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珍》她是我的除魔师 18岁「小壮丁」成长记之七十四

朱国珍》她是我的除魔师 18岁「小壮丁」成长记之七十四。(图/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朱国珍专栏】小壮丁在国小毕业纪念册上留言:「妈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妳是我人生最好的礼物,『助』妳永远快乐!」

我问他:「写错字了?」

「没有。」他坚定地回答:「我想助妳一臂之力。」

小学一年级的开学日,我紧紧牵着小壮丁的手,走进中正区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园,走进陌生的教室,揣想未来六年,孩子将在这里度过童年。

小壮丁坐在老师安排的位置,睁大眼睛观察环境,他对任何新事物充满善意,欢喜迎接生命里接触到的人事物。开学一周,我问小壮丁学校生活好玩吗?他说最喜欢班级导师杨老师,要写一张卡片送给她,因为「老师每天都帮我们上课好辛苦」。

一个月后,我被杨老师叫去学校,因为她认为小壮丁有过动症,不断破坏班级秩序,希望我带孩子去就医,最好能服用药物。

我试图和老师讨论,小壮丁是活泼了些,但是会听话,不至于过度偏差。我请老师举例,有哪些事情造成班级困扰?我们想办法处理。

她说小壮丁在学校排队不守规矩。

我说:「我带孩子去看电影排队买票,他都会安静地站在我旁边一起等候。」

「是吗?」老师用怀疑的眼光看我:「那是因为妳的关系,有些孩子很会在母亲面前假装。在学校里,我要他排队,他都会动来动去,要不然就戳戳前面戳戳后面的小孩,实在太坏了。」

戳戳前面的同学?这种事我小时候也干过无数次。

老师根本不听我解释,甚至指责我过度溺爱自己的孩子,拒绝听从她提供的专业建议。

杨老师说:「妳这样会造成孩子不良的后果,也会影响我的班级名誉。」

每隔一阵子,杨老师会积极主动提醒我带儿子去看医生,甚至直接说:「有另一个学生家长接受我的建议,去台大儿童精神科就医之后,叫孩子配合吃药,现在成绩大有进步。」

转眼,小学一年级的新鲜生活体验三个多月。我和小壮丁依旧牵着手走路回家,一边散步一边聊着学校趣事。突然间,孩子要我带他去打电动玩具。

「班上很多同学放学都去网咖玩整个下午,我也想去那个地方。」小壮丁说。

我提议去图书馆,或是母子俩约会下午茶:「我们暂时不需要去这种地方好吗?」

「X你娘,为什么?」六岁小壮丁这样回答。

国小二年级,我们转学到市郊山区的双溪国小,受到少子化影响,一班只有六个人。我对小壮丁说:「从此以后,你的成绩肯定都是前十名。」

开学一个星期,我又被老师叫去学校,班导师温柔地问我:「小安以前读哪个小学?为什么会说那么多脏话?」

我缓缓道出小学一年级被他校班导强迫就医的过程。后来我确实带孩子去了精神科,诊断结果「疑似过动症,可由家长决定是否服药」。

「我没有让孩子服药。」我说:「我不认为药物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我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男孩子有点调皮,但是好好说话都会听,只是需要一些时间。陈老师微笑,安慰我:「妈妈不要担心,我会好好跟他说。」

班导师陈淑惠,教导班上同学共同宽容小壮丁的缺陷,在孩子每次说脏话时用怜悯的眼神看着他,绝不回应。如果小壮丁做出更粗鲁的举动,陈老师会把小壮丁单独叫到她的位置旁边,陪她一起坐着,她什么话也不说,继续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其他同学们也是,做好该做的事,专心上课或是自习。

当时班上也有一位亚斯伯格症儿童,在陈老师耐心导引下,能够和同学们一起玩闹,偶尔有些小脾气,大家都能理解,情绪过了,依旧是好朋友,天真嬉闹。

小壮丁愈来愈喜欢去上学,每天和我分享校园纪事。他说班上有同学数学成绩比较差:「那人考了史无前例的46分。原本我们以为这已经是史无前例的成绩,没想到后来又有一个人考了史无前例的32分。」

小壮丁的眼睛闪啊闪,透露着光芒:「至于我,就在那人考了史无前例的32分的同时,我也考了史无前例的100分。」

所有与学校有关的人事物,都是开心的。小壮丁喜欢老师,喜欢同学,喜欢中城堡游戏区,喜欢抓蜥蜴,喜欢生态池,喜欢流浪猫,喜欢听校园里豢养的孔雀叫。

环境能够改变心性。犯错有各种原因,只要有机会重新来过,我相信没有人愿意错一辈子。

直到国中三年级,小壮丁还感念陈淑惠老师,教师节前夕在作文簿里写着:「她是我的除魔师。」懂得感恩的孩子,还需要看医生吗?

作者为大学讲师、作家、广播主持人,曾创下连两年获林荣三文学奖双首奖记录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