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回 封尚书新官查东都,探民情杨素添耳目

开运河,挖漕子。

挖出个小鬼麻猴子。

东都东,死孩子。

猜猜谁是个死孩子?

一首恶谣被隋炀帝杨广写了下来,御书房一片寂静,莒国公萧琮、御史大夫张衡、正议大夫诸葛颖、京兆博士潘徽四人坐在两旁,传看着这首离奇的童谣。

看了一圈,谁也琢磨不透,隋炀帝说道:“朕请你们四个文官过来,就是因为你比朕博学。这样一首恶谣在民间广为传唱,甚至传到了皇子皇孙嘴里,从来童谣都会应验天意,谁能给朕解解其中玄机。”

萧琮、张衡、潘徽都看着诸葛颖,毕竟诸葛颖在这中间是个忠厚长者,诸葛颖摸着半白的胡须,琢磨道:“皇上,这几句恶谣显而易见河开挖运河、营建东都有关……”

不经意间诸葛颖嘴唇抖了了一下,似乎悟出些什么。隋炀帝站起来问道:“诸葛爱卿,莫非看出什么玄机?”

诸葛颖道:“莫不是从东都那边流传过来的童谣吧?”

萧琮也点了点头,说道:“诸葛大人说的有理,此谣和东都、运河有关,必从东都流传过来。”

“嗯……”隋炀帝抿了抿嘴,又问:“那何为‘麻猴子’,谁又是‘死孩子’,这些作何解释?”

诸葛颖道:“臣以为若想察明此恶谣出处,必须前往东都…啊不…要到东都之东去察看,一探究竟。”

隋炀帝点了点头:“就派御史前往东都,沿运河河道查看,明察河道,暗访民情。”隋炀帝目光落到张衡身上,问道:“张衡你可有合适人选?”

张衡道:“微臣到有一人。”

“谁?”

张衡道:“卫文升。”

“这个名字好熟悉啊。”

张衡道:“本名卫玄,字文升,以字行于世,正好是洛阳人氏。此人是陛下复职的二十四个旧臣之一,此人跟随先帝也颇有政绩,不妨起用。”

“好,朕就加封卫文升为工部尚书,前往东都调查恶谣。”隋炀帝道。张衡立刻领命拟旨,命卫文升赶赴东都洛阳。这才引出:

谣言怪异始称奇,运河开挖存利弊。

若非强征百姓田,岂有命案多累积?

正逢春节之时,关内关外一派喜庆景象,卫文升顾不上佳节良辰,一路东区赶往东都洛阳。出了潼关,越往东走是越加冷清,原本大过年的时候,反到不如以往热闹繁华,三三两两还能闻到爆竹炸响,偶尔望见民户袅袅炊烟。

走了一路卫文升没感到节日的喜庆,反到多了一丝冷漠与荒凉。等走到洛阳才看到一派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的景象,但这般景象却不是喜庆过年,而是营建东都的工地上,大量民夫正在热火朝天的加紧施工。

卫文升的书童名叫葛顺,这葛顺一看工地连春节也不曾休息,抢工抢时的修建,对卫文升说道:“东都百姓对皇上好生忠贞,即便过年也不歇工。”

“非也,非也。”卫文升在马上摇了摇头。

葛顺问道:“皇上传旨营建东都,百姓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归心,莫非有假?”

卫文升冷笑道:“若不是越国公在此督修,百姓也不至于如此。当年越国公不到两年就修成仁寿宫,惊世骇俗。如今看来,说他是悍吏,一点儿不假。”

卫文升几句感慨之词,让书童葛顺这才悟道,越国公杨素是个实施暴政于民,独揽功绩于身的暴吏。这才是:

越公离京镇东都,横征百姓似苦奴。

斑斑血泪铸宫舍,累累恶行葬末路。

营建东都、开挖运河两大工程在新春之际,开战的如火如荼,征夫壮丁日夜赶工,让越国公杨素十分得意,在东都府邸整日和几个小妾,吃喝玩乐,怡然自得,无所顾忌,即便工程出什么问题,杨素的奏章也是报喜不报忧。

正在这独享喜庆节日的时候,长子杨玄感匆匆来到厢房,杨素正和两个小妾嬉闹,杨玄感这一进屋,着实把杨素吓了一跳。

“你这逆子,慌慌张张的有什么急事?”杨素一边问着,一边整着自己的衣襟,站起身,走了过来。

杨玄感道:“皇上派遣工部尚书督巡营建东都和开挖运河两大工程。”

“嗯,知道了,让宇文恺去在驿馆等候,老夫稍后再见。”

“父亲,这次来的不是宇文恺。”

“哦?”杨素一愣,脸上多出几分诧异,问道:“皇上又命谁为工部尚书?”

