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回 大黄山纵火驱毒蛇,阇黎江深坑陷战象

蛇王吉元伽战死阵前,山寨土兵纷纷败退。这盘蛇寨素以使用毒蛇著称,蛇王吉元伽也是名震一方的蛮邦首领。蛇王阵亡,山寨的土兵溃退到木栅之后。

刘方、慕容三藏统帅前军将士猛攻木栅,土兵在寨中投下成框的小蛇,恐吓隋兵,没想到浑身雄黄味的隋兵毫不畏惧,熏的毒蛇不敢近前。而后队的隋兵,早已备下火弩火箭,搭弓上箭,明火焦燃,点燃了搭建山寨的木栏。毒蛇怕火比雄黄还胜三分,小蛇纷纷避开火源,窜入山中。

盘蛇寨的土兵,见群蛇也不能阻挡,丢盔弃甲,弃了山寨,四散逃命。刘方、慕容三藏纵火烧了盘蛇寨。

一场烈火,盘蛇寨瞬间化为灰烬,土兵死伤无数,投出的毒蛇四散潜走,还在筐中的大小蛇莽,被隋军烹食宰杀。真可谓:

烈焰熊熊战火烧,人蛇乱舞夺路逃。

灰飞烟灭万念碎,踏平蛮邦雄心高。

刘方、慕容三藏率兵乘胜出兵,翻过大黄山,一条江水呈现眼前,那位汉人神医孙平章看着滔滔江水,摸着胡子说道:“此江名曰阇黎江,沿江西进,便是交趾城。”

刘方道:“幸亏孙先生,一路指点迷津,本官愿拜先生为军师,一同前往交趾,功成之日,我定当在皇上面保举。”

孙平章作揖谢道:“岂敢岂敢,老朽只不过是治病的郎中,并非精通兵法战策,岂能胜任军师之职。”

刘方道:“先生不愿为官,我也不可勉强,只是南蛮僻壤,一路险象环生,若无先生,这一路之上只恐困难重重?”

孙平章道:“虽说南蛮土人善用奸邪之术,但大隋天威所向披靡,当地的汉人,自会拥戴相助,人心所在,何必顾虑?”

刘方、慕容三藏听了,点头称是,谢过了孙平章,率兵出征。大军分兵两路,水陆并进,沿着阇黎江水流,一路西进,杀向交趾城。

隋军大举进兵林邑,一帆风顺,势不可挡。林邑国都城交趾得到消息,满城人心惶惶,交趾的皇宫名叫南圣宫,宫廷里面灯火昏暗,死气沉沉,氛围凝重,林邑国国王名叫梵志,站在大殿门前,无助的望着残阳,焦虑的思量着御敌之策。

林邑国的大国师名叫黎次,看着梵志心虑如焚,进言道:“陛下,大敌当前,阇黎江沿途又无险要,需立刻调兵阻挡隋军。”

梵志倒背着手说:“朕以为林邑远在南越,天高皇帝远,隋主杨广鞭长莫及,没想到盘蛇寨的土兵才坚持几天,全军覆没,烧了个净光。”

梵志转身看着林邑国的文官武将,一个个无计可施,只有国师黎次言道:“如今隋军势如破竹,陛下不如祭出镇国重器,抵抗隋军。”

梵志道:“国师指的什么重器?”

“六诏战象。”

梵志一愣,斜着眼想了想,紧绷着脸庞问道:“毒蛇尚不能阻挡,六诏战象又能有几分胜算?”

黎次道:“陛下,虽然我邦有善用毒蛇高手,那些中原人也有精通养蛇的高人;但大隋地大物博,却没人见过战象,若是祭出六诏战象,隋军不被踩死也会被吓死。”

梵志听了这番话,觉得自己麾下的六诏战象,独一无二,立刻传旨,命国师黎次统帅六诏战象,迎战隋军。

所谓六诏战象,也称南蛮战象,便是指的云南边陲的亚洲象,当地蛮族分为六大部落,分别为即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因为林邑国与六诏临近,所以通过交易大象,当做林邑的镇国神兽。

隋军濒临阇黎江,而西岸已隐隐约约看到有林邑土兵扎下的营盘。两军隔江对持,刘方、慕容三藏所率一万五千兵士在阇黎江东岸扎营。此时黎次率兵早已在江水西岸,设立栅栏,布兵迎战。

刘方、慕容三藏率领几个副将,隔江观望,刘方心中暗喜,言道:“我观蛮兵营寨,无形无阵,兵将混杂,衣着不一,定是乌合之众。”

众人远远望去,确是如此,慕容三藏言道:“阇黎江这几日瘴气时有时无,何不借着掩盖江面生起瘴气之时,乘战船渡江,震慑蛮兵。”

“嗯”刘方道:“传令舟师,准备渡江。要多备旌旗锣鼓,待到临近江边时扬旗击鼓,大噪声势,打个措手不及。”

“遵命!”

