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闻(总513节)

“这么说,我们还是同行呢!”那姑娘扑哧一笑,对谈话似乎更有了兴趣,主动地自我介绍道:“我在桂林荔浦县当小学教师,也是教语文的。”

“参加工作几年了?”

“一年多。”

阳朔与荔浦虽是相邻的两个县,但它们都在桂林市的管辖之下。

“我出差来南疆市办事,”那姑娘用手轻轻地摩挲着那本书,有心无意地说道:“去逛书店时,正巧看到这本书。上大学时,我其实就已经读过它了,是借来阅读的。可我觉得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很能打动人心。这回就买了一本来收藏,以后有时间再读一遍。”

“像你这样愿意看严肃文学的年轻人,现在可是不多了!”

“不见得吧?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作家们写不出好作品,所以才造成没太多人关注文学的这种现象。你说对吗?”

进入新世纪后,人们叹息文学被边缘化了。其实这是当代文学回归本位的正常现象,不足为怪。文学是启迪人生心灵的鸡汤,富有营养价值,但并不包治百病。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社会历史某个时期人类情感和思想在激荡碰撞中的足迹,从而帮助未来人们思考和解读人类社会发展的归宿。那么,在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年代,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创造力的激发,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激进与犬儒并存,逐利与信仰相覆,而这些社会现象是需要作家们给予明确回答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时代人物在哪儿呢?文学叙事为什么就不能以史诗般地笔触雕刻下这个时代“沧海变桑田”的历史一瞬间呢?这才是问题之关键所在。

“或许你说的对。当代作家是有些集体‘缺钙’。”叶丛文对此有自己独特的见识。他更感兴趣的是她对路遥小说作品的看法,于是,话锋一转,问道:“你觉得这本书最触动你的地方是什么?”

“这个嘛,怎么说好呢?”那姑娘略为沉吟了一会儿,方才抬起头,双颊上透出一丝羞涩,说道:“我觉得孙少平与田晓霞的恋情最能打动我了。因为他们爱的很深切。在他们的爱情中,没有世俗的观念,只有相同的志趣,相互钦佩的人格以及真挚、浪漫的恋情。还有就是,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为了支撑着整个家庭的经济生活,就像一头老黄牛似的苦干,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我大哥也是这样的人。以前,我也是靠我大哥供我上学读书的。”

叶丛文挠了挠头,陷入沉思之中。他以为,年轻姑娘读书思维的关注点大多趋向于对情感的认知,通常都会把爱情放在生活的首位。当然,她们也不会忘记那些应该一生感恩的至亲好友。

六个多小时后,列车抵达桂林。叶丛文与那姑娘一起走出火车站出口处。两人挥手告别,各奔东西。相逢是缘分,离别寄祝福。他甚至不知道她的姓名和所在学校,但这已是一件无关紧要的事了。这正是:有缘相逢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圣地和历史文化名城。它以盛产桂花、桂树成林而得名。古往今来,这里不知曾经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向来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而闻名中外。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

由于常来常往,叶丛文对这座美丽如画的山水城市并不陌生。提包独自站在繁华喧嚣、行人往来的十字街头,他招手叫停了一辆出租车,直奔一家熟悉的宾馆投宿,并决定在此逗留数日,重温旧梦。此次出行,他的心境颇为复杂,人生激情澎湃并溢于胸中。为陶冶自己的情操、安定和调控内心某种不安的情绪,那日,他心血来潮,独自攀爬了独秀峰,翌日,他又登上了叠彩山,仍兴致勃勃地留恋于青山绿水之间,不禁想起了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诗句。择日,他又站在漓江边的伏波山顶之上,极目远眺,眼前浮现出“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等著名诗句所描绘的极致景观。往下游不远处望去,可见一头巨石般雕刻出的大象仿佛正在漓江中撒欢吮饮。此有明代孔镛《象鼻山》为证,诗曰:“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绕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

多年来,叶丛文心中有个未曾去做过的想法:那就是在漓江上自由自在地漂流,真切地感受大自然所带来的情趣,这会是一件多么潇洒和美妙的事呀!他依稀记得英国诗人济慈说过:“美是一种永恒的愉快”。这次,他毅然地决定付之于行动。在漓江边上寻至船上人家,与一位渔家老伯洽谈,付钱租下了一条机动竹筏。

