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毕业6年考上台师大 张文宪走上教育之路:要为学生架一把梯子
▲张文宪(前排左二)与科主任、导师、老师、技士、技佐形成相互支援的教学团队,一起帮助学生争取更好的未来。(图/教育部提供)
有人一出世就站上云端,有人是生在底层;而云端与底层最大的差异,就在于选择。「文宪,毕业后你一定要继续念书,进一步学习,知道吗?」从桃园大兴商工机械科毕业前夕,导师黄明玉对张文宪说出了这足以改变他一生的一句话。
「我从不知道,原来自己还有选择。」张文宪出身农家,从小,家人便忙于农事无暇照管,对于他的未来,更无人倾听、辅导与协助。当张文宪从高中毕业时,对他来说,那就是人生的天花板,只剩工作赚钱以补贴家用这个选项;但是要学校成绩优秀的他,就此放下书本,放弃学习,却心有未甘。
导师的一句话,让徬徨无依的张文宪,突然看见了在封闭的天花板外,还有一片辽阔蓝天,「继续念书」四个字,成为没有梦想的他一个莫大的梦想,张文宪要用一生去拚搏。以高职生的实力,张文宪其实完全没有考取大学的信心,幸好,有导师黄明玉的殷殷劝勉,「以你现在的实力,贸然参加联考只会一再失败,信心更加消散;你要将准备的时间拉长,有规划的念书,才能一举中第。」
▲张文宪获得107年师铎奖。(图/教育部提供)
为了以时间换取致胜空间,张文宪在当兵3年期间,每天熄灯后,大伙躲进被窝里休息时,他就会拿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书。之后进入职场工作,别人午休,张文宪就在念书,别人放假玩乐,张文宪则挑灯夜读,终于,高职毕业6年后,张文宪如愿考取了台师大工业教育系。
走上教育之路,是张文宪向黄明玉老师致敬。若非当年老师以一句话,将他的未来描绘出来,张文宪不会有梦想,「生活封闭、没有资源,是底层孩子的共同遭遇,他们不知道自己仍有选择,只能向命运低头。」张文宪想和黄老师一样,帮助其他这样的孩子,把未来描绘出来。
教育现场里,学生结构可分为顶端、中段与底层,而张文宪的教育理念,除了拔尖顶端、扶弱底层之外,还要加上「拉拔中间」,「也就是说,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由于张文宪所任职的瑞芳高工,介于都会与山区之间,学生背景多元,当中有许多是有能力向上,但缺乏辅导资源协助的孩子,「这些孩子不是不行,而是缺乏往上爬的动力与契机,」这些有能力、想读书,但家庭环境不允许的孩子,或是曾因一时考试失败而丧失信心的孩子,往往吸引张文宪的目光,更想拉他们一把。
▲张文宪带学生参加节约能源专题制作竞赛,荣获优等奖。(图/教育部提供)
「拉他们一把,不能单靠一己之力,需要一支团队共同合作,」在瑞芳高工资讯科,张文宪与科主任、导师、老师、技士、技佐,因理念相同而形成相互支援的教学团队,一起帮助想念书的学生,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好的未来。
一名夜间部学生,在张文宪鼓励下,到日间部旁听后发现,原来课程内容如此丰富,吸引他学习成长,他的世界因此被点亮了,未来也有了更多想像。也有学生来日间部上课时,科上老师们特别为他们安排了桌椅,甚至准备好一整套书籍供课堂使用,让学生惊讶不已。
「孩子心中的星星之火,一旦被点燃,便有可能成为一场森林大火。」张文宪与团队就是在做点火的工作,而他们的戮力合作,深深影响了学校其他科别,也共组团队,一起帮助需要「被点火」的孩子。
许多孩子缺乏对未来的想像,是因为没有争取未来的自信,就像当年的张文宪一样。为强化他们的学习自信,张文宪不分寒暑带着学生四处参加竞赛、科展、考取检定、取得证照,帮助他们在参赛过程中感受老师和同侪的关怀、陪伴与支持,让自信在爱中滋长。
「从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孩子,有的现已成为科技公司工程师、国立大学硕士生、博士生…」他微笑地细细数算着。从一个对未来没有梦想的高中生,到孩子梦想的发动者,张文宪总是说,「孩子有无限的未来,而我只是在为孩子的未来点一盏灯、架一把梯子」对孩子来说,从底层中走出来的张文宪,就是那盏温暖的灯,通往梦想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