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頻放炮 官媒:中國經濟困難與大環境相關

在中国学者近来纷纷直陈经济问题引发回响之际,中共官媒新华社今天发表评论文章喊话,指中国企业面临的国内需求不足等困难与「大环境」相关,有「调整的阵痛」。但「经营主体的信心在恢复,越来越多企业更坚定地前行」。

新华社今天以「企业经营压力挑战怎么看」为题发表评论文章。文中首先强调,经深入分析,当前中国企业面临的种种难题,与「经济发展大环境」相关。

文章指出,中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结构调整过程中,在投资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在消费端,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正处于恢复阶段。这些都对企业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带来影响。

这篇文章说,产业升级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挤压难以避免。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造成一定冲击和替代,部分传统产业市场规模在缩小;另一方面,技术变革加速,「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这些都让企业既面临「调整的阵痛」,又必须投身创新的竞速。

文章又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贸易保护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有的产业呈现周期性波动,一些企业「一时还未适应」市场和产业发展的变化。

这篇文章提到,上述这些困难,有外部压力也有内部挑战,有环境因素也有自身原因,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爬坡过坎、迈向高质量」必然直接面对的考验。

文章指出,尽管眼下的困难依旧不少,但「经营主体的信心在恢复,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坚定地前行」。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信心的基础就在企业。

这篇文章说,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艰辛探索,到打开大门在世界经济中劈波斩浪,金融危机、贸易摩擦,其中多少急流险滩。一次次风雨考验后,总有一批批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也正是因为无数企业、企业家的付出和努力,才成就了今天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

文章提到,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爬坡过坎依然面临着挑战,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中国企业家「有胆识、有眼光、勇创新、善作为」,在带领企业攻坚克难中涵养着「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定力」。

这篇文章最后说,「难中谋变、难中寻机、锐意进取」,这是中国企业保持前行的逻辑,也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