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雨夜飞龙

三年前,也是一个这样的夜晚,暑热湿重,乌云渐渐压顶,笼罩了整个南京城。只是在大自然的威力之外,满城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氛。

三天前,燕王朱棣率领的靖难大军已来到京师正阳门外。

而就在此数天之前,前方还传来捷报,朝廷的十万大军在济南附近大破燕军,俘敌无数,燕王更在乱军之中不知所踪。兵锋所向,似乎不日即可攻陷燕京,彻底平息此次叛乱。

朝廷之中诸臣纷纷忙着上贺表,一大堆贺表摆在御案之上形成两座小山,各有两三尺之高,建文帝甚至还没来得及翻看这些臣子的璀璨文章。

谁能想到,突然之间,就有守备师的斥候在正阳门外三十里坡发现了燕军的旗帜。建文帝起初以为是误报军情,或者是燕王使的围魏救赵之策。燕王在外将兵多年,征伐无数,素来用兵诡诈,很难说不是为了解济南之围,派一小支军队到京师附近虚张声势,好引得朝廷大军回师救援。

不过斥候带来的消息却一次比一次清晰,也一次比一次震惊,建文帝彻底陷入不解和慌乱之中。

原来这不是什么谎报军情,也不是什么围魏救赵的小股部队,而是整整五千人的精锐骑兵,是燕王麾下与元朝残部在大漠和草原上厮杀了十几年的虎狼之师,精锐中的精锐。

如果说朝廷军队的主力没有北伐,哪怕京师附近再留三万人的军队,也堪堪有一战之力。只不过此次朝廷北伐决意毕其功于一役,加之燕王军队一直在淮河之北活动,从未靠近过江防,所以京师的守备力量除了五千人的守备师,就是内城的三千禁军。

只不过那些守备师从未经过野战,平时对着老百姓摆摆威风还可以,遇到久经沙场的野战军,基本如病猫遇见老虎,只有发抖的份儿。至于那些禁军,平时舞刀弄棒,捉对厮杀,倒也有些战力,只不过对上集团军作战的部队,仍然没有招架之力。

建文帝一见大事不妙,火速差人带着圣旨、兵符前往济南前线调兵回援,如果一切顺利,不出半月,几万大军就可回师勤王。

在此之前,即使力有不敌,也要死死顶住燕军的攻城,等待大军的增援。

就在此时,建文帝却又犯了一个错误。也许是他想见识一下燕军的真正实力,也许是从未与这个叛乱的叔叔面对面拼杀过,建文帝亲自部署了守城战略,将所有守城部队分为三道防线,一道是三千人的守备师,在城外雨花台正面迎战燕军,务求将燕军拖延五天以上,第二道是三千人的守城军队,包括剩下的守备师和一部分禁军,务求坚守城池十日以上,第三道是皇城的两千禁军精锐,严防死守,预备在城破之后坚守至援军到来。

咋看之下,层层防御,互相支持,迟滞攻城军队,确实也不失为固守待援的一种方法。

只不过建文帝估计错了三件事,一件事是低估了燕军骑兵的可怕冲击力,第二件事是高估了守备师的抵抗能力,毕竟守备师的优势在守城,不是野战,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错误估计了济南援军的回师之日。

战事甫开,三千守备师没有抵抗五天,甚至没有到五个时辰,就在燕军铁骑的冲击下被分割包围,逐渐消灭。

建文帝站在正阳门上,遥望着雨花台方向,那里隐隐传来厮杀声,叫喊声,马蹄声,烟尘蔽日。只是这声音没过半天,就渐渐弱了下去,直至最后消失不闻。

建文帝此时方才醒悟到自己可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如果将三千守备师撤回来守城,万不会如此轻易就被燕军消灭,如今一进一出等于白白损失了六千守城军队,这个城防愈发摇摇欲坠了。

