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你们想造反吗?

收复西南之战,与之前平定江南和打两广其实是两个概念,因为不管怎么说,江南与两广都是熟地,只要打下来妥善施政,就能很快转化成复汉军的财源地和兵源地。

可是西南不同,此地民风彪悍,大大小小土司林立,持续几百年的土司制度使得西南与中央朝廷的离心力会变得更大,尽管蜀地富庶,可是滇黔二省的土司也不是那么容易摆平的,因此既要打仗,又要治民。

如今一仗打光了二省的土司兵,也使得滇黔二省的土司在复汉军面前,再也没有了反抗的实力,因此实现郡县制的机会也就到了。

“崔卿,如今是个好时机,内阁需要拿出一个妥善的治理方案出来,绝不能继续重演洪武旧事,这其中的力度如何把握,需要你跟内阁要有个明确的认知。”

宁渝缓缓开口道:“作为新纳之地,凡是涉及到战事的地区,皆以三年免税,这是我们的原则。但是在西南三省,这个免税的钱不能直接免,需要辅以汉话教育,以汉话教育接受程度为准进行考核,通过者方能免税,若有成绩优异者,还可重赏。”

“陛下,此法甚可,若要断绝土司统治之根基,光是打掉土司兵还不够,还需要从根本处着手,以汉化为主方可使得当地更加积极融入进朝廷。而且此策不仅可以面向西南三省,还有施州卫。”

崔万采笑了笑,以前针对各省的汉化不是没有做过,但是收效一直都不明显,可是这次跟真金白银绑定在一起,不论怎么样,都会有一批人会主动靠拢过来的。

“没错,这一次战事当中,岳钟琪竟然还想以施州卫为跳板,进攻我宜昌,对于此地绝不能再放纵下去了,命令宜昌的新编十七师,直接占领施州卫,并改施州卫为施南府,全面实行免税并汉化教育策。”

“是,陛下。”

宁渝吩咐之后,却又望向了宁祖毅,叮嘱道:“一定要同常山王强调,此战首要之处在于民众,因此大军行进之中,一定要严守军纪,尤其是对于其他族民众而言,他们也是我们的百姓,因此绝不能有辱民害民之事,望诸军严控。”

宁祖毅随即应声答是,随后又简单汇报了一番枢密院后续的军事计划,也就退了下去,毕竟枢密院自从改制之后,事物过于繁重,以致于主事者常常疲惫不堪。

等到诸位大臣退下后,宁渝心里的激动与振奋,却是再也掩饰不住,他明白西南之战的顺利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西南之战会比想象中更快结束,也意味着到明年北伐之日,还有更多的准备时间。

想到了北伐,宁渝便有些浑身战栗,他终于离这一天越来越近了.......

.........

七月底,当南京的百姓们热议新式货币如何精致之时,八大银行同时开启了国防国债的销售,六到八个点并没有吸引太多普通百姓来参与,可是却很早被各大家族和各大商会给包圆了,因此这一届的国债,在史上也被誉为“权贵国债。”

当然,对于眼下的百姓来说,他们并没有对此表示什么异议,毕竟六到八个点,相对于民间借债的三十个点起步,相差得太远太远,再加上很多人并没有理解到国债的深层用意,因此当国债被销售一空时,更多的人也只是扭头就忘记了。

南京、武昌、汉阳、杭州、南昌、福建以及广州等地发行的《清流报》上,大幅度刊登了关于西南一战的相关片段,不过里面并没有多少战略上的东西,因此也不涉及机密之事,最主要的篇章还是以英雄事迹为主。

实际上,在西南之战中,尽管战事无比顺利,可是依然涌现出来了一大批一等功烈士,他们在被授予了忠勇勋章之余,也被各大报纸纷纷报道,其中的事迹在如实报道之后,却是狠狠赚了一把国人的眼泪。

对于眼下的民间而言,他们对于战事并没有过去那般抵触,最主要的还是百姓们从如今的宁楚统治下获得了以往所没有的好处,因此从潜意识里,也希望能够彻底统一全华夏,为所有人带去福祉。

这种朴素的价值观驱使着许多人加入了复汉军当中,而北伐也开始进行了初步的宣传,也许只是一个字眼,也许只是一篇报道,可是北伐已经开始深深印在了许多百姓的心里,他们跟宁渝一般,渴求着北伐一天的早日到来。

与此同时,西南方向的战事也在稳步推进当中,宇治景率领的第二师十分准时抵达了重庆府,并且一战即攻破重庆府,四川提督张广泗率领全体亲卫战死,而张广泗战死之际,他的眼睛依然望向了岳钟琪撤退的方向。

重庆府的失陷,再加上复汉军西南集团军的逐步合围,也导致了岳钟琪所率领的六万清军,开始如同一只被捕杀的蝉一般,在织网中仿佛扑腾,一会北上反攻忠州,一会南下攻秀山和永绥。

可是这对于宁忠义而言,却只是将死之人的临终折腾罢了,他一方面十分冷静地判断岳钟琪的真实目的,不为其行为所惑,另一方面便是令各师进一步稳扎稳打,压缩清军的活动空间,发誓要将岳钟琪这只蝉,给捕捉到手里。

.............

