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回 举子

年的科举,向来由礼部组织,虽然礼部的事情,李涉太多,不过作为内阁次辅,他还是提出一些建议,有的也深受欢迎。

与往年不同,今科参加会试的举子,可以选择入住新城学院区的宿舍,这里本来是为学院求学的学生准备的,这次便正好向举子们开放,提供给他们暂住。

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多数为二到三层的学院建筑,已经像雨后春笋一般,在新城所在的地方拔地而起。这些建筑都不算高大,所以建造起来也快,当然,这只是未来学院区的一部分,为了赶时间,并没有那么精雕细琢。

李彦固然想一步到位,打造一座恒久流传的经典学区,不过同传承相比,眼下最迫切的,却是打开新学的局面,所以在他的要求下,几所高等学院的校舍,才会以惊人的速度出现在新城的地面上,甚至来得及接待各地前来京城赶考的举子。

能够成为举人,获得参加会试的资格,这些考生的身份、地位已然不同寻常,李彦至今依然记得《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以后,居然得了失心疯,之后他的人生就好像戏剧般的发生了变化,不仅受到众人景仰,甚至还有大户送银,就连见了本地的父母官,也能直起腰杆。

有句话说得好,实往往比小说更加戏剧化,在现实中,一旦中举,还会出现周围相邻纷纷投靠,甚至委身为奴的现象,其原因无非就是为了免税,这也是举人的一项特权。

有明一代,举人可以直接:官,虽然说到了王朝后期,由于读书人越来越多,科举作为独木桥士和举人越来越多,举人想要做官,通常都是比较低级的芝麻官,可不管如何中举就是获得做官的资格证书,谁都小窥不得。

通常来说,举赶考筹措盘缠还算比较容易,毕竟是可以当官的人了;只不过个人情况不同,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就算能得一些赞助,或者借到银子,赶考的路途遥遥,吃饭住宿、交友游玩,花费不少,何况也有些自负风骨的举子未必肯接受别人的“赞助”,来到京城,也会有窘迫的时候。

年会试前后,京城的旅馆住店钱、房子租金,甚至市面上的物价,都会随之而水涨船高,很多举子为了安心读书,也不会吝啬那点钱竟寒窗苦读十余载、几十载,而今是最重要的时候,总不能因为一点钱,而影响一辈子,甚至关系到家族、后代的大事。

世只看到高中者的风光不知道每年赶考的举子当中,落第者不知凡几些举子在考中之前,居住京城生活又是如何的窘迫。

正因为如此。一些发达之后地显贵才会在京城组织本地地会馆。会馆地重要作用之一。就是照顾本乡本土进京赶考地举子。

不管是当地富绅地赞助。还是会馆提供地便利。都为举子上进途中提供了很重要地帮助。自然也容易结成更紧密地关系。这就好像民主制度下面地政治赞助。不说定有所求。但关系地存在。本身就是最大地资源。

李彦自然不会以为他能改变华夏讲究关系地传统。但是开放学院区地宿舍。为进京赶考地举子提供一些方便。以及另外一种可能。还是能够做到地。

当然。他地目地也并不仅仅如此。在刚刚建成地学院区。已经确定会有多家学院入驻。包括华夏社创办地华夏书院。华夏精工坊创办地华夏工学院。以及大明皇家格物学院。后者地名誉院长会是大明地皇帝朱由校。而大明皇家格物院也将进驻学院区。

虽然同后世地大学城动辄好几所院校相比。这个规划中地学院区只有三家学院及一家研究院。也就是大明皇家格物院。不过在李彦地设想中。这几所院校各有侧重。也算是构建了一个比较全面地学科基地。

其中华夏书院侧重于传统地儒学、理学。用后世地话来说。那就是属于文科类院校;而华夏工学院同大明皇家格物学院。就是理工科了。华夏工学院侧重于应用技术方面。也是所谓地工科。而格物学院则主要是数理基础学科。也就是所谓地理科。各有侧重。也就形成比较全面地学科体系。

举子们入住学区以后,都以不同的目光好奇地近距离观察这些突然出现的“学院”,就发现这里的学校跟他们见到过的完全不一样,学习的东西并不

儒学,而且学习的方式也更加灵活。

让李彦感到有些失望的是,大部分举子对华夏工学院、皇家格物学院兴趣缺缺,即便是有人关心格物学院,也只是对这所学院冠以皇家的名字感到好奇,当得知学院并非皇家弟子求学的地方之后,倒觉得名不副实。

李之藻给李彦从工部主事任上,抽调负责学院区的建设,并担任皇家格物学院的院长,因为官职品级并没有下降,李之藻对此倒是没有反对,他跟徐光启一样,都长于学术,而短于为官,由他来操办学院的事情,倒是搞得有声有色。

“举子毕竟都视科举为正途,对工学院、格物学院看不上也是正常,倒也并非都不关心,这几日观察下来,也有人经常出现在学院,打听一些时间,特别是江西有名举子,几乎都有些沉~了!”李之藻虽然身为格物学院的院长,其实他也是觉得科举才是正途,格物一道,还是偏门。