“卫文升。”

杨素迈步走出房门,到了院子里,掂量着说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赶紧命下人们准备一下,老夫要高接远迎。”

шшш▲ Tтka n▲ C○

“是。”

宇文恺与杨素共事多年,交情颇深,但是卫文升若论资历与不差于杨素,也是先帝旧臣,且和杨素并不是一路人,这让杨素心中倍加提防。

卫文升进了洛阳城,直奔杨素官邸,一路上全是净水泼街,庶民回避,只有城内的官军戒备。卫文升心里正在纳闷,远远望见一个街口,正是越国公杨素老远来到街市上亲自迎接。

“卫大人亲自洛阳,督查工程,老臣特来迎接。”杨素作揖施礼。

卫文升赶忙下马,躬身还礼,毕竟杨素是当朝首辅,高居相位,有封爵国公,这让卫文升受宠若惊。

杨素、卫文升一起来到府邸,走进客厅,宾主各坐,茶水点心一应具备。卫文升问道:“下官前来察看工程,不知为何偌大洛阳,清静冷落。”

杨素笑道:“尚书大人亲自莅临,我已命百姓避让,净水泼街,岂能有所怠慢。以免惊了尚书大人的车驾。”

卫文升作揖道谢,但心里明白,杨素大礼相迎,必会先礼后兵,所以处处谨慎,

杨素道:“我已备下酒宴,正值天寒,不如尚书大人就在寒舍多饮几杯,叙叙旧情。”

卫文升道:“不忙吃酒,下官公务繁多,需沿途察看运河开凿情况,还望越国公行个方便。”

杨素奸笑道:“皇上可真是选对人了,真是慧眼识贤臣呐。”

卫文升起身作揖,谢礼道:“多谢国公美意,那么下官即刻启程察看。”

杨素道:“大人初来,对兴许河道路途不熟,我命犬子杨玄感,为尚书大人引路。”

“多谢国公。”

卫文升前脚出了府邸,后面杨玄感正准备跟随前去,杨素一把住,杨玄感问道:“父亲还有何吩咐?”

“你要盯着卫文升,看看都查些什么?”

“孩儿明白。”

杨玄感陪着卫文升出了洛阳城东门,一路向东,沿着运河开凿方向而去。过年之时,沿途家家户户征募壮丁,工时有增无减,百姓疲惫不敢。

卫文升骑着马,身边总跟着杨玄感,卫文升道:“大过年的,本官公务在身,怎好总是劳烦公子?不如你先回去吧。”

杨玄感道:“这河道有些地方,尚未夯实,多有不便,还是让小侄带路,也是理所应当。”

卫文升一看轻易甩不掉杨玄感,正看看到前面一户人家的老婆婆碾磨,卫文升道:“贤侄不如随我前去体察民情。”

“也好。”

杨玄感跟着卫文升来到老者跟前,卫文升道:“老人家,本官有几句话问,不知可借一步说话?”

老婆婆道:“大人请这边说话。”

卫文升、杨玄感和老婆婆围坐房前石凳旁,卫文升问道:“老人家有几个儿子啊?”

老婆婆道:“老身膝下二子。”

“可在家中?”

“唉……”老婆婆道:“去岁准备开挖运河,征走长子;今春朝廷营造东都,又征走了次子;家里就剩老身,和一个多病的老头子了。”

卫文升心里暗骂杨素残暴,但守着杨玄感却闭口不说,只是掏出五两纹银,塞到老者手中,笑意说道:“老人家膝下二子,也是为朝廷效力,五两纹银权当谢意,万望笑纳。”

这老婆婆一看卫文升和善可亲,平易近人,连连鞠躬作揖,千恩万谢。卫文升不露马脚,叫着杨玄感上马离去。

又走沿着河道工地走了一段,正巧几个小孩在门前嬉闹,嘴里还不时唱着儿歌:开运河,挖漕子。

挖出个小鬼麻猴子。

东都东,死孩子。

猜猜谁是个死孩子?

卫文升不听便罢,一听这首歌谣,心中咯噔一下,暗想皇上差遣我来,正是查着首歌谣,卫文升翻身下马去问几个小孩,杨玄感也跟着走了过来。

卫文升满脸微笑:“这几位小童,大伯问你们个事儿?”

