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版的浦島太郎與天女?日本「和魂洋才」的明治歷史畫
约1887年(明治20年)左右的「历史画热潮」中出现许多以日本历史或传奇故事主题的创作风潮,其中更有以西洋风格手法呈现的名作。 左为山本芳翠的《浦岛图》,右为本多锦吉郎《羽衣天女》。 图/维基共享
日本画家原田直次郎(1863-1899)在明治中叶展出《骑龙观音》的时代背景中,这类将当地题材以西洋风格呈现的手法,其实不在少数,约1887年(明治20年)左右更有所谓的「历史画热潮」(歴史画ブーム)。在帝国时期的发展历史中,不管是在所谓西方媒材的「洋画」还是东方媒材的「日本画」,都有类似以日本历史或传奇故事主题的创作风潮,期许以「和魂洋才」的精神,摸索出日本美术的想像。
▌前情提要:〈原田直次郎《骑龙观音》论战:明治时代的日本洋画与「宗教描绘变革」〉
▌前情提要:〈原田直次郎《骑龙观音》论战:明治时代的日本洋画与「宗教描绘变革」〉
在这之后,亦有重大国家事件如日清、日俄战争的推波助澜,也与国家认同慢慢成型的脉络相辅相成。若走进位于东京的圣德纪念绘画馆,便可发现,这一系列收藏于此,记录着明治时期帝国「建国」与扩张领土历程的历史绘画作品,就分有洋画馆与日本画馆。
这显示了绘画虽然对于「富国」、即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不算高,但不论是作为近代国家意识形态的象征,或是在美术界的资源与权力斗争当中,绘画都居于中心的地位。
▌旧派原田直次郎与新派青木繁的日本神话
参与明治美术会的原田直次郎,在当时属于旧派(或称脂派),更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的西方历史画,且结合写实风格人体描绘的创作方法,并具有脂派整体画面较暗且偏褐色的特质。
原田在第三回内国劝业博览会展出《骑龙观音》后,在同一博览会于1895年的第四回中,则是发表了一件《素尊斩蛇》,这是日本神话中一则十分广为人知的故事——即皇室皇祖神天照大御神的弟弟「素盏鸣尊」为了救出差点成为祭品的栉名田姬,斩杀妖物八岐大蛇并获得宝剑,最后娶得美娇娘。
虽说在日本神道的观念中,神是属于无形,但在明治之前,还是有将其拟人描绘的作品散见于各种浮世绘创作,月冈芳年所绘的《日本略史 素戋呜尊》即是一例。
不过与这木版画平面化的样式相比,西方绘画的宗教画和历史画中,关于神明形象的描绘,在线性透视法、阴影法以及解剖学的手法之下,其描绘出的人像更加充满血肉感,这也是为何透过这手法描绘出的《骑龙观音》会被认为毫无「神性」且被戏称是「骑着动物的马戏团女郎」。
左为原田直次郎的《素尊斩蛇》,此作品于东京大地震中被损毁。右为另外一件留世的「素戋呜尊八岐大蛇退治画稿」。 图/维基共享
「素戋呜尊」是日本传说人物,在《古事记》则称为须佐之男命(中)。 图/维基共享
左为《骑龙观音》,右为原田直次郎。 图/维基共享
比较《骑龙观音》与《素尊斩蛇》,我们可以看到前者所描绘出的观音人像,因为较无其他可对比其身形大小的景物依据,再加上确实参考真人模特儿,因此有可能会令观者有图像中的菩萨身高与一般人无异的想法,身形较接近一般人体。不过《素尊斩蛇》中,主角素盏鸣尊与一旁应是栉名田姬的女性,虽有些许远近的视觉差,但人一比较便可看出主角是巨人身形,再加上海岸与山川的对比,应是原田透过此巨型人像的描绘形式,表达出画中人物「神性」的关键。
可惜的是这件作品后来在东京大地震中被烧毁,透过原田另外一件留世的「素戋呜尊八岐大蛇退治画稿」,或许可借此想像《素尊斩蛇》的样貌。惟画稿左下方,却画了一只小狗破画而出的样子,足见创作者的幽默感。
而有趣的是,另有一名较年轻的创作者青木繁(1882-1911)也曾以日本神话为题材。有趣的是,他的作品主题一方面受到历史画风潮的影响,表现出浪漫主义风格对神话与感性情绪的关注,另一方面在东京美术学校的就学期间,师事「新派」的大将黑田清辉。这个派别较于受印象派风格影响,调描绘光影变化,且该流派暗部使用紫色表现的特质,故有别名「紫派」。
