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身分法若违宪 学者忧影响大

依现行原住民身分法规定,如果是原住民与非原住民结婚所生的子女,若要取得原住民身份,需要从具原住民身分父或母的姓或原住民传统名字才能享有权益,但有家长不满提起释宪,宪法法庭会怎么判备受关注。(本报资料照片)

依现行《原住民身分法》规定,如果是原住民与非原住民结婚所生的子女,若要取得原住民身分,需要从具原住民身分父或母的姓或原住民传统名字才能享有权益,但有家长不满向「宪法法庭」提起释宪。对此,有学者表示,虽然许多人讨论都提及要尊重个人选择权,但其实选择「姓名」也涉及原住民族集体权的行使。

据内政部预估,若该法宣告违宪,则约有9万人将取得原住民族身分。东华大学民族事务与发展学系副教授陈张培伦表示,过去无论清领时期、日据时代、民国初期等,「蕃」的概念是由统治者决定,后来随着观念改变,才由原住民自我认同决定。

陈张培伦说,虽然目前很多讨论都提及要尊重个人选择权,但「姓名」其实涉及集体权,要划定哪一条线决定谁在线内、谁在线外,也攸关对原住民族群是好或是坏,因此在原汉混血婚姻中再设定「民族效忠条款」,要求应该改成传统姓名或从原住民方的姓氏才能取得法律上的原住民身分。

陈张培伦指出,从目前社会常态来看,台湾仍偏向父权社会,如果是汉父原母的孩子,且姓氏选择父亲,推测会有比较高比率的自我认同为汉族。

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人类学组助理研究员陈叔倬说,以原住民身分法规定,血统不是唯一原住民的唯一标准,更要有一些认同行动。以现行设计,三分之二的汉父原母家庭也改成从母姓或传统姓名以取得原住民身分,如果宣告违宪,那其余三分之一不用改成传统姓名也能享有原住民的权利,恐怕影响甚剧。

陈叔倬指出,如依现行规定,原住民参加考试分发入学,加10%分数计算,但若取得原住民文化及语言能力证明,以加35%计算,但如果宣告违宪,那势必未来「差异行政」的对象会更加严格。

陈叔倬提及,汉父原母的子女大多有比较好的社经条件,这些人应该更谦卑为整体原住民发展支持与投入,不是激化族群内部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