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回 乾阳殿贤才对诗篇,云霄堂太子命归天

话说几日之后,隋炀帝在乾阳殿大摆筵宴,太子杨昭在大殿内摆设宴席,满朝官员与中榜生员,陪同皇上皇后一起在乾阳殿,共赴晚宴。大殿装饰华美,巧夺天工,令人赏心悦目,隋炀帝龙颜大悦,端起酒樽说道:“诸位卿家,今逢龙虎之年,国祚昌运,百业俱兴,运河开通,东宫落成,今秋开科取士,又得天下贤才,当把酒言欢,共贺华年。”

文武官员和中榜进士纷纷举杯,山呼万岁,一同庆贺。一杯美酒下肚,隋炀帝道:“朕今日酒兴浓,诗性亦浓,又有进士才子,不如借此良机,把酒作诗,成就一堂才子会。”

百官进士纷纷称号,许国公宇文述道:“陛下文治武功,旷古难寻,还请陛下命题做诗,已尽雅兴。”

隋炀帝笑着点了点头,问道萧皇后:“皇后以为今日良辰,把酒作诗,取什么题目最妙?”

萧皇后道:“今晚星斗明亮,点缀苍穹,不如就以星象为题,作诗庆贺。”

“妙,妙呀,今晚就以星象为题,共做诗篇,朕取名为《奉和御制月夜观星示百僚诗》。”

大殿之上,摆好了笔墨纸砚,隋炀帝道:“国舅萧琮,卿是当朝首辅,理应先做诗篇。”

“微臣遵旨。”

莒国公萧琮来到桌案之前,透过殿门,遥望星斗,挥笔写下一首《奉和御制夜观星示百僚诗》:

阳精去南陆。大曜始西流。

夕风凄谢暑。夜气应新秋。

重门月已映。严城漏渐修。

临风出累榭。度月蔽层楼。

灵河隔神女。仙辔动星牛。

玉衡指栋落。瑶光对幌留。

徒知仰阊阖。乘槎未有由。

萧琮文采飞扬,随写随吟,诗词一气呵成,令人称赞不已。隋炀帝酒兴诗意正浓,看了龙颜大悦:“国舅才高八斗,堪当百僚之首。”

萧琮饱学诗书,为人恭让,谦逊答道:“微臣惭愧,若论诗词歌赋,微臣尚不及秘书郎袁庆,不如请袁庆再做贤文。”

“袁爱卿,你就陪陪国舅,也做一首。”

“微臣献丑。”秘书郎袁庆也是大隋数一数二的诗人,对萧琮作揖施礼,也来道书案前,提笔作诗:

六龙初匿影。顾兔始驰光。

戎井传宵漏。山庭引夕凉。

宸居多胜托。闲步出琳堂。

烂烂星芒动。耿耿清河长。

青道移天驷。北极转文昌。

乔枝犹隐毕。绝岭半侵张。

仰观留玉裕。睿作动金相。

无庸徒抱寂。何以继连章。

袁庆做了第二首《奉和御制月夜观星示百僚诗》,隋炀帝大喜饮下浊酒一杯,说道:“萧琮是江南人,袁庆是北方人,南北贤才,各施所长,下面就选一南方贤才作诗。”

在朝的官员多是北方人,众人左顾右盼,寻摸南方才子,隋炀帝说道:“虞世南,你是既是江南人,又是今秋头科进士,乘此良机,不可不留佳作。”

“遵旨。”

这位五十岁的老进士,心情激动,感慨万千,见隋炀帝如此器重自己,做了第三首《奉和御制月夜观星示百僚诗》:

早秋炎景暮。初弦月彩新。

清风涤暑气。文露净嚣尘。

荡雾销轻縠。鲜云卷夕鳞。

休光灼前耀。瑞彩接重轮。

缘情摛圣藻。并作命徐陈。

宿草诚渝滥。吹嘘偶缙绅。

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

隋炀帝读罢此事,与萧皇后称赞不已,当堂加封虞世基为内史侍郎。隋炀帝也是满腹才情之人,一首端着酒樽,迈步走下丹陛,来到群臣之见,说道:“朕今日是真高兴,天下才子,世间大贤,会聚一堂,朕与众卿家一起满饮此杯。”

隋炀帝一饮而尽,走到正议大夫诸葛颖面前,说道:“诸葛大夫是朕和皇后的帝师,名望深厚,今晚请诸葛大夫,也献上一篇。”

诸葛颖作揖领旨,走到桌案前,提笔写下了第四首《奉和御制月夜观星示百僚诗》:

