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谈判需耐心与时间

中国塔吉克于日前举行仪式,象征中方收回塔方实际控制下的1158平方公里土地,正式确立中塔国界。这也使得中国与邻国陆上领土谈判,只剩与南亚印度不丹尚未完成。中印边界牵涉范围较广,一直受到国际瞩目。但外界不禁要问:为何中印边界的解决始终遥遥无期?这可以从历史包袱现实因素以及迫切性角度来分析。

国因边界争议而发生约一个月的军事冲突,使双边关系荡至谷底。印度指责中国不顾两国友谊采取侵略行为;中国则说印度以「前进政策」挑衅,中方只是自卫反击。中印关系的发展迄今还无法摆脱此阴影

现实因素则是中印争议面积过大,增加谈判复杂度。目前中印边界争议,大致区分为3段。东段牵涉到9万平方公里的阿鲁纳恰尔邦(中方称藏南地区)。西段争议则有阿克赛钦等地,面积达3万3千5百平方公里,就连中段也有2千平方公里,远多于中方这次从塔吉克取回之地。双方在各自控制的争议地区内,不但有各自的国民定居多年,政府也施以有效行政管辖。

另一个比较吊诡的原因则是,中印边界目前基本上呈现和平状态,在一时找不到双方可接受的方案前,维持现状反而成为可以接受的选项中印两国是在1993年及1996年,先后签署两个边界信心建立措施(CBMs),要求避免在邻近实际控制线举行师级以上演习,及避免在实际控制线10公里内飞航等,有效地降低边界紧张情势,达到所谓「和平与安宁」。但两国在边界上成功建立安全机制,虽有效地避免冲突,却也降低了解决边界问题的迫切性。

事实上,两国从1981年12月恢复边界问题谈判以来,已历经外交次长谈判、联合工作小组会议、专家会议等,目前则是相当于国安顾问层级的特别代表会议。双方对于彼此立场都已经相当清楚。以现状为基础进行小规模的「互谅互让、互相调整」应是较为可行之道。

目前的边界谈判中,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点。一是所谓的两国争议边境地区的实际控制线位置。因为双方对于实际控制线的走向看法不一,因此常发生甲方认为是在自己的控制区内乙方却认为对方已「犯规越界新闻。双方曾经一度同意交换彼此的地图进行比对,却因为在西段部分牵扯到喀什米尔问题而被中方所中止。

另一个争议则是中国坚持要取得位于阿鲁纳恰尔邦的达旺地区。因为该地是第六世达赖喇嘛出生地,为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教圣地。北京担心,若将达赖出生地拱手让给外人,会影响其治理西藏威信。而印度已经治理管辖达旺多年,无意放弃。中印两国2005年签署《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时,提到「在解决边界问题的过程中,双方将维护边境地区双方定居人口应有的利益。」曾被解读是将达旺(当地约有3万8千人口)排除在领土调整之外。但中方在随后否认此说法。目前仍看不到解决之道。

在此情势下,套句中方常用语,中印边界问题仍需「耐心」及「时间」来解决。

作者清华大学社会所客座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