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最近内阁叶大人家中,经常有人出入,”在将要消息汇报结束以后,包有才似乎随口说了一句。
“叶大人?叶向高?”李彦微微一愣,旋即想到包有才在说什么。
锦衣卫整编之后,已经成为一个情报侦察机构,虽然骆思恭重新执掌锦衣卫,不过包有才也跻身其中,成为北镇抚司镇抚使。按照锦衣卫的职权设定,锦衣卫负责侦察内外情报,南北镇抚司负责国内的南方和北方,其余则主要负责对外情报。
镇抚司对内侦察限定为邪教、谋逆等危及国家安全的事件,李彦倒是没想到包有才会将朝中大员也监控起来。不过锦衣卫这么做,倒也在职权范围以内。
李彦抬头看了包有才一眼:“叶大人府上有人拜访,应该很正常吧?”
包有才欠了欠:“少爷,小的怀他们是在串联什么。”
“串联?”李彦微微皱了皱眉,要说叶向高谋逆,他是怎么也不会信的。
叶向高曾经次为内阁辅,在万历时期,更独相多年,如今九人内阁,甚至满朝文武当中,论及资历最为深厚的,非叶向高莫属。
也因为为官多年,叶向的门生故吏,可谓遍布朝野,华夏本来最讲究关系,官场中尤其如此,虽然华夏的传统,也有所谓君子群而不当,党争倾轧,却从未少过。
不过,华夏的历史上,似乎确实未曾出现过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党,就以有明一代来说,不管是东林也好,三党也罢,甚至说之前的阉党,也不能称之为政党,都没有统一的行动纲领和目标织也很不严谨。
包有才这年从事情报工作。可谓将其特长挥得淋漓尽致。又在李彦地提点下。使情报地打探手段更加丰富和系统。组织、分析更为高效。在执掌北镇抚司以后。迅速将其改造成为强大地情报机构。事实上包有才地权限并不仅仅是北镇抚使。整个锦衣卫地整编地作用也很关键。
包有教出来地北镇抚司探子。只是稍稍花费了一些功夫弄清楚了那些频繁拜访叶向高地人都是干什么地。以及目地如何。
这些人多数自诩为叶向高地门生故吏。其中很多是在新政调整中地失意人。也有一些是保守派官员。他们不断拜访叶向高是希望他们地“座师”、前内阁辅大人能够站出来。阻止李彦在朝中“胡作非为”。
对于保守派可能起地“反击”李彦早就有心理准备。北镇抚司地存在。可谓他手上掌握地一道利器。锦衣卫地权力虽然受到严格地。但是能够刺探情报这一点。就有着别人难以想象得到地厉害之处。
“叶大人地态度如何?”李彦现在最关心地就是叶向高在这件事情当中所扮演地角色以过往地表现来说。叶向高此人应该是谨守“君子群而不党”那一套原则地。即便是被公认为内阁魁在同“三党”地斗争中。也并没有过激地举动一点同杨涟等人有明显地区别。甚至可以说有时候很难判断叶向高是属于东林党。还是温和派。
就东林这一系官员来说。曾经为内阁大学士地叶向高、刘一、韩等人。虽然态度不乏激烈。终究比较平和、中庸。也因而在阉党掌权期间。都能辞官告老。而不是像杨涟等人那样。让魏忠贤恨之入骨。给投入诏狱。
叶向高等人起复以后,重新入阁,虽然态度上总体比较保守,不过李彦总是能够站住大义的立场,并且得到朱由校,以及朝野舆论的支持,叶向高等人也都没有做出激烈的举动。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至于暗地里,包有才带来的这个消息,就说明平静的水面底下,也是暗流汹涌。
“听那些人话里的意思,似乎是叶大人的态度并不积极,不过也没有阻止,”包有才话里的意思点到即止,李彦虽然没有规定锦衣卫不得干政,不过尽量以中立、客观的态度来做事,才不至于在情报方面出现偏差。
李彦微微点了点头:“那么,他们具体想要干什么?是针对明年的国士大会?还是现在就想串联起来?”
