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评双循环 非内向型经济

拉林铁路铺轨,是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对带动沿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

9月29日,大陆国新办吹风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左2)出席。(新华社)

大陆经济改革走向深水区,要提高居民收入。图为9月17日,福建平和透过快手主播们直销蜜柚。 (新华社)

9月8日,浙江开启「消费促进月」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网路主播并进行直播。(新华社)

9月8日,浙江开启「消费促进月」活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网路主播并进行直播。(新华社)

最近一段时期,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多次指出,「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循环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解读,这并非是说大陆将走向内向型经济,出口内销仍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会提高国内经济的比重,提高民众收入。

大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举行吹风会,国务院参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国务院参事、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出席,介绍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和认识。

陆出口比重 降到17.4%

以往大陆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出口导向型,当习近平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时,很多人猜测,是否大陆要走向内向型的经济?林毅夫表示,有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但大陆政府此时提出新发展格局,兼具长期与短期的原因。

林毅夫表示,首先,因为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很多国家的经济遭受冲击,比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还严重。消费和生产减少,直接导致国际贸易也减少。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可能减少13个百分点到32%。大陆是贸易大国,出口难免受到影响。大陆经济要继续发展,如果出口减少,商品就必须更多要在国内消费掉。第二是中美贸易摩擦,美国对华为等大陆企业的限制,直接影响这些企业的出口;因此这些大陆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更多的需要靠国内消费。

「不过,更重要的还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道理和基本态势。」林毅夫指出一组数据,「大陆出口比重最高的年份是2006年,当年出口占大陆国内生产总值是35.4个百分点,去年2019年是17.4个百分点。实际上已经下降了50%。」

提内循环 是澄清事实

为什么在大陆提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时候,实际上83.6%是在大陆国内靠消费或投资消化掉?林毅夫指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因为大陆的经济体量很大,按照市场汇率显然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消费多、出口比重就少。」

林毅夫表示,从2005年至2019年,大陆的出口比重在下滑,同时大陆的收入在增长、大陆服务业的比重也在增长。往前看,大陆的收入还在增长,大陆GDP占世界的比重还会提高,此时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只不过是澄清事实,让大家更好的认识大陆经济的发展态势。

在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时,大陆有哪些配套的政策改革必须跟上?姚景源表示,「核心问题还是要让老百姓有钱、让大家有钱,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把蛋糕做大。」当经济的蛋糕由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来分配时,要扩大居民这一块、同时保护企业并保住生产力,剩下就只能让政府过苦日子,而这会牵涉到某些人的利益,也推动大陆的改革走向深水区。

外商投资 享国民待遇

林毅夫表示,关键点还是深化改革、提高生产效率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除了大企业能得到金融支持,也要照顾到微型和小型企业。此外,还有人才的流动与户籍制度障碍要解决,城市的高房价造成人才无法得到最好的配置,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之余,还要让住房回归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此外,林毅夫表示,大陆政府这些年来已经在做的自贸区试点也不断在扩大;降低关税,扩大外国产品进口;允许外资在大陆投资的领域从正面清单改成负面清单;外资在大陆投资应享有国民待遇,跟大陆国内的企业一视同仁,这样都有利于外资对大陆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