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土改成果

五天后。

密云县所有的宗祠族长带着宗祠的精壮汉子们,陆陆续续赶到了密云县县城,在县城外的一块空地上搭建起了一个个棚子。

这么多的老百姓全部聚集在县衙内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能在县城外面挑选一块空地,给老百姓们搭建棚子。

棚子的中间是早就建好了一座木桩高台,太子朱慈烺准备在这个高台上进行课税的宣布,向全县的老百姓正式宣布十抽一的课税。

让土改过后的大明老百姓,从此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晌午时分,夏天里酷烈的太阳挂在天空上,到处都是一片燥热的气息。

太子朱慈烺站在高台上,感觉就迎面吹过来的风都很灼热。

要是放在往年,密云县的土地早就干裂得不像样子了,田地里更不会有任何的庄稼。

别说是庄稼了,土地上都不会有任何的青意,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赤地千里。

太子朱慈烺站在高台上四处看了看,天气虽然十分的炎热,也是一年到头夏天最热的时候。

今年又是一个大旱的灾年,比往年还要热上几分,眼前却没有任何的赤地千里景象。

有的只是一条条波光粼粼的水渠,把田野里的土地划分成一块块整齐的方格,方格里长着青色的千斤水稻。

用不了多久就到丰收的日子了,到那个时候,这些青色稻穗全部都会变成金灿灿的稻谷。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个金灿灿,甚至是比金子的金灿灿还让他们心里头高兴。

只要家里的屋子里,能够堆上几袋粮食,就是全家最满足的事情。

太子朱慈烺突然笑了,看着马上就要丰收的土地,看着聚拢过来的淳朴老百姓们,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念头。

今天过后,全县的老百姓都要在家里打粮窖,建粮仓了。

一炷香过后。

数以千计的老百姓妹聚拢到高台下方,密密麻麻的站在一起,大部分都是面黄肌瘦的没有几两肉。

这是太子朱慈烺第一次验收土改的成果,不免有些紧张,看向了站在旁边的先生。

朱舜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

太子朱慈烺瞧见先生的这个温和笑容,心里彻底安稳了,高声说道:“孤,今日召集你们过来,就是为了一件事。”

“宣布今后的课税。”

终于开始宣布课税了,老百姓们全都是来了精神。

就算是因为大夏天的不停冒汗,刚才还觉得有点热,有些昏昏沉沉的想睡觉,在听见课税两个字全部都惊醒了,比任何时候都要清醒。

老百姓的脸上却没有因为丰收感到高兴,脸上全都是担心和忧愁,胡乱猜测这一次的课税是几成。

太子朱慈烺知道老百姓为什么会露出这样的表情,没去安抚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安抚他们。

只要把那个十成一的课税说出来,比说什么都有用,甚至是比在县内办个庙会戏班还要用。

太子朱慈烺今天特意穿戴了翼善冠盘龙袍,把自己裹得很热,脸上不停的冒汗。

虽说闷的难受,但他此时的心情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畅快,因为在今天他终于有能力让大明的子民们过上好日子了。

等到交头接耳的老百姓们全部安静下来,太子朱慈烺扶正了翼善冠,郑重的说了一句话。

“土改课税,十成一。”

“凡是正赋、耗米、私费等所有苛捐杂税,一律不许征收,此事由都察局进行监督。”

“一旦有发现,革职查办,并且处以重罪。”

太子朱慈烺说完这番话,随着一名名陆军讲武堂学员们的复述,一层层的传向了后方。

密云县的老百姓们全部都呆住了,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听到的是真的,官府居然只要一成的课税。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密云县老百姓们闲着没有事,就一直在掰扯课税到底能征缴多少。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的结论是老百姓手里只能留下一成的粮食,从来没敢想过超过三成的粮食。

现在居然从太子朱慈烺的嘴里听到了一句话,一句关于课税多少的话,老百姓居然能留下九成的粮食。

这也就算了,太子朱慈烺还当着老百姓的面说了,不许征缴各种苛捐杂税。

也就是说以后不会被胥吏们用各种手段,夺走本该属于他们粮食,每年的收成过后,所能剩下的粮食就是实打实的九成。

还是千斤水稻和土豆的九成。

老百姓们虽然识字不多,但对于稻谷的计数却都是一个比一个的清楚,清楚的都赶上那些专门学过九章算术的读书人了。

每亩地能留下九斤成的粮食,以千斤杂交水稻的收成,就是最少九百斤的粮食。

一家四五口,就算是在没有耕牛的情况下,也能种十亩以上的土地。

就按十亩来算的话,光是夏粮这一季,手里就能落下九千斤粮食。

九千斤!

