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大陆经济「内循环」的政策方向预测
大陆将透过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升级,一方面降低服务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为「内循环」经济注入动力。图为上海市南京路步行街上游人如织。图/新华社
近来大陆提出的经济「内循环」战略,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国内有评论指出,大陆经济「内循环」真谛并非只是扩大内需,而是内需与对外开放并重。诚然,如评论分析,大陆此次提出的「国内大循环」,是对过去「国际大循环」的局部修正。然而,由于经济「内循环」战略提出不久,相关政策并不明确,因此,各界纷纷预测其将来可能的方向。从各项数据来看,虽然大陆近期已提出各项扩内需政策;但相对于投资、出口,大陆民间消费仍相对疲弱。因此,未来大陆政府势必将持续透过政策,刺激庞大民间消费力的释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内需尚未提升之际,短期内,大陆经济「内循环」政策,将可能着重于服务贸易逆差的减少,以及加快高科技产品的进口替代。
透过鼓励「国旅」减少服务贸易逆差
大陆长期以来依靠货物贸易的顺差赚取外汇,但自2000年之后,服务贸易即呈现逆差的状况。以官方近10年的数据来看,2010年大陆服务贸易出口人民币1.2兆,进口人民币1.3兆,差额即超过1千亿。到2018年,这个差距扩大到1.7兆。2019年,由于服务贸易同比大幅衰退0.4%,以致逆差减少,为1.5兆。
进一步检视,大陆长期以来服务贸易逆差,除了智慧财产权授权费用之外 ,其他主要集中在旅行与运输服务。以2018年来说,旅行服务的进口达人民币1.83兆,运输服务的进口为人民币7,166亿,两者合计占当年服务贸易进口额的73.4%。也就是说,大陆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主要来自包括旅游、留学等大量的出境消费。因此,疫后大陆政府势必促使境外消费能量能够转回境内。也就是说,大陆将透过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升级,一方面降低服务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为「内循环」经济注入动力。
推动以科技为主的进口替代
大陆另一个主要的逆差,在于以半导体晶片为主的高科技产品的大量进口。以晶片来说,大陆进口晶片数量不但逐年上升,且早已成为进口的最主要物资。2019年,大陆进口晶片数量高达4,451亿个;金额超过2兆人民币。受到美国的半导体禁令升级的影响,大陆加快晶片的进口囤货,以致今年1至7月,晶片进口数量就达到2,891亿个,金额近1.3兆人民币;进口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4.8%、进口金额增长15.7%。虽然大陆政府宣布要在2025年,将晶片自给率由现在的30%提高到70%,但晶片制造所需要的设备,仍是大陆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很大的缺口。
大陆政府意识到,中国大陆在科技领域仍处于落后西方先进国家。即便经过数十年的急起直追,但包括光刻机、晶片、作业系统、手机射频器件、半导体加工设备、半导体材料等数十项关键技术,仍受制于西方科技大国。因此,基于国安/经济战略考量,可以预见,大陆将加大力度,推动以科技为主的进口替代政策。 结论:「中国服务」是大陆撬动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杠杆
总的来说,大陆在持续吸引外资、推动出口的同时,将透过鼓励「国旅」以减少服务贸易逆差;同时,持续推动大基金、减税、科创板等政策,以提高科技产品的自给率,以期短期内能够为经济「内循环」提供动力。
更值得观察的是,以中长期战略来看,大陆一方面必将持续透过产业的数位转型,扩大内需市场的消费样态;更重要的是,将透过服务业品质的提升及附加价值,推动服务业的出口。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服务」不但是大陆政府撬动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杠杆;更是中国大陆走向国际的新名片。这样的产业趋势,不得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