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汉宫暗潮

如果是窦固这样说,耿恭便也只有听的份。可这是耿秉说出这话,耿恭便咄咄逼人地顶撞道,“请问都尉,倘若班司马有失,疏勒国为呼衍獗所占,彼以南道为根据,吾北征大军岂不是要大战后接着千里南下葱岭……”

耿秉闻言,脸酡红一片。他与窦固未及回答,帐下众将都恼了,屯骑校尉渠耆已经怒声斥责道,“一派胡言,汝岂知呼衍獗定是仲升对手?圣上决心走出这步险棋,是断定仲升定然能拒呼衍獗。倘若仲升不敌,汝便赶至战场,果便能敌乎?”

众将连声附和,窦固、耿秉、刘张三人寒着脸不言,只老将耿忠点点头,“耿恭之议,表面似有道理。然此时若派出一彪军驰援疏勒国,必惊动呼衍王,不利窦都尉北征。老将以为,以班超之智勇定能化险为夷,且明春时必能提兵向北!”

这天争吵完毕,晚上散堂后,窦固乘四驹安车返回窦府休沐。

归府时雒阳已经华灯初上,他未注意窦府大门外一直有人跪在这里求见。对世子们踊跃从军,窦固深以为然,一向勉励有加。但对有的世子来窦府烦扰,他却不赞成,因此一概不见。为此,还没少得罪人。

城门校尉、南乡侯刘参是一员勇将,但因其仆人犯法伤人,而坐罪受御史台与宗正府弹劾,被皇帝刘庄将其从顺阳怀侯削为南乡侯。他曾上书欲从征以戴罪立功,但圣上未允其入北军大营窦固军中。刘参虽治家不严,然确深怀报效国家情怀,于是便卖着老脸举荐自己的长子刘循。

世子刘循并不似乃翁有志气,他擅长剑术,更喜好斗羊,是一个玩物丧志的纨绔之辈。窦固很给刘参面子,指示黄坫专门给刘循设擂,结果刘循表现并不突出,当天被三个世子狠揍了一顿,最终被无情地拒北军门外。刘参闻之,几乎气得吐血,也把窦固给深深地记恨上了。

“参见祖父!”

窦固刚进入堂中,身穿羽林郎甲胄的窦宪、窦笃兄弟二人,正恭恭敬敬地跪于堂下,给他请安。窦固昂首挺胸,斜睃着这两个英姿勃发的少年,仿佛看到窦融老大人当年挽驹执戈、一往无前的矫健身影。但两个少年目光中不经意间流露的倔强和仇恨,又让他心生寒意!

他心思默然,感到浑身无力,不禁暗暗叹息一声!

沘阳公主刘小翰躲在堂侧朱柱后,透过重重帷幔盼望窦固能多看儿子窦宪、窦笃一眼,哪怕只是一眼。窦固是汉军主将,深受皇帝倚重,是皇帝最信赖的窦氏二代掌门,只要窦固愿提携一下,窦宪、窦笃仕途定然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其实,窦固眼观八路、耳听四方,刘小翰躲藏在朱柱后的身影他早已看到。这是一个更令他更感到恐惧的身影,他知道,对深谋远虑、发誓重振窦氏的沘阳公主来说,将儿子推上时代的潮头,与将女儿送进汉宫,是她重振窦氏的两招狠棋。

而现在,送女儿入宫之路,或已充满了危机感。

因为早在繁花似锦的五月份,因太子年近弱冠,马皇后便开始张罗着为其选秀女。后来,听闻外祖母侄儿宋扬家有二个小女刚长成,貌美如花,且才艺气质超群,闺名贯三辅,便派掖庭相工专程赴三辅到宋家访秀。于是,宋扬二个小女一对姊妹花儿,便被选为采女进入北宫的承光殿。

承光殿是太**,很快皇后便下诏令宋氏二女为太子妃,专门侍奉储君刘炟。

三辅平陵人宋扬是汉文帝时功臣宋昌的八世孙,其胞姑为马太后的外祖母。这有点不同寻常,汉廷通常是每年的八月份会派相工至雒阳近郊各世族中,采选家教品德好、相貌气质俱佳的女子进宫。而这一次是马后专门安排的专选,这在刘小翰眼里自然来者不善、非同小可。

宋氏姊妹花美如天仙,姊名宋萱,年仅十四。女弟宋芷,芳邻十三。一对玉人,色艺双绝,娇柔可人。太子刘炟正是情窦初开之年,三人自然如鱼得水,恩爱异常。二女中尤其是阿姊宋萱,温柔贤淑,明眸善睐,且常常侍奉在永安殿,躬执馈馔,为马后垂怜,一如已出!

