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罗老师的课,班上同学对于其他课程一律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
上课讲话那是很对得起上课的老师了。更多更出格的是同学之间来回互换座位,时常见到四处乱串的人影;还有同学睡觉打鼾,引得同学哄堂大笑;还有同学之间互相抛接零食;还有的同学,干脆偷偷从后面溜出,玩去了。。。。。。
尽管闵蕙作为班长,不断地提醒大家注意教室秩序,她的声音当做了蚊子的叫唤,全然没人理睬。即使敏蕙被气哭了,大家也不会心慈下来,照样各干各的,教室一片乌烟瘴气,似是到了集市一样,热闹无比。
如果是小学的何老师上课的话,估计不会光是摔课本那么简单了,可能要急得骂娘了啊。
不过,即使何老师骂了娘、摔了课本,估计要落得个反革命分子的下场。“反潮流的典型黄帅”、“白卷英雄张铁生”可都是同学们的学习榜样呢。“破师道尊严,反击修正主义教育思想回潮”,这些大帽子可不是虚的啊,哪个老师敢戴啊?!
同学们即使在课堂上闹哄哄,一片乱象,做老师的只能听之任之,不管你听还是不听,有的老师照本宣科、对牛弹琴,草草完成教学计划拉倒。
有个年约三十多岁数学老师,名叫李一彪,名字虽然虎气,但人却很斯文,他个子不高,戴着一副度数很深的黑宽边眼镜。他的数学课倒是有人听,讲得也还不错。但闹堂的人还是比听课的人多了去了。
他每每被闹得讲不下去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翘起兰花指(这个动作总会引得同学们的一阵嬉笑),把眼镜框往上面推推。然后看看下面闹腾正欢的学生,讨好地说:“我们不上课了,反正你们也不想听。不如,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怎么样?”同学们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顿时来了兴趣,一起囔道:“好啊,老师讲故事。”
课堂立马神奇地安静了下来。大家都瞪着眼睛,试看这个斯文的老师如何讲出精彩的故事来。
李老师抻了抻衣服领子,干咳了一声,把手上的黑板刷往讲台上一拍,只听“啪”的一声,讲台上随即冒出一股白烟。一下子,一副讲评书的架势就摆出来了。
“今天,我给你们讲一个‘神笔马良的故事’。话说从前,有个孩子名字叫马良。他的父亲母亲死的早,他就靠自己打柴、割草过日子。他从小喜欢学画,可是,他连一支笔也没有啊!一天,他走过一个学馆门口,看见学馆里的教师,拿着一支笔,正在画画。他不自觉地走了进去,对教师说:‘我很想学画,借给我一支笔可以吗?’教师瞪了他一眼,‘呸!’一口唾沫啐在他脸上,骂道:‘穷娃子想拿笔,还想学画?做梦啦!’说完,就将他撵出大门来。
马良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他说:‘偏不相信,怎么穷孩子连画也不能学了!’从此,他下决心学画,每天用心苦练。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沙地上学着描飞鸟。他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蘸河水,在岸石上学着描游鱼。晚上,回到家里,拿了一块木炭,在窑洞的壁上,又把白天描过的东西,一件一件再画一遍。没有笔,他照样学画画。”
同学们被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师讲的评书式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特别是祈冰仿佛也进入到故事的情景之中去了,和这个马良在一起。。。。。。课堂只有李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回想在课堂里,这种安静的课堂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同学们屏住了呼吸,聚精会神地听着李老师出神入化的讲述。
“一年一年地过去,马良学画从没有一天间断过。他的窑洞四壁,画上叠画,麻麻花花全是画了。当然,进步也很快,真是画起的鸟就差不会叫了,画起的鱼就差不会游了。一回,他在村口画了只小母鸡,村口的上空就成天有老鹰打转。一回,他在山后画了只黑毛狼,吓得牛羊不敢在山后吃草。但是马良还没有一支笔啊!他想,自己能有一支笔该多么好呢!
有一个晚上,马良躺在窑洞里,因为他整天地干活、学画,已经很疲倦,一躺下来,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窑洞里亮起了一阵五彩的光芒,来了个白胡子的老人,把一支笔送给他:‘这是一支神笔,要好好用它!’马良接过来一看,那笔金光灿灿的;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他喜得蹦起来:‘谢谢你,老爷爷。。。。。。’马良的话没有说完,白胡子老人已经不见了。
马良一惊,就醒过来,揉揉眼睛,原来是个梦呢!可又不是梦啊!那支笔不是很好地在自己的手里吗!他十分高兴,就奔了出来,挨家挨户去敲门,把伙伴都叫醒,告诉他们:‘我有支笔啦!’这时才半夜哩!
他用笔画了一只鸟,鸟扑扑翅膀,飞到天上去,对他喊喊喳喳地唱起歌来。他用笔画了一条鱼,鱼弯弯尾巴,游进水里去,对他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他乐极了,说:‘这神笔,多好呀!’马良有了这支神笔,天天替村里的穷人画画:谁家没有犁耙,他就给他画犁耙;谁家没有耕牛,他就给他画耕牛;谁家没有水车,他就给他画水车;谁家没有石磨,他就给他画石磨……”
讲到这里,下课铃声响了。李老师停了下来,那个兰花指出现了,推了推眼镜,说道:“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下次再讲。”说完,李老师把一群仍在故事里没有拔出来的同学凉在教室里,收起讲义,甩开步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