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铮铮铁骨

葬队把棺材拉向东岸,船“喀嚓”一声,像是拽列了:“于老师走好了!”前面不远就是槐树园小学,人们吆喝着,跟在后面也随声喊着“于老师,您走好了!”

龙山会一步一步挨着走着,身上托着粗粗的麻绳。腰上的绳子托得老长,几乎被送行的踏在脚下的泥里又拽出来,等候在校园门口的小学生举着写着悼词的白旗,也自觉地加入送行的队伍。

于槐江身为民办教师。民办教师本来是两头忙的差使,学校的事要管,地里的活计也不能丢。可是于槐江只忙了学校这一头,连自己的责任田几块不知道,心中带有一种内疚感,几乎没有下过地,几乎没有和孩子们一起赶过集,甚至一些不理解的村民讥笑他太懒。而他常常对妻子说:“咱干得是大事,庄稼误了一季子,可孩子苦了一辈子。”村里多少接受过他的教育,到底资助过多少谁也难以算清,他把一颗心全部献给了他的学生……

医院领导为他的事迹所感动,召开会议研究,安排了那一天的会晤。他曾教过的学生:山会,山槐,山宇,山泉,天宇,永阁,永图,金槐,古槐,古树,飞飞,翠槐,萍萍……大到花甲的老人,小到16岁的少女……工商税务,规划局,教育局,卫生局,建设局,环保局和文物局,公安局……遍布各行各业他的学生或者他曾救助的学生,陆续走进病房,于槐江坚持和学生一一握手。

最后龙山会进来了,于槐江眼睛里无不充满了泪水。咳嗽了一声,强作微笑说:“你心中的文章最感人,可惜我不能永远拜读你的文章,但你的作品留在世上。”

“地处黄河中下游,龙河之滨。在这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民办教师。他们既是农民,又是教师。虽然平凡,但是高尚、伟大。庄稼收获了一茬又一茬,学生送走了一群又一群,他们年复一年的去播种文明,去泼洒智慧,把一行行泪水、一滴滴血雨写在这古老而广阔的山村水寨里,积淀着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以及他们感人的故事……”龙山会突然来了灵感,望着于槐江,看看守护的老何,想想父亲,想想有家而不归的雪莲和死去的耿凤凰,就想小龙河的春水一样涓涓流畅,于槐江缓缓闭上了眼睛,倾听龙山会用心血凝成的散文。

“民办教师,它伴随着新中国诞生的脚步迈进中国教育的门槛。从50年代的扫盲夜校到民办中小学,从60年代的耕读教育到农业中学,从70年代的上山下乡到复课回潮,从80年代的普及初等教育到90年代的“普九”以及贯穿始终的扫除青壮年文盲教育,直到20世纪末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可以说是民办教师支撑了农村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民办用自己的心血,在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知识,孕育着希望,昭示着意志和力量,创造着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奇迹。使无以数计的农家子弟接受了基础教育,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这些孩子乃至整个农村的命运。”

于槐江睁开了眼睛,望着床前的盛开的一棵棵桃李,成长的大树,声音如此洪亮,说:“谁小看我民办教师?谁有我这些好儿女?”说着大笑起来,坚持着走向河边去接送孩子。谁知道船翻了,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正当越来越多的人为于槐江的事迹感动流泪时候,家人在其遗物中发现了他的入党申请书。只是这份情感真挚的申请书永远却无法亲手递交了。对学生的那份慈爱,比爸妈还要亲!这样一位好老师却直到身后才实现入党的愿望,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于槐江生前好友和学生送于槐江走向太平间,那种悲壮远远超出对亲生父亲更悲伤,大家默默地缓缓地前行。龙山会呆呆地站在后面,似乎于槐江没有离去,在微笑着朗诵着龙山会的作品: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民办教师”这一称谓将不复存在,但我们的心永远铭记着,深深扎根于荒坡上的一颗棵老槐树,那乡村大地灵魂的真正守夜人——民办教师。永远铭记着那一位为捍卫人格和尊严在政府门前深沉而无声的等候通宵的血性男儿;永远铭记着那一位在接到转正通知书的那一天,含着微笑念叨着学生奔赴九泉之下的老民师。泱泱大国,商潮澎湃,物欲横流,试问有谁比他们更辛苦?更清贫?更默默无闻?更尴尬无奈?”

