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舛息 日本导演林海象新作在台首映
策展人陈昌仁将日本导演林海象结合酒吧的「电气馆」场景重现,并以此作为舛息。(台北当代馆提供)
疫情中的艺术,更有着「舛息」的作用与特色,资深策展人陈昌仁以《着眠间舛息—林海象的梦径映像》呈现日本异色导演林海象的电影场景,也透过其作品运用道具、把戏、游戏的趣味,希望带来当代艺术可跨界转变,在灾疫中重新调整再出发的反思。
日本导演林海象的首部电影《睡觉为了做梦》便受到国际瞩目,这部1986年完成的黑白默剧电影,却是他单凭一腔热情,在没有任何电影基础或训练下,存了100万日币便拍出此片,在片中浅草街头的纸芝居、魔术师等,满是他对昭和时代的怀念,同时以侦探片为架构,也是热爱侦探故事的林海象对前辈艺术家的礼敬;时隔30年的新作《BOLT》则是以311地震与福岛核灾为背景,与雕塑艺术家矢延宪司合作,于高松市美术馆内以其废墟作品为道具拍摄而成。
陈昌仁指出,不论是《睡觉为了做梦》或《BOLT》呈现的都是舛息与救赎,前者是希望拯救消失的过去,后者是欲拯救未来。陈昌仁并解释,甲朋文中「舛」字指两足相背,引申为面对变故无法前行,深呼吸后检视环境,整顿起舞的意象。此外,林海象的作品多有着回旋的意象,两片中都用了陀螺为道具,陈昌仁解读,这种回旋而疗愈的意象,在疫情后「伪出国」飞机绕台回旋可见一斑,带着些许「好玩就好」的愉悦,成为艺术与生活跨界融合的有趣现象。
17日起于台北当代艺术馆户外广场货柜空间展出的《着眠间舛息》,打造成林海象电影中「电气馆」的场景,也展示了在艰困时期,酒吧、电影院也曾在同一场域并行而无违和,陈昌仁也借此反思在疫情时代,人们如何思考用最少的资源,结合跨界能量的可能性。让《BOLT》抢先日本在台世界首映的同时,也使得在美术馆拍摄的电影回到美术馆播放,形成一个跨界、舛息的回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