这是多么庞大的一笔数目,着实把老百姓们震惊得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们过去连九百斤粮食都没有见过,更别说九千斤粮食了。

还不得堆成一座小山,不,应该是一座座小山。

不少的老百姓突然给自己了一巴掌,拼命把自己抽醒,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白日梦。

高台下方,很快就出现了啼笑皆非的一幕,许许多多的老百姓嘴里一边念叨怎么能睡着了,一般不停的抽自己嘴巴子。

但不管他们怎么抽,这一切都是真的。

响起一阵阵的抽嘴巴声音的平野上,没过多久,就安静了下来。

烟袋老者突然流出了眼泪,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直接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

用的力气太大了,都发出了响声。

老百姓的反映都和烟袋老者一模一样,所有的老百姓全部都跪了下来,跪向了高台上的太子朱慈烺。

老百姓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只能淳朴的给太子朱慈烺磕头,一边磕头,一边痛哭流涕。

头磕得越来越快,声音也越来越响。

脑袋磕出了血。

在这片不再会有赤地千里景象的土地上。

染出了一片赤地。

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炼硫酸第二百零七章 倍镜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黄金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赏赐第一百九十四章 工业革命对于大明的初步影响第二百三十九章 蒸汽锤第五百九十五章 钢铁工业第六百二十六章 京城大掌柜的结局第三百一十三章 孙传庭的小改变第一百零三章 飞梭织布机的效率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林党要压价第五百三十二章 东林党的憋屈第二十九章 校场验货第八十三章 准备扩张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业化对辽东的影响第五百二十八章 开始进攻了第一百零九章 大明没走完的路第二百八十八章 开始建立军火公司第一百五十八章 近代化工第四百二十八章 解决腐败问题第四十八章 王恭厂的火药地窖第四百五十七章 第一波工业化红利和延续国祚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台蒸汽机第七十章 世界级天才第二百五十九章 宣传署署政第五百八十五章 东林党七君子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铸炮法第三百一十四章 一万支斗米式步枪第四百六十一章 当谋士碰上工业化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军第五百零三章 朱舜的赏赐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家织布厂可养多少军士第二百九十四章 汤若望的新发明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级第十一章 双喜临门第三百七十三章 孙承总的痛快第五百六十章 大明第一座水库第二百八十八章 开始建立军火公司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军事力量第五百一十七章 人才辈出的陆军讲武堂第三百七十七 太子眼里实业家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七十七章 新式学堂第七十三章 初中数学教材的威力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国系列·关羽第五百五十一章 开始杀乡绅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声音第五百七十二章 正赋、耗米、私费第三百九十一章 技术突破口!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业魔改:辅粮变主粮第二百三十三章 厂房构造第五百三十五章 铁丝网开始发挥威力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明第一台蒸汽机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厂房第四百五十四章 真香第一百五十九章 解决旋转运动的办法第一百九十六章 北平机械局的收益情况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线和深水港第二十四章 准备建厂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炼硫酸第二百一十五章 购买机械锯床第四百零四章 内有东林党拆台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实业家第五百五十一章 开始杀乡绅了第五百三十四章 孔有德来尝铁丝网的威力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孙承宗和一把普通的刀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纸工厂的教化大功第二百一十七章 新宁伯卖的木材第六百一十八章 叶初春的结局第五百四十一章 土改队伍去密云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业派的力量第五百一十九章 满清攻打山海关的方法第四百三十一章 东林党的柴薪作坊主们第五百三十一章 权贵们的反应第五百六十章 大明第一座水库第五百二十七章 让满清见识近代化堡垒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机的彻底完善第六十章 京城第一败家子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枪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变蛟的新战术第二百九十章 批准建立军火公司第五百九十二章 重工业中心的地点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握第一支军事力量第五百八十四章 民军第五百四十八章 粒装火药的诱惑第二十章 鸟铳制造第三百五十八章 实业家的啪啪打脸第二百一十八章 多尔衮的龙兴之地第四章 线膛枪的连锁反应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总局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体大会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战法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四百零七章 站出来的孙传庭第四百二十四章 气死东林党第三百二十九章 东林党开始给自己挖坑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和兰舰队来袭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