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四、调查研究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存在,也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存在,从其现实性上说,人是一种包含理性在内的感性活动的存在,即实践的存在。实践是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实践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整个认识过程的基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认识活动的来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里有的,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地向前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不断给人类的认识提出新的问题。我们之所以要搞调查研究,正是因为在改革开放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社会实践不断地为人们的认识发展提供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同时,不断地为人们创造出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和手段,锻炼和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而作出的一项正确的决策,而这个决策到底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去检验,也就是用实践来检验这项决策的正确与否。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在于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还在于运用这种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去指导、服务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2.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性的原则

在调查研究中坚持实践性的原则,就是要从实践的需要出发确定调查研究的选题,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把调查研究的成果用于指导实践。也可以说,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从实际工作的需要出发,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环节进行调查研究。

第一,在公务实践中要科学确定调研的选题。事物的特征和属性有多种,每一次的调查研究活动都不可能穷尽事物的特征和事物的一切方面。那么,公务员在工作中所做的调查研究工作究竟要涉及多大的范围,调查研究哪些问题,才能够合情合理呢?这就需要由具体的工作实践来决定。所以公务员的调研活动,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出发,选择社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比如,我们现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等广大人民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只有从这些热点问题入手,才能真正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联系起来。只有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身怀

爱民之心,注重体察民情,时刻关注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才能够体现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从而才能赢得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第二,调查研究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调查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回答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本身的需要。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的调查研究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如果调查研究的目的不正确、不明确,往往就会使调查研究流于失败或出现事倍功半的结果。有的同志虽然懂得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也乐于经常下去搞调查,但是不会总结,他们的调查报告只不过是一本流水账,在汇报的时候常常东扯一块,西扯一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明确的调查研究的目的。还有一些同志,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迎合上级领导的某种需要,或者是为了追随某种时髦的理论或者观点,所以在调查研究中总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胃口的情况。这也是调查研究目的不纯的一种表现。

第三,调查研究要讲真话。在调查研究中,要想让群众讲心里话,自己首先必须讲心里话,尤其是在双方的身份悬殊的情况下,这种由领导干部首先开始讲的心里话更为重要。在一些座谈会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气氛比较沉闷,来开座谈会议的被调查者人民群众,都摸不着底细,心中无数,或者是不发言,或者是应付几句。在这种情况下,更重要的是耐心,要想真正地打开人民群众的心扉,广大公务员就要先讲心里话,一定要反复地开导大家,讲错了不要紧,先讲讲自己的真心话,讲讲自己的认识,那样才能把人民群众的真心话引导出来。这样的座谈会了解的情况是真实的情况,气氛也比较热烈。

3.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获得真实和准确的材料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获得真实和准确的材料。这就需要把材料的广泛性和重点性、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结合起来。

第一,材料的广泛性和重点性。公务员在调查研究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广泛地收集材料,这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且它要求接触到问题的各个层面才能保证材料的广泛性。只有占有了足够的材料,并且了解到各个材料之间的关系,经过研究之后,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但又不能够海阔天空、“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定要对材料有所取舍,抓住材料的重点与要点,既保证材料的广泛性,又突出它

的重点性。

第二,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既要重视第一手的直接材料,又要重视间接的第二手材料。毫无疑问,直接材料对于调查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到实际中真正地了解情况,并且弄清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有以自己直接得来的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对别人的经验进行正确分析,也才能从别人给你的书面材料和数据统计中发现问题。第一手材料是重要的,但是第二手、第三手的间接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看书面的材料,听下级的口头汇报,这都属于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些间接获取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地区反映了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也是调查研究中必不可少的。

第三,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在调查研究中,一定要把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结合起来,既要重视事物的质,也要重视事物的量。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胸中有数”,他说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讲的就是我们要掌握材料的所需数量,从材料的数量中来提高材料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材料的时候,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定性分析,就是确定客观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定量分析,就是对客观对象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一定的研究。

4.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客观性,力戒主观随意性

第一,不“唯”上。即不能迎合上级领导的观点、意图,带着已有的结论去收集材料,做调查研究,或对客观事实任意取舍、任意裁减和歪曲。

第二,不“唯”书。即不能被书本上固有的框框束缚住自己的手脚,而不尊重活生生的生活。但是,不“唯”书,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要正确的指导思想,调查研究首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使调查研究取得正确的结果。

