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亡国之音 上

……

****的礼物摆满城外,虽然大乱初定,城内还是凑了不少牛、羊、彘和酒食。出城相迎赵军的曹国商贾、大夫也满脸堆笑,唯独城门紧闭,阳虎一眼就能看出,控制这座城的人打算给自己吃一道闭门羹。

城下,一双眼睛对视良久,阳虎才似笑非笑地说道:“怎么,子贡不打算让吾等入城?”

阳虎脸上的面具狰狞,语气阴沉,可子贡却不怕他,不卑不亢地说道:“城内大乱初定,人心不稳,贸然入驻恐会让曹人惊惧,还请先生派五百人随我入城,其余人在外驻扎,扫清周边卫城里的抵抗。”

“我乃将军制指定负责外国事项的行人,与先生平级。何况曹国之变也在我职权之下,如今曹乱已被我平定,首恶公孙疆死,曹伯阳也被先生捉住。此时应该速速扫清周边反抗,引导宋军北上才对,入城耽搁做什么?先生麾下兵卒多为新附,入城后被陶丘的繁华景色迷晕了眼,战意低沉如何是好,若与曹人起了冲突,让曹国再生变乱,先生不但无功,反而有过。”

阳虎眯起眼睛,像一头恶虎打量胆敢忤逆他的狐狸般盯着子贡看,陶盎等人均为子贡担忧,谁料到了最后,他气势一松,笑道:

“既然如此,那陶丘便交给子贡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在子贡耳边轻声说道:”可子贡也要记住,你是赵氏的行人,不是曹国的行人!”

“阳子之言,赐谨记。”子贡回看过去,从阳虎眼中看到了一丝诧异。

等阳虎带兵卒在城外扎营,子贡和陶盎回陶丘后,一直在城头观望没有出去的计然问道:”城外的将吏身份成迷,还戴着面具掩人耳目,子贡知道他的真实面目么?“

子贡淡淡地说道:“知道,曾经以季氏陪衬身份执国命的阳虎,夫子的敌人。

”对于多次见过阳虎的子贡而言,这不难猜出,即便他毁容变音,可身形和气势是不会变的。

计然一愣:“原来此人还没死,谁料竟是投靠了赵氏。”他嘿然一笑:“阳货、盗跖、侯犯,鲁国的奸臣竟然大半被赵将军收入麾下,真好奇他是用了何种手段,才能让这些桀骜不驯的人顺服。”

“将军驭下方,且待人以诚,人才自然趋之若鹜,这三人曾做过奸恶之事,却也有他们的能耐。孔门虽然与阳虎、盗跖有过节,可正所谓举贤不避亲仇,主君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作为臣僚也不好多说。但我还是信不过彼辈,尤其是阳虎,我听说他来陶丘的路上大掠四野,以至于野无遗孑,他是虎,手下的兵卒也被带成了狼,若放此人入城,陶丘恐怕要毁一半。“

计然颔首:”你做得对,阳虎眼光太短浅,靠狠辣的手段能夺取,却不能守住到手的东西。陶丘的意义,绝不止是一个战时可以随意榨取的粮仓钱库,它还是战后让中原百废待兴,商贾复起的关键……“

子贡叹了口气:”只望主君能理解这点,我就是担忧,主君求贤只看本事,不看品行仁德,长此以往必会招致贼子结党成群,身边必须有像先生这样的君子压制他们啊……”

“不敢称君子,我也是个只会数钱粮布帛的功利小人。”计然哈哈大笑,心里却跟明镜似的。看来,赵无恤手下也不是铁板一块,至少能分出子贡这批鲁国孔门弟子,赵鞅食客组成的臣僚,外加阳虎等鹰犬三派来。

至于计然自己,他说服叶公与郑国为难,然后是定曹之功,子贡有大功,他也不差,此次投赵,赵无恤少不得要以厚礼待他。

子贡俨然是曹人暴动的领袖,各方势力都只服他,得留在陶丘,等待赵无恤对曹国的处置。计然也决定等他一等,毕竟子贡忽悠人和做买卖是一流好手,治理都邑却没什么经验,计然要是助他安定了陶丘,又是一件功劳。

所以,反倒是倒霉的曹伯阳先被押到帝丘赵军大营处……

……

“好了好了,曹君何至于此。

”赵无恤拍着抱他大腿痛哭陈述的曹伯阳,朝帐内众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子泰要相信我,我真是被奸臣公孙疆所误……我……”曹阳一把鼻涕一把泪,现在落到了赵无恤手里,是生是死都凭他一句话。所以曹伯在求生的欲望下,大打友情牌,毕竟他和赵无恤曾一度私交甚厚,直到近两年才渐渐离心离德。

他还抱着一丝奢望,若赵无恤能信了他的话,或许还能归曹为君哩!

