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

太子朱慈烺看到老百姓们的反应,本来以为自己会高兴的大笑,却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也笑不出来。

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鼻子发酸,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望着这些淳朴的老百姓们,不能,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提前准备了很多煽情话的腹稿,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高台上。

大明的储君,颤抖的流着眼泪。

高台下。

老百姓一边用最快的速度磕头,一边痛哭流涕。

用一种最淳朴的方式,叩谢大明储君的皇恩浩荡。

以顾炎武为首的三班六房班子和课税局,看着这极为震撼的一幕,一时间纵是有再高的才华也理屈词穷了。

就这么望着不停磕头的老百姓们,流出了眼泪,自己都不知道流泪了。

以阎应元等人为首的都察局,本来就是穷苦出身,早在老百姓们跪下的那一瞬间。

只是一个瞬间。

一个让他们这辈子都深刻记住的瞬间。

潸然泪下,官服遮着脸,身体不停的抖动。

不管是顾炎武等人三班六房班子也好,还是阎应元等人的都察局班子,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他们这一心报国的满腔热血,终于有地方释放了。

一身才华,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主导了这一切的朱舜,望着台上台下,眼角也是有些湿润。

现在他终于明白太祖为什么要进行土改了,为什么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且坚定不移的当作国家根本传承下去。

人民二字。

何其的沉重。

又让人感到何其的满心欢喜。

只有这样的国家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才会带着中华民族不断的披荆斩棘,朝着希望前进。

没过多久,太子朱慈烺一步一步的走下了高台,脚步颤抖。

亲自扶起在那不停磕头的老百姓,顾炎武阎应元等官员们,也是走了过去扶起那些不停磕头的老百姓们。

可不管他们怎么去扶,老百姓还是坚持不愿意起来,就在那儿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磕头。

因为他们太穷了,实在是不知道用什么包方式报答太子朱慈烺,只能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

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太子朱慈烺再次走上了高台,用威严的方式才强迫老百姓们再次站起来。

太子朱慈烺站在高台上,看着脑门儿不停的往下流血,眼睛同时也流着泪的老百姓们。

喉咙再次噎住了,过了很久,太子朱慈烺突然是笑了。

满心欢喜的说了一句话。

“我是人民的儿子。”