在青木的《黄泉比良坂》中,该作以日本神话中,创世的兄妹神伊邪那岐命(いざなぎのみこと)和伊邪那美命(いざなみのみこと)的死别为主题。故事内容为伊邪那岐命赴黄泉国寻找爱妻,却因为违背与妻子的誓言,因故逃离该地,作品画面即为伊邪那岐命被地狱使者「黄泉丑女」追杀时的画面。具有张力与紧张感的画面描绘,配上印象派式的光影色彩描绘。也因此,比较原田与青木的日本神话作品,亦可看出不同艺术手法在明治时代的发展与对照。
青木繁所绘的《黄泉比良坂》(左),以印象派式的光影色彩描绘日本神话中伊邪那岐命被地狱使者「黄泉丑女」追杀。 图/维基共享
月冈芳年所绘的《日本略史 素戋呜尊》。 图/维基共享
▌西方风格描绘的东方传奇
如前段所述,明治时期的人像创作,是基于西洋美术以基督教美术所谓「以神的形象造人」的神人同形说为轴心,不论主题是宗教、神话、历史、或是民间传奇,以此为主题的人像都有这重要的地位。
不过有趣的是,当这份创作形式进入日本后,几乎少见明治时期的艺术家以基督教人物为创作题材,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东方神佛与民间传奇。第三回内国劝业博览会除了原田的《骑龙观音》以外,另一件以女性神祇为主题,并且也引起广泛讨论的便是本多锦吉郎《羽衣天女》,这位艺术家与原田同属明治会,因此作品也充满着「脂派」特有的深邃感,与原田的作品相映成趣。
《羽衣天女》取材自东亚皆广泛流传,天女下凡遗失羽衣进而与凡人产生互动的故事。不过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这幅画作中,多加了此题材在传统画作中,完全不会画上的翅膀,而这一看便知道是来自西方基督教画作中有关于天使的描绘方法,在当时自然也引起讨论。
然而,如果我们排除先入为主的想像,以全新的眼光观察这幅作品,就会发现这些翅膀的造型对于保持画面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因此在作品发表当时,已经习惯无翅膀天女形象的该时代观众中,也有人对这新创意持正面态度。
左为本多锦吉郎的《羽衣天女》,右为于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展出的原田直次郎作品《骑龙观音》。 图/维基共享、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
类似的例子还有山本芳翠的《浦岛图》,他使用日本人广为人知的民间故事,不过整体的视觉符号却充满西洋风格,故事中的玉手箱成了西洋式的珠宝盒,一旁的海中仙女也几乎是欧陆神话造型,从当代眼光看来,想必是当时和洋混血的最佳例证。
在过去日治台湾的美术发展经验中,由于台湾艺术家前往东京美术学校就读时,该地与时代背景以紫派为主流,也因此较少谈论所谓的「脂派」作品与艺术家们,仅原田直次郎的《骑龙观音》在战后以都市传说的形式巧妙地进入台湾。故本文介绍了脂派的数幅历史画名作,原田的《素尊斩蛇》、本多锦吉郎《羽衣天女》与山本芳翠《浦岛图》,另外以类似历史题材却以紫派作法的青木繁作一延伸,希望在这波怀旧的观音热潮中,供读者参考背后有趣的日本艺术史脉络。
山本芳翠的《浦岛图》充满西洋风格,从当代眼光来看,是和洋混血的最佳例证。 图/维基共享
本文参考书目:
伊藤敬一。〈森鴎外の美术论 : 原田直次郎・外山正一をめぐって〉。《日本文学志要》。卷36:P94-103。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国文学会。1987-03-03。
秋元雄史(罗淑慧翻译)。《东京艺大美术馆长教你日本美术鉴赏术:一窥东洋美学堂奥的基础入门》(一目置かれる知的教养 日本美术鉴赏)。台湾台北:方舟文化。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