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营啸之变

深夜,清军营帐中一如既往地安静,似乎根本没有任何动静。

“啊——”

清军营地中骤然传来了一声凄厉的嚎叫,却是惹得巡夜的铺长脸色一白,他连忙拎着鞭子,快步冲进发出吼叫声的营帐当中,噼里啪啦几鞭子下去,却是让那人打得鲜血淋漓。

“狗奴才,不许再叫了!”

然而已经晚了,随着这一生嚎叫声响起,整个清军营地仿佛一座干草地被扔进了一把柴火,瞬间引爆了整个营地,接二连三的嚎叫声随之响起,其他巡夜的铺长和千总们纵使持刀砍杀,也止不住了。

鄂尔泰在睡梦中骤然惊醒,他听到帐外的嘶吼声时,顿时心里一凉,莫不是复汉军打进来了?

只是还没等他起床,却是一名亲卫冲了进来,他的脸上都是鲜血,更带着止不住的惊慌之色,颤抖道:“大人,不好了,发生营啸了!”

鄂尔泰一听此言,心里却是微微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复汉军打过来就好.......可是一想到发生了营啸,当下眉头又皱了起来,还是最近攻城太急切,伤亡太大所致。

只是营啸之事,乃军中大忌,若是没能好生处理,只能听任士兵互相残杀直到天明为止,在这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大军全面崩溃。

“随本督出营看看,还有让各军将领自行弹压。”

鄂尔泰脸上阴沉,他终究是有些胆色的,倒也不会畏惧乱兵对他如何,因此也不顾亲卫的阻拦,要出营查探究竟。

只是还没等鄂尔泰出大帐,之间外面传来了一阵喊杀声,鲜血甚至都飞溅到了他的帅帐上,染出一片刺眼的赤红。

鄂尔泰眼睛一眯,他似乎嗅到这起营啸里面的问题,当下脸色一变,连忙拉住要出营帐的侍卫,低声道:“速速去集结侍卫......”

还没等他说完,帐外传来了一声惊呼,“督宪大人,有人作乱......”还没等那人说完,便是一阵砍杀声传来,随即又陷入了沉默。

鄂尔泰阴沉着脸坐在帅帐当中,他已经明白外面发生了什么,当下也不出营帐,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沉默地等待着。

过了片刻之后,乌蒙土司禄万钟、孟家土司孟弘以及镇雄土司陇庆侯等人一同走进了营帐,而在他们的身后,则跟着数十名土司兵。

“督宪大人,营中有逆贼作乱,我等已经率军扑杀叛逆,特来向大人问安。”

乌蒙土司禄万钟脸上毫无表情,望着面前的大清云贵总督鄂尔泰。

鄂尔泰却是没有丝毫动怒,只是缓缓叹口气,“既然叛乱已定,你们下去歇息吧。”

“不,叛乱还没有彻底平定,像督宪大人您身边,不正是有个反贼吗?”

禄万钟呵呵一笑,随即便有数名土司兵上前,抓住那名侍卫的胳膊,将他拖出了营帐,随后又是几声刀剑刺入肉体的声音,整个营帐内便陷入了一种沉默。

鄂尔泰眼中闪过一丝怒火,望着面前貌似安顺实际狂悖的禄万钟,他再也忍耐不住,厉声道:“禄万钟,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吗?那是朝廷给本督配备的御前侍卫,你这是想谋反吗?”

禄万钟神色更加谦卑,低着头轻声道:“大人实在是冤枉下官了,大人的侍卫早已经都死在了战阵上,这些人不过是逆贼而已。营中如今还不太平,还请大人不要出帅帐,以免遭到了歹人的毒手。”

图穷匕见,鄂尔泰彻底死心了,他环视了一眼众人,才缓缓吐口气,闭上了眼睛。

原本以两万清军统辖五万土司兵,本身就是一件风险极大之事,只是前番土司的种种表演,终究让鄂尔泰给迷惑了双眼,着了他们的道。

而就在此刻,只见一阵如同惊雷一般的爆炸声传来,却是让众人的脸色一白,那爆炸声似乎无边无际一般,竟然没有丝毫的停顿。

禄万钟脸上瞬间变色,只见外面一名土司兵闯进来,跪在地上道:“大人不好了,楚逆发兵了......”