而令建文帝担忧的事情也终于来了,他终于亲眼看到了燕军,看到了燕军骑兵的黑盔黑甲,看到了旗帜上大大的燕字。燕王的五千铁骑,正式来到了城外三里处扎营。

而令建文帝不解的是,燕军并没有乘着胜势一鼓作气攻城,而是好整以暇驻扎了下来,全然不像是一支前来奇袭的军队,反而倒像是一支打算长期围城的军队。难道燕王不知道济南的大军不日就会班师回援,速战速决才是上策。而且从围城的军队来看,也并非围成铁桶阵,起码北门外就没看到什么骑兵。

建文帝当然知道这又是叔叔的战术。虽然他没看到叔叔,但他能清晰感觉到那个中年男子就在正阳门外的军营之中。

三天过去了,建文帝没有等到燕军发起攻城,却等到了一些守城的士兵悄悄从北门逃走的消息,这里面甚至可能还有一些穿着平民服饰的禁军。傍晚时分,一匹快马从北门外疾驰而至,通过城门后,一骑绝尘向着皇宫而去。

然后,建文帝就等到了那个让他濒临绝望的消息,没有援军。

济南的十万大军开始确实打了胜仗,燕军损兵折将,甚至连燕王也不知所踪。但奇怪的是,燕军在败退之余,总能集结出有生力量进行反扑,朝廷的大军攻又攻不下,退又退不了,被区区两三万燕军死死缠在了济南府周围。

当然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那个道衍和尚的谋划,他以弱势兵力死死拖住朝廷军队的主力,而将精锐集中起来交给燕王亲自带领,趁京师守备空虚,出其不意,直捣黄龙。

这当然是赌博,燕王没有足够的实力和时间与朝廷周旋,一旦朝廷将天下的兵马和资源动员起来,燕王必败。唯有出其不意,行险一搏,才有成功的一线希望。

而目前看来,胜利的天平正在向燕王倾斜。

入夜,燕王中军帐。

一身戎装的燕王端坐在中军案前,案上铺着一副地图,正是京师的城防图。

“说说城内外的情况吧。”燕王正一手端着茶杯,一手缓缓转着杯盖。当然,军中并没有什么上好的瓷器,那也只是一只普通的青花盖碗茶杯,色泽已有些暗淡,却一直是燕王的身边之物。

一名盔甲齐整的青年军官微一躬身,不疾不徐的说到:“城防方面,三千守城军队已不足七成,余皆从北门逃散。禁军方面逃出来的不多,但据报宫内发生了不少失窃之事。城中居民已足不出户,朝中的几个大臣府门紧闭,但见到不少下人从后门悄悄离开。还有,今天傍晚去济南府的快马已经回城了,想必此时皇帝已经知道了援军无望的消息。”说话的人正是郑和,燕王麾下的爱将,负责燕王贴身护卫以及军情刺探之职。

此时帐中端坐的除了燕王,还有在下首陪坐的一位僧人打扮的老者,正是道衍和尚,姚广孝。

原来燕王迟迟围而不攻,除了以心理战给守城军民造成压力,迫使其不战自溃之外,还在等着建文帝派去搬救兵的快马。

燕王当然知道救兵不可能搬回来,但这个消息一定要传给建文帝知晓之后才能攻城,否则建文帝如果还有一丝侥幸希望,必然全力组织守城,而如果他知道外援无望,除了投降,恐怕只有逃亡一条路可选。

这些都是道衍和尚在燕王率兵南下之前已经谋划好的,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

当然,计划的最后一部分是道衍和尚自己,他要亲自赶到燕王军中,再次确保整个计划的执行。随他此次秘密前来的,还有一千精兵,已经被他埋伏在北门外二十里处的江边。

如果建文帝要逃走,最可行的路线就是从江上乘船西上或者东下。燕王旗下骑兵凶悍,水兵却不是朝廷的对手,所以如果建文帝真能乘船逃到洞庭湖或者鄱阳湖,太祖留下的大明水师绝对能给燕王带来**烦。

所以道衍和尚计划的最后一步就是江边截杀,务必要把皇帝留在陆上。包括整个的奇袭和围城计划,也都是为这最后一步服务的。

因为五千骑兵精锐,攻城毕竟不是强项,如果守城军队拼死一搏,打成个胶着之态,时日一久,不但北边战事生变,江南的各路朝廷兵马也必会赶来勤王,到时燕王反而成了被围的那一方了。

只不过,事情的发生往往与人们的计划有所差异,即使是妙算如斯的道衍和尚。

燕王轻轻啜了一口暖茶,缓缓将茶杯放在案上,徐徐说到:“道衍,火候到了么?”