这天清晨,天色蒙蒙亮。在桂林解放桥附近漓江岸边,叶丛文登上了一条机动竹筏。渔家老伯在竹筏上捆绑了一张竹椅上,待他坐稳后,才不慌不忙地撑起长杆,让竹筏离开岸边。这只竹筏从象鼻山旁边经过,然后顺流而下,直奔阳朔而去。冬日的太阳斜挂在山巅之上,竹筏似飞箭一般,轻盈地掠过江面,绕山穿梭,灵动飘逸。竹筏江中游,人在画中走。一旦置身这尘嚣之外的青山绿水中,叶丛文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十分惬意。他放眼望去,山光水色的大自然尽收眼底:满江绿水碧波荡漾,山峦叠起连绵不断;山上铺垫着层层青翠,奇峰突兀尽在倒影之中,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又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有多少心绪也全都融化在这隽永的锦绣山水之中……

漓江属珠江水系,发源于“华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岭。从桂林到阳朔这段称之为漓江,约有83公里。漓江两岸风光,奇峰罗列不绝。山间寂静清新,烟雾缭绕,若虚若实,似有鬼斧神工;时时可见山青水美,处处可闻百鸟朝鸣。景色最为浪漫梦幻的一段旅程依次是杨堤、九马画山、兴坪至古渔村。每至一处,叶丛文的脑海中便呈现出一些名人诗句,诸如“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千峰环野立,一水抱于流”等等。这一路观景,可谓悠然自得,美不胜收。

第二十七章 从恶如崩(总253节)第四十四章 舐犊之爱(总421节)第五章 十鼠同穴 (总040节)第二十四章 风生水起(总222节)第四十四章 舐犊之爱(总419节)第五十章  如日中天(总496节)第五章 十鼠同穴 (总037节)第十四章 重见天日(总119节)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总235节)第二十四章 风生水起(总225节)第三十四章 天赐良机(总316节)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总328节)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总463节)第二十章 淡水交情(总185节)第八章 物换星移 (总067节)第三十二章 半路出家(总292节)第三十七章 借花献佛(总340节)第十章 醍醐灌顶 (总088节)第六章 天夺之魄 (总047节)第二十三章 攀龙附凤(总214节)第二十七章 从恶如崩(总247节)第十七章 化险为夷(总156节)第五章 十鼠同穴 (总037节)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总142节)第四十二章 竖起脊梁(总403节)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谢(总498节)第八章 物换星移 (总064节)第三十三章 针锋相对(总306节)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总137节)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计(总429节)第二十一章 独当一面(总196节)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谢(总500节)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计(总440节)第二十一章 独当一面(总194节)第五十章  如日中天(总487节)第十九章 文鸟之梦(总172节)第十七章 化险为夷(总157节)第二十九章 分道扬镳(总271节)第十五章 红情绿意(总130节)第二十一章 独当一面(总194节)第五章 十鼠同穴 (总042节)第二十八章 善自为谋(总262节)第十四章 重见天日(总124节)第十七章 化险为夷(总154节)第十二章 投机倒把(总097节)第十七章 化险为夷(总148节)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总132节)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总462节)第十九章 文鸟之梦(总175节)第五十章  如日中天(总494节)第五章 十鼠同穴 (总043节)第二十章 淡水交情(总185节)第一章 名落孙山 (总006节)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总455节)第三十四章 天赐良机(总315节)第四十二章 竖起脊梁(总404节)第十九章 文鸟之梦(总179节)第四十四章 舐犊之爱(总419节)第二十二章 始乱终弃(总209节)第四十三章 岁月如歌(总413节)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闻(总514节)第九章 踌躇满志 (总077节)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闻(总507节)第三十四章 天赐良机(总316节)第十章 醍醐灌顶 (总085节)第三十八章 暗度陈仓(总351节)第十一章 自谋生计(总094节)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闻(总512节)第三十三章 针锋相对(总303节)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总458节)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计(总434节)第四十六章 沆瀣一气(总447节)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总382节)第三十八章 暗度陈仓(总355节)第三十二章 半路出家(总288节)第三十七章 借花献佛(总340节)第三十八章 暗度陈仓(总353节)第九章 踌躇满志 (总076节)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闻(总507节)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计(总430节)第二章 学徒生涯 (总015节)第二十八章 善自为谋(总256节)第三十二章 半路出家(总296节)第四十二章 竖起脊梁(总395节)第十一章 自谋生计(总091节)第二十八章 善自为谋(总254节)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总240节)第十四章 重见天日(总121节)第二十五章 弃文从商(总226节)第四十六章 沆瀣一气(总447节)第二十章 淡水交情(总191节)第七章 锒铛入狱 (总055节)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计(总434节)第一章 名落孙山 (总007节)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总136节)第二十七章 从恶如崩(总252节)第十七章 化险为夷(总157节)第三十二章 半路出家(总295节)第十章 醍醐灌顶 (总083节)第二十三章 攀龙附凤(总216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