鄂尔泰脸上挂着一丝冷笑,这帮子自以为聪明的土司,一番苦心谋划,到头来也只是给他人做嫁衣罢了.....罢了,罢了,且看他们如何收场吧。

实际上,在清军军营中发生骚乱的时候,自然没有瞒过复汉军的眼睛,特别是土司们有意作乱时,整个清军大营都陷入了混乱中,官不知兵,兵不知官,而在这个时候,程铭纵然性子谨慎,可也不愿错过这个良好的机会。

在清军混乱之时,复汉军第一师和第三师秘密从贵阳城各城门出发,仅留下第五师作为后援留在贵阳城内,超过两百多门火炮也被运动到了清军营帐之外二里地,开始构筑炮兵阵地。

即便是已经厮杀在一起的清军,也发现了复汉军的动静,可是在没有人统领的情况下,几乎没人组织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复汉军发起攻势。

“轰隆——”

在黑夜的掩护下,复汉军的火炮炮口上出现一缕火焰,而上百颗开花弹被抛向了清军的营地当中,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在清军人群里制造出了血肉一般的地狱。

复汉军排成了整齐的队列,扛着燧发枪对清军大营展开了进攻,在黑夜的掩护下,连开枪所弥漫出来的烟雾都变得那么不显眼,越来越多的弹子,如同瓢泼大雨一般,倾斜到了清军的营地里。

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倒在了地上,他们虽然已经停止了厮杀,可是依然陷入了无人带领的困境当中,而禄万钟这些土司们,平日里哪里经历过这般局面,除了一个劲带着自己的亲卫朝着营地外突围,便再也做不了什么......

一场近乎于屠杀的大战一直持续到了天明,清军七万大军彻底被击溃,内乱加上复汉军的进攻,所导致的死伤者多达三万多人,而被俘者也有近四万人,只有禄万钟等几名土司带着几十人的侍卫逃离了营地。

对于程铭而言,这场大胜近乎于是从天而降的大馅饼,清军的七万大军就这么被解决掉了,连同清军最高统帅鄂尔泰都被活捉,而复汉军所付出的死伤不过只有数百人。

“报捷!向南京报捷!”

程铭哈哈大笑,他望着几名师长,脸上带着几分得色,“诸位,此战过后,西南几无威胁,咱们可是打了一场真正的大胜!”

........

在西南战场上,最先接到捷报的还是一路奏凯的西南集团军主力,由于清军一路败退,最先头的第二师已经抵达了忠州。

常山王宁忠义穿着一身整齐的戎装,脸上留着一大把乱糟糟的胡子,眼睛里则是带着赤红,他手里还拿着一根马刺,望着程铭派来的报捷信使,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消息了。

“你说什么?鄂尔泰的七万大军已经全军覆没?西南二省再无清军?”

不光是宁忠义,就连帅帐里的第二师宇治景,以及西南集团军军部参谋们,也是一脸不可思议,这到底谁才是西进的主力?

传奏捷报的信使是个少校军官,此时此刻感受着众人的目光,心里多少有些紧张,便急急说道:“没错,鄂尔泰大军已经全军覆没,连同鄂尔泰本人也都被生俘了。”

“嘶——”

众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也太生猛了......满打满算,鄂尔泰才来西南多久,就成了俘虏?怕是连陛下都想不到这一点吧。

常山王终究是打过许多大战的,倒也没有那么惊讶,反倒哈哈大笑了起来,“程副使那边倒打得精彩,咱们也不能拖后腿,传令诸军,此战一定要逮住岳钟琪,要不然将来回南京,咱们有何面目去见皇上?”

鄂尔泰是云贵总督,岳钟琪是川陕总督,倒也差不多。

第二师师长宇治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咱们只要能抓紧时间占领重庆府,到时候岳钟琪可没之前的运气了........”

众人心里顿时一喜,根据军情处的密报,岳钟琪所率领的清军已经从施州卫往回转,眼下也只是抵达酉阳州,距离重庆的距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而复汉军眼下的距离虽然差不多,可是能够利用长江水道,速度会更快一些。

除此之外,眼下的岳钟琪大军基本成了孤军,虽说在重庆府还有张广泗的几千人,可是并不能影响到大局,反倒是从贵州方向的复汉军已经被解放了出来,随时可以北上至四川,对岳钟琪展开合围。

宁忠义环视了一眼众人,“第二师为先锋,沿水路三天内拿下重庆,宇治景,你有这个信心吗?”

“是,属下必当完成。”宇治景脸上带着几分兴奋之色。

“董策,第十五师前出至黔江,防止岳钟琪大军东进,可有把握?”