道衍和尚仍是那幅波澜不惊的神态,“王爷,可以了。”

燕王双目精光忽现,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令:“郑和,传令各营,立即攻城!”

“是!”郑和躬身领命,疾步转身出帐。

正在此时,一道耀目的闪电从天空斜斜的劈将下来,瞬间将整个城门内外照得一片惨白,黑暗中似乎鬼影重重,愈发显得整个沙场直如修罗场一般。

闪电过后,大地重新陷入黑暗之中,只剩下轰隆隆的雷声和无边无际的雨声,恰似一头无头无尾的怪兽,要将人间的万物全部吞入腹中。

忽然间,天地间好像安静了下来,静得好像再也没有别的声音。

安静到极点有时候并不能给人带来平和,反而可能给人带来恐惧。

忽然间,就像从地狱里升出的鬼火一样,成百上千支火龙平地而起,迎着风雨,直扑正阳门而去。

每支火龙都是一支精钢箭头打造的羽箭,箭头缠绕的火浣棉浸满了燕王府独制的火油,遇水不灭,落处即燃,不尽不休,正是令大漠上的敌人闻风丧胆的夺命火龙箭。

大雨之中,守城的兵士没有想到燕军会此时发动攻击,更加没有想到燕军不惧风雨,上来就使用了火龙箭。

顷刻间,城门上方燃起了星星点点的火光,过了片刻,火光骤然乍起,迎着风势连成一片,伴随着火势一片痛苦的叫喊声从城门上此起彼伏的响起。

着火的士兵拼命地拍打着自己身上的火苗,反应快些的已手忙脚乱地脱着身上的盔甲,或者倒在地上翻滚,希望能压灭身上的火焰。而那些不幸中箭的士兵,早已变成一个火人一般,惨叫着在城楼上四散奔逃。一时间,整个城墙上被火光照得忽明忽暗,期间人影绰绰,伴随着凄惨的哭号,直如人间炼狱一般。

风雨中,又是数千支火龙箭,挟着威势,从城外漫天而至。

此时,燕王身着黑盔黑甲,骑在一匹毛色纯黑的马上,静静地眺望着远处已变成火海的城墙。

而在他边上的是一骑白马,端坐着一位披着灰色斗篷的瘦小老者,正是道衍和尚。

燕王左手持缰,右手缓缓举起,略一停顿,以决绝之势向下劈下。

燕王掌势一下,边上的郑和怒喝一声,“杀!”双膝一夹马腹,高举长剑,如离弦的箭一冲三丈之外。

而紧随其后的,是两千名黑甲骑兵,蹄声隆隆,混着天边的惊雷,直如地狱中来的索命阎罗,直扑正阳门而去。

城墙上惨嚎声弱了一些,火势却仍在蔓延,但火光中已开始有零星的弩箭射出,在风雨中颤颤巍巍地射向远处疾驰而来的骑兵,如春天里的弱风拂柳一般,丝毫不能迟滞骑兵的冲击。

而城墙上的十架守城巨驽,在火龙箭攻击之下已被毁去一般,剩下的几架城驽正在十几名士兵的合力操作下,艰难地进行着攻击准备。

咯吱咯吱,巨大的城驽指向了遍野而至的骑兵,只不过在黑暗之中,巨驽的指向显然无所适从,只能是粗略瞄准。

饶是如此,巨驽仍然发挥出了作为守城利器的巨大威力。只听几声沉闷的崩崩崩,几只三指粗细的弩箭,破空而出,向着黑暗中飞了出去。空气中像被利刃划开的布帛,隐约发出嘶嘶的声音,直击人心的最深处。

