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回 国士

彦身边虽然有不少思想开放,锐意进取,并且勤奋努人,他们中的一些也展露出让人惊叹的才华,然而毕竟数量有限,而用人之处又相当之多,各自都有更适合的地方。

考虑到学院的建设,不但需要开放的思想,如何融合传统,并且系统地建设与发展,还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一个拥有良好个人修养和素质的领头人是必不可少的。在李彦看来,徐光启担任皇家格物院院长、李之藻担任皇家格物学院院长,都是比较合适的,在校务管理方面,李之藻未必能做得很好,不过,作为知名学术专家,他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考虑到宋应星所具备的学术水平,聘请他为华夏工学院的“教授”,甚至担任院长,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这也只是李彦暂时的想法,到底宋应星可不可用,又要如何用,还得等到两人见了面,对宋应星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李彦还从李之藻那边了解到,虽然说多数的举子对格物学院、工学院不以为然,不过华夏学院倒是更受欢迎,这次会试结束之后,想来会有一些举子会选择进入华夏学院学习。

当然,现在这个候,哪怕都知道希望渺茫,也没有人妄自菲薄,就开始安排落第以后的事情,倒是有些意愿和倾向,也能够看出来。

举子们最乐于看到的,似是学院自由而热烈的学术氛围,这些日子,学院经常会有一些演讲、辩论,因为年轻人居多,所以场面往往很火爆,也很能吸引年轻举子的目光,结果到了后来,也有不少举子加入辩论甚至有人连续参加了好几场。

对于愿意进华夏学院学习的,李彦自然举双手欢迎,其实能够在各省的乡试中考中举人,在学识上的水平,都是不错的李彦甚至想要从中选聘一些担任学院教导。

不过,华夏书院并不用担心教导员的人数会不足,就在各地举子汇聚京城的同时,在各省进行的国士推举,也正在有条不紊地一级一级地进行当中。

这是第一次全国性国推举过过程同李彦想要的那种民主直选,还有很大的差别,要知道即便是在后世以华夏这样的情况,如此广阔的国土,以及众多人口,实现直选也有很多现实困难况是在几百年前的明末。

李彦地目地本身也并不为民主而民主。他只是希望完成新地权力体系地架构。对朝廷地权力进行制衡。哪怕是他不再掌控朝政权力。甚至不再在朝为官。大明帝国仍然能维持他想要地那种运作方式就是最大地胜利了。

次国士推举。不管是推举人是候选人。都给限定了严格地范围以说。这只是一次小范围内地民主却也是华夏历史上地第一次。意义深远。

辽东、北直隶。以及江南有些地方。地方上地国士推举做得相对较好。按照程序。通常是由各州县划定辖区内拥有资格地推举人、及候选人。然后由有资格地候选人报名参加。再由县里组织推举人投票。推举出本州县地州士、县士。以及代表当地州县地“府士”。

然后再由这些“府士”汇聚府城。一起推举出代表本府到省里地“省士”。至于最后能够进京地“国士”。则由各省地“省士”会商推举。

考虑到宋应星所具备地学术水平。聘请他为华夏工学院地“教授”。甚至担任院长。似乎是个不错地选择。

不过。这也只是李彦暂时地想法。到底宋应星可不可用。又要如何用。还得等到两人见了面。对宋应星有更深入地了解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李彦还从李之藻那边了解到,虽然说多数的举子对格物学院、工学院不以为然,不过华夏学院倒是更受欢迎,这次会试结束之后,想来会有一些举子会选择进入华夏学院学习。

当然,现在这个时候,哪怕都知道希望渺茫,也没有人妄自菲薄,就开始安排落第以后的事情,倒是有些意愿和倾向,也能够看出来。

举子们最乐于看到的,似乎是学院自由而热烈的学术氛围,这些日子,学院经常会有一些演讲、辩论,因为年轻人居多,所以场面往往很火爆,也很能吸引年轻举子的目光,结果到了后来,也有不少举子加入辩论,甚至有人连续参加了好几场。

对于愿意进入华夏学院学习的,李彦自然

欢迎,其实能够在各省的乡试中考中举人,在学识上都是不错的,李彦甚至想要从中选聘一些担任学院教导。

不过,华夏书院并不用担心教导人员的人数会不足,就在各地举子汇聚京城的同时,在各省进行的国士推举,也正在有条不紊地一级一级地进行当中。

这是第一次全国性国士推举,不过过程同李彦想要的那种民主直选,还有很大的差别,要知道即便是在后世,以华夏这样的情况,如此广阔的国土,以及众多人口,实现直选也有很多现实困难,何况是在几百年前的明末。

李彦的目的本身也并不是为民主而民主,他只是希望完成新的权力体系的架构,对朝廷的权力进行制衡,哪怕是他不再掌控朝政权力,甚至不再在朝为官,大明帝国仍然能维持他想要的那种运作方式,那就是最大的胜利了。