这一段时间,刘小翰带着窦妤、窦洇两个小女进长秋宫陪侍马后时,每次都见到宋氏姊妹花陪侍在马后左右,根本就见不着太子的人影儿。

北宫其实没有长秋宫,皇后住的是永安殿,与皇帝住的章德殿隔天渊池相望。因南宫的长秋宫是皇后宫,故汉廷习惯上称皇后住的北宫永安殿为北宫的长秋宫。窦妤随阿母进宫,带着她新写的缣幅,她与太子刘炟是书友,原还想与刘炟探讨草书之妙呢。

大长秋日照、中宫仆秦娥分明小心翼翼地将她们母女三人与太子隔离开,每次进宫都需要日照或秦娥二人首肯后,宦官才会带她们从苍龙门进入北宫,然后走过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外用青砖铺就的长长甬道,穿过掖庭巷来到长秋宫。

自光武中兴开始,中宫的大长秋和中宫仆二职一直是由宦官担任。马后入主长秋宫数年后,恰好大长秋和中宫仆病亡,她便以皇帝刘庄的御婢夕照和秦鹅为大长秋和中宫仆。

夕照和秦鹅都出自马氏外戚,是马皇后的心腹之人。皇后虽喜欢窦氏二女,但自宋氏二女进入承光殿开始,夕照与秦鹅便不再让窦氏二女与太子刘炟有接近机会。窦妤、窦洇两个小女天生丽质,国色天香,姿色、气质不在宋氏姊妹花之下,两位中宫首辅不得不有所防范。

眼看多年心血将要付注东流,多年希望将要化为泡影,刘小翰焦心如焚、夜不能寐。恰好此时汉军又将北征了,这让刘小翰燃起新的希望,她恳求祖母与涅阳公主向窦固说情,好让两子进入北军。

祖母与涅阳公主嘴上答应,可正主儿窦固却一点动静没有。不得已,每逢窦固返回窦府,刘小翰便令两子长跪在厅堂和书房之间屏风前,盼用精诚之心打动窦固。所谓知子莫若母,儿子是池中亢龙,只要能过了窦固这一关,便定能一飞冲天,窦氏世族便必再有长啸天下的那一天!

但窦固每一次看到刘小翰这两个无法无天的儿子都不屑一顾,鄙夷、憎恶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天也与过去一模一样。

巍峨的窦府正堂内,大堂是窦氏议事与宴宾、礼乐之所,窦氏内府重地便在大堂之后,内府门前有一道用髹漆屏风隔成的通道相连。紫色的楠木屏风上,用黄色金线条勾勒出当年窦融老大人河西大战时的一幅幅画面,黄沙戈壁,金戈铁马,栩栩如生。窦宪、窦笃伏跪在屏风下,而窦固走过时目不斜视,这让躲藏在大柱后的刘小翰伤透了心哪。她凤眼紧闭,手扶廊柱向隅而泣,无声泪伤怀蚀骨!

“哼!”窦固仅是鼻子里哼了一声,便黯然进入内府。二人只到内府褐红色大门关上许久,才敢悄然起身,怏怏不乐地想离去。

刘小翰远远地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用长袖紧紧捂住小嘴,悲痛欲绝,无声饮泣。她不怪窦固无情,知子莫若母,窦宪一身戾气、阴鸷慑人,窦笃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让身为阿母的她不敢想将来,常常颤栗不安!