八月初四,川黔等地天色异常,突逢大雨,甚至还有冰雹落下,这等异常的天气,却是让百姓们都以为是龙王发怒,一时间多地百姓都前往龙庙祭祀,祈求龙王爷息怒。

然而这一场突如起来的暴雨冰雹天气,对于正在沿着乌江行军的清军而言,却无异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在岳钟琪决定从施州卫撤回之后,他们这一路上就行进得十分不太平,原本他们通过施州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如今再一次跨越施州回返,却是使得所有人的体力都逐渐不支,沿途上倒伏者众多,令人望之只觉得惨绝人寰。

何宇清穿着一身泥泞的号衣,手里拄着一根长长的木棍,正在跟着长长的队列行军,而在他的身前和身后,都是一群麻木而绝望的士兵们。

作为清军的一名千总,何宇清并不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大头兵,实际上他是参加过武举的,虽然没有取得过一个好名次,可是也将就考中了一个武举人,后来分到了原籍四川资州,成为了绿营的一名千总。

虽说只是一介小小营千总,可终归也是朝廷正六品武将,何宇清每个月的正饷薪俸也有四两银子,生活也还算过得去,可是对于何宇清而言,他也已经没有了进一步的空间。

因为在清军中已经实行了“将皆升转”制度和“回避制度”,所谓将皆升转,是指除千总以下的下级军官外,千总以上的武官凡晋升后即调往别处,而且士兵不许随军官调动。其次副将、参将以上军官,不能在本省任职,游击、都司必须在本籍五百里以外地区任职,守备不得在本府任职。因此他一旦想升职,就不能继续呆在家乡。

何宇清并不在乎这些,他更享受家乡生活带来的那种安定感,更希望跟家人呆在一起,因此便以武举人的身份,一直当这个绿营的千总。

然而一直到复汉军开启西南战事之后,何宇清过去的安稳日子也就一去不复返了,他虽然并没有打仗,可是也一直以一个普通千总的身份,跟随着岳钟琪不断行军。

“何千总,听说您以前还是个武举人呢?”

一名年纪较大的绿营兵脸上带着轻蔑的笑,由于千总和把总都只是低阶军官,真正在打仗的时候,反倒需要巴结队列中的那些老兵,双方的地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很多老兵对千总和把总也都没什么敬畏之心。

当那老兵询问的时候,其他的几个绿营老兵也都在一旁嘻嘻哈哈的笑,他们的日子已经没几天活头了,能有点乐子也是一点乐子。

何宇清的脸上浮现一丝羞恼之色,他当然能听懂这句话里藏着的恶意,便冷哼了一声,“你们若是骨头轻贱,就去前面铺路,看看你们还笑不笑得出来!”

听到何宇清这番话,几个绿营兵的脸色瞬间一变,开始对着何宇清骂骂咧咧,甚至还有人推搡了起来,因为何宇清这番话实在太过于恶毒。

在眼下的天气里,道路泥泞湿滑,难以行走,因此不少绿营兵被勒令去铺路,能用什么铺就用什么铺,实在没东西铺,就用人命来铺,以供大军行进。

因此,在这段时间以来,每日里被弄去铺路的绿营兵多达上百人,这些人若是劳累致死,他们的尸体,也就成为了清军行进时的道路。

眼见得队伍出现了骚动,一名身材高大的汉子走了过来,众人一见他便脸色一变,当下也不敢多说话,只能一脸畏惧地望着面前这个汉子。

此人乃建昌下属参将董麟,平日里好舞枪棒,因此也常常在军内好武斗狠,那些绿营兵油子也是捧高踩底的人物,自然不敢在此人面前嚣张。

“哼,一个个不成器的东西,再敢在此叫嚣,全都给我铺路去!”

董麟冷笑了一番,随后却拉过何宇清,故意高声道:“何千总,以后对付这些人,就得下狠手才行,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军法!”