顷刻之后,几声巨响传出,伴随着十几匹战马的嘶吼,显然黑暗中巨驽仍然射中了目标,并给攻城部队带来了实际的损伤。

但巨驽威力巨大,其弊却是射速缓慢,即使熟练士兵操作,也仅能保持十息之间发射一支的节奏。本来这种守城巨驽对付的是攻城一方的器具,诸如云车、撞车之类,这类目标巨大,移动相对缓慢,正是巨驽一物降一物的绝佳目标。可惜今夜燕军根本就没带来什么像样的攻城器具,直接用骑兵发起了冲击,这种巨驽顿时变成了大刀砍蚂蚱,中看不中用,徒具威势罢了。

而就在守城巨驽准备发出第二次攻击的十息之间,骑兵的前锋已冲至距离城墙不足三十丈的地方。城头火光映照之下,已可以依稀看清那些黑盔黑甲的骑兵,长刀负在后背,手中却不知何时多了一个似驽非驽的物事。

只听冲在最前方的军官暴喝一声:“放!”第一排的黑甲骑兵抬起手中器具,嗖嗖声破空响起,几十道黑色的细丝如泼出的墨汁一般直射向城墙,在闪电的映照下,恍如一片浓密的黑色蛛网,罩向了前方的城楼,如果细看一下,每条细丝顶部是一个小巧的龙爪,爪锋锐利,泛着幽幽的金属光泽。

这正是燕王府为此次攻城秘密打造的又一件利器,攀龙锁。此种锁具形似弩箭,以机簧发射,以利单兵操纵,锁具头部的龙爪以百炼精钢打造,射程之内抓石破木如刀切豆腐,无往不利。最难得的是锁丝,长逾十丈,乃用西域已失传的天蚕丝制成,水火不侵,刀剑不惧,韧性极强。当初道衍和尚也是花费了数年时间,遍访西域才得此秘法。之所以费劲心机制作这种锁具,原因无他,燕军虽然精悍,控弦之士十万,但与朝廷相比仍然规模太小,如果打成硬碰硬的攻城战,且不说从燕京到南京相隔千里,笨重的攻城器具如何能跨越千山万水运到南京城下,即使侥幸能够抵达,也早已失了攻城先机,必然打成一个拉锯战的结局,而这正是道衍和尚最担心的局面。

但即使以道衍和尚之能,数年间也仅得了数百丈天蚕丝,制成几十具攀龙锁,所以是当成绝密的制敌法宝来使用。为熟悉攀龙锁的用法,道衍和尚此前率领百名精锐骑兵,在燕京西边的深山中苦练数月,确保能在飞奔的马背上发射锁具,进而人马分离,一举攀上二十丈高的悬崖。

时至今日,攀龙锁终于大展身手。借着飞奔的战马,当攀龙锁刺入城楼上的垛墙之中时,黑甲骑兵已冲到城下三丈之内。只听那名军官大喝一声:“起!”,数十道黑影从马背上腾空而起,凭借着攀龙锁极强的韧性,那些黑影在光滑的城墙上如蜻蜓点水般略一借力,纵跃间已飞升数丈,迅速接近了城墙上的垛口。

而此时城墙上的守城军士也反应了过来,赶紧抽刀去砍那细细的绳索。但奇怪的是,任凭军士如何砍剁,哪怕城墙上坚硬的砖石都被砍得簌簌而下,那绳索却依然毫发无伤。

而就在瞬息之间,那些黑影已攀至城头,以鹞子翻身之势飘落在城墙之上,人在半空却已顺势抽出了背负的长刀,对着城头的军士当头劈下。

那些守城军士本来有数百之众,如果缠斗起来本来不一定落得下风。只是事起仓促,城墙上的众人没想到那些黑影来势如此之快,加之那些黑影皆是刀法凌厉的凶悍之辈,一上城墙便刀刀见血,直似饿虎扑入羊群一般,从气势上反而将守城军士镇住了,眼见守城一方节节败退。

