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称王

崔万采神情十分热切,“等大都督称王之后,必能收天下汉人之心,如此一来,将来平定南方,定鼎中原,大有希望啊!”

在这个年代,一切都讲究师出有名,若是原先只是在湖北一地折腾也就罢了,称个复汉大都督未尝不可,可是眼看着湖广全境已定,此时再称都督未免小气,称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宁忠源对于封王拜将倒没有什么渴望,只是如今为了收纳人心,倒是可以如此,这件事对于复汉大都督府下的所有追随者都是好事,因为称王了,大家就可以升官了。不过这么一来,倒让许多人将清军的事情抛在脑后。

宁忠源心里微微斟酌了一番,忧虑道:“如今清军正在南下,到七月份恐怕会攻我武昌,此时称王恐怕会激得清军加快脚步,与我不利,不如先缓缓?”

宁忠景性子谨慎,此时也低声道:“大都督所言不无道理,若是这一仗顶了回去,清军对我便再无办法,届时称王似乎也不晚......”

崔万采面上带着轻松之色,笑道:“大都督,此番称王最关键的点在于可以统筹湖广民力物力,团结士绅商民,如此才可与清廷相持到时局变化,至于清廷会不会提前攻击我军,于我影响不大,反而会影响清廷自身的准备。”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下棋有下快棋和慢棋两种办法,而复汉军此时只能下快棋,寻求乱中取胜的契机,若是下成了慢棋,恐怕等到清廷收拾完白莲教以后,复汉军再难相持。

宁忠源眉头舒展了开来,显然已然接受了崔万采的提议,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层面,问题就没有那么棘手了,微微沉吟道:“若是称王,则还需先生指教。”

崔万采抚着短须,沉吟道:“我军以复汉大都督为旗号,若是称汉王倒也颇为不错,只是那白莲已然先称了汉王,此番再称怕是大大不利。”

宁忠源一听此话,眉头却又皱了起来,根据消息得知,此时的山东山西河南清军也动了起来,目标所在便是白莲教,可是对方却不管不顾,攻下了汝州和鲁山之后,也不见有什么其他的动作,似乎生怕引起清军的注意力。

这一举动让宁忠源颇为不快,对方不仅不想成为复汉军手上的刀,此时反而还想把复汉军当成刀,引北方清军直接南下攻击武昌。

这联姻之约都才刚刚草就,对方就开始耍花招了,如今发现自己想要的王号也被对方给抢了,这让宁忠源不得不恼火万分。

“若是在这么下去,他白莲教怕是保不住这个汉王了。”

宁忠源也着实是气急了,才说出这番话,可是也只是说说罢了,此时的复汉军不可能对白莲教有任何的动作,毕竟在清廷未灭之前,让白莲教继续保持下去才是正确的选择。

崔万采自然明白宁忠源心中的不快,低声道:“如今大战在即,无论白莲教如何动作,清廷都不可能无视,只要白莲教还存在一日,清廷自然如芒刺在背,不得不拔。”

“至于称王一事,历代正朔皆以发迹之地或者是前朝封爵为号,如今我军起于汉阳,兴于楚地,自然以楚为名,当称楚王!”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姓,居丹阳。”

“由此楚国当立,而后筚路蓝缕,方有楚国之盛,正合我军奋起之机。”

这一番讲课将宁忠源听得一愣愣的,他自幼习武,除了看了一些兵书以外,便再无看过其他的书,如今听崔万采这一番言谈,不由得有些头疼。

“若是先生认为称楚王乃上上之吉,我自然遵从之。”宁忠源是个军人出身,一向都是那等干净利落的作风,也就不玩什么三请三让了。

康熙六十年六月十二,宁忠源于武昌称王,号为楚王,宗旨依然不变,重申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如同一股狂风一般,逐渐从楚地兴起,开始吹向了天下,人人都知道这天下虽然还没有彻底大乱,可是已经不远了。

