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越野马车

恒山山麓,苍翠之间,有一架怪异的马车正在几个人的簇拥之下翻山而行。

它的车架看上去老旧,旧而不破。车厢四角又做了固定,手艺看上去粗糙些,唯耐用是仅有的优点。

正是这些固定,把车厢平白扯大了一圈。

马铃悠悠,响鼻阵阵。

车有两马架辕,一老瘦一少壮,一黑杂一棕亮,一超前一落后,一悠闲一蹒跚,充分体现出专业驽马和兼职良驹之间的区别。

照理说,这般大小的车架寻常是用不到两马架辕的,可如今即便用了双马,行进的车速却依旧缓慢。

它慢悠悠翻上小丘,压服一路残枝败草,无视个中隐现的草窠,就连那些灌木断茬,水塘溪涧都不甚在意。

硬要形容的话,它就像被固定在某一个高度上,随着山势起伏,缓缓飘行。

由养持剑走在队伍的排头,闷喝一声,几下在荆棘从中劈开通道,拄剑喘息,回头观望。

“不愧是先生啊……也不知这般奇思妙想,他的脑中还有多少。”

由养话中所指的,是车轮上添加的那处机关。

机关纯木质,上部是一个“山”字型的支架,撑起车架,底部则连接着履带。

履带二尺宽,左右各一枚齿轮状的驱动轮,中间配备四对负重轮,负重轮的中轴同样是齿轮状,搭扣木质的环状链条,再通过链条驱动履带,从而实现整车从轨轮行进到履带行进的转遍。

所有的结构都被设计成拼装式,考虑到来不及处理的木质部件耐用性不佳,李恪让由养带着图板回去,留守的墨者们一口气做了五套。

眼下两套正在车底下运行,另三套拆成散碎的零件,结结实实捆绑在车厢顶上,随时可以拆解替换。

李恪笑称,这或许是世界上第一台畜动力越野车,完全可以叫作牧马人。

然而辛凌觉得牧马人的名字不够墨家,冷着脸一字否决。所以它最后的名字依旧是机关兽,机关兽,麢(líng)。

麢就是藏羚羊,可见于《尔雅》、《山海经》以及口口相传的多种传说,有称它似羊而大,角圆锐,好在山崖间穿行。

而改制后的马车若是去掉马,车辕如角,似羊而大,且能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当然,这种翻山仅局限在山麓一侧的缓坡丘陵,真想翻过恒山的陡崖峭壁,依旧是痴人说梦。

履带并非李恪心血来潮的产物。

和钜子慎行问对的时候,李恪就为兕蛛设计过履带结构,不过那张图并没有在苦酒里的墨者当中传开,此次北上洗冤,李恪需要在山中绕开两县,偏偏双腿受创不耐久行,于是便想起了让墨者们临时制造履带式的马车外挂。

苦酒里至今还驻留着三十余个墨者,他们分工合作,再辅以泰所设计的析木机、卯榫机、刨边机,只用了两个多时辰就完成了制造任务。由养赶着马车驮货进山,在灵姬的配合下完成了最后的装配。

一行人这才得以轻装上路。

由养和蛤蜊轮流负责选路开路,另一人断后警戒,灵姬负责驾辕赶马,李恪和辛凌安安稳稳端坐在车厢里,发着呆,赏着景,楞是把一场逃难之旅,走出了踏青游春的消闲感觉。

这或许就是机关的魅力所在。

李恪舒服地叹了口气,抻了个懒腰,重又拿起面前的六块竹简,以扇形缓缓展开。

这些就是辛凌先前提过的符、传、验,简上书写着李恪和辛凌的细节特征,末端加盖印章,签署着经办人的大名,分别是蓝田县,玉庭乡,武里,简直真的不能再真……

“辛阿姊,这些验传不会全是真的吧?”

辛凌扫了李恪一眼,闭上眼说:“真亦可,假亦可。”

“何解?”

“印信皆真,人名皆假。”

李恪翻了个白眼,问:“这辛僮是由养为我起的假名?”

“辛僮乃我族弟,三岁夭折,若活至今日,当一十有七,正可傅籍。”

“那妫(guī)莫离?”

“乃是我名。”辛凌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真名。”

李恪半天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辛氏出自妫姓他是知道的,秦时女子称姓不称氏,虽说不知道辛凌为何以族氏自称,但唤作妫凌或是妫姬必然无错。

可为什么连名字都改了呢?

