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积极性

wωw_ттkan_¢ ○ 李渊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会交朋友,当年在太原他就是靠这个属性,拉拢到了很多人跟随自己起兵,而在他刻意的与这些没什么心机的老农的结交下,很快就与好几个人熟络了起来。

而一刻钟的时间也过的很快,不一会,他就看到陆陆续续的好多人进了院子里找地方坐下。

其中一些还穿着工人的服装,甚至身上还有不少泥水的痕迹,显然,这是刚从工地上下班赶回来的。

待得院子里差不多坐满了人之后,另一个胸前别着两个银色徽章的年轻人,也在此时走到了院子里,李渊估计,他最多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

“诸位县中父老,建筑行业的主事和精英从业人员,我是主持本次住建部公开会议的署官张谦,会议之初呢,我想先听听诸位对于武安县未来的建设的一些建议,还烦请诸位一起说说心中的想法,让我先知道一下,大家想把武安县建设成什么样子,再写一篇比较可行的报告,上报到住建部,请示执行。”张谦上台之后,关掉了收音机,就开始讲话,他虽然年轻,但是声音一点也不虚。

等他说完之后,立即就有百姓发言了:“老汉我这几个月去过几次洺京,还在那边住过几个晚上,洺京的夜市热闹啊!好玩的项目说都说不完。

尤其是几大广场,有很多漂亮的灯饰,还有大音响放音乐,让大家可以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好看又乐呵。

所以我觉得,咱们武安县,也应该修那么一两个广场,让大家晚上有一个热闹,活动的地方。”

老百姓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词汇量终究是少了一些,不过听完他的发言,张谦点了点头,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了一笔:“拥有全套配套设施的文化活动广场。”

“王老汉你去了广场,我可是去了公园,二十三区的秀丽公园,那边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种了很多花草,还有可以喷水的景观湖,里面养了很多好看的鱼,尤其是像现在这种春夏时节,那景色美的哟!老汉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形容了。

现在很多洺京城里的老人都喜欢去那个公园里散步,很多妇人,也喜欢带孩子在那里玩耍,因为里面修建了很多活动玩耍的设施。

咱们武安县四周,除了田就是田,没有这样的好去处,每次想找个地方看看景,散散心,还得搭火车去洺京,这太费功夫了,咱们也得修建一个这样的公园起来。”在张谦的字都还没写完的时候,另一个老汉就开口道。

他的话音一落,许多去洺京逛过公园的人就连连点头附和道,“是啊!是啊!咱们武安县还没有公园呢!得修。”

张谦连忙提笔写道:“修建一处景观公园,供百姓们休闲活动用。”

而这个时候,又有人开口了,“洺水区的戏水游乐场也很好玩啊!咱们县人口那么多,应该也修一个,免得大家需要赶半天的路才能去一次,每次玩不了多久,就又得回来。虽然说现在有火车了,但是火车是有班次的,跟工作时间大多搭不上,只能抽休息的时间去,咱们自己县里要是修一个就好了……”

“嗯,是该修建一个,这样,我们平时下班了都能带家人去玩耍……”很多人建筑工人附和道。

张谦又提笔,在纸上写道,“修建一处戏水游乐场。”

“还有电影院呢!洺京都修了好几座电影院了,房屋不复杂,几文钱买张票就能进去看一场,咱们不能总是等着夏王派人到各个乡里放吧!一到下雨天,还总是取消,而且那三国演义,我每次都只能看几集,不知头尾。”

“是啊!是啊!电影院必须得修,又不费事……”

张谦再度提笔写下:“电影院几处。”

“大家可不能光顾着休闲玩耍的地,咱们武安县以后可是农业种植示范县,得专门修建一所学院,供那些前来我们这里学习种植技术的学员们学习用。”

张谦点头提笔,在纸上写下:“修建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的学院一所。”

“那学习农机车使用维修的学院是不是也要修建一所,夏王可是把全国一大部分农机车都分配给了我们县……”

“必须得修,必须得修啊!”

“那就,农机车技术学院一所。”

“医院,医院也应该像洺京一样,多修几所,可以让更多病人住院治疗,各个乡里,也应该有可以收治数百人的医院,具备一定的急救能力了,不然,每次有人患了急病,都是消防部队接到电报之后,从县城把医生紧急送过去,太折腾,也容易耽误病情。”

得,张谦又写上:“在城区内修建多座医院,扩大各乡里的医院规模。”

“我总觉着吧!咱们县城内的道路太窄了一些,以后人口,车子更多了,可能会有些拥堵,需要拓宽修建,还有城中破旧的那些老房子,应该翻修了,你们看看洺京,那些玻璃幕墙修建的大楼,还有红瓦白墙的楼房,多漂亮啊!咱们以后应该规定,城区必须修这种漂亮的房子,不许乱搭乱建,要像个样子……”

“嗯,老城区改造,是夏王亲自提过的,我原本是想等大家说完之后,再向大家宣布这个消息的,现在看来,大家已经想到了,那么我就顺道说说吧!