就在此时,城内忽然杀声响起,数百名禁军向着城墙急奔过来。原来皇宫内早得到急报,正阳门城防吃紧,建文帝当机立断,从守卫皇城的两千禁军中再拨出五百生力军,急赴正阳门协助御敌。

城上守军一看有援军来救,被震惊的心神略略定住,败退之势渐止,慢慢向攻上城墙的燕军前锋围了上去。

一时间,城墙上杀声震天,火光中刀剑飞舞,人人皆是杀红了眼。

就在第一批登城前锋攀上城墙的同时,第二批数百名骑兵也赶至城下,一声“放!”,数百条精钢绳索堪堪射向了城墙之上。这些只是普通一些的飞天锁,与攀龙锁当然不能并论,如果城墙上有人抵御,数刀之下钢索即使不断,承重之力也会大减,只是当下城墙上众人正在厮杀之中,却没有多少人有余力再去关注这些人。

饶是如此,因为钢索坚硬有余,韧性却是不足,难以像攀龙锁那样借力跃荡而上,只能依靠臂力,一步一步的沿着城墙向上攀爬。

只不过道衍和尚此次安排的攻城之士都是有一定技艺的猛士,辅以在燕京的秘密训练,也仅用了不到半刻的时间,已有数人率先越过城墙上的垛口,挥刀杀入混战之中。

就在此时,增援的禁军也堪堪赶到城下,正在拾级而上。

只不过等这些禁军出现在城墙上的时候,第二批数百名攻城军士已有大半翻上城头,局势立刻急转之下,刚刚胶着的双方竟是迅速向着一边倒的方向发展。

更可怕的是,黑暗中有十几道黑影从城墙上顺着飞锁悄无声息滑入城内,立刻消失在暗夜之中。

混乱之中,只听的城门下方起了一阵厮杀。过了片刻,一声沉闷的声音自城下响起,紧接着听到嘶哑的吱扭之声,不知道哪里有人大喊,“城门开了!城门开了!”

城上的守城军士本来还在苦战,一听叫喊,再联想此前再熟悉不过的沉闷嘶哑声音,大家心里都知道,城门大开,正阳门失守了。

没想到叫喊声刚一落地,一支火箭嗖地一声腾空而起,在浓暗的夜空中显得尤为明亮醒目。

只听得远方传来了一声悠长浑厚的号角,燕军的主力骑兵开始攻城了。

这声号角不但城墙上混战的众人听得真切,号声甚至直破雨雾,穿过重重宫禁,一直到达皇宫的深处。

建文帝面色苍白,他知道,外城已经破了。

此时的燕王和道衍和尚正在百名亲军的护卫下,跟随前方的大队骑兵,直奔正阳门而去。

城墙上早已变成了一边倒的屠杀,守城军士无心恋战,纷纷夺路而逃。

而此时上千铁骑正从洞开的正阳门下一冲而过,直奔内城皇宫而去,丝毫没有理会城墙上还未结束的厮杀。

当燕王来到正阳门下的时候,城墙上的战斗已经基本结束,只剩下零星的一些哀嚎,而遥远的内城方向,正传来震天的杀声。

燕王一收马缰,黑马瞬间立住。此时雨势已经渐弱,燕王借着亲军的火把和城头的火光,仰头端详着正阳门上的三个大字,久久没有言语。

百名亲军散作扇形,正在警惕得注意着周围的动静,但同样无人言语,连战马也没有嘶叫之声,燕军军纪严整,由此可见一斑。

道衍和尚也没有说话,只是沉默的跟在燕王身边。

“洪武十三年,本王就藩北平,就是从正阳门出的京师,此后再未踏入此门。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城门上的字倒有些斑驳了。”燕王悠悠说到,像是自语,又像是慨叹。

“王爷此番靖难,大功就在眼前。正阳门易守难攻,先前王爷却坚持舍弃其他几门,集中全力攻正阳门,贫僧还有些不解。现在想来,王爷这是不忘初心,正是要从来路去,直取大宝。”斗篷下的道衍和尚缓缓说到。