晚明时期,重视经世致用的学者文人并不少,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他们的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譬如徐光启、李之藻都是这样,虽然本身的学术水平很高,也很重视实学,但是却依然将学而优则仕看得很重,而且都做到了不小的官。

李彦听了顿时神一振:“哦,这举子是何人?他关心的又是什么?本官倒想认识一下。”

前面听说无人关心工学;和格物学院,李彦确实挺受打击的,没想到李之藻话风一边,竟然还有下文,还是不错的好消息,李彦马上高兴地问道。

当然,他的目也并不仅仅如此,在刚刚建成的学院区,已经确定会有多家学院入驻,包括华夏社创办的华夏书院,华夏精工坊创办的华夏工学院,以及大明皇家格物学院,后者的名誉院长会是大明的皇帝朱由校,而大明皇家格物院也将进驻学院区。

然同后世的大学城动辄好几所院校相比,这个规划中的学院区只有三家学院及一家研究院,也就是大明皇家格物院,不过在李彦的设想中,这几所院校各有侧重,也算是构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学科基地。

其华夏书院侧重于传统的儒学、理学,用后世的话来说,那就是属于文科类院校;而华夏工学院同大明皇家格物学院,就是理工科了,华夏工学院侧重于应用技术方面,也就是所谓的工科,而格物学院则主要是数理基础学科,也就是所谓的理科,各有侧重,也就形成比较全面的学科体系。

举子们入住学区以后,都以不同的目奇地近距离观察这些突然出现的“学院”,就发现这里的学校跟他们见到过的完全不一样,学习的东西并不局限于儒学,而且学习的方式也更加灵活。

让李彦感到些失望的是,大部分举子对华夏工学院、皇家格物学院兴趣缺缺,即便是有人关心格物学院,也只是对这所学院冠以皇家的名字感到好奇,当得知学院并非皇家弟子求学的地方之后,倒觉得名不副实。

李之藻给李彦从工部主事任上,抽调负责学院区的建设,并担任皇家格物学院的院长,因为官职品级并没有下降,李之藻对此倒是没有反对,他跟徐光启一样,都长于学术,而短于为官,由他来操办学院的事情,倒是搞得有声有色。

“举子毕竟都视科举为正途,对工学院、格物学院看不上也是正常,倒也并非都不关心,这几日观察下来,也有人经常出现在学院,打听一些时间,特别是江西有名举子,几乎都有些沉~了!”李之藻虽然身为格物学院的院长,其实他也是觉得科举才是正途,格物一道,还是偏门。

晚明时期,重视经世致用的学者文人并不少,不过,这也并不代表他们的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譬如徐光启、李之藻都是这样,虽然本身的学术水平很高,也很重视实学,但是却依然将学而优则仕看得很重,而且都做到了不小的官。

李彦听了顿时精神一振:“哦,这举子是何人?他关心的又是什么?本官倒想认识一下。”

前面听说无人关心工学院和格物学院,李彦确实挺受打击的,没想到李之藻话风一边,竟然还有下文,还是不错的好消息,李彦马上高兴地问道。(,)

【……】@!!

()

第236回 整编第55回 锁匠徒刑第33回 天价番薯第217回 拦街第26回 买人第211回 进城第217回 拦街第235回 言论第38回 惊天发现第254回 粮荒第84回 风力水车第174回 决战辽南第203回 强硬对决第51回 当堂论辩第102回 代言人第258回 国士第209回 抵京第200回 空前激烈第159回 东江攻略第70回 展销大会第107回 布匹分级第24回 休妻索娉第246回 盟友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253回 变局第155回 夜间挖城第13回 番薯第128回 大办工厂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61回 女设计师第12回 小 弟第160回 是非功过第127回 建车船厂第14回 去青楼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43回 长枪直刺第49集 针锋相对第2回 种菜第181回 辽南铁壁第46回 人命值几个钱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67回 东江计划第109回 纺织机器第113回 兵战游戏第125回 食品问题序章选择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8回 黄 韭第187回 辽海战区第44回 大杀四方第226回 匕现第252回 风雪夜第120回 再论辽东第208回 兵锋第130回 大兴土木第164回 旅顺造船第17回 美姬第60回 分工合作第13回 番薯第145回 血色战场第155回 夜间挖城第219回 弄权第244回 水利第70回 展销大会第167回 东江计划第98回 单车少年第206回 计议第175回 双城战记第166回 辽东军情第5回 单挑第170回 江畔激战第260回 新内阁第94章 华容道第33回 天价番薯第58回 等分制尺第208回 兵锋第216回 后路第164回 旅顺造船第153回 炮打复州第114回 移宫争执第93回 天津东林第259回 班底第186回 孙承宗阅关第119回 农业问题第122回 大练新军第221回 表决第194回 三剑齐发第231回 立宪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94回 三剑齐发第55回 锁匠徒刑第205回 回京第106回 轮番大战第107回 布匹分级第89回 办报可行性第144回 火炮火铳第239回 辩论第62回 生产效率第5回 单挑第250章 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