将令传下,等到次日瘴气凝聚江面之时,隋军战船借着江面上的瘴气,隐蔽渡江。西岸的这些土兵,皆是国师黎次招募了一些蛮夷土人,组成兵马,屯兵阇黎江西岸。

西岸的土兵防守懒散,并无多少防备,眼看隋军迫近阇黎江西岸,忽然江面动静大作,旌旗蔽日,鼓声震天,大小战船,一字列开,齐头并进,来势汹汹。

林邑小国这些蛮人土著,哪里见过这般阵势,大呼小叫,手足无措。慕容三藏挥舞大枪,在船头高声喝道:“过江杀敌,全在今日,随我来!”

慕容三藏第一个跳下船板,身后众将士,左右跟随,一起杀出,冲向敌营。各艘渡船战鼓雷动,隋军喊杀惊天动地,岸上的南蛮土兵呆若木鸡,被杀来的隋军冲的七零八散,交战少时,便已胆战心切,一战击溃,土兵大败,丢弃了营盘辎重,落荒而逃。这才是:

瘴气笼笼似雾蒙,暗流荡漾探水声。

海蛟出水越堤岸,猛龙过江更威风。

慕容三藏率兵突袭,拔得头筹,旗开得胜,刘方率大队人马陆续登岸么,缴获了土兵辎重无数,率兵向东,乘胜追击。

走了二十多里,老将慕容三藏言道:“林邑地势复杂,林草丛生,本有天时地利。而蛮兵却一战击败,便不见踪影,只恐有伏。”

“南越地势复杂,不如排成一字长蛇阵,长驱直入,一面被困。”

“所言极是。”

慕容三藏立刻喊话传令:“传令改为一字长蛇阵,长驱直入。”

军令传下,跟随的大队人马,多数停止脚步,原地等着一队一队人马拉成一字长蛇阵,队形正在变换之时,忽然远传传来几声闷响。

刘方问道:“莫非林中有牛?”

“如此沉闷,不像是牛呀。”

正在四处张望之时,忽然见远处几棵小树折倒,地面如同地动山摇一般。忽见远处,冒出几头怪物,震撼而来,刘方惊呼:“此乃何物?”

有熟悉南越蛮帮的兵卒言道:“南蛮巨象!”

大象在古代是难得一见的巨兽,隋军之中,多数人不曾见过这巨兽,吓得一时都不知所措。只见几十头大小不一的战象,蠢蠢而动,惊悚之时,又见两侧也有数头战象,大象身后紧跟着林邑土兵。慕容三藏道:“此象非常人能胜,当速速撤退,再定良策。”

刘方立刻命后队改前队,全军回撤,撤走没多远,又见退路被战象封死。众人惶恐无奈,惊慌失措之时,慕容三藏喊道:“巨兽未必识人,快于土兵混战,再设法突围!”

刘方挥起大刀,喊道:“战象虽猛,但动作迟缓,快快随我来。”

隋军将士四散而开,一齐冲出突围,绕过大象身后,与那些跟着土兵混战一团。喊杀四起,象吼惊天,但大象一时分不清敌我,只得来回打转。

幸好战象数量有限,才使得刘方、慕容三藏杀出一条血路,败退回去。退溃了十里多远,眼看前面一片树林,树木粗壮,战象难以折断。刘方道:“前面树林,大树粗壮,可阻战象,速到林中休整。”

撤退到这片林中,慕容三藏清点了人马,对刘方说道:“此战折去不少人马,恐怕难以与战象为敌。”

刘方吃了败仗,沮丧懊恼,问道:“战象庞大,如之奈何,慕容将军可有良策?”

慕容三藏眺望四周,言道:“末将之见,战象虽是庞大,但不如马匹快捷,庞大笨重。不如深挖陷阱,诓骗追坑,再用乱箭射之。”

刘方听得此计,乐道:“妙哉,马匹中箭能受惊,我料战象也能受惊。”

慕容三藏说:“此处树林,大树壮硕,就在附近设坑,此林进可攻,退可守。”

“就依照将军之计,在此林旁边深挖三丈大坑。”二人商议已定,便传令众将士,挖坑设伏,各备弓弩,准备与战象决战。

南越地势多变,杂草败叶,四处皆是,慕容三藏差遣兵士,深挖三丈大坑,枝叶杂草,泥块土浆,掩盖地面,真假难辨。刘方则伐木造箭,准备弓弩,在深坑四周,布下埋伏,诱敌伏击。真可谓:

挖下深坑陷虎豹,撒开香饵钓金鳌。

地沉九尺诛猛兽,管教南蛮一团糟。

大国师黎次使用战象初得胜果,志得意满,大为狂傲,与麾下的副将和驯兽师围坐中军大帐,点燃篝火,一起割肉喝酒,正不亦乐乎。只见一个土兵急匆匆跑进来,说道:“禀告大国师,隋兵又卷土重来。”

黎次哈哈大笑,将一块肉扔在桌案上,说道:“哼,隋军不自量力,头一战吃亏,还敢再来送死,老夫定让他们有去无回。”

大国师黎次点齐人马,集合战象,一声喝令,土兵声势浩大,出营迎战,气势汹汹,令人胆战心惊。

率隋兵前来的正是慕容三藏,一看林邑国的兵马先到的是马步军,慕容三藏言道:“步兵压阵,骑兵随我来。”

慕容三藏率领骑兵,冲杀出来,那群土兵岂是隋军的对手,一场厮杀便被打的落花流水,败退散开。

土兵刚刚退去,就见几十头战象呼啸而来,直奔隋军阵前。慕容三藏喝道:“战象来矣,快快撤退。”隋军本来就是想诱出战象,撤退早在意料之中,纷纷往密林方向退去。

此时刘方早有准备,传令各军,埋伏周边,亲率一队兵马,击鼓摇旗,佯作声势。黎次率军到来,见隋兵阵势犹如先前,心中大喜,传令道:“我远观隋兵,阵法依旧,不过如此。传令战象冲击,一鼓作气,老夫亲自压阵。”

一声号令,三军齐出,林邑国的两万兵士,在战象掩护之下,挥戈举刀,纷纷杀出。慕容三藏早已布好陷坑,只待蛮兵中计。果然,战象冲来,步伐沉重,一脚蹬空,陷入深坑,陷坑有一丈多深,怎想战象笨重,在坑中挣扎,难以脱身。

正在战象进退两难之时,慕容三藏调转马头,下令放箭,只闻嗡嗡作响,箭弩齐发,一通乱箭,射的战象无处藏身,后面的战象掉头乱窜,反使跟随在后的蛮兵,躲闪不及,踩踏如泥,死伤无数。

刘方见战象与蛮兵自相践踏,阵脚大乱,进退无序,刘方对麾下兵马喝道:“蛮兵猛象,不过如此,随我杀来!”

只见隋军士气大振,兵马杀出,此番却把蛮兵战象杀的无处躲藏,大国师黎次一个不留神战马被大象撞到,栽倒地上被乱象踩死。土兵大败,隋军大胜,被俘蛮兵多达万人。这才是:

战象数吨震乾坤,落地起风惊煞人。

挖开深坑陷猛犸,摆设强弩破兽阵。

第47回 江总赋诗遣书励兵,杨素盼雪铁骑过江第89回 对艳词求爱病美人,改河道复议夷州岛第82回 弑父皇血渐大宝殿,淫母妃诏赠同心结第20回 调三军燕荣两拒宴,拦王驾父女跪喊冤第37回 晋王妃省亲返江陵,张老六父女得重逢第121回 宇文述献言征西域,萧贵嫔道别赠陈婤第81回 宣文殿太子擒燕荣,仁寿宫萧妃传密信第100回 祭铜柱刘方划汉界,开运河恶官吃人肉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献地图,误军机杨勇失兵权第133回 诸葛颖遗计救败军,鱼俱瓒虐俘犯皇后第34回 御书房平息兄弟争,晋王府重逢七皇子第107回 奉国书触怒隋炀帝,跨东海诏安琉求国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选奴仆,勤政殿夏王幸新欢第141回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萧皇后重逢杨伯丑第110回 出塞北扬威会部盟,巡长城密议修驰道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选奴仆,勤政殿夏王幸新欢第188回 入忻州良田置百姓,归长安御驾迎萧珺第172回 齐善行巧计助佳缘,萧美娘三封皇贵妃第173回 枕边风挑唆窦建德,鸩毒酒冤杀王伏宝第129回 党争重起张衡入狱,百万征兵举国从役第19回 河间王双戟破顽敌,重瞳子单骑闯连营第24回 隋文帝探察晋王府,太子爷失言宣文殿第173回 枕边风挑唆窦建德,鸩毒酒冤杀王伏宝第104回 会君臣隋主点进士,入东都倭国送使函第2回 谈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谣传养女走乡下第6回 江陵城误撞太子驾,望江楼密谈兴亡策第63回 送犀杖两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访冼夫人第106回 探东海何蛮返洛阳,游扬州一下江都宫第139回 萧皇后巧谏乾阳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71回 离扬州萧妃探朝政,聚汜水宇文邀贤才第1回 张老六投亲走江陵,东平王沉疾成重病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万国称臣祭祀秦皇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万国称臣祭祀秦皇第101回 宁陵县生擒陶榔儿,豫东营正法金德明第121回 宇文述献言征西域,萧贵嫔道别赠陈婤第19回 河间王双戟破顽敌,重瞳子单骑闯连营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风陵渡单骑战唐军第156回 成象殿进谏述志赋 琼花池吟诗献岁宴第35回 游访关中萧玚报忧,王府家宴公主传情第93回 御书房赋诗励杨广,平阳宫狐锦赠宣华第66回 宋嬷嬷探访建康府,宇文述一请光宅寺第87回 皇甫诞孤身谏汉王,越国公点将御叛军第139回 萧皇后巧谏乾阳殿,六公子威震伏牛山第91回 汉王献城叛军覆灭,萧后祈福华山遇袭第169回 接内应王薄引夏兵,归长安苏威哭旧主第186回 康苏密急报求援兵,李世勣迂回白道城第188回 入忻州良田置百姓,归长安御驾迎萧珺第59回 封帅位杨广再复职,赴家宴陈主重团圆第125回 访汉儒火烧花草阵,吞琉求收复夷州岛第18回 遇败绩退守双羊山,集残兵空守并州城第181回 连环计牛羊烧雁门,折勇将突厥围马邑第158回 传伪谕调离给使营,诛异党处决江东派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说版图,驸马府公主寻短见第177回 李仲文献城投唐军,刘武周异志谋汗王第145回 金光门叛将遭极刑,汾阳宫忠臣进死谏第32回 逸香阁色贼戏荡妇,宣文殿悍妻告御史第91回 汉王献城叛军覆灭,萧后祈福华山遇袭第38回 话统一孝明帝归天,动刀兵梁后主登基第165回 金蝉脱壳老臣脱身,化贼为兵献计招安第181回 连环计牛羊烧雁门,折勇将突厥围马邑第169回 接内应王薄引夏兵,归长安苏威哭旧主第60回 陈叔宣惊艳入隋宫,水上蛟摆阵战鄱阳第162回 刺行营三将中伏兵,离间计女主擒元凶第46回 放木屑出兵巴东郡,诱敌船劫营狼尾滩第46回 放木屑出兵巴东郡,诱敌船劫营狼尾滩第16回 献棉袄杨广话亲情,枕御足萧珺忆苦命第113回 河间王义释张镇周,隋炀帝开挖永济渠第166回 起兵变逼宫乾阳殿,夺中原激战北邙山第130回 长城赋诗一征高丽,勇渡辽河血战强敌第38回 话统一孝明帝归天,动刀兵梁后主登基第8回 重团圆太子寻草窟,谋奸计叔侄会王府第121回 宇文述献言征西域,萧贵嫔道别赠陈婤第26回 青州府策反献美人,绿丘岭救驾退刺客第78回 探禁地杨广演情亲,改年号文帝换储君第101回 宁陵县生擒陶榔儿,豫东营正法金德明第164回 托忠良搭救遗腹子,战童山两家折兵将第132回 乙支文德诈降隋营,慕容三藏殉师萨水第94回 改元大业旧臣复任,童谣逆耳一语成谶第31回 攀林涧太子邀神算,宁安殿萧妃二进宫第17回 会五王塞北起雄兵,袭少帅突厥换将旗第187回 回关内万民随女主,望长城老臣逝归途第147回 散流言雁门解重围,说谶语刑房诱口供第12回 宇文述探访宝光阁,萧王妃祭扫皇后祠第67回 战丹阳棒杀许飞雄,访高僧二进光宅寺第71回 离扬州萧妃探朝政,聚汜水宇文邀贤才第143回 破卑沙挑杀尹靖直,求议和遣返斛斯政第2回 谈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谣传养女走乡下第189回 翻旧案追罪裴虔通,镇漠北遣使萧嗣业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风陵渡单骑战唐军第2回 谈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谣传养女走乡下第20回 调三军燕荣两拒宴,拦王驾父女跪喊冤第61回 诸葛颖反间悬咒诗,鄱阳王自戕围帅帐第180回 宋金刚作乱刺太妃,康苏密平叛保后隋第191回 编隋书魏征访杨府,写颂歌萧氏游河东第191回 编隋书魏征访杨府,写颂歌萧氏游河东第6回 江陵城误撞太子驾,望江楼密谈兴亡策第83回 隋炀帝即位登至尊,云定兴灭亲求仕途第113回 河间王义释张镇周,隋炀帝开挖永济渠第34回 御书房平息兄弟争,晋王府重逢七皇子第39回 凭江雾轻舟躲艨艟,选贤能二次遣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