“我知道,曹国之变的前因后果,子贡已经派人详细汇报了。”赵无恤笑得意味深长,扶起曹伯阳,看着他那双因心虚而垂下的眼睛道:“首恶公孙疆已被曹人所杀,曹君是受其误导,我当然知道你是无辜的,只是……”

“只是曹人对君间隙已深,若贸然将君送回去,恐怕会有凶险,别忘了曹声公和曹隐公都是死于国人之手……“

曹伯阳一下子就回想起了那些愤怒的国人,无数双伸向他马车的手,双腿一阵战栗。相较而言,还是这赵军大营安全些,他顿时摇头如拨浪鼓:“我不回陶丘。””既然如此,还请曹君在营中暂住几日,我会让人在朝歌为你修建府邸,且去那边避避风头,等曹人的愤怒平息后再谋归国之事不迟。”

ps:感谢成为本书第三位盟主,今天三更,求月票,求推荐票!第二更在下午。

……

****的礼物摆满城外,虽然大乱初定,城内还是凑了不少牛、羊、彘和酒食。出城相迎赵军的曹国商贾、大夫也满脸堆笑,唯独城门紧闭,阳虎一眼就能看出,控制这座城的人打算给自己吃一道闭门羹。

城下,一双眼睛对视良久,阳虎才似笑非笑地说道:“怎么,子贡不打算让吾等入城?”

阳虎脸上的面具狰狞,语气阴沉,可子贡却不怕他,不卑不亢地说道:“城内大乱初定,人心不稳,贸然入驻恐会让曹人惊惧,还请先生派五百人随我入城,其余人在外驻扎,扫清周边卫城里的抵抗。

阳虎眉头一皱:“我得到的命令是处理曹国之变,此乃将军之命,你有何理由阻我入城。”

“我乃将军制指定负责外国事项的行人,与先生平级。何况曹国之变也在我职权之下,如今曹乱已被我平定,首恶公孙疆死,曹伯阳也被先生捉住。此时应该速速扫清周边反抗,引导宋军北上才对,入城耽搁做什么?先生麾下兵卒多为新附,入城后被陶丘的繁华景色迷晕了眼,战意低沉如何是好,若与曹人起了冲突,让曹国再生变乱,先生不但无功,反而有过。”

阳虎眯起眼睛,像一头恶虎打量胆敢忤逆他的狐狸般盯着子贡看,陶盎等人均为子贡担忧,谁料到了最后,他气势一松,笑道:

“既然如此,那陶丘便交给子贡了。“他又向前迈了一步,在子贡耳边轻声说道:“可子贡也要记住,你是赵氏的行人,不是曹国的行人!”

“阳子之言,赐谨记。”子贡回看过去,从阳虎眼中看到了一丝诧异。

等阳虎带兵卒在城外扎营,子贡和陶盎回陶丘后,一直在城头观望没有出去的计然问道:“城外的将领身份成迷,还戴着面具掩人耳目,子贡知道他的真实面目么?”

子贡淡淡地说道:“知道,曾经以季氏陪衬身份执国命的阳虎,夫子的敌人。”对于多次见过阳虎的子贡而言,这不难猜出,即便他毁容变音,可身形和气势是不会变的。

计然一愣:“原来此人还没死,谁料竟是投靠了赵氏。”他嘿然一笑:“阳货、盗跖、侯犯,鲁国的奸臣竟然大半被赵将军收入麾下,真好奇他是用了何种手段,才能让这些桀骜不驯的人顺服。”

