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后肌肉开始流失 腿太细藏肌少症警讯!
▲肌少症目前无特定药物可治疗,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持续保持肌力训练是预防肌少症的不二法门。(示意图/达志影像)
文/中央社
超高龄化社会脚步近,医师指出,有高达8成高龄者陷肌少症问题不自知,其实纤细美腿藏危「肌」警讯,测量小腿围就能判断风险高低,若男性小于34公分、女性33公分要当心。
「肌少症」顾名思义就是肌肉量随老化而渐进式流失,造成肌肉减少与功能丧失。台北慈济医院复健科医师简子轩今天透过新闻稿指出,千万不要别以为老了才要担心,人的肌肉质量约从40岁开始,平均每10年会流失8%,70岁后的流失率增为两倍,又以大腿肌肉的流失最为迅速。
简子轩表示,台湾65岁以上肌少症盛行率约为6.8%,意指有将近30万人罹患肌少症,其中80岁以上男性的罹患率更高达30%,却有8成患者不知道自己罹患肌少症。
肌少症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失能,患者慢慢会出现无力疲倦、步行困难、跌倒频率提高等症状,随肌肉质量减少、代谢变慢,发生肥胖或三高等代谢症候群及并发症,也会因为骨密度的减少而容易骨折。
台湾预计于2025年进入超高龄化社会,简子轩强调,肌少症除了影响身体功能及生活品质,台湾统计更显示,肌少症会增加老人死亡率达2.34倍。
简子轩提供数个方式,民众可在家自我判断是否陷危「肌」,包括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将小腿最粗的地方圈起来,若手指能够完全圈住小腿,就可能有肌肉量不够的问题;以量尺测量,女性小腿最粗的地方小于33公分、男性小于34公分,就可能是肌肉量不足的警讯。
肌少症目前无特定药物可治疗,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持续保持肌力训练是预防肌少症的不二法门。简子轩说,人体必须补充蛋白质才能合成肌肉,但许多老人家认为年纪大了饮食应更加清淡,很多肉类都不吃,有人因为吃素连蛋都不吃,导致营养不均衡,肌肉流失也愈来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