此前的三年多时间里,大家刚刚从各地聚拢过来,追求的只是有一个地方能够栖身就行。

现在不一样了,咱们夏国的经济好了,财力足了,就应该修建更加美观,安全,舒适的房屋用于居住,这样不仅能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还能避免各种脏乱差的情况影响大家的健康。

所以,接下来的三年,夏王殿下有指示,全面推进咱们周边县城的城区改造工程,全面推进新型乡镇的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

“好~!啪啪啪啪”

张谦的话还没有讲完,百姓们就一脸狂热的鼓掌欢迎。

有些发懵的李渊从他们脸上狂热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于秋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了,可能是一种已经接近于神的地位,只要是于秋的指示,他们都认为是好的,都会尽全力的支持。

而看到大家都欢呼鼓掌,李渊却是沉默不语,张谦也不继续往下讲了,待得掌声安静下来之后,向李渊问道,“这位老人家您好像不支持咱们的建设计划,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讨论的。”

“呃,这个,我觉得,你们这边县城里,还有村落里的房子都已经很好了啊!为什么要改建重修,这不是浪费钱吗?”李渊本就坐在最前排,被张谦一点名,随口就道。

听他这么说,整个院子里过百人都发出了笑声。

其中,先前说请刘黑闼去自己村子里喝酒的老汉待得大家稍微安静了一下之后开口道,“老哥你啊!就是典型的刘黑闼思想,用夏王说的那个词叫什么来着?不思进取。”

“对,不思进取。”很多人附和道。

“呃,这跟刘黑闼又有什么关系?”李渊有些懵逼道。

结合他之前说的话,以及现在问出来的问题,院子中间的人就知道了,他并非是夏国本地人,很快,那老汉就将刘黑闼只想在农垦区种一点田,吃点自己种的粮食,被夏王拿到广播上来说,后来在农垦区见识到了夏国的生产力之后,承认了自己的思想老旧,不思进取,跟不上时代的故事,一一讲给了李渊听,又道,“你是从外地来的,不知道这个故事很正常,你们外地人的思想大多都是这样,没有向好的积极性,怎么能把日子过的更好呢!

夏王上个月在广播上就说了,他当初下令把各个城池的城墙拆除,就是不想让这些城墙把大家围住,框住大家的思想。

咱们人类的活动空间,应该是无限广阔的,每天都应该要想办法,把咱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所以,我们这些干不动太多活的老头子,会天天跑来这里开会,交流学习提意见,就是想咱们的家,咱们的夏国,更加美丽漂亮,咱们的子子孙孙,能在更好的环境里生活。”

得,又被别人教做人了,李渊搞不明白,老老实实的种地吃粮,怎么就成为了被大家鄙视的对象了?这还有天理吗?这还有王法吗?

三观被颠覆的李渊很想看看,究竟他们这些小农民提的意见,是不是真的有效。

今天中午只是在武安县稍微逛了一下,他也知道这座县城的大小以及大致的人口规模,是完全不弱于李唐治下的一个上州的。

而且,这边的房屋,都是砖瓦房修建,很多还是楼房,已经不亚于长安城内的精舍了,将其全部推倒修建出更漂亮的房屋,所花费的钱财,人力的数量,一定会十分巨大,他不相信,于秋投入这多的钱财和人力,就是为了让这些百姓们住的更舒适一些。

很快,张谦就引导了大家的话题向实质方面转变,县里有那些地方,可以最先开始进行改造的,街道该如何规划才合理,现在还有哪些空地空地可用,在什么位置适合修建公园,什么位置适合修建戏水游乐园,需要多大的工程量,多少的人力,多长的时间落实这些改造问题等等。

这些,就是那些专业工匠们开始讨论的点了,张谦将各个建设项目的规模,建设预期目标等等大致拟定了之后,就让他们先做初步预算,他自己,也将改造项目上报到住建部,让专业的设计团队,画各种效果图出来,大家再一起投票选定最终如何建设。

这就是夏国政治方面的高深之处了,同样是做改建工程,官府不与百姓商量,不统计民意,自己直接做,很多百姓们会不理解,甚至因为被触动了既得利益,而心里不舒服,闹事情。

可是,由百姓们自己商量出来,官府再帮忙调用人力物力来完成,得到的效果却是大不相同。

因为大家理解了做这些事情的初衷,都支持的情况下,事情会做的无比顺利。

李渊怎么着,也是当了好几年皇帝的人,也让属下的人给自己修过宫殿,大致也能听的懂他们说的是啥,而听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他心中不断往上加的预算达到千万贯以后,天色也到了黄昏时分。