这次国士推举,不管是推举人,还是候选人,都给限定了严格的范围,可以说,这只是一次小范围内的民主,却也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意义深远。

辽东、北直隶,以江南有些地方,地方上的国士推举做得相对较好,按照程序,通常是由各州县划定辖区内拥有资格的推举人、及候选人,然后由有资格的候选人报名参加,再由县里组织推举人投票,推举出本州县的州士、县士,以及代表当地州县的“府士”。

然后再由这些“府士”汇聚城,一起推举出代表本府到省里的“省士”,至于最后能够进京的“国士”,则由各省的“省士”会商推举。

考虑到宋应_所具备的学术水平,聘请他为华夏工学院的“教授”,甚至担任院长,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这也只是李彦暂时的想法,底宋应星可不可用,又要如何用,还得等到两人见了面,对宋应星有更深入的了解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李彦还从李之藻那边解到,虽然说多数的举子对格物学院、工学院不以为然,不过华夏学院倒是更受欢迎,这次会试结束之后,想来会有一些举子会选择进入华夏学院学习。

当然,现在这个时候,哪怕知道希望渺茫,也没有人妄自菲薄,就开始安排落第以后的事情,倒是有些意愿和倾向,也能够看出来。

子们最乐于看到的,似乎是学院自由而热烈的学术氛围,这些日子,学院经常会有一些演讲、辩论,因为年轻人居多,所以场面往往很火爆,也很能吸引年轻举子的目光,结果到了后来,也有不少举子加入辩论,甚至有人连续参加了好几场。

对于愿意进入华夏学院学习的,李彦自然举双手欢迎,其实能够在各省的乡试中考中举人,在学识上的水平,都是不错的,李彦甚至想要从中选聘一些担任学院教导。

不过,华夏书院并不用担心教导人员的人数会不足,就在各地举子汇聚京城的同时,在各省进行的国士推举,也正在有条不紊地一级一级地进行当中。

这是第一次全国性国士推举,不过过程同李彦想要的那种民主直选,还有很大的差别,要知道即便是在后世,以华夏这样的情况,如此广阔的国土,以及众多人口,实现直选也有很多现实困难,何况是在几百年前的明末。

李彦的目的本身也并不是为民主而民主,他只是希望完成新的权力体系的架构,对朝廷的权力进行制衡,哪怕是他不再掌控朝政权力,甚至不再在朝为官,大明帝国仍然能维持他想要的那种运作方式,那就是最大的胜利了。

这次国士推举,不管是推举人,还是候选人,都给限定了严格的范围,可以说,这只是一次小范围内的民主,却也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意义深远。

辽东、北直隶,以及江南有些地方,地方上的国士推举做得相对较好,按照程序,通常是由各州县划定辖区内拥有资格的推举人、及候选人,然后由有资格的候选人报名参加,再由县里组织推举人投票,推举出本州县的州士、县士,以及代表当地州县的“府士”。

然后再由这些“府士”汇聚府城,一起推举出代表本府到省里的“省士”,至于最后能够进京的“国士”,则由各省的“省士”会商推举。(,)

【……】@!!

()

第119回 农业问题第211回 进城第239回 辩论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04回 欲练兵第65回 谁人得胜第239回 辩论第9回 炒 蛋第257回 举子第191回 两大问题第194回 三剑齐发第196回 营造舆论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92回 治理结构第216回 后路第19回 海外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125回 食品问题第41回 献策酿酒第9回 炒 蛋第99回 京城发展第134回 兵临辽东第149回 敌退我进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7回 寡 妇第235回 言论第8回 黄 韭第198回 简单方式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215回 职守第119回 农业问题第80回 华夏商报第93回 天津东林第225回 图穷第251回 风起第173回 恶劣形势第139回 金州防线第53回 镇抚要人第34回 徐光启发癫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92回 发行渠道第43回 长枪直刺第102回 代言人第214回 问罪第42回 闻香教民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31回 工厂投产第222回 民主第157回 战后调整第141回 战争准备第257回 举子第41回 献策酿酒第250章 政党第223回 皇权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89回 办报可行性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54回 两只乌龟第187回 辽海战区第102回 代言人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82回 挫败建奴第31回 训练家丁第117回 杀伤策第171回 初战告捷第162回 出访登莱第259回 班底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39章 满城风雨第81回 酒楼开张第231回 立宪第68回 人才路线第44回 大杀四方第55回 弹簧弹子锁第129回 东林非党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70回 展销大会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59回 宝锁问世第13回 番薯第168回 广宁溃败第49集 针锋相对第251回 风起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214回 问罪第18回 论兵第86回 水车有害?第44回 大杀四方第182回 挫败建奴第115回 魏进忠!李进忠!第235回 言论第76回 舆论力量第133回 准备出征第207回 对策第54回 三日制锁第205回 回京第95回 广而告之第211回 进城第205回 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