窈窕神居远。萧条更漏深。

薄烟净遥色。高树肃清阴。

星月满兹夜。灿烂还相临。

连珠欲东上。团扇渐西沈。

澄水含斜汉。修树隐横参。

时闻送筹柝。屡见绕枝禽。

圣情记馀事。振玉复鸣金。

读罢此诗,隋炀帝又饮一樽,脸上泛起丝丝醉意,萧皇后一旁劝道:“酒兴点到为止,皇上不可再饮。”

隋炀帝借着几分酒力,振臂一抖,扔掉酒樽,哈哈大笑:“今晚真算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今晚酒兴正浓,朕也要吟诗作赋,与众卿家同乐!”隋炀帝取笔着墨,题诗一首,取名《月夜观星诗》:

团团素月净,翛翛夕景清。

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

披衣出荆户,蹑履步山楹。

欣睹明堂亮,喜见泰阶平。

觜参犹可识,牛女尚分明。

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

裵徊不能寐,参差岁种情。

满朝百官和新科进士一齐跪倒,伏地叩首,山呼万岁,隋炀帝挥洒才情,十分得意,喝的晃晃荡荡,挥袖转往后殿,醉醺醺去歇息了。

群臣谁也不敢起身,还在伏地跪着,萧皇后觉得都喝的差不多了,便说道:“皇上累了,诸位爱卿平身吧。”

皇后一句话,众人才敢站起身来,今晚众人陪着隋炀帝喝的都不少,也略感疲惫,正准备退朝,只见大殿上还有一人长跪不起,仍旧伏身趴在地上。

众人一愣,趴着的这位身穿明黄缎子滚龙袍,身宽体胖,趴在地上跟块巨石一般,这位不是旁人,正是堂堂的当朝太子爷杨昭。“莫不是喝多了吧。”御史大夫张衡走到跟前,轻轻拍了拍太子杨昭,问道:“太子殿下,太子殿下……”

一连呼唤几声,太子杨昭死寂一般,不吱一声,正要退朝的众人这一下子,都慌了神。宇文述、薛道衡、裴蕴等几个大臣都围了过来,帮着呼唤太子,你推我唤,叫了许久不见反应。

站在丹陛上的萧皇后看到眼前发生的一切,觉得情况不对,亲自走到大殿,蹲下身在呼唤太子杨昭。

“快传御医!”

萧皇后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十分了解,太子杨昭不仅身宽体胖,而且肥胖的身子引起不少疾病,今日陪着父皇高兴,又暴饮暴食了不少酒肉,难免引起病痛。

大殿上的几个太监过来一起帮忙,把太子抬到太子的寝宫云霄堂之中,太医急匆匆赶来,为太子杨昭把脉诊断,一番察看。太医说道:“太子体胖,脉相极弱,像是眩晕、中风之状。”

张衡让太医赶紧开药方,并吩咐下人前去抓药。

折腾了半夜,张衡亲自端着熬好的中药走到云霄堂的厢房,刚到门口,只听萧皇后一阵哭喊,顿时血灌瞳仁,如五雷轰顶。

“哐啷一声,盛满中药的大碗,打落地上,满屋的太监、宫女,纷纷跪倒,众人都知道只有二十三岁的太子杨昭,一命呜呼,咽气身亡。

隋炀帝一早醒来,便得知了太子杨昭的噩耗,贪杯误事,断送太子姓名,只能遗恨万分。三日后,隋炀帝诏命东都世人为太子杨勇挂孝三个月,以示哀悼,追授太子杨昭为元德太子。这才是:

隋主纵欲诗兴堪,把盏文辞若仙班。

尽兴至极反悲起,太子肥胖多病缠。

吟罢欢愉观星夜,醉倒难脱鬼门关。

酒肉无常莫贪杯,多少纵欲终不还。

一场才子会,断送了太子杨昭的性命,隋炀帝与萧皇后终日愁容难展,杨昭病故,必须改立皇储。眼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大臣们也是焦虑。

隋炀帝已经多日未理朝政,众大臣等在乾阳殿外面,等候着皇上的召见。眼看天色已晚,气候转寒,等候的臣子依旧围在一起等候着。

萧皇后在偏殿礼佛焚香之后,见正殿外的大臣已经整整在外面站了一天,也是于心不忍,便走进乾阳殿去见皇上。

乾阳殿内一盏灯烛恍恍惚惚闪着火光,宫廷中平添了几分凄凉,隋炀帝一个人坐在屋中正在发愣,萧皇后进来说道:“皇上,大臣们已经等了一天了,还是见一下吧。”

听萧皇后劝说,隋炀帝这才应允,让大臣们入殿朝见。

众官员进了乾阳殿,拜见了皇上皇后,隋炀帝一言不发,萧皇后说道:“各位公卿,有什么话尽管说吧。”

莒国公萧琮和许国公宇文述互看一眼,宇文述暗示让萧琮先说,毕竟萧琮是隋炀帝的大舅哥,萧琮作揖道:“陛下,大隋不可不设储君,太子离世,还望皇上早立储君,顺应惯例。”

宇文述跟着说道:“国舅说道不错,虽然太子离世,尚有皇孙三人,况且齐王杨暕也在朝中,皇上都可考虑。”

隋炀帝道:“诸位爱卿以为这个储君就这么好选?朕这几天不是没有想过立嗣,先想到的便是齐王杨暕,可是齐王整日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如此轻浮,岂能堪当大任?”