他觉得把心里预估的数字再加上去也没有意义了,因为,他觉得于秋不可能拿这么多钱出来,修建一个县城。毕竟,夏国除了洺京的四十多个区,治下有七个县和一个相当于四个县的地盘的农垦区。

这些地方都这么建的话,花费可能上亿贯,即便是于秋再有钱,也不可能拿的出这么多钱。

现在天快黑了,他的肚子也饿了,到吃晚饭的时候了,张谦统计的差不多了,便与大家约定好,明天下午五点大家就各方面问题再进行一次讨论,然之后就宣布散会了。

李渊出了门,想让朱荣帮忙找自己的妃子和皇子们一起去吃饭,那位之前说要请他去村里吃饭的老汉,却是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

“老哥不忙走,今天晚饭去我家吃,经过我的开导,你就知道,人应该怎么活了。”

得,自己让人当成思想落后的老顽固了,不过李渊一点也没有因此而生气,他倒是要看看,夏国的这些百姓们,是不是真的有他们口中说的那么神。

“那个,我妻儿还在城中,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吧!”李渊故意道。

“有妻儿在,正好让他们一起来啊!酒饭我都管饱。”那老汉果然如李渊设想的一般接话道。

“我的妻儿可能有点多,你可能招待不过来。”李渊略带几分激将之意的道。

“不可能,有多少我都招待的过来?”那老汉有些意外的道。

“十多个妾,加上十来个儿子,一起二十多个人。”李渊见那老汉上套,有些得意道。

“二十多个么,倒也不多,让他们一起来,我有马车,不过先得往城东市场绕一圈。”那老汉点了点头,就拉着李渊的胳膊往外走,才刚出了门,就看到了朱荣。

第三百六十二章 于秋最厉害的本事第两百七十八章 立规矩第一百二十九章 告一段落第四百八十九章 开始阅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完美夺冠第七十六章 一出大戏第一百三十八章 厕所里的学习讨论第四百九十六章 夏国的立场第三十章 第一个女工第四百九十七章 承接国防业务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之大第三百零六章 洺山书院的教学方向第三百八十七章 种植事业第三百八十七章 种植事业第一百五十二章 所谓礼尚往来第六十二章 于秋的忽悠技能第五百三十五章 时光如梭第五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上元节夜第四百七十六章 试飞第四百七十八章 出访西域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两百二十四章 山东情形第五百二十七章 曾经的他第五百三十章 越来越像后世的世界第两百五十三章 参观金库第四百六十一章 统治者应该干的事情第三百一十章 照相合影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访慰问第九十九章 局势第三百零九章 什么是科学技术第五百零九章 至尊人皇第一百二十五章 城破第十九章 兑换第四百三四五章 夏国的农夫第两百一十三章 坑人之道第一百四十七章 长安来人了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四百零三章 埋下一颗种子第四百零六章 执政联盟成立第三百一十六章 走访慰问第十五章 火爆销售第四百七十九章 抵达高昌第两百五十五章 洺州的做事原则第二十三章 世家危害论第两百六十四章 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第四百零八章 天灾人祸第两百一十章 张喜儿的希望第四百九十二章 首战第六十三章 养殖教学第两百三十七章 蒸汽机试验成功第一百七十八章 世界之主第五百二十六章 改变开始第三百一十四章 摩托车第一百三十七章 山庄的日常第四百一十三章 高原和海外第五百一十一章 对世界的呼吁第两百二十章 新船的捕捞能力第五百三十二章 人才都得利用起来第五百零三章 灭教运动第三百九十章 采珠女第一百八十三章 天雷引第二十八章 利益陷阱第四百七十八章 出访西域第四百二十七章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三十六章 醋火第四百八十六章 论道第九十五章 善用阳谋的于秋第十九章 兑换第三百三十四章 阉猪第四百八十四章 成为世界的债主第四百五十一章 成长中的下一代第一百一十四章 工匠的现状第一百一十二章 探究的杜如晦第二十章 北地的未来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活环境改造工程第两百五十四章 外来人口的问题第三百七十九章 孺子可教第四百零九章 飞艇镇场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结局第两百五十章 新的礼仪模式第九十九章 局势第五百章 惊神第五十三章 大黑牛第八十四章 孩子们的变化第两百五十二章 经营原则第二十三章 世家危害论第五百零七章 抢人大战第一百三十九章 獒犬阻路第三百零二章 封王建国的首轮谈判第四百五十章 抽丝剥茧第两百一十四章 羡慕的眼光第四百九十章 于秋的下一个目标第六十九章 于秋所谋的出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得好好学第一百二十八章 揭露崔氏第七十八章 大将之才苏定方第三百七十四章 定计第五百零八章 真正的人才第五百零七章 抢人大战第三百三十一章 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