“将军驭下方,且待人以诚,人才自然趋之若鹜,这三人曾做过奸恶之事,却也有他们的能耐。孔门虽然与阳虎、盗跖有过节,可正所谓举贤不避亲仇,主君有用得到他们的地方,作为臣僚也不好多说。但我还是信不过彼辈,尤其是阳虎,我听说他来陶丘的路上大掠四野,以至于野无遗孑,他是虎,手下的兵卒也被带成了狼,若放此人入城,陶丘恐怕要毁一半。”

计然颔首:“你做得对,阳虎眼光太短浅,靠狠辣的手段能夺取,却不能守住到手的东西。陶丘的意义,绝不止是一个战时可以随意榨取的粮仓钱库,它还是战后让中原百废待兴,商贾复起的关键……”

子贡叹了口气:“只望主君能理解这点,我就是担忧,主君求贤只看本事,不看品行仁德,长此以往必会招致贼子结党成群,身边必须有像先生这样的君子压制他们啊……”

“不敢称君子,我也是个只会数钱粮布帛的功利小人。”计然哈哈大笑,心里却跟明镜似的。看来,赵无恤手下也不是铁板一块,至少能分出子贡这批鲁国孔门弟子,赵鞅食客组成的臣僚,外加阳虎等鹰犬三派来。

至于计然自己,他说服叶公与郑国为难,然后是定曹之功,子贡有大功,他也不差,此次投赵,赵无恤少不得要以厚礼待他。计然游遍天下,观察列国君主,最后选定了赵氏,他此次北上,可不是来做悠闲幕僚,而是要成一番大事业的!

子贡俨然是曹人暴动的领袖,各方势力都只服他,得留在陶丘,等待赵无恤对曹国的处置。计然也决定等他一等,毕竟子贡忽悠人和做买卖是一流好手,治理都邑却没什么经验,计然要是助他安定了陶丘,又是一件功勋。

所以,反倒是倒霉的曹伯阳先被押到帝丘赵军大营处……

……

“好了好了,曹君何至于此。”赵无恤拍着抱他大腿痛哭陈述的曹伯阳,朝帐内众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子泰要相信我,我真是被奸臣公孙疆所误……我……”曹阳一把鼻涕一把泪,现在落到了赵无恤手里,是生是死都凭他一句话。所以曹伯在求生的欲望下,大打友情牌,毕竟他和赵无恤曾一度私交甚厚,直到近两年才渐渐离心离德。

他还抱着一丝奢望,若赵无恤能信了他的话,或许还能归曹为君哩!

“我知道,曹国之变的前因后果,子贡已经派人详细汇报了。”赵无恤笑得意味深长,扶起曹伯阳,看着他那双因心虚而垂下的眼睛道:“首恶公孙疆已被曹人所杀,曹君是受其误导,我当然知道你是无辜的,只是……”

“只是曹人对君间隙已深,若贸然将君送回去,恐怕会有凶险,别忘了曹声公和曹隐公都是死于国人之手……”

曹伯阳一下子就回想起了那些愤怒的国人,无数双伸向他马车的手,双腿一阵战栗。相较而言,还是这赵军大营安全些,他顿时摇头如拨浪鼓:“我不回陶丘。”

“既然如此,还请曹君在营中暂住几日,我会让人在朝歌为你修建府邸,且去那边避避风头,等曹人的愤怒平息后再谋归国之事不迟。”

赵无恤敷衍了曹伯几句,让人提溜他下去,身边的项橐上前道:“主君打算让曹伯复位么?经历此事后,曹伯应该能唯君之命是从。”

无恤收起了之前的笑脸,冷冷说道:“不,我的信任是有限的,不会给他第二次背叛的机会。”

项橐了然,赵无恤对曹国之变的态度很清晰,当子贡发动国人暴动,驱逐曹君的消息传来后,无恤拍案叫绝,连道子贡做的好,让陶丘不战而下,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想。

来自晋国的臣僚如杨因等忧心忡忡地提醒,说这种以民逐君的先例恐怕不能鼓励,赵无恤却不以为然。

“晋国的师旷说过,贤明的国君要奖赏良善而惩罚奸恶,抚育百姓像爱护子女一样,盖之如天,容之如地;若能如此,民众侍奉国君也会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拥戴还来不及,怎会驱逐他?国君是神明的主祭人,是民众的希望。如果反过来使民众的生计困乏,匮神之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那这个国君还有何用处?不驱逐了,还留着他作甚?”