宇文述道:“陛下若觉得太子难选,也可从三位皇孙之中,立皇太孙为储君。”

隋炀帝摇了摇头,问道:“燕王杨倓不到四岁、越王杨侗两岁、代王杨侑才刚满一岁,朕问你们这三个皇孙尚在蒙童,谁贤谁庸,如何能知道?”

众人一想,也是如此,唯一的皇子齐王杨暕是个纨绔子弟,难当大任,杨昭的三个皇孙又年纪太小,一时间众人哑口无言。

隋炀帝道:“朕想过了,既然找不出合适人选,不如先等等,等大隋所有边患全清除了,再立皇储不迟。”

“皇上圣明!”众大臣只得各自返回住处。

众人离开乾阳殿,隋炀帝选不出皇储,无奈的静坐在御凳上,萧皇后说道:“恕臣妾直言,太子过世之后,皇族子嗣人丁太少,**除了臣妾一人,连个妃嫔也没有,皇上也该纳个妃子了。”

隋炀帝道:“自宣华夫人去世,唯有皇后长久相伴,再未见过能与朕相得益彰的女子。”

萧皇后问道:“陛下觉得萧敬嫣如何?”

“啊?皇后的意思是?”

萧皇后道:“敬嫣自幼出身大户人家,能通诗书,虽遭家门不幸,但罹难之中饱经风雨,这些年在宫里稍加训话又懂礼仪。臣妾觉得众多宫娥之中,唯有萧敬嫣最命事理,不失为宫中的贤内助。”

经萧皇后这么一夸,隋炀帝茅塞顿开,问道:“皇后果真要让萧敬嫣为妃嫔?”