董策脸色沉稳,低声道:“枢密使有利,属下定不辱命。”

望着董策沉稳的神色,宁忠义心里不由得十分赞赏,他知道董策是陛下的心腹,从总参的位置到新编师的师长,心态能够保持宠辱不惊,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好,其余各师随我一同沿途攻略沿途诸府,咱们可以在冬季来临前,结束这一场西南战事了。”

宁忠义丝毫没有察觉自己立下了一个多么大的flag,若是宁渝在一旁,怕是都要堵住他的嘴——后来的小胡子和五星上将,可都折在过这句话上。

.......

南京,奉天殿。

大学士兼任造币委员会主任的恩斯特,正在宁渝面前汇报工作。

“陛下,第一批货币已经通过各大银行,在南京、武昌、汉口、长沙、杭州、南昌、广州等地进行发行,目前百姓对我们的铜元接受力度比较高,而银元兑换相对较少,至于金元目前还没有很多人兑换。兑换的货币币值问题也不大,基本可以在今年下半年实现全行业流通。”

宁渝微微点头,其实这一点也在造币委员会的预计当中,毕竟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他们日常使用主要还是以铜钱为主,而新的铜币由于成色高,再加上重量也足,因此百姓们应该不会过于反感。

至于银币和金币,其本身价值较高,许多人还处于观望阶段,因此难以被人接受倒也还算正常。

望着手里新鲜出炉的银元和铜元,宁渝下定了一个决心。

“恩斯特,货币一事,事关民生,咱们需要深入到百姓当中看一看,要是坐而论道,怕是会出大问题。”

恩斯特同样点了点头,“陛下所言甚是,若是不亲眼看看货币的使用,怕是没办法更准确把握到它的问题。”

一套新发行的货币体系,在刚开始必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跟原有货币同时使用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阻力往往是很大的。

在恩斯特的计划当中,旧有的铜钱、银子还拥有半年的流通期,到了明年之后将全面废止,禁止流通使用,因此这半年内新式的银币和铜币,是否能够得到认可便会很关键。

既然要出去探访民情,宁渝也没有通知其他人,而是带着侍从室和侍卫处的十几个人,再加上恩斯特一同出了皇宫。

“卖报咯,新出炉的《清流报》,新式货币发行,两角小铜子一份!”

“客官,新到的番货,要不要来瞧一瞧?”

如今的南京,已经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仅是闹市区变得更加繁华,也不是秦淮河的花船更加奢靡,而是在严格执行减租减息和废除苛捐杂税之后,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真正的提高,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就能体现出这一点来。

除此之外,得益于报纸的出现,百姓们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热情也提高了不少,就好比这一次的西南之战,许多人都对这一战表示极大的支持,甚至参军报名的人数都翻了一番,整个国家在无声无息中发生着改变。

当然,这一切对于宁渝而言,便是最大的认可,他之所以出台了那么多的改革措施,都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去保障底层百姓的生活,而且在新出炉的税法当中,都进一步偏袒了底层的百姓,甚至引起了士林的物议。

宁渝瞧见眼前这一幕,便一脸笑呵呵地招呼着恩斯特等人,“今天难得出来一趟,少爷带你们去下馆子!”

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为臣道第二零五章 白莲内斗第六十七章 抉择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决战之八里桥之战(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动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难道错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谁求谁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动第二百八十九章 劝进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换命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四百四十三章 谁都逃不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二十三章 炮响第二百四十九章 上天恩德?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决战之遗诏留书第七十七章 大胜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鹰计划第一百七十九章 坚不可摧第三百七十一章 凤翔之变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军机处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态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归降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决战之最后通牒第一百一十九章 设伏第五百八十四章 远东破局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军备战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军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结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一十二章 扑朔迷离第五百零二章 朝鲜失陷第五百八十章 毕其功于一役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决战之天津登陆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三十章 真正的战争第九十章 伤亡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旧迎新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师大战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奋斗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祯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换铁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会议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轨马车第一百四十一章 战临江第三百七十一章 凤翔之变第五百三十一章 证券交易所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飞跃第四百九十九章 黄河清,圣人出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占拉萨第五百三十一章 证券交易所第二百零九章 决战练潭镇(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鹤丸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来使第一百八十四章 财政赋税第五百二十章 归化城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来当皇帝第五百六十章 阴差阳错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变世界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药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三十八章 资本力量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对刺刀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一百七十七章 关键抉择第二百三十四章 战康熙(四)第九十二章 雨战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内乱第五百七十八章 严正抗议的大英帝国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来到的决战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当大汗第二百一十一章 决战练潭镇(四)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后名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会议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旧碰撞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过苦日子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与火枪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断东南战未休第三百零五章 亲征杭州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绿营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于千秋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三百章 浙江吕家第二百八十九章 劝进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