于槐江走了,白龙岭、黄龙岭、青龙岭等村庄的学生陆续赶到,在默默地哭泣声中,祈祷中为这位乡亲教师送行,几乎所有的学生的心中都不能忘记,永远默诵着龙山会的文章……

在送行的人群中,很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昔日共创槐树园小学的龙大河。虽然没有来,却让耿凤凰、龙天宇带去了一打厚厚的转正文件作为葬礼,同时让何老师接他的电话:“哥啊!该走的是我啊!这么多年来,我退休在家,没有想到你为村子和孩子干了那么多事。”的确,于槐江的去世是小龙河畔百姓的损失,更是槐树园小学的损失。何老师抑制不住自己悲伤的泪水,抽泣起来。

“自从雪莲走了,我们一直感到你们身边没有孩子,我没有来认领。没有想到翔子……那样的孩子让你,可是……”那边的龙大河悲痛欲绝。

葬队绕过槐树园小学直奔北岭,停止了哭泣,一声送灵长号,骨灰盒送往刚挖掘的土坑,龙山会扯起衣襟,让接了一把铜钱和饼、麸子……

然后培了几锨土,上了花圈和陪礼,龙山会拿着柳棍哭泣着,过分的悲痛和饥饿、劳累使他昏在坟旁,众人急忙走向前去……

人们无法想象,多少年来捐资近几十万元,而自己舍不得吃药、治病,更舍不得买件衣服。火葬时,他仍穿着身沾血污的衣服。龙山会心里难受,苦喊着:“您还没有转正啊!您把学生送到求知的彼岸,就是这样的摆渡人。不但在知识的**里摆渡,也在学生上学的路上摆渡。在精神和身体力行上称职的老师,为了能节约学生上学的时间减少了山路、水路的危险,撑了近半个世纪的船,临死建里了这座槐江大桥。”

纸灰在坟前飞扬着,随着葬队蹒跚前进,人们告别于槐江,沿着原路返回。在西案的渡口,一辆的士停在大槐树下,耿凤凰下了车,跪倒在大槐树下,大哭。

西边的太阳普照着,美丽的彩虹悬挂着于槐江门前的古槐。于槐江多么像古槐牢牢扎根于那块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在教育这块圣洁的殿堂。看那苍劲的英姿同大爷死而不倒的精神,像一尊不屈的雕像,任斗转星移,岁月轮回,风雨侵袭,俨然一副铮铮铁骨。

第165章 真假凤凰第25章 学校超市(五)第150章 爱情桌面第35章 建楼先修路(四)第283章 马上复学第263章 顶岗卖岗第9章 深夜探访(一)第152章 无法回避第128章 维权大军第187章 追悼会第31章 月色沉沉(三)第216章 第六号病房第170章 爱的温度第21章 学校超市(一)第70章 浪漫的棚子第140章 表彰大会第178章 奸杀女镇长第58章 尘封的记忆第209章 春耕第88章 副镇长进课堂第14章 上任三盆水(一)第107章 又见山本一郎第149章 爱情桌面第257章 民师的曙光第89章 招商洽谈会第159章 鹰兔之战第120章 买卖职称第180章 美女记者(一)第16章 上任三盆水(三)第281章 瞒天过海第281章 瞒天过海第113章 副镇长赴宴第29章 月色沉沉(一)第20章 追梦网吧(三)第126章 维权大军第80章 套房里的魔鬼第22章 学校超市(二)第183章 坠楼记忆第75章 棋逢对手第114章 副镇长赴宴第146章 寻找土地第20章 追梦网吧(三)第110章 雨夜网吧第44章 奠基之后第181章 美女记者第124章 发工资第1章 副镇长助理(一)第123章 发工资第129章 风波又起247章 槐树洞探幽二第213章 编辑部的故事第213章 编辑部的故事第92章 副镇长婚嫁(一)第20章 追梦网吧(三)第194章 一个皮箱第59章 尘封的记忆第35章 建楼先修路(四)第249章 铮铮铁骨第127章 维权大军第72章 浪漫的棚子第13章 傻子募捐(二)第34章 建楼先修路(三)第21章 学校超市(一)第225章 计划生育第171章 爱的温度第77章 套房里的魔鬼第93章 副镇长婚嫁第144章 咆哮的小龙河第116章 副镇长赴宴第61章 尘封的记忆第209章 春耕第57章 日后提拔第66章 拜见领导第283章 马上复学第234章 美女记者第52章 副镇长助理的亲事第132章 招商引资第282章 瞒天过海第2章 副镇长助理(二)第225章 计划生育第15章 上任三盆水(二)第3章 副镇长助理(三)第162章 辜负爱情第133章 招商引资第141章 表彰大会第231章 特别招待第280章 瞒天过海(一)第28章 谣言四起(三)第99章 抢婚第79章 套房里的魔鬼第122章 发工资第194章 一个皮箱第213章 编辑部的故事第21章 学校超市(一)第283章 马上复学第22章 学校超市(二)第25章 学校超市(五)第79章 套房里的魔鬼第64章 关于大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