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不配被同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摇滚客(ID:Rockerfm)

01

俞敏洪的日子不好过。

2021年6月23号以成功企业家形象接受采访;

一个月后就收到史上最严“双减令”。

最近俞敏洪的个人年终总结里说:

作为教育行业龙头老大的新东方首当其冲,市值跌去90%、营业收入减少80%、裁员6万、退学费和员工安置费等现金支出超过200亿。

资本市场总是人走茶凉,哪怕俞敏洪写这些是在为坚守的兄弟打气。

但没人需要一个不能赚钱的老大,新东方集团当众打脸:

俞敏洪不代表公司观点。

人过六十、事业重挫。

去年还送走了被视为精神导师的母亲。

“29年前,父亲去世,我的生命塌陷了一半;

现在妈妈离开,我生命的另外一半也塌陷了。不管我们多大多老,有父母在我们还知道来路,失去父母我们只有归途”。

但俞敏洪就是不倒。

不需要再罗列最近他所做的事,恐怕所有人只好奇一件事:为什么俞敏洪还可以这么硬?

直到我看了这部《中国合伙人》。

很难想象一个商人的成功史,居然能被冠以“中国”二字,而且没人觉得这是过誉。

本来导演陈可辛想拍的主角是马云。

但马云当时的形象是完美的成功商人,很难拍出真实骨血所以放弃。

主角只能是俞敏洪,因为他才能代表中国情绪。

影片拍完后陈可辛做了一句话总结:中国的英雄是可以跪的。

但俞敏洪本人却极度反感这部片。

电影拍完后他特意发了条微博和电影撇清关系:

“没见过陈可辛、没投资、坚决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现在和未来这部电影和我都没有关系。”

了解俞敏洪对《中国合伙人》的愤怒,才能读懂真正的俞敏洪。

看透电影角色和真实原型的差异,你就不会再问俞敏洪为何还能这么硬。

02

《中国合伙人》的故事,本质上在说梁山好汉为何散伙?

任何事情都逃不出一个“权”。

穷人的第一要务是赚钱,但有钱就该谈谁做主了。

有权才能更有钱;

所以结局只能是兄弟撕逼。

而众叛亲离的成东青,终于成了合格的商人。

这是一个公众可以理解的故事模板。

或者是陈可辛相信的价值观。

但电影播出后,柴静采访了俞敏洪和他分道扬镳的兄弟。

电影里的俞敏洪被拍成一个独裁者。

但现实中的俞敏洪哪怕三兄弟斗到最凶时,他知道自己只要说一句“新东方是我干出来的”就能立马停止争吵。

但他连说这句话的冲动都没有。

因为说了兄弟就散了。

即使最后的结果还是分家,可他们还认为新东方时俞敏洪是老大。

这都是商业大佬级的人物,彼时他们的社会地位绝不亚于俞敏洪,为何还要在公众场合长别人志气?

尤其说这话的王强,还是出了名的“看不上”俞敏洪。

因为俞敏洪不能仅仅用“商人”来定义。

而这恰恰是陈可辛不能理解、或者不相信的地方。

《中国合伙人》其实是在拍他的成功史。

他一定要在电影里加上一段在美国端盘子,而且连小费都不配拿的剧情,因为这是他的真实遭遇。

所以电影最后赚到钱的主角最想做的一件事是:

西装革履回到当初端盘子的快餐,用钱砸死那个当初羞辱他的服务员。

电影里并没有在拍兄弟情,因为所有人的行为驱动力都是利益。

兄弟一挖了俞敏洪的墙角,要自己开一家英语培训学校;

兄弟二彻底躺平不干;

成功守住财富的俞敏洪也彻底掉进钱眼里。

只能说西式教育下长大的陈可辛并不理解中国。

俞敏洪三兄弟现实中分道扬镳后,王强连续几年免费为新东方做了几百场演讲;

不再缺钱的徐小平却深夜梦醒后哭过,因为梦里俞敏洪不带他玩了。

人生走到这个境界,财富早已不是第一驱动力。

能让三人在时间里隔着重重误会还能保持神交的,或许是他们在俞敏洪身上看到了更高维的东西:

那是陈可辛没拍的一面,恰恰是俞敏洪最在意的一面。

03

除了是商人,俞敏洪也是老师。

这本是互斥的两级。

如果新东方没上市,俞敏洪或许还能掌握企业大方向。

但新东方又是中国教育海外上市第一股。

资本求快、教育求稳。

投资人要求每年20%以上的回报率,但任何学校都做不到每年扩招20%学生。

当成人英语培训的红利消失,新东方只能把触手伸向小学生。

去年上《十三邀》时,俞敏洪终于在公众前承认自己的迷惘:当素质教育变成军备竞赛,是否加剧了社会不平等?

当时俞敏洪身上属于“老师”的那部分,可能所剩无几了。

但很奇怪,如今新东方业务重挫,俞敏洪反而被更多人称为“俞老师”。

可能很多人已经忘记,俞敏洪不仅是中国励志教父;

新东方还曾是中国精神偶像的摇篮:

罗永浩、李笑来,唐宁、胡敏、陈向东、包凡一、刘畅、李哲、印建坤、马薇薇等,都是从新东方走出去的。

即使罗永浩曾经痛骂俞敏洪是全世界最虚伪的人:

新东方是个纯商业机构,这没什么不好。

但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业机构,总宣传“百年教育报国心”就比较恶心了。

你如果是一个商人,纯粹是为了钱,大大方方赚钱当然没有什么不好,但总是披着理想主义的外衣,把自己塑造得很高尚很纯洁就太虚伪了,我很讨厌虚伪。

很遗憾,后来我发现俞敏洪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没有原则的人之一。

但就像当初狂骂俞敏洪的王强、徐小平,离开俞敏洪后都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日子:

一个要扛起所有责任的人,大概率是潇洒不起来的;

俞敏洪要扛起“资本”和“教育”两波互斥的力量,要有怎样的心力才能不疯?

俞敏洪只是一直在坚持乡村教育。

可能一开始是出于安慰心理:把从城市孩子身上赚到的钱,反哺一部分给村里孩子。

这事其实意义不大。

因为现在农村大多空了,国家政策也支持村小合并成镇小,一个农村小学可能压根没几个学生。

但教育不能用效率考虑。

这次新东方出圈的一件“好人好事”,是拆除教学点后,无偿捐赠了几万套新书桌给村小。

原来还有那么多孩子连一张好书桌都没有。

俞敏洪坚持了几十年励志演讲,你可以觉得这是鸡汤。

可当他和一个农村孩子说:一定要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

我无法再说这是鸡汤,因为我们或许都被温暖过、鼓舞过。

而对于那个农村孩子来说,他的一生可能就此被点亮。

俞敏洪想做一位大先生。

一个教书匠是没法改变时代的,但他教出来的学生,或许能改变历史。

就像曾经的高中老师告诉他:

“我知道你们一个都考不上大学,但我依然要求你们每个人都去考大学、都去参加高考。

当你们未来拄着锄头在田地间看天上白云穿过的时候,你们一定会想起来,自己曾经为了改变命运而奋斗过一次。

尽管这可能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如今在世俗看来,俞敏洪正面临着他人生的最大失败。

可他不需要,我们也不配同情他。

俞敏洪的个人评价体系,早已超越商人层面。

去年的那期《十三邀》,俞敏洪应该已经嗅到教育改革的风潮。

当许知远问他:你想过自己在历史中的角色吗?

俞敏洪的回答是:没角色。

他的意思是自己不配。

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姓名的,除非“孔子、亚里士多德、耶稣”这样的导师。

而他只是一个老师。

可百年前北大校长蔡元培曾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多年后,已经89岁高龄的许渊冲被俞敏洪请来新东方大楼。

看着这位曾经教授自己翻译课的老师,俞敏洪指着窗外给先生看:前面就是北大......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摇滚客(ID:Rockerfm),和150万人一起有态度地听歌、看剧。转载请联系摇滚客(ID:Rockerfm)授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