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找到规律,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拼图片游戏

我的孩子今天才3岁半,可是他非常喜欢画画的游戏。于是我就从各种刊物上用剪刀剪下很多图片,把一些面积比较大的图片剪开,然后分给孩子,把这些剪开的图片贴到纸上。孩子看到后,就拿着彩笔不停地画,根据他自己的想象,把那些缺少的部分画完整。等孩子画完的时候,也就创造出了五花八门的新图画,孩子看着自己创作的作品,虽然有时候画得很乱,但是他却非常高兴。而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因为这样孩子的创造力会越来越强。

对于创造力的作用和价值,人们是不怀疑的。但是关于“年龄越大创造力越低”、“孩子的创造力比大人高”等观点,很多人表示怀疑,于是很多家长感到迷惑,不知道该如何去培养宝宝的创造力,有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本身的创造力根本不足以启发一个3岁宝宝的创造力;甚至有的家长反而总是担心自己不但帮不到自己的小宝宝,还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其实,这些都是人们多虑了。帮助孩子发展创造力并没有他们想象的这么困难,因为人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内在天赋,时机成熟之后,在孩子身上会慢慢展现出来,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适时地加以激发,自然就能让孩子的创造力源源不断地发挥出来。因此,家长在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时候,始终要认清楚这样一些规律:

第一,让孩子认识到“创造”没有对和错。

创造力其实是人们的一种自我表达的能力,是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予以发挥,它所重视的并不是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而是注重这个发挥的过程。因此,人们会把创造、创新当成是一种精神,这才是创造力真正的价值所在。

因此,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最应该让孩子知道的就是“创造”没有对和错,而且家长也必须认同这个观点。否则孩子就很难无拘无束地去创造,而家长也会以一些所谓的是非标准去阻碍孩子的创造。太多的对或错,只会让人们的思想被束缚,使其创造力逐渐减弱。生活在条条框框中的大人,往往没有不被束缚的孩子的创造力高。既然孩子拥有这样的优势,家长就不应该再去人为地进行束缚,而应该明确观点,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尽情地将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出来。

第二,对孩子表示尊重和积极肯定。

尊重并肯定孩子是提高孩子积极性的有效方式。家长对孩子的尊重与肯定是灌溉其创造力的最佳泉源。孩子的积极性和做事的动机有时候是很短暂的、很微弱的,如果不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态度冷漠,甚至横加阻碍,就会严重打消其积极性,这对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是很不利的,因为批评的话语最容易扼杀创造力。相反,尊重孩子在创造上的自主性和独创性,并肯定孩子的创造价值,则能够对其起到激发和鼓励的作用,强化其行动的动机和,增强尝试的勇气。这样孩子才可以进行自主性的选择,不受约束,放手去尝试,乐在其中,并产生独特的见解。

第三,尽量避免示范。

示范是家长在教孩子时最常用到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通过示范都能起到好的效果的。特别是对培养创造力来说,示范是很不利的方法。因为,在孩子看来,家长的示范,往往就是正确的、唯一的、需要遵从的,如果孩子时时处处都把示范动作当作标准动作,自主性和创造力就会受到制约。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进行独立地思考,而不是左右了孩子的思考模式。不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自己去摸索和思考,往往会促使孩子产生新的主意和想法,促进创造潜能的发展。

第四,培养孩子“不怕”的精神。

发明家蓝德曾说:“创造的基本特性就是不要怕失败。”要发展创造力,就要有“不怕”的精神。孩子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家长也要有不怕麻烦的精神。孩子不怕失败,才能去积极地尝试,家长不怕麻烦,才会对孩子进行耐心地指导和做出积极地回应。否则,家长为了省事,就会轻易地插手干预或者干脆动手代劳,这样的帮助不仅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同时也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思想。

第五,营造适宜的环境。

营造环境包含环境的硬体与软体两方面,所谓硬体是指各种各样的素材与工具,让孩子能够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且这些素材和工具的准备要倾向于其功能性,功能越多元越好,这样才会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例如,图画纸往往比画册更具有发挥的空间,当然,家长在选择素材的时候把好安全关也是很重要的。