窦宪九岁时,祖窦穆、父窦勋、叔窦宣即因犯法在雒阳诏狱被处死。成了孤儿的窦宪没有被家族的厄运击倒,这个坚强的少年与窦笃、窦景、窦瓌三个弟弟先在河西绿洲和沙漠上,回雒阳之前则在五陵原祖地平陵邑的田野间,苦练骑射、战阵之法,精习兵书地理。

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在举国尚武的汉帝国,他们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身为原河西大将军窦融的后人,他们崇尚狼性,骨子里流淌着的是对北匈奴的深深仇恨。祖父、阿翁伏法,窦氏世族从世族顶端跌落,更让他们期盼有朝一日能凭军功再振窦氏,洗涮家族的耻辱!

刘小翰深知,窦融老大人过世后,身为窦氏二代掌门人的叔祖父窦固,早已将彻底击破北匈奴的重任寄托在这兄弟四人身上。他对他们关爱有加,时常亲自点拨,并教习《司马兵法》、《鬼谷子兵法》、《河西阵图》,姑姑涅阳公主刘中礼则亲自教习这小兄弟四人习《春秋》、《尚书》。

尤其是窦宪从小即表现不凡,继承了其曾祖父窦融大人智勇双全、胸有韬略、擅长谋势夺势特质。在窦氏后辈中,窦宪是佼佼者,是天生的战将,但他目光阴鸷、坚毅,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冷静、杀气令人望之胆寒。故窦固请涅阳公主刘中礼亲自出面讲习,希望用女性的温柔和博大精深的儒学熏陶他们,让他们噬血的性格中能多一点仁爱。

窦宪对窦固与公主表面上很尊重,但几年后,窦固与公主却悲哀地发现,隐藏极深的窦宪,祖父、阿翁双双伏法,已经让他年幼的心变得坚如磐石,坚韧、暴戾、冰冷和残忍的性格已经定型,谁也无法改变。那一双无情的目光,分明写满了恨字,让窦固与公主常常不寒而栗!

第四十一章 汉人情怀第二十章 桢中危难第五章 焚毁粮营第二十一章 大案骤发第四章 染指陇右第二章 楼兰惊变第三章 驭人之术第二十二章 大战之前第二十三章 初识麦香第十七章 西山历险第二十五章 柳中诈降第三十二章 情乱时分第十二章 危急关头第十九章 乾坤颠倒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七章 因爱生恨第三十四章 砲击罗晟第一章 掌控莎车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四章 驰援宁弥第十一章 举国动荡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二十三章 汉家神箭第二十五章 大势已去第四章 御前会议第四十二章 帝哭窦府第九章 无雷降魔第十八章 且战且走第二十四章 精绝小城第十五章 威服众匪第十五章 马防征西第十一章 女中豪杰第十二章 万军之中第十章 直下车师第三十一章 为救吾嫂第九章 秘袭魔窟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十二章 缝合尸首第十六章 传见国王第十八章 招摇诲盗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二十章 群起参奏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十五章 大难之后第六章 东勒浮屠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八章 同病相怜第六章 天折将星第十九章 兰台事发第一章 引而不发第十二章 嚣张汉使第二十一章 拨开迷雾第二十六章 兄妹斗智第八章 汉使不赏第一章 瞒天过海第十八章 冯菟被截第十章 贪淫惹祸第三十六章 截断粮道第二十一章 骤临城下第二十四章 横扫千军第五章 一个理由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四章 国士之谋第十二章 廷议辩决第四章 封爵之争第三十二章 促汉内乱第九章 惨绝人寰第八章 恼人樵夫第十三章 劫后余生第八章 大祸骤临第四十四章 壬辰诏令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六章 群魔乱舞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二十九章 艺僧讨打第三十九章 亡羊补牢第七章 国运角逐第十章 魂归安陵第十九章 烽烟四起第一章 玉门定策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变第六章 天折将星第十四章 血腥杀戮第三十章 兵陷绝境第六章 女国归附第十八章 同病相怜第十二章 军无戏言第五章 抚慰公主第二十六章 绑架国王第三十八章 战机骤现第二十三章 千钧一发第三十章 鹞自投罗第八章 汉使不赏第三章 重整汉军第十章 祖孙情深第十三章 局势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