“他们也想反对国士大会来着,不过此后改了主意,想要在国士大会上掌握控制权,”包有才道。
李彦皱了皱眉头,他搞出这个国士院,固然是认为民主制会比较稳固,从现实角度考虑,也是觉得他在朝中能够获得的支持太少,有了国士大会,眼下这种孤
的状况或许能够得到一些改变,要是让保守派获得国权,那他的处境可就更麻烦了。
不过,他很快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若是比拼选战,他败了也没有什么,毕竟,这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进步,哪怕自此以后,让他告老还乡,他就去折腾他的华夏工场去,有了这个基础,想要退回去,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再说,要论及选战,这个时代了解最多的人恐怕就是他了,如果这样都不能赢得选战,那只能说明他的能力不够,或说他的想法真的还不合时宜。
李彦微微一笑,看来这回的选战,倒是真的有些选战的样子了,那大家就好选一回吧!
“那些人相互联络,都准备用什么法子?”李彦微微笑道,这些人代表着旧的封建官吏,也是李彦迟早要打碎的,他们此刻所具有的能量,可是相当庞大的。
“他们准备动自的人脉,与地方上的官吏勾结,只选那些……跟他们的观点和立场一致的士绅成为国士……”包有才将打听到的情况简单说了说,因为这次推举国士,具体的操作肯定还是要落在地方官的手上,虽然说是底下推举,但实际操作如何,朝廷这边也是管不到那么细致。
李彦目光一凝,如果说正“选战”交锋他还能够接受,并且持积极的态度,那么这种企图通过地方官吏,进而操作推举过程的做法,就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了。
李彦想了想,看今年将过,新年将至,届时就要拿出推举国士的方法,并且同明年的会试一起进行,要想避免那些人设计的情况,使得推举不为地方官吏所操控,就必须在推举办法上想想办法,尽可能规避。
此外,对于那种试图操推举的行为,也要进行严厉打击。
“包有,这件事情你亲自盯一盯,注意搜集证据,”李彦淡淡说道,至于具体要怎么做,包有才肯定会明白的。
天启六年,向高已年近古稀,算上这次起复,在他几十年的官路生涯中,也算是经历了比较大的三起三落,宦海无涯,而他感觉自个儿的生命也已经快要走向终点,这回从福清赶到京城,明显感觉精力大不如前。
所谓“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叶向高这个岁数,很多事情都已经看开。只不过看开是一回事,人在官场,有时候也身不由己。
坐在书桌后面,叶向高放下手上的狼毫,微微叹了口气:这次起复,考虑到自己的岁数和身体状况,叶向高本来是不想进京的。只不过是否进京,早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其时阉党覆灭,朝中空缺甚多,之前他的很多门生故吏,都受到牵连,为阉党所不容,如今有了这个机会,他叶向高不能不为他们争一争。
正因为如此,叶向高才抱着残病的身躯,辗转来到京城,却现朝中的境况已然生很大的变化,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体系。
以叶向高精于世故的目光,自然能够洞悉其中的奥妙,李彦所设计的权力架构,其核心无非就是制衡,不仅官员之间要制衡,甚至对皇帝的权力也要进行制衡。
就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来说,李彦的设计堪称绝妙,叶向高也不得不在心中感到佩服,特别是李彦手握重兵,又立下勤王的巨大功勋,有机会成为霍光、于谦、张居正那样的权臣,然而他却没有那样做,而是将自己也放置在整个制衡体系当中。
看到了这个,叶向高甚至真的有些相信,李彦是一心想着大明,虽然他的一些做法,叶向高未必全都认同,两个人在内阁当中,也曾经生过很多的争论,但大体上都能本着务实的态度,并未影响内阁的决策效率。
而年后将要推举的国士院,在叶向高看来,又是李彦分权、制衡之举,此举若是能够成功,则朝中将再无昏君,也无权臣,就这个角度来说,此举无又是一次绝妙的举动。
不过对于叶向高等保守派来说,上下尊卑,才是自然之道,李彦所作所为,极尽制衡之能,却有违天道,实在有些不合适。
叶向高本来反对组建这个国士院,没想到消息透露出去以后,朝野间有不少支持的声音,让他最终不得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