何宇清脸上流露出一丝感激之情,轻声道:“大人所言极是,多谢大人援手。”

董麟却一把拉过何宇清走到一旁,才缓缓开口道:“何千总,眼下有一件事却是需要你去做。”

何宇清心里不由得打起了鼓,能够让他这个参将亲自指示,怕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便低声道:“大人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下官无论做得还是做不得,自当勉力为之。”

尽管何宇清这番话留了余地,可是董麟却没有在意,而是颇有深意地低声道:“何千户,你可知道咱们南边的兄弟,眼下可都死在了贵阳城下?”

“什么?”

何宇清作为低级军官,当然不知道这些事情,可是见董麟这幅信誓旦旦的神情,当下便有些慌乱,这么说岂不是他们现在很危险?

“何千户,现在很紧急,我就不跟你多说,只是告诉你,如果你还想回去见到你的妻儿老小,咱们就不能继续往贵州走,再走的话迟早都得死!”

“可是,下官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千户,如何能决定行军路线?”

何宇清只觉得自己很无力,自从开战以来,他便被裹挟进这股大潮之中,只能随波逐流。

董麟冷冷一笑,“何千户,届时总兵大人会跟督宪大人请令,需要你们率领自己的弟兄们进行支持!”

“这.......”何宇清的眼睛一下子变大了,这是赤裸裸的叛乱.....

董麟冷哼了一声,半含威胁道:“若是你不愿也就罢了,可是我得提醒你,若是你不愿,怕是你也就离死不远,今生更是再也难见你妻儿老小,你可得想清楚!”

“哎.......罢了,下官自当遵从大人的意思。”

终究还是对生的希望,以及对家人的眷顾,使得何宇清选择妥协。

由于前番的败仗缘故,再加上如今陷入了实质上的孤军,清军内部的很多人都饱含怨气,各镇总兵甚至都开始质疑岳钟琪的战略路线,因此这种串联不只是发生了一起两起,还有许许多多何宇清正在被人串联起来。

这些被串联的千总和把总虽然都不怎么起眼,品级也不高,可却是能够掌控军队的底层军官,他们的选择都是自己的直属上司,而不是那个遥远而不可接触的岳大将军。

当大军行进到了鹦鹉关的时候,清军内终于酿出了一股风潮,许多人都表示不愿意继续往南走了,因为再走过去就是思南府,而那里已经有复汉军在驻守。若是继续走下去,则必须要跟复汉军硬碰硬了。

而此时的岳钟琪帅帐当中,也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副将和参将,他们脸上带着沉默之色,可是意思却表达得清清楚楚,南下已经势不可行。

“你们,想要造反吗?”

岳钟琪脸上十分淡然,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眼下的危险境地。

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业革命的前夜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掷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战落幕第三十章 真正的战争第二百三十四章 战康熙(四)第四十七章 宁千秋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四百六十五章 对比的烦恼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百四十三章 谁都逃不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双方心机第一百八十三章 岂有意乎?第五百零五章 二万万银元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决战之死中求活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四章 财政赋税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一百五十五章 两难选择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军机处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宁危局?第三百章 浙江吕家第四百四十二章 开始收网第一百八十三章 岂有意乎?第九十六章 高价第四百一十二章 给资本套上笼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丧事喜办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别执行第五百四十五章 长缨在手缚蛟龙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奋斗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零七章 国无信则衰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决战之不惜一切第三百零四章 先杀杨宗仁第三百章 浙江吕家第五百二十六章 木兰阅兵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点什么第三百四十章 县令们也要多学习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爷党覆灭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为南北第十六章 拜师风波第四百二十二章 对萨摩藩之战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紧的拳头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个都跑不了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来当皇帝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零七章 国无信则衰第四百九十六章 辽东屯田策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战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为南北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爷党覆灭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二百三十五章 战康熙(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协的艺术第九十五章 陈小公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八十三章 夺嫡第七十五章 围城打援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七十六章 设伏第一百二十八章 还能怎么打?第四百零三章 上当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七十七章 大胜第二百五十章 照样打崩第四百六十五章 对比的烦恼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当大汗第三百九十一章 让人心跳的数字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对王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庆暗战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旧碰撞第三百六十二章 两广尽收第一百一十章 乱起第四百零四章 顶不住就是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请君上路第一百九十章 誓师东征第二百四十章 战康熙(十)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击第二十四章 严肃军风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阴抗清第一百二十八章 还能怎么打?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战桐城(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师变故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尔丹策凌的奋起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军机处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一十章 飞蛾扑火第五十章 千古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