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暴雨改变盐度 文蛤收成不足3成
云林县沿海文蛤迟发性灾损,收成不到3成损失惨重。(张朝欣摄)
云林县8月豪大雨后文蛤灾情陆续浮现,台西乡文蛤养殖达上千公顷,此次受损情况相当严重,渔民强调今年初缺水又炎热,文蛤已有1波受损,没想到本月初又连续强降雨,文蛤2度受损,很多文蛤池甚至全军覆没,收成不足3成,由于货源大减,传统菜市场文蛤已涨至每台斤100元以上。
云林县台西乡是台湾主要文蛤养殖地区,产量约占全台6成,这几年因天气因素与养殖环境影响,收成仅约5成左右,今年面对旱涝交替,收成更是往下探底,只有3成甚至更少,渔民这几天忙着打捞暴毙的文蛤,一篮篮的文蛤都已腐败,池边四处可见废弃文蛤壳。
「台西养殖权益促进会」常务监事黄淑铃指出,8月的连续强降雨,让文蛤池的池水盐度剧烈转变,此次的雨水来得又大又急,渔民根本来不及调节盐度,只能眼睁睁看着文蛤池水满溢,面对迟发性灾损的来临。
黄淑铃表示,文蛤养殖1甲地成本约50万元,这次豪大雨让许多渔民的文蛤全军覆没,损失惨重,运气好的还能捞到少数幸存的文蛤,但大多是小粒文蛤,1台斤仅能卖到80元,大粒文蛤要120元左右,预估市面上大粒文蛤会因缺货而持续涨价。
市场摊贩说,大粒文蛤价格高,还不一定有货,大多是供应给餐厅,建议消费者可改买赤嘴等其他贝类,偶尔也会有野生文蛤,但数量不多需预订,价格亦不便宜。
云林县台西试验场副研究员周昱翰表示,面对日益严重的极端气候,渔电共生养殖文蛤是可考虑的新形态养殖方式,主要在于渔电共生的太阳能发电板上有集水沟,可将雨水排出文蛤池,减少盐度改变;发电板也可减少文蛤池日晒面积,避免水温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