环境的软体主要指的是时间、空间和气氛等。创造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酝酿的,同时需要比较宽松的空间和轻松的氛围,否则创造力的发挥就会受到阻碍。例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下产生的创造力也是有限的,毕竟创造活动是一个酝酿、产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不能说干就干,说停就停。

氛围对于创造力的发挥也很重要。创造力的延伸需要思维不断接受刺激。家长对孩子的创造力既要加以积极地回应,还要适时地把问题再抛出去,引出新的思考点,从而达到激发孩子的思考的作用。只有练习越多,思维才会越灵活,创造的激情才会越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如果没有合适的气氛,其创造性就会被抑制,从而限制创造力的发展和延伸。这就需要家长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创造和保持一种积极的氛围,保持自己的赤子之心和幽默感,与孩子一同畅游在想象与创造的世界里。

第12章 不要让小孩子成为“大胖墩”第51章 让孩子拥有美好的心灵第3章 3岁,超强的学习能力第55章 做自己的小主人第12章 不要让小孩子成为“大胖墩”第10章 调节好饮食,给孩子最棒的身体第40章 小事情,大道理第58章 让孩子善于观察第11章 给孩子一口健康的小白牙第12章 不要让小孩子成为“大胖墩”第12章 不要让小孩子成为“大胖墩”第14章 饮料再好,也不如水第12章 不要让小孩子成为“大胖墩”第14章 饮料再好,也不如水第57章 从兴趣入手第43章 从小就要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第43章 从小就要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第19章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第24章 没有家长就不行第49章 让孩子勇敢起来第61章 把观察也当成一种习惯第24章 没有家长就不行第25章 全世界都是我的第35章 “写”出更美好的语言第52章 自己学会吃饭第18章 架起相互信任的桥梁第32章 “听”出美好的世界第12章 不要让小孩子成为“大胖墩”第45章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第41章 睡觉也要好好地睡第41章 睡觉也要好好地睡第35章 “写”出更美好的语言第49章 让孩子勇敢起来第12章 不要让小孩子成为“大胖墩”第2章 3岁,天才般的大脑第37章 有兴趣,孩子才会更聪明第64章 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创造第29章 天赋也是一种智力第33章 让孩子更会“说”第55章 做自己的小主人第12章 不要让小孩子成为“大胖墩”第38章 小小年纪也有心理障碍第56章 热爱劳动就是好孩子第37章 有兴趣,孩子才会更聪明第61章 把观察也当成一种习惯第41章 睡觉也要好好地睡第45章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第54章 让孩子学会上厕所第40章 小事情,大道理第60章 要抓住特征观察第12章 不要让小孩子成为“大胖墩”第68章 记忆力要培养第32章 “听”出美好的世界第21章 批评也要讲方法第27章 消除孩子恐惧心理第45章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第24章 没有家长就不行第43章 从小就要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第71章 记忆力要强化第67章 培养孩子创造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1章 3岁,无限的潜能第17章 沟通,做孩子的朋友第37章 有兴趣,孩子才会更聪明第63章 把家庭当作创造力的摇篮第50章 避免孩子出现性格偏差第21章 批评也要讲方法第19章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第38章 小小年纪也有心理障碍第12章 不要让小孩子成为“大胖墩”第65章 会做游戏,更会创造第51章 让孩子拥有美好的心灵第37章 有兴趣,孩子才会更聪明第70章 记忆力要训练第16章 “奇怪宝宝”与饮食第14章 饮料再好,也不如水第24章 没有家长就不行第20章 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第61章 把观察也当成一种习惯第23章 家长错了也要道歉第27章 消除孩子恐惧心理第24章 没有家长就不行第71章 记忆力要强化第48章 让孩子不再“任性”第56章 热爱劳动就是好孩子第64章 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创造第51章 让孩子拥有美好的心灵第21章 批评也要讲方法第41章 睡觉也要好好地睡第61章 把观察也当成一种习惯第19章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第20章 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第3章 3岁,超强的学习能力第15章 孩子也有不能多吃的食物第48章 让孩子不再“任性”第52章 自己学会吃饭第57章 从兴趣入手第11章 给孩子一口健康的小白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