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艺-在变老之前远去诗意的勇气

前两周面试一个法律系的毕业生,他非常优秀的学历背景,香港中文大学法律硕士立志做一个很好的中国律师

我从简历上注意到他刚刚从陕西山村教书回来。 他的经历马上让我想到了《在变老之前远去》这幕剧。《在变老之前远去》在大陆学校里和各实验剧场里非常有名,夺得过北京青年戏剧节票房冠军,演出超过两百场,今年五月还要去台北乌梅酒场上演。

话剧情节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而成。主人公马骅和我恰好都是1991年考上大学,他 199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2003年3月,马骅到云南省梅里雪山脚下的明永山村小学做义教。2004年6月20日,遭遇车祸遇难于澜沧江

剧情很简约,对白、投影、朗诵、音乐,静静的流淌着。我坐在剧场里,却有些喘不过气。

现在慢慢理解自己的局促是因为马骅的勇气。他做出的选择是与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如此不同。相对照,我的怯懦和犹豫自然的想要防御,不愿暴露。

也许有人觉得他从来都是校园诗人,他要追求的是一种诗意,他的行为异于常人是理所当然的。这 种说法,无论是否有道理产生这种解释多半是自己在面对他人的勇气的时候构筑防御工事

《在变老之前远去》的剧名容易让人以为是关于遁世的。但是事实上马骅自己计划好了在义教之后就返回大城市攻读博士。在山村教书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马骅了不起的地方是他的勇气,勇于在一个自己选定的时间里选定过自己选定的生活

面试的时候,我问对面同学山西教 最深的感受是什么。他说,就是不为了任何目的而生活。我没有继续追问别的。我知道他不是不喜欢有目的的生活。和马骅一样,他体会到的是全心的投入的纯净。

马骅的《雪山短歌》中说:「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仿佛积雪岩石上落着一只纯白的雏鹰;/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绿上再加上一点绿/好比野核桃树林里飞来一只翠绿鹦鹉。/我最喜爱的不是白,也不是绿,是山顶上被云脚所掩盖的透明和空无。」

作者为大陆文化评论者北京大学毕业,美国圣母大学法律博士学位,现于北京从事律师工作专职智慧财产权法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