他为此事定下了基调:“故我只闻曹国杀恶臣公孙疆,逐****曹阳也,未闻出其君也!”

项橐回味着此言,真觉得振聋发聩,他记了下来,又问道:“那要如何处置曹国?如今子贡控制了陶丘,我军占领了北部,宋军占领了南部,如何划分也是个问题。”

“曹国南部数邑直接划入宋国治下,宋人觊觎此地很久了,这场战争数宋出力最多,也要适当表示感谢,我舅兄子明应该会乐得合不拢嘴。”

“至于陶丘和北部,这座都邑太重要了,不能交给他人,暂时让子贡维持现状,等他来见我时再商议罢,对陶丘的情况还有谁比他更清楚么?眼下,还是先解决掉卫国,再谈其他!”

大帐外,军营内大队人马正在开拔,准备入城。就在赵无恤被曹国之变耽搁脚步,停留在帝丘的半个月时间里,他已经把帝丘外郭攻下,如今只剩下数千卫人还在内城负隅顽抗!

“吾等已经在卫国耽搁太长时间了,今夜必破此城!我还希望能在卫国宫殿里摆开筵席,为计然先生接风,也为子贡庆功,让他这个卫国人衣锦还乡!”

有了那人的投靠和接应,明天太阳升起前全取帝丘应该不是难事。

接二连三的喜讯让赵无恤心情大快,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我答应孔圉,要留卫侯元一条性命,希望能将他生擒,然后下半生就在朝歌终老,与曹伯阳作伴罢。我会给他们修好府邸,一定要左右相邻,府邸的雅称我都想好了,左安乐,右归命,也是有趣得很……”

曹的亡国之音已接近尾声,而卫国的亡国之音,也已然奏响!

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143章 欲言又止第1201章 长安灞上(下)第1162章 大道第1212章 唇亡齿寒第564章 亦能绝之!第1014章 泾渭分明第698章 携芍药以求兮(下)第1001章 函谷关第474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第215章 如霹雳弦惊(下)第958章 意外第827章 仲尼之厄第618章 约为兄弟第98章 搅动全局第527章 弑君者(下)第76章 一步之遥第564章 亦能绝之!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227章 卫国叛晋第999章 残城第740章 走向共和 上第295章 尼父之丘(下)第21章 四子分封第1063章 棠之战(中)第789章 太阳照常升起(下)第980章 饮马河渭第554章 旧制度与大革命第736章 亡国之音 下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054章 赵国太子第67章 大都无防第767章 万岁!第313章 其命维新(下)第563章 我能继之第835章 无私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气如山(下)第263章 曹伯好田猎第529章 一旦山陵崩第1072章 少昊之国第657章 大风(14)第852章 沙场秋点兵第780章 临淄乱(下)第966章 熵第657章 大风(14)第814章 迁都第507章 桐宫之囚(下)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206章 君子有召第323章 乱(中)第161章 修我戈矛第864章 光复旧土第466章6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第518章 狂人第1176章 特赦第267章 驰逐蹴鞠第1188章 东临碣石有遗篇第1122章 远赴绝域第42章 势将去汝!第701章 当国第970章 天子脚下(下)第245章 韩氏劲弩第1098章 济南第375章 远交近攻第1205章 万里关河第851章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533章 何欲何求?第247章 兵不厌诈第852章 沙场秋点兵第33章 魏舒方阵第873章 王孙胜第412章 猎国(上)第63章 仲尼弟子(上)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987章 走投无路第265章 鼓励消费第217章 秋日之阳(二)第776章 狮子大开口(下)番外11《亚历山大帝国史》译者序(上)第96章 莫如兄弟第603章 他回来了第493章 郈邑杀人事件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495章 堕四都!第340章 巫颂(下)第876章 版筑之间第144章 瓮中捉鳖第494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546章 堕郈(上)第786章 人必有一死(第三卷完)第220章 内忧外患第91章 子产之政第576章 继业者第571章 谁为定鲁第一功?第1151章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第1204章 西域列传第1198章 四百年后并为一家第282章 廪丘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