“敬嫣若能伺候陛下,臣妾也能多几分安心,有何不可?”隋炀帝欣慰的点了点头。

第34回 御书房平息兄弟争,晋王府重逢七皇子第147回 散流言雁门解重围,说谶语刑房诱口供第30回 起哗变赵修罗降隋,荐贤能司天监举才第118回 烧妖将烈焰烧湟水,擒秃鹫隋军破丁零第151回 贾闰甫探亲定反计,张须陀追击丧敌阵第1回 张老六投亲走江陵,东平王沉疾成重病第68回 重兴佛院三请智顗,木舍访贤潘徽献计第169回 接内应王薄引夏兵,归长安苏威哭旧主第160回 诛皇室另立傀儡君,拥贼子自封大丞相第53回 德教殿淫词戏臣妻,白土岗放烟阻顽敌第158回 传伪谕调离给使营,诛异党处决江东派第49回 寄兵诗孔范再遣书,战延州五牙破水寨第177回 李仲文献城投唐军,刘武周异志谋汗王第132回 乙支文德诈降隋营,慕容三藏殉师萨水第111回 高句丽扩疆惊隋主,河间王回京求战船第151回 贾闰甫探亲定反计,张须陀追击丧敌阵第70回 来护儿奇袭钱塘江,晋王妃祭扫同泰寺第73回 宇文述赌博行贿赂,两兄弟猜字拥晋王第89回 对艳词求爱病美人,改河道复议夷州岛第88回 裴文安急谏渡黄河,麦铁杖恶战蒲津关第13回 晋王爷求贤邀诸葛,萧王妃无才惹独孤第32回 逸香阁色贼戏荡妇,宣文殿悍妻告御史第85回 御书房君臣论削藩,宁安殿夫妻话亲缘第10回 观江景易袍结兄弟,乘夜色巧设脱身计第161回 乱宫闱萧皇后失节,谋逆转麦孟才请命第152回 萧皇后谏言援两京,薛万均救父斗反贼第56回 河间王姑苏擒樊猛,东海兵吴县斩萧瓛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华,斩妖僧隋军收交趾第86回 屈突通递送假遗诏,慕容遐急传真檄文第10回 观江景易袍结兄弟,乘夜色巧设脱身计第136回 鱼俱罗杀宫起异志,樊子盖斩将立威名第25回 送宝甲杨坚斥太子,呈奏折皇后赞晋王第141回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萧皇后重逢杨伯丑第135回 二征高丽隋主催粮,叛军起兵谋反黎阳第53回 德教殿淫词戏臣妻,白土岗放烟阻顽敌第133回 诸葛颖遗计救败军,鱼俱瓒虐俘犯皇后第123回 讨西域奇兵降伊吾,伐东夷战船攻琉求第31回 攀林涧太子邀神算,宁安殿萧妃二进宫第159回 午朝门缚杀来护儿,成象殿缢死隋炀帝第171回 万春宫使臣说密事,武强县文武闹分歧第157回 御书房老臣言密计,骁果营奸党统禁军第119回 隋炀帝湟水结金兰,吐谷浑突骑夜袭营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华,斩妖僧隋军收交趾第105回 乾阳殿贤才对诗篇,云霄堂太子命归天第23回 众皇亲赴宴宁安殿,太子妃嫉生秀春园第168回 萧美娘二番封皇后,孙安祖诈败唬许王第95回 封尚书新官查东都,探民情杨素添耳目第21回 救朔州五路劫胡营,收雁门险计降奇兵第43回 御书房皇子争帅印,茗竹阁储君逢佳人第27回 高宝宁三将袭隋营,赵修罗糊涂被放生第143回 破卑沙挑杀尹靖直,求议和遣返斛斯政第167回 讨叛军王薄走聊城,哄贼子家仆探萧后第109回 宇文恺进献观风殿,突厥部拓路开草原第111回 高句丽扩疆惊隋主,河间王回京求战船第160回 诛皇室另立傀儡君,拥贼子自封大丞相第176回 聚汉民萧珺走定襄,御唐兵突厥掠晋阳第134回 劫凤辇张须陀平乱,献密计李玄邃策反第108回 演百戏唬弄倭使者,赴檀洞土王宴隋臣第18回 遇败绩退守双羊山,集残兵空守并州城第153回 窦建德河间袭隋营,尧君素西京传懿旨第76回 访城南段达诱故交,别京师杨广哭皇后第78回 探禁地杨广演情亲,改年号文帝换储君第29回 屈突盖阵前刺先锋,卢昌期献计弃黄龙第36回 传旨山斋杨素赠诗,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130回 长城赋诗一征高丽,勇渡辽河血战强敌第169回 接内应王薄引夏兵,归长安苏威哭旧主第166回 起兵变逼宫乾阳殿,夺中原激战北邙山第145回 金光门叛将遭极刑,汾阳宫忠臣进死谏第105回 乾阳殿贤才对诗篇,云霄堂太子命归天第134回 劫凤辇张须陀平乱,献密计李玄邃策反第104回 会君臣隋主点进士,入东都倭国送使函第3回 东平王临终送孤女,西梁国降旨平凶宅第19回 河间王双戟破顽敌,重瞳子单骑闯连营第16回 献棉袄杨广话亲情,枕御足萧珺忆苦命第36回 传旨山斋杨素赠诗,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104回 会君臣隋主点进士,入东都倭国送使函第65回 返建康萧妃招侍女,巡江东僧侣遇劫难第168回 萧美娘二番封皇后,孙安祖诈败唬许王第52回 贺若弼潜兵擒黄恪,陈后主迂腐失战机第8回 重团圆太子寻草窟,谋奸计叔侄会王府第144回 王伏宝误闯高鸡泊,窦建德刺驾马到崮第50回 桃叶山杨广起三军,秦淮河陈主醉新春第134回 劫凤辇张须陀平乱,献密计李玄邃策反第116回 入京师易服邀洞主,讨西海亲征比汉武第96回 卫文升易服返宁陵,隋炀帝赏梅游东园第138回 来护儿伏击过羊岭,杨玄感绝命葭芦戍第119回 隋炀帝湟水结金兰,吐谷浑突骑夜袭营第45回 伐陈国三军进淮南,谋换帅密奏入关中第129回 党争重起张衡入狱,百万征兵举国从役第58回 宣文殿群赏有功臣,御书房同议南征帅第112回 虞世基参劾斩忠臣,小县令衙门斗陈棱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献地图,误军机杨勇失兵权第119回 隋炀帝湟水结金兰,吐谷浑突骑夜袭营第191回 编隋书魏征访杨府,写颂歌萧氏游河东第92回 宣文殿请旨斩杨谅,斟茗楼品茶邀尚书第100回 祭铜柱刘方划汉界,开运河恶官吃人肉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选奴仆,勤政殿夏王幸新欢第182回 灭反王刘武周兵败,访唐营慕容遐议和第21回 救朔州五路劫胡营,收雁门险计降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