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行:积极打造“5G+AI”的车路协同道路
无人驾驶汽车离我们有多远?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已先行一步,推出了"无人出租车"。而在国外,10月8日,Waymo宣布推出无需配备安全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作为一家专注于车路协同,并且最早获得长三角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的无人驾驶公司,中智行对于无人驾驶在中国的发展也有自己的见解。
近日,记者受邀参加了中智行无人驾驶汽车在上海奉贤区的路测,亲自体验了一把L4级自动驾驶。试乘后,记者还与中智行的技术专家就单车智能、车路协同等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体验L4级自动驾驶
路测在奉贤自动驾驶汽车开发测试区进行。中智行为我们准备的是一辆基于林肯MKZ 2.0H车型打造的车辆。记者注意到,车上的激光雷达、摄像头等硬件设备一应俱全,这也是车辆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配备。出于目前的法规要求,车上配备了一名安全员。但记者注意到,在全程6、7公里的行驶过程中,车辆都是自行完成加速、减速、转向、刹停等动作,安全员全程并未介入。
我们的这辆L4级自动驾驶汽车沿着固定的起点、终点,以及路径行驶,这是一段开放道路,下午3点多时车辆并不算很多,车辆一路行驶也很顺利。但在行驶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小插曲,也算是对车辆进行了一回考验。
当车辆行驶到航南公路时,一辆大货车压线行驶逐渐靠近我们的车辆。此时,车辆迅速做出反应,立即刹停。待大货车远离后,车辆继续起步,整个过程干净、利索。另外,在前方遇到有大型车辆时,我们这辆车也会自动与之保持30、40米的距离,以保障行车安全。
记者还注意到,除了路面的正常行驶,车辆对于路口的红绿灯,也会很聪明地做出反应。比如,当车辆需要左转,接近路口的停车线时,车辆就会缓慢刹停,并打起转弯指示灯,等待绿灯倒计时提前准备起步。而在转弯时遇到待行区域,车辆也会自动驶入。
整个行程中,车辆状态进行了两次切换,普通模式时非常平顺,而当切换到运动模式后,车辆立即加快了行进速度。另外,车内还配备了一块大屏幕,上面显示了车辆的行驶路径,以及周边环境,无论是车辆、行人或是非机动车,都能够精准识别。
中国最有机会实现车路协同
通过此次试乘,记者对于L4级自动驾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这次的试乘仅仅是单车智能的体现,对于成立仅两年多的中智行来说,其将目标放在了更远的车路协同上。早在去年年底,中智行就开始进行战略转型,从基于单车智能的无人驾驶,转向车路协同,做中国的智能出行。近一年来,中智行也在谋划车路协同的道路上加快脚步。
在今年7月10日举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自动驾驶论坛上,中智行董事长兼CEO王劲指出,5G的飞速建设让中国无人驾驶得以有机会走出一条独特的"车、路、云",即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和强大的云于一体的智慧交通之路。基于5G的车路协同能够全方位的提高无人驾驶车辆的智能化水平,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帮助无人驾驶快速落地。10月29日,中智行又与中汽创智达成战略合作,加快智能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构建全新的智能汽车产业。
相比单车智能,车路协同具有安全、高效、低成本、落地更快四大优势。根据中智行的统计,我国汽车保有量达3亿辆,车路协同可以降低2万元成本,节省6万亿元。而我国有485万公里的道路,将它们升级为智能道路所需的成本是不到每公里一百万元,总成本不到4.85万亿元。也就是说,车路协同相比无人驾驶单车智能可以节省1万多亿元。
王劲表示,无人驾驶单车智能比较容易去推动,但要做到车路协同,尤其是把道路改造成智能化道路,包括在道路上连接电线、网络、电线杆上安装很多的传感器,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和困难的。但是,无论是道路改造或是路边传感器的建设,政府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中国政府比较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这方面的执行力是超过其他国家政府。所以说,中国应该是最有机会实现车路协同。就上海而言,目前中智行在临港和奉贤这两个地方已经实现了非常初级的车路协同功能。随着路边单元的升级和5G的升级,相信上海是有机会率先实现真正的、智能的车路协同和智能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