感化」与「原谅」,是否因此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不知造假严重性与后果?例如遭舆论批判、被大学取消录取资格等。
为何移植「学习历程档案」到台湾就扭曲变形?这是忽略文化因素所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相对拥有资源的学校、学生与家长们,知道如何打造看起来更为优秀的「学习历程档案」让学生加分;但这对于其他不谙「游戏规则」的家长与学生们是否公平?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