燕王微微一笑:“本王一介武夫,哪有那么多想法。此次攻正阳门,倒是从军事的角度考虑更多一些。正阳门易守难攻,对方必然有所放松警惕,此次城上并未准备滚木巨石热油一类守城物事,足见本王判断无误。本王那侄儿生性优柔寡断,必然不敢把所有赌注押在正阳门上,恐怕更多守城物事都在其他三门和皇城。本王本来做好了损失数百攻城军士的准备,没想到这小子竟然一点东西都没舍得放在正阳门。遇到你我这种不按牌理出牌的人,建文也算是生不逢时了。”

道衍和尚接到:“建文不懂军事,本来就不多的守城力量却被他拆得四分五落,哪里都担心是缺口,就哪里都是缺口。”

燕王摇了摇头:“建文哪里知道,这外城乃是太祖当年费了多少心血建成,如果他全力防守此处,今夜胜负恐怕还未分出。放着外城的地利不守,却去守那薄弱不堪的皇城,本王这侄儿的心性倒是从未变过。”

道衍和尚点了点头,却并未再说话。

燕王右手一挥:“进城!”

正阳门距离皇城不过五里,其时满街无人,纵马狂奔,一炷香的功夫可到午门前。

燕王一行人却没有着急,纵马保持着匀速,不疾不徐行走在京师的大街上。两侧店门紧闭,灯火全无,连狗叫声都似乎不可闻,整个京师像是一座空城,又像是一尊巨兽,在暗夜中张着大口,想要吞噬这一队打着火把入城的人。

突然,前方黑暗中马蹄渐近,倏忽一骑快马疾驰而至,离着队伍还有数丈,马上人翻身而下,单膝点地喊到:“禀王爷,郑大人已带领前锋攻破午门,正在向内宫杀去。”

燕王点了点头:“知道了。让郑和按计划行事。”

“是!”来人一跃而上马背,掉转马头,快马很快消失在长街尽头的黑暗之中。

长街又陷入寂静之中。雨还在下,风却渐渐小了。

突然,道衍和尚低喝了一声:“不好,皇宫似是起火了!”

燕王举目一望,果然皇宫所在的西北方似有火光冲天,烟尘和雨雾混在一起,迷迷茫茫,看不真切。

“走!”燕王一夹马腹,已率先冲了出去,身后众人纷纷催动战马,紧紧跟随燕王向皇宫方向冲去。

片刻之后,马队已冲到长街尽头,往右一拐,皇城已在前方不远处。

此时的皇城,正笼罩在一片火光和烟雾之中。午门之上倒是没什么火势,显然这火是从三大殿甚至是后宫生起。

攻城之前,燕王就最担心皇宫失火,毕竟这是太祖的心血,自己幼年也曾在宫中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一旦皇宫失火焚毁,对天下、对祖宗、对自己都无法交代。

他曾与道衍和尚反复推演,寻求将皇宫完整保留下来的策略,此前也对郑和屡次嘱咐,攻入皇城后能不杀就不杀,能不毁就不毁,尤其严禁属下兵士纵火。

燕王相信郑和,也相信燕军的军纪,断不会违背军令导致皇宫失火。

那就只剩下一种可能,这火是皇宫中人自己放的。即使不是建文帝亲自点火,恐怕也是他的意思。

那他为何要纵火呢,想烧毁尸骨,来一出金蝉脱壳?

这种可能性燕王与道衍和尚曾推演过,结论是即使建文帝想要玩调包计,要突破燕军的重重封锁也难比登天。

正在燕王陷入沉思之时,突然西北方的天空一道光亮无比的闪电从天上斜斜劈下,像是有人将天与地形成的混沌生生撕开了一道缝隙,天光乍现。这道闪电如此光亮,照得整个皇城一片惨白,令人不敢直视。