————————

太子朱慈烺等人在密云县进行土改的同时,东林党人还在想着争权夺利,怎么扳倒工业派。

至于工业派能不能匡扶大明,能不能进入他们所鼓吹的一个崭新的时代,东林党才不会去关心。

东林党真正关心的只有手里的利益,只要能争来利益,消灭工业派才是他们最紧要的事情。

京城。

工部衙门,都水司官署。

自从四大晋商之一的王大宇被朱舜坑死以后,与他有着一些瓜葛的都水司郎中王正志,就一直在钻研工业派的学术。

天下的读书人那么多,能够一步步的从秀才、举人、进士成为官员的,少之又少。

而这些少之又少的正式官员们,能够做到主管一司郎中位子的,就更加少了。

王正志的才学在同代读书人里,算是翘楚,经过他多年的钻研,还真的就发现了工业派最要津新式机械的漏洞。

那种叫做大明蒸汽机的抽水机械,已经被他找到了一个很大的漏洞。

王正志接触不到大明蒸汽机,毕竟就是那天底下最顶尖的六顶官帽子之一的一部尚书都接触不到,他更别想了。

接触不到是接触不到,不过王正志有其他的办法,再加上他掌握的是都水司。

掌管天下所有的渠堰疏降,手底下有一大批精通水利的官吏,便召集这些官吏对大明蒸汽机进行推算。

朱舜要是知道这件事,先不说他针对工业派的行为,就说他手里掌握了那么多精通水利的人才,不想着去治理大明,反而是当作用来谋取私利的手段。

一定不会放过他,不管用什么办法,也要把这个都水司郎中给弄死。

王正志手里掌握了大明蒸汽机的漏洞,拿着一个厚实的账本儿,这就是他多年来的成果。

带着这个多年来的成果,前往了吏部衙门,他要把这这个账本交给东林党的地位最高的尚书之一。

一司郎中可都是每一部尚书的左膀右臂,王正志虽然是工部的一名郎中,但在东林党内部地位只能说不上不下。

他这一次就要借助这本账本,先转去六部之首的吏部,然后坐上一部副手的侍郎位置。

至于能不能坐的上去,能不能抢来那个已经迈入中枢重臣门槛的侍郎,王正志是一点也不担心的。

只要有这个账本在,绝对能帮他坐上六部侍郎的位置。

东林党碰到朱舜这个灾星,每次都在稳赢的情况下,一定会输。

每一次都输的很惨,不是失去大量命根子一样的银子,就是害死一位东林党死一个少一个的骨干英才。

只能够用大明蒸汽机的漏洞,彻底打压工业派一次,并且彻底的打压朱舜。

让东林党一扫过去的晦气,彻底的扬眉吐气,王正志绝对能成为东林党内部甚至是东林党魁最重视的英才。

只要能进入东林党魁的视野,成为东林党魁珍的眼前人,他以后就不会缺少荣华富贵了。

吏部侍郎只是个开始,未来他还要坐上六部尚书的位置,甚至是成为大明的内阁宰辅。

王志走到吏部衙门,一直走进了吏部尚书的官署,不过他没能直接进去。

而是在一名官员的告知下,在门口等着,等了足足有三炷香时间。

六部官员不管大小都会拿捏架子,凡事都有个度,吏部尚书今天拿捏的这个架子正好在这个度的边缘。

要是在以往,王正志能够见到吏部尚书已经很不错了,哪里还会去关心这个拿捏架子的度。

今天,手握着账本的王正志,心里出现了一丝不满。

第四百二十六章 吓退满清第三十三章 燧发枪运到边疆第二十八章 老爹和二叔的安排第五十六章 女真公敌,朱舜第一百三十九章 瑰宝级的明末科学家第三百七十一章 杂交水稻的亩产第四百零四章 内有东林党拆台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顺天府第二百一十章 总结大会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枪爆头第三百一十七章 女真建国第一百八十九章 开始羞辱东林党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厂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库和旱情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台蒸汽机第五章 徐光启哭了第十五章 挑选厂房的地点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复合肥第六十五章 孙元化的爆炸声第五百一十六章 山海关的战术部署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第一百零一章 怎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第一百八十二章 蒸汽厂房第三百三十四章 开始做实验第五百六十八章 开闸放水第一百二十四章 墙倒了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个世界级第三百一十五章 实业家入京城第五百七十八章 人民之子第四百五十九章 朱舜的赏赐第四百四十八章 工业派穷途末路了?第三百四十章 科学实验和节操哪个更重要第三百八十章 军校第二百二十四章 东林党卖棉花第三百四十六章 股息制度第四十四章 东林党又作妖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三国杀第五十五章西法党人的狂笑第五百八十三章 工业派的力量第二百八十一章 福王世子抢朱舜第二十一章 崇祯飘了第三百七十章 实业家的气节第四百七十一章 延绥机械院的院长第八十七章 朱舜你个小兔崽子第五百九十章 良种公司第一百六十六章 压力水井的价值第一百九十二章 工业革命的根据地第三百五十一章 啪啪啪第二百三十八章 东林党要压价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说土豆第四百一十六章 曹变蛟的新战术633.第629章 京城剧变第三百七十四章 又是一个之父第五百九十一章 第一次全体大会第四百九十七章 范家的惨状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库和旱情第五十章 扶植实业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黄永发的算计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铸炮法第五百六十八章 开闸放水第三百五十五章 农学院的情况第四百一十七章 捷报传到工人会馆第四百四十六章 镇远矿务局第三章 家里的骄傲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失的铸币权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换反应第五百三十一章 权贵们的反应第二百六十三章 朝议大凌河堡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业魔改:辅粮变主粮第四百六十六章 洗煤厂对孙传庭的影响第二百七十八章 提炼硫酸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获第十五章 挑选厂房的地点第九十九章 宋士慧的新方向第六百二十四章 买卖矿山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明的铸炮法第二百二十一章 又是一年第三百九十四章 试炮结果第七十二章 孙堂倌娶妻第一百七十三章 造船作坊第三百三十六章 东林党魁得知了噩耗第四百六十九章 西北工业革命的开端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总局635.第631章 改革体制第五百一十二章 海岸线和深水港第四百二十三章 孙传庭的封赏第三百五十九章 千斤稻田第三十八章 西什库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霉的大宗药材商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养结果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胶娃娃第四百八十三章 掌握化工体系第一百四十四章 存量的博弈第五百二十六章 吕布和关羽第三十三章 燧发枪运到边疆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绝户计第五百八十章第三百四十五章 股息四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