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北风波反映两岸鸿沟
(图/本报系资料照)
来自中国大陆7所高校的40名师生11月27日至12月5日赴台湾参访交流,总体非常顺利。大陆学生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团中有马龙、杨倩两位奥运冠军,成为关注焦点,北京清华大学学生彭弋航,气质出众,被人称为「神仙姐姐」,也受到追捧。然而,来自复旦大学的女生宋思瑶接受媒体采访,祝贺「中国台北队」 勇夺世界12强棒球赛冠军,遭到绿媒和一些民进党政客和亲绿人士抨击。他们以此为由,反对中国「统战」。随后访问团去台湾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时,受到一些学生的抗议,他们高呼「这里不是中国台北」、「两岸一边一国」等等。台湾陆委会扬言要对邀请师生团来访的马英九基金会开铡、做「行政处分」,甚至要禁止马英九基金会6个月到5年不得再邀大陆团来台。
这次「中国台北」风波反映了两岸之间的鸿沟以及台湾内部的分裂。
在中国大陆,台湾被看成是中国的一个地方政府,一个省。在台湾,由于多年来的「去中化」教育和政策,「中国」已经成为敏感词。大多数台湾年轻人认同的是「台湾」而不是「中国」,更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台湾的正式名称是「Chinese Taipei」。国际奥委会官网只有英文和法文版,用的都是Chinese Taipei ,没有正式的中文翻译。两岸各自表述,大陆用的是「中国台北」,台湾用的是「中华台北」,多年来相安无事。那位大陆学生祝贺「中国台北」队获得冠军,并无恶意,而且是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没有绿营媒体和人士所指责的故意「矮化台湾」甚至「侵门踏户」。
其实说白了,有些所谓「中华民国国民」根本不认同中华民国,将「中国」视为外国。他们不接受「中国台北」,也不喜欢「中华台北」。他们要的就是「台湾」,认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跟中国没有任何关系。这种认同差异已经成为两岸之间一道深深的鸿沟,两岸关系也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台湾社会在两岸关系问题上高度撕裂,要取得共识难于上青天。执政的民进党完全依美抗中,对两岸交流设置重重障碍,甚至不惜违宪,宣称两岸是互不隶属的两个国家。
中国国民党反对台独,希望通过两岸交流促进和平,避免战争。但国民党内部也有所谓亲美派、和陆派和本土派。现在的国民党高层基本属于亲美派,对两岸交流不够热络。
这次「中国台北」风波后,国民党籍11名立委12月6日齐聚相挺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在记者会上大声支持基金会继续办交流,并怒轰民进党政府阻碍两岸交流。还有一些立委虽没有出席记者会,但也表示支持两岸继续交流。国民党最高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开发声支持两岸继续交流并力挺马英九基金会。
当然绿营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虽然民进党总体抗中反中,或是膝盖式「缝中必反」,但也有部分绿营人士比较开明,愿意与对岸交流,属于交流派。这次大陆师生团访台,部分绿营人士也表达欢迎或乐观其成。
一场「中国台北」风波让人看到了台海的汹涌波涛和深层矛盾,也提醒两岸政府和民众必须面对历史与现实处理两岸关系。国民党籍的前立法院长王金平日前抛出新两岸论述,主张「两岸治权互不隶属,主权同而不分」,试图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以此为契机共创两岸和平。这个务实的论述值得两岸政府和民间及所有关心两岸前途的人借鉴和深思。(作者为美国巴克内尔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