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中国国民党主席的条件

中时社论

台湾政局很吊诡,一方面民进党政府内外失能,民怨四起,俨然重现2018地方大选前信任崩盘的氛围;另一方面,掌握最大权力也责无旁贷的蔡英文总统民意支持度却不受影响,仍然维持高点不降。之所以会出现「反对你的行为,但支持你的人」这种认知分裂矛盾现象,除了外部压力使民进党能持续扮演「国家安全守护者」的角色,极大地化解了民意对政府的不满,而作为最大监督制衡者的国民党,未能发挥应有的力量,同样难以卸责。

国民党未发挥监督、制衡功能

8月底将举行重启核四、反莱猪、公投绑大选、珍爱藻礁等4项公投案,根据亲绿媒体最新民调显示,有45.6%民众认为核电「利大于弊」、47.9%支持「珍爱藻礁公投」,这几项民意指标,显然都与蔡政府的施政方向完全不同;但蔡总统3月的信任度,仍始终维持在6成左右的高档,即使有「反莱猪」这样高争议的政策,依旧未能打低蔡英文的民调,可见民众对蔡总统今年以来的信任度评价非常稳定。

若依照这样的情势发展下去,国民党即使在8月底的四大公投、乃至2022的地方大选大幅胜利,只要蔡英文与民进党仍然是「形神分离的无敌铁金刚」,到了2024攸关中央政权的总统与立委大选,国民党又凭什么希望换党执政

将于今年7月底举行的国民党主席选举,至今呈现外弛内张、虚实交错的微妙状态,堪称历来最扑朔迷离、也最难测的一次党内竞合。这次选出的党主席任期4年,将跨越今年8月底的四大公投案、明年底的九合一地方大选,以及3年后的总统与立委选举等三大政治进程,重要性不言可喻。回顾这几年的政局与选战变化,国民党仿佛坐着云霄飞车上下起伏,充满戏剧性与反讽味道,正因如此,这次选出的新主席如何振衰起敝,领导全党重返执政,在这三大政治进程上需有更全盘贯通的战略规画,如何配合灵活务实的策略与战术,尤为关键

更大的挑战是,国民党由党员投票产生党主席是一种封闭的选举,如何争取特定结构下最多党员的支持固然很重要,但选上党主席的真正目标不能只在党内称王,根本上还是要带领全党在大选中赢得执政。从党员到整个台湾社会选民,尤其是中间选民与年轻世代的认同非常重要,如何跨越世代整合、如何诉求、如何务实调整,都将考验党主席的智慧、决心与行动力。

三大政治进程 考验党主席智慧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才是好猫。谁能够在前述三大进程中率党赢得胜利,谁就是最合适的党主席。为求上位只打安全牌、义无反顾宣扬理念却无视政治现实的人,都不适任。只有能够说服社会,国民党有重返执政的方法与能力者,才是值得付托的党主席。

就短期而言,现实经验一再显示,无论何党执政,台湾社会都必须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反对党,才能确实监督制衡,避免威权复辟,这也是整个社会民意应有的共识,而国民党主席选举亦应作如是观。

食安、环保,空污缺水缺电,到公安、经济发展等等所衍生的各种治理问题,蔡政府的政策方向与主流民意不断相逆,但目前民进党中央政权的特异稳定虽然无法庇荫到地方县市的选举,却能在总统与立委大选中化险为夷。相对地,国民党若是以为取得2022地方大选的胜利,就能乘势夺回2024中央执政权而没有更积极的作为,同样也将重吞上次选举的苦果

说白了,国民党要想重回中央执政,就要突破总差「临门一脚」的困境,台湾主体性的重建与两岸路线厘清,将是关键中的关键。中美台关系出现结构性变化后,国民党主席候选人必须厘清三件事:一、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是否认同「两岸共同拥有中国」?拜登遵循一中政策,民进党撤掉所有涉及法理台独修宪提案,靠拢美国更紧,国民党的两岸关系定位为何?与民进党的差别与利基何在?二、是否在美中之间保持等距?在美中对抗的国际战略架构下,台湾应拥有选择权才是棋手,若只有美国一个选项,那就只是棋子。三、是否保障台湾人民拥有公平的统一或独立的选择权?

建立强而有力的监督制衡力量,是国民党赢回政权的希望,主动出击、积极进取的两岸路线论述也才能使国民党化罩门为利器,重新赢得民意认同,重返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