天下乱起之时,朝廷反应速度已经比起之前高很多了,西北方向的年羹尧已经开始向着勋阳府进行小规模的试探,前哨的马队已经跟复汉军狠狠打了几场,双方死伤十分惨重,宁忠源新组建的守备第四师在向勋阳进发。

而此时京师的兵马已然出了京师,五万八旗精锐所需要的物资,已经让沿途州府进行准备,一路上行进屡次被勒令提高前进速度,由此可见,康熙此时的心情是如何焦急如焚。

康熙躺在行辇上,有气无力的听着张廷玉的工作汇报,他的胸膛有些起伏不定,脸色潮红,终究是一个快七十的老人,在这六月的天气一路急行军,颇有些耐不住,他此时颇为怀念自己年轻时骑马射猎纵横四方的感觉了。

张廷玉跪伏在车辇下方,尽管车辇里已经放了冰,可依旧是满脸的汗水,也顾不得去擦,只是一字一句念着下面呈递上来的奏折。

“两广总督杨琳上奏事折,六月初八于长沙城下与楚逆宁渝一部大战,敌火炮甚利,百炮齐发我军难敌....目前已退往酆陵休整,急需援兵,否则楚逆南下.....”张廷玉念到此时,脸上不由得有些犹疑。

“念下去!”康熙的声音从行辇上传来,似乎还在试图勉力保持君父尊严。

“嗻。”张廷玉应看一声,略微平复了下心情,继续念道:“否则楚逆南下,则不可挡。另楚逆已自称为楚王,乃行天人共愤之事,当万民共击之.....”

“啪——”一盏青瓷杯被康熙从行辇上扔了下来,“杨琳是干什么吃的!朕已早有谕旨,只要拖住楚逆即可,为何贸然相攻,如今向朕要援兵,朕从哪里给他援兵!行事颟顸,其心可诛!着刑部带回细细审理!”

这一番雷霆雨露,却是让张廷玉心慌不已,随着朝中汉臣势衰,杨琳已经是汉臣心中的希望,若是这番功成,是要推举他为大学士的,可是如今看来,不仅仅汉臣的希望落空,他张廷玉没有汉臣的支持,也难有作为。

不过此时正在君前,张廷玉也不敢不谨慎,当下抛开心里的那点小心思,开始了长篇大论。

“臣以为,当下是朝廷与楚逆争民心、争兵心之时,杨琳有罪,不在绿营!”

第九十章 伤亡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税制改革第三百零四章 先杀杨宗仁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祯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没有退路了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二百三十一章 战康熙(一)第八十三章 夺嫡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负重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决战之汉臣处境第五十九章 壮志雄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布局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晕了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许将军见太平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协的艺术第四百一十二章 给资本套上笼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耻与风骨第三十章 真正的战争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鹰计划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九)第九十五章 陈小公子第四百零三章 上当了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四百五十六章 长剑在手第三百二十六章 风云之变第八十章 劝降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杀第一百章 年关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后一击第二百二十一章 谁不想活?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事喜办第十三章 父子夜谈第二十一章 铸炮坊第二百零八章 决战练潭镇(一)第三百九十四章 军校始定第五百一十章 飞蛾扑火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点什么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五百八十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五百七十一章 统合漠北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动第九十五章 陈小公子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零五章 头疼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决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权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八十三章 夺嫡第三百五十二章 扩八旗,开满洲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袭之策第九十二章 雨战第二百一十二章 决战练潭镇(五)第七十三章 再见崔姒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四十四章 决死之争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庆第三十二章 各方准备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事喜办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战落幕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三百二十六章 风云之变第一百二十五章 堂堂正正第七十九章 吃面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国的余晖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决战之汉臣处境第二十一章 铸炮坊第一百四十一章 战临江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八十七章 得加钱第九十一章 老天爷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决战之遗诏留书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于陛下,忠于祖国!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个都跑不了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护府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师大战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五百四十五章 长缨在手缚蛟龙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旧迎新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驾崩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义凛然第三十六章 拿破仑炮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学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五百四十三章 责任内阁制第三百一十章 宁家大业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块肉来第二百三十四章 战康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