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运动 医示警:肌肉流失完全无感

现代人都知道运动重要,却不知如何正确运动,且运动量普遍不足。(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运动单一、强度不足,无法有效延缓老化、对抗衰弱,嘉南药理大学医务管理系助理教授林秀碧呼吁民众养成运动生活化。(曹婷婷摄)

现代人都知道运动重要,却不知如何正确运动,且运动量普遍不足,年长者更容易陷入「我有走路」就自认有运动了;嘉南药理大学医务管理系助理教授林秀碧呼吁,运动单一、强度不足,无法有效延缓老化、对抗衰弱,肌肉流失造成肌少症跟骨质疏松,一点感觉都不会有,不要到了酸痛麻,才意识到问题严重。

林秀碧说,过去常说年轻人是国家栋梁,但在超高龄社会下,健康长辈才是国家栋梁,我们有健康的长辈,国家财政与长照才不会因此被拖垮,如何顾好长辈健康至关重要。

她说,随着年岁渐长,人就会肌肉流失、骨质疏松,而且肌肉流失造成肌少症跟骨质疏松,「一点感觉都不会有」,长辈往往会到了酸痛麻,到医院就医才发现肌少症。她说,不少国人尤其是长辈,都存在运动单一、没有正确运动指导、强度也不够,以至于无法有效延缓老化、无法有效对抗衰弱。

她提到,运动若不喘不累,恐怕连心肺功能强化都没达到;没有负重,肌肉没有受压,也就无法保有肌力、肌肉不流失,而要改善这种情况,必须落实「运动生活化」,才能避免神经酸痛麻,也才能吃得下、人也才会有元气。

观察时下很多长辈都深谙运动很重要,但常常以为有走路、走操场1个小时就是有运动了。林秀碧强调,运动不是有动就好,运动强度跟效果成正比,尤其肌力训练跟有氧训练是最重要的,要有点喘、有点累,才算是充足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