伴随着闪电而至的,是一声沉闷却直击人肺腑的巨雷,又好像不仅是雷声,中间夹杂着一种天上才有的神物发出的鸣声,龙鸣。

燕王突然有点恍惚了,直视着皇城方向,一动不动。他没有注意到侧后的道衍和尚,正在灰色的斗篷下暗诵佛号,念念有词。

就在闪电即将消失的刹那,好像一道火龙从皇宫漫天烟雾中腾空而起,沿着闪电消失的方向,驾着云雾,直冲九霄之上。

“火龙!火龙现身了!”黑暗中,不知从哪里发出的呼喊,带着颤抖的哭音。

燕王坐在马背上,没有注意到身后的亲军有几个已被吓得跌落马下,更多的人则是僵在马背上,颤抖着不能动弹,好像看到了一种难以置信的恐怖景象,心神已俱被其摄走。

连皇宫中隐约的厮杀声也在这一瞬间突然停了下来,也许双方都被这幅景象震慑住了。

天雷落地,火龙飞天。恐怕今夜看到此景的所有人都会以为自己在梦中,只是这个梦太过可怕,每个人都想挣扎着尽快醒来。

不知过了多久,道衍和尚突然一声高喝:“王爷,入宫要紧!”

一语惊醒梦中人。

燕王缓缓收回了目光,努力抬起有些颤抖的右手,“入宫!”

第三十一章 以牙还牙第十三章 沧海横流第二十八章 九星聚顶第五十四章 右贤王第十三章 沧海横流第三十四章 黑色液体第三十一章 以牙还牙第九十一章 闻音辨等第三十章 我要上船第八十七章 无量山门朝天开第二章 山雨欲来第四十四章 怪仙人第八十三章 换气疗毒第四十七章 暗夜温香第七十六章 致命一招第三十一章 以牙还牙第三十九章 百蛙献月第十五章 路遇不平第三十六章 元神珠第四十一章 误服神珠第六十三章 隔墙有耳第十三章 沧海横流第一百二十四章 夜探皇宫(二)第一百零五章 青龙伏虎大阵(九)第一百一十三章 焉遇故人第六十七章 假作真时第八章 极星殿第五章 困龙滩第一百二十五章 佳月皇后第二十章 乌衣巷第一百章 青龙伏虎大阵(四)第七十六章 致命一招第七十五章 牢中授艺(五)第二十四章 鲁王有约第八十二章 月圆之夜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坏消息第一百二十二章 初入京都第十一章 惊变骤起第四十五章 九色神鸢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坏消息第五十四章 右贤王第六十五章 请君入洞第七十章 一个故事第七章 演星宫第九十六章 摘星台第五十章 明月洗心第八章 极星殿第一百一十九章 路遇不平第三十九章 百蛙献月第三十九章 百蛙献月第一百一十五章 千里之外第二章 山雨欲来第六十七章 假作真时第四十四章 怪仙人第四十六章 御风同行第一百零三章 青龙伏虎大阵(七)第一百零四章 青龙伏虎大阵(八)第三十六章 元神珠第七十七章 逃出生天第二十九章 舟山之师第十六章 别后重逢第九十七章 青龙伏虎大阵第一百一十四章 落云之龙第四十九章 师祖在上第一百章 青龙伏虎大阵(四)第九十四章 大秘密第六十九章 龙族之后第六十七章 假作真时第三十六章 元神珠第五章 困龙滩第五十四章 右贤王第四十章 巨炮神威第六十章 又闻迷音第一百零四章 青龙伏虎大阵(八)第五十章 明月洗心第一百一十章 短兵相接第一百二十八章 易容之术第二十三章 美人难消第九十五章 还有个秘密第一百一十九章 路遇不平第五章 困龙滩第九十五章 还有个秘密第五十一章 身陷海底第七十六章 致命一招第四十一章 误服神珠第二十四章 鲁王有约第九十章 升仙大典第九十七章 青龙伏虎大阵第一百零七章 灭天剑第七十五章 牢中授艺(五)第八十一章 以毒攻毒第五章 困龙滩第四十二章 琅環仙岛第六章 七星岛第一百一十九章 路遇不平第二十一章 再赴秦淮第一百零二章 青龙伏虎大阵(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龙寺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