第三,不“唯”众。即不人云亦云,不能为大多数人不符合客观规律的看法所左右。

第四,不“唯”己。即不能以先入为主的思想框框去反映客观现实,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不能害怕否定自己不符合实际的观点。

第五,不“唯”洋。即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和数据,不能以外国人的是非好恶作为判断是非的一种标准。而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群众的实践为最终检验标准。

第六,不能走马观花。如果调查研究只是浮光掠影得到一些粗浅的材料,那么调查研究工作就不会深入。

第七,不能夹杂私心杂念。在调查研究中不能只愿意听成绩和优点,不愿意了解缺点和问题,更不能欺上瞒下,存在私心杂念。

(本章完)

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八、撰写调研报告与运用推广调研成果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二、公务员学习需要实现的转变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八、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六、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方法与技术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二、公务员学习需要实现的转变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一、公务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的内涵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五、遵守公务员职业道德、公务员纪律与行为规范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四、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和系统思考的理念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一、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分类六、快速分析突发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七、掌握调查资料的分析技巧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一、沟通协调的内涵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八、营造宽松、和谐的沟通协调氛围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二、高度重视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引导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四、培育创新意识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二、讲政治的内涵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三、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内涵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三、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涵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二、影响有效沟通协调的因素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六、钻研创新方法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七、掌握调查资料的分析技巧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五、调查研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四、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八、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二、公务员创新活动的程序第一讲 公务员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质_三、实现公务员队伍的观念转型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六、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与科学判断形势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六、沟通协调要锤炼语言文字技能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四、培育创新意识八、积极培养有序应对突发事件必需的心理素质第九讲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步疾风骤雨_三、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内涵第一讲 公务员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质_四、加强以能力建设为导向的公务员培训工作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一、政治的内涵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八、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六、塑造良好的个性与提升自尊自信自爱第一讲 公务员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质_二、公务员通用能力的内涵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三、自觉接受媒体的监督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三、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的内涵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六、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与科学判断形势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三、自觉接受媒体的监督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五、调查研究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第一讲 公务员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质_三、实现公务员队伍的观念转型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一、学习的意义与本质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六、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五、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八、营造宽松、和谐的沟通协调氛围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八、掌握应用电子政务的知识和技术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八、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八、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一、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分类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七、掌握调查资料的分析技巧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七、掌握好的学习技巧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五、高度重视运用新媒体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三、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内涵第一讲 公务员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质_一、我国的公务员队伍与公务员制度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五、沟通协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一、政治的内涵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七、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二、公务员依法行政的相关法律规范及相关制度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四、调查研究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六、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八、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八、公务员政治鉴别能力培养的原则与方法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八、自觉接受行政法制监督第一讲 公务员通用能力:全面提升素质_三、实现公务员队伍的观念转型第九讲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步疾风骤雨_四、科学制定应急预案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六、钻研创新方法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七、掌握好的学习技巧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八、自觉接受行政法制监督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一、沟通协调的内涵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四、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七、掌握调查资料的分析技巧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一、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分类第二讲 政治鉴别能力:点亮指路明灯_六、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与科学判断形势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一、心理压力的内涵、来源和作用第九讲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步疾风骤雨_三、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内涵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七、掌握科学有效的心理调节方式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二、公务员依法行政的相关法律规范及相关制度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一、心理压力的内涵、来源和作用第九讲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步疾风骤雨_三、公务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内涵第九讲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信步疾风骤雨_五、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和潜在性的问题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五、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一、沟通协调的内涵第十一讲 心理调适能力:塑造健康人格_二、心理健康的标准第十讲 与媒体打交道能力:与媒体良性互动_六、不断加强网络媒体诚信建设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二、公务员创新活动的程序七、控制公共服务的成本与培养高效工作意识及技能第七讲 沟通协调能力:搭建和谐心桥_二、影响有效沟通协调的因素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六、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第三讲 依法行政能力:树立法治标杆_七、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第六讲 学习能力:完善自我修为_一、学习的意义与本质第八讲 创新能力:增强前进动力_六、钻研创新方法第四讲 公共服务能力:练就新型角色_四、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三、公务员调查研究能力的内涵第五讲 调查研究能力:争取发言权利_四、调查研究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