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三章 陈规卢随

将士们发现,每个下水的人身上都盯满了蚂蝗。那些光着身子的人甚至连小弟弟上面都有。更有甚者,那些有伤口的人,伤口上的蚂蝗都叠了起来,象一朵朵青紫色的菊花。着实恶心,让人直打寒战。

将士们赶紧用手去把蚂蝗扒下来。那蚂蝗甚是可恶,有的转随即用它那吸盘吸在手上,搞的有的将士哇哇大叫。

医者赶紧让将士不要用手去扯,而是用手拍打蚂蝗盯咬处附近的皮肤,蚂蝗就会掉下来。强行扒扯下来,蚂蝗盯咬的部位就会流较长时间的备。当然,那些有伤口的部位的众多蚂蝗,只有强行扒扯下来。

过了好一阵子,将士们才把身上的蚂蝗清理干净。有几位将士气得拿起石头把弄下来的蚂蝗砸得粉碎,才觉得解恨。

那几位被大鱼撞翻的将士清理完蚂蝗还心有余悸。这么大的鱼,从来没见过。还好这鱼不吃人,否则一张口,足于把人吞下肚去(不是瞎编,湄公河确实有一种大鱼,能长到三四百公斤,体形奇大。那种鱼当地人叫巨鱼芒,无鳞,肉质鲜美)。

徐晃本来准备沿河寻找,寻一处水浅一点的地方过河。现在将士们害怕下水,只有换个办法,伐木扎木筏过河。

第二天,将士们扎了两个大木筏,花了一个时辰,就连人带马一起渡过了河。

徐晃一算,现在是二月十三日,出发到现在刚好一个月。天子要求两上月内把情报送达平南护掸将军刘虞手中,还有一个月时间。出境后的路程应该走了一半了,所以接下来速度可适度放慢,防止出现意外折损将士。

吃坏了肚子的将士经医者的治疗,已经基本好了。只剩下骨折的那一位伤病员了。

徐晃当然不可能知道,帝国已和平地解决了西南四郡的混乱,现在平南大军的马腾正率领两百将士从掸人区出发,来寻找接应他们。

重新上路后,徐晃他们对于选择前进路径有了更多的经验,所以尽管速度略有放慢,但预定目标的推进速度并不慢。每当宿营时,总可以在附近打到野味,将士们吃得也比较丰富,情绪也越来越好,真有点象游山玩水一般。

又走了六天,徐晃他们到了进入掸人区的那一道山脉脚下。正当徐晃准备选择路径上山时,向导发现百里之外的半山腰上有一队人马。徐晃拿望远镜察看后,发现那些人的服饰和装备是大汉帝国的军队,由此断定是平南大军的人马。

徐晃把这一消息告诉将士们后,众人都高兴的欢呼起来,惊得树上的鸟儿四处乱飞。回想起近二十天穿越无人的蛮荒之地,要不是大队人马集体行动,肯定有人会疯的。

第二天,将士们加速行进速度,终于在下午与马腾率领的平南大军将士会合。

二月二十六日,马腾和徐晃的部队一起到了平南大军在掸人区依洛瓦底江畔的大营。尽管已经知道了西南四郡已平,徐晃还是向刘虞递交了天子的诏书。并汇报了沿途看到的情况,特别是中途两大山脉之间,有一条河横贯南北,很适宜农业开发的情况。

刘虞安排营地,接收了徐晃的二百将士。并把徐晃一行的情况奏报帝都。

三月十四日,刘虞的奏报送达帝都。牛弘看后甚喜。好你个徐晃,带领将士出境大穿越,居然不折损一人。对于奏报中提到了两大山脉之间的谷地,牛弘知道那是现代老挝所处的地方。那里还没有人迹是一件好事,下一步可以从容开发。那一条河就是现代的湄公河了。

牛弘在决定南下时就了解过有关那一片的情况,在帝国日南郡的西边有个扶南国。孝安皇帝期间,曾派使来过帝都,表示臣伏大汉帝国。只是帝国向来对南方不重视,所以联系的比较少。

牛弘心里时刻想着帝国面临的人口压力,开发南方是帝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如果能把帝国的南方边境一直南推到马六甲,那末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再有人口压力。

三月十六日,帝国护匈奴中郎将卢植回到帝都。

牛弘在建章宫书房召见了卢植,一方面想了解鲜卑人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想听听卢植对帝国政治的看法。

对于鲜卑人的情况,卢植说,遭受去冬大雪后,鲜卑人已经遇到了空前的生存危机,檀石槐已无力控制。鲜卑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已荡然无存,已没有能力合起来劫掠大汉边境获取食物。一些大的部族都在蠢蠢欲动,妄图抢先灭掉檀石槐部族,一方面可以抢夺檀石槐的财富,另一方面也可以此获得大汉帝国的全力救助。