莫离,听起来比凌可温柔多了……

辛凌大概是看出了李恪的疑惑,沉默半晌,解释说道:“我本名辛凌,由童贾养育长大,视若己孙。七岁那年老师游学至蓝田,将我收入门墙,后陛下赐婚,着我与殿下定亲,辛府才将我收入门墙,改名妫莫离。”

她说得很简单,但李恪却从中听出了许多弦外,譬如辛凌可能不是辛府嫡出,很大可能是因为钜子之徒的身份才与扶苏定亲,连带被辛府收入门墙。

此外,她显然不喜欢辛府少姬这个身份,这才一直沿用旧名。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呀……

李恪叹了口气,再不说话。

……

白日行路,入夜歇息,由养和蛤蜊轮流开路,如此一行十二三日,众人终于穿出群山,重回陆地。

二十余里外的正北就是平城,那是雁门郡第二大县,与代郡毗邻,虽说在经济上远不如楼烦繁盛,但无论人口面积,都要超过楼烦许多,仅次于郡治善无。

趁着由养和灵姬拆卸外挂的当口,李恪下车活动着僵硬的手脚,顺便和辛凌商讨后续的计划。

他的计划是先入平城补充食水,待补给完毕之后,顺县道直下,直扑善无。

辛凌不置可否。

于是三个时辰之后,一辆半旧的马车就在两位精壮骑士的护卫下抵达了平城关外。

这是一座与楼烦近似的城关,城高四丈,城碟绵延,它兴建于恒山山口,横向切断雁门与代郡的交通。

赵武灵王之前,它是赵国防备林胡的边陲要地。而在赵武灵王之后,这里则成了赵国腹地之屏障,向北抵御匈奴,向西抗秦防秦,军事地位与句注塞不分伯仲。

正因如此,这里一早便被设计成军城模样,宽大的护城河连通治水,水上架着通达两岸的宽厚吊桥。

这便是真真正正的古代城池了。城者,塞也,池者,水也,塞外环水,谓城池也。

李恪正感慨着,忽就听得一声洪亮呵斥:“都尉有令,马车停靠道旁茶肆,不得入城!违令者訾徭役,筑城碟!”

第七一四章 项梁之死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记第六零九章 玄鸟代龙庭第四四九章 热烈庆祝十届一次墨家大集胜利召开第三三一章 侠之大者第一六七章 沙盘开阀第一九七章 杀鸡儆猴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个狼人第二十二章 谁听谁的第四八五章 归咸阳第六八一章 稳守,待攻第三七八章 义气寻仇,屠人满门第二五三章 四散冲杀第五二零章 执法处乱象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二一六章 师出同门第四零四章 身不由己第十章 脱粒机械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七一一章 请建太学书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三五七章 霸下一游第六九二章 舆论导向战第四六三章 做一门李大炮第四十四章 冻雨降临第一二一章 务实媚上第五五七章 九原坚冰第三四零章 霸下出山第五十九章 量产御米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数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一零四章 解图备事第三三二章 天生圣者,雁门恪君第四十八章 神兽下凡第八十三章 侠之大者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敌第三九八章 仙境?还是蒸朋?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三八四章 狱掾办案,闲人退避第六八八章 独裁之辩第四四五章 娘子,美甚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扩张第三九五章 脚踩百八星第四一八章 齐王建的亡灵第七九三章 渑池会十六,会战第七五八章 秦关百二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五九三章 蚕食第七五一章 穷奇毁城第一七二章 沛县之谋第五九七章 韩信单骑赴会始皇帝三十五年第三七零章 贤人居于贤水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四四一章 螭龙无用论第七八二章 渑池会之五,次日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举制度第七十六章 两世为人第五五一章 沧海君死里逃生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三零一章 七星龙渊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声音第七六零章 武关之二,平平无奇第四四七章 同牢合卺第六五一章 李恪与始皇帝奏对第二四三章 剑指同袍第四四三章 所谓邂逅其实少有浪漫第七四四章 雍军的七寸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二九五章 祖龙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七零六章 文斗,武斗第六三六章 李恪对大秦的价值第四四零章 不要命的子墨子第三三一章 侠之大者第六八四章 内外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九十六章 弧形支撑第二六六章 殷红秦魂第五零五章 时不我待第三五七章 霸下一游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双手养活自己第四零四章 身不由己第三一七章 墨家当兴第四二一章 暴秦无道第二一六章 师出同门第五九五章 肇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六五四章 人之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