一个小童说:“大伯请讲?”

“大伯听你们这童谣十分风趣,麻猴子为何物啊?”

小童答道:“麻猴子是吃小孩的恶鬼。”

“老伯最爱捉鬼,要到哪里去找这麻猴子?”

“嗯……”小童一时犯了难,旁边另一小童说道:“说不定这老伯,就是麻猴子,快跑!”

几个小童咋咋呼呼喊着:“麻猴子来啦!麻猴子来啦!”呼呼跑远。

杨玄感道:“这帮小杂碎,好生无礼。”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卫文升呵呵笑着,假装不在意,就转身上了马,嘴上还说:“没想到这边的神鬼传说还不少。”

俩人刚坐到马鞍上,正遇前面一个老樵夫正打柴回家,卫文升再次下马,远远向老樵夫作揖,老樵夫赶忙怀礼,卫文升又把樵夫请到一旁。

杨玄感上去下来,反反复复,心里已经厌烦,觉得卫文升就会体察民情,关于河道修建的实情,一字不问,也没了兴趣再跟卫文升屁股后面体察民情,便坐在马上等候。

卫文升把樵夫请到一旁,问道:“老人家,本官体察民情,打听一件事?”

“什么事,大人请讲。”

“听说东都有个麻猴子,这是何方妖怪。”

老樵夫道:“这哪是妖怪,这是个大官。”

“哪位官员?”

“这人外号不是‘麻猴子’,应该是‘麻胡子’,真名叫做麻叔谋。”

“哦……”卫文升一听麻叔谋的大名,那可是了如指掌,当年修建仁寿宫时,可谓一个恶名远扬的恶吏。

卫文升道:“那吃小孩神话故事……”

“不瞒您说,不是神话,真吃了。”

卫文升闻听此言,后脊梁冒了一身冷汗,不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万没想到一个童谣,竟然真的一语成谶。真可谓:

自古民谣向天意,童言可畏莫无忌。

若非皇孙也顺天,哪有吃人大案起?