而大的部族之间,怕别人背后来一刀,也在相互防范。就中部来说,慕容部族最为强大,柯最部族前些年已经私下跟大汉建立了关系。这两个部族都想成为中部的老大,冲突一触即发。至所以现在还没有冲突是顾忌到中部还有一个大的部族,阙居部族,怕阙居部族乘他们两大部族拼杀,渔翁得利。

东部的情况也差不多,宇文部族最彪悍,崛起之势明显。但阙机部族早先私下与大汉建立了关系,也想乘机坐大。东部比中部更加复杂,还有弥加和素利两在部族。已经开始有零星的冲突。

西部三大部族相对比较团结,但他们也有野心,想东进打击檀石槐,乘机讨好大汉,扩大地盘。

卢植说,尊照帝国要求削弱鲜卑人的政策,靖边协调使周异已准备好预案。一方面利用粮食作诱饵挑起鲜卑人的内斗。另一方面,一旦鲜卑人的冲突发生,帝国准备适度扶持弱小的一方,让冲突长期化,以此来大大削弱鲜卑人。

“陛下,为什么不乘机灭掉檀石槐呢?”卢植问。

“灭掉檀石槐后,帝国就要出面收拾残局。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牛弘说道。

“太傅临走前举荐卢爱卿接任,卢爱卿对于帝国下一步的治理有何高见。”牛弘问道。

“陈太傅如泰山之高,臣仰视不能望其背。蒙陛下和陈太傅错爱,臣诚惶诚恐。在帝国的发展方向上,有陛下掌舵,臣将尽心辅佐。在吏治上,臣将按陈太傅的既定路线,继续保持大汉帝国的政治清明。”卢植说道。

“好一个陈规卢随。卢爱卿有此态度,朕就放心了。”牛弘说道。

三月十八日,南方开发总指挥使王允回到帝都。

在见牛弘时,王允汇报了帝国南方开发的情况。王允说,南方的水丰富,农业开发前景广阔。与中原所旱不同,南方的农业是怕涝。帝国要花大力气疏浚河道,建立排灌设施,那么南方可开垦的农田就可以翻倍。

人都差不多到齐了,牛弘就召开高官会议,确定太傅陈番走后帝国新的中央机构。张奂、桥玄、刘宠、李膺、卢植和王允参加了这一次会议。

这是一次几乎是牛弘独断专行的会议,牛弘把自己的意思跟高官说了。

卢植接陈蕃的班出任太傅。主要职责还是机构编制和财政预算控制。

王允出任百业府卿,以后是帝国高官会议的成员。这一下就突出了帝国发展百业的政策力度。

田丰提升为科教府卿。

桥玄接王允的位置出任帝国南方开发总指挥使。

第二天开朝会后,新的人选任命到位。至于一些人员的调整就留给卢植与有关部门协调了。

桥玄尽管有些失落,对自己的这种退法还是比较满意。打点行装,赴九江赴任。

一四九章 梦想成真第四章 太庙里的牛氏宣言第九十八章 刘悝也做皇帝梦第六十八章 皇后有孕了一零八章 震天巨响第八十八章 打开一扇窗一百章 不听话的老家伙一三五章 双季稻第二十章 危机暴发第九十九章 地震第三章 夏门亭第三十章 内忧既平外患又起第六十五章 下马威第二十七章 刘氏摆钟和马钧定律一二九章 纯正的血统第二十三章 亲政 新的开始第三十一章 北方的雪 南方的热一一一章 情为何物第七十章 南下战略第四章 太庙里的牛氏宣言一一六章 牧区的反差一一四章 宇文部族的选择第七十九章 宫女护主第二十章 危机暴发第七十六章 传说中的女儿国第九十章 大獒牵回来养不家第九十二章 惊变第五十四章 西域归心第九十九章 地震第四十七章 还没开始就吓着了第七十四章 石拱桥第五十九章 华陀无奈小虫何一四五章 苦孩子刘备第四十四章 长江大水一五零章 坐怀不乱新说一零一章 没有帝师的日子里第四十一章 机关研究作坊一三一章 平常心一二九章 纯正的血统第六十四章 低调发兵一二零章 二轮转第七十八章 居安思危第七十章 南下战略一一六章 牧区的反差一五一章 两个倭人第五十五章 战略布局第三十九章 不游而牧第七十八章 居安思危一三零章 北义侯第四十六章 问责制第六十七章 追星族第六十五章 下马威第二十七章 刘氏摆钟和马钧定律第二十八章 逆流第七十四章 石拱桥第十八章 太平道土崩瓦解一三六章 窥探天机要付出代价第六十六章 高调亮相第六十八章 皇后有孕了第九十二章 惊变第五十三章 曙光