第184回 长安城伪装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马盟第111回 高句丽扩疆惊隋主,河间王回京求战船第105回 乾阳殿贤才对诗篇,云霄堂太子命归天第113回 河间王义释张镇周,隋炀帝开挖永济渠第179回 叔嫂联姻五封汗妃,后隋立国并肩称王第18回 遇败绩退守双羊山,集残兵空守并州城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祸,赋俏诗薛道衡获罪第100回 祭铜柱刘方划汉界,开运河恶官吃人肉第96回 卫文升易服返宁陵,隋炀帝赏梅游东园第28回 假书信青州催兵粮,真刺客魏州刺王妃第74回 萧美娘献图说宫宇,封德彝定计掩罪过第152回 萧皇后谏言援两京,薛万均救父斗反贼第148回 出伪证冤案斩李浑,进谏言暴君杀忠臣第134回 劫凤辇张须陀平乱,献密计李玄邃策反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争功收复建康第144回 王伏宝误闯高鸡泊,窦建德刺驾马到崮第101回 宁陵县生擒陶榔儿,豫东营正法金德明第134回 劫凤辇张须陀平乱,献密计李玄邃策反第98回 大黄山纵火驱毒蛇,阇黎江深坑陷战象第22回 送行宴色贼戏王妃,竹舍茶术士说富贵第190回 绝情诗婉拒突厥主,骂史官怒斥孔颖达第112回 虞世基参劾斩忠臣,小县令衙门斗陈棱第43回 御书房皇子争帅印,茗竹阁储君逢佳人第188回 入忻州良田置百姓,归长安御驾迎萧珺第62回 梅嘴山枭首吴世华,横浦关计收麦铁杖第94回 改元大业旧臣复任,童谣逆耳一语成谶第159回 午朝门缚杀来护儿,成象殿缢死隋炀帝第169回 接内应王薄引夏兵,归长安苏威哭旧主第34回 御书房平息兄弟争,晋王府重逢七皇子第125回 访汉儒火烧花草阵,吞琉求收复夷州岛第53回 德教殿淫词戏臣妻,白土岗放烟阻顽敌第24回 隋文帝探察晋王府,太子爷失言宣文殿第83回 隋炀帝即位登至尊,云定兴灭亲求仕途第39回 凭江雾轻舟躲艨艟,选贤能二次遣使臣第78回 探禁地杨广演情亲,改年号文帝换储君第159回 午朝门缚杀来护儿,成象殿缢死隋炀帝第141回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萧皇后重逢杨伯丑第162回 刺行营三将中伏兵,离间计女主擒元凶第9回 游春苑伏兵起杀机,胭脂门闹婚扫晦气第11回 苦肉计诈取晋王心,特色礼谋划宛城游第12回 宇文述探访宝光阁,萧王妃祭扫皇后祠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华,斩妖僧隋军收交趾第111回 高句丽扩疆惊隋主,河间王回京求战船第112回 虞世基参劾斩忠臣,小县令衙门斗陈棱第9回 游春苑伏兵起杀机,胭脂门闹婚扫晦气第139回 萧皇后巧谏乾阳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73回 宇文述赌博行贿赂,两兄弟猜字拥晋王第29回 屈突盖阵前刺先锋,卢昌期献计弃黄龙第51回 韩擒虎俘敌收南豫,来护儿斩将震丹阳第55回 张丽华妖媚惑晋王,萧美娘出使见吴主第48回 送金器萧珺唬宦官,递密信裴蕴传家书第101回 宁陵县生擒陶榔儿,豫东营正法金德明第78回 探禁地杨广演情亲,改年号文帝换储君第85回 御书房君臣论削藩,宁安殿夫妻话亲缘第162回 刺行营三将中伏兵,离间计女主擒元凶第6回 江陵城误撞太子驾,望江楼密谈兴亡策第47回 江总赋诗遣书励兵,杨素盼雪铁骑过江第66回 宋嬷嬷探访建康府,宇文述一请光宅寺第82回 弑父皇血渐大宝殿,淫母妃诏赠同心结第161回 乱宫闱萧皇后失节,谋逆转麦孟才请命第100回 祭铜柱刘方划汉界,开运河恶官吃人肉第23回 众皇亲赴宴宁安殿,太子妃嫉生秀春园第51回 韩擒虎俘敌收南豫,来护儿斩将震丹阳第6回 江陵城误撞太子驾,望江楼密谈兴亡策第147回 散流言雁门解重围,说谶语刑房诱口供第101回 宁陵县生擒陶榔儿,豫东营正法金德明第77回 做草房巫术咒杨广,抄东宫问罪废太子第160回 诛皇室另立傀儡君,拥贼子自封大丞相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万国称臣祭祀秦皇第140回 元务本命丧章丘县,荣国公大破长枪阵第138回 来护儿伏击过羊岭,杨玄感绝命葭芦戍第101回 宁陵县生擒陶榔儿,豫东营正法金德明第27回 高宝宁三将袭隋营,赵修罗糊涂被放生第86回 屈突通递送假遗诏,慕容遐急传真檄文第12回 宇文述探访宝光阁,萧王妃祭扫皇后祠第18回 遇败绩退守双羊山,集残兵空守并州城第26回 青州府策反献美人,绿丘岭救驾退刺客第137回 卫文升诱敌三连败第55回 张丽华妖媚惑晋王,萧美娘出使见吴主第22回 送行宴色贼戏王妃,竹舍茶术士说富贵第140回 元务本命丧章丘县,荣国公大破长枪阵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风陵渡单骑战唐军第167回 讨叛军王薄走聊城,哄贼子家仆探萧后第69回 晋王求贤四请智顗,萧妃追佛五请高僧第60回 陈叔宣惊艳入隋宫,水上蛟摆阵战鄱阳第81回 宣文殿太子擒燕荣,仁寿宫萧妃传密信第22回 送行宴色贼戏王妃,竹舍茶术士说富贵第173回 枕边风挑唆窦建德,鸩毒酒冤杀王伏宝第93回 御书房赋诗励杨广,平阳宫狐锦赠宣华第7回 崔弘度过江说联姻,韦超盛占卜测生辰第116回 入京师易服邀洞主,讨西海亲征比汉武第110回 出塞北扬威会部盟,巡长城密议修驰道第175回 鞠球场双射惊魂马,狼牙帐四封萧美人第105回 乾阳殿贤才对诗篇,云霄堂太子命归天第143回 破卑沙挑杀尹靖直,求议和遣返斛斯政第140回 元务本命丧章丘县,荣国公大破长枪阵第145回 金光门叛将遭极刑,汾阳宫忠臣进死谏第137回 卫文升诱敌三连败第141回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萧皇后重逢杨伯丑第35回 游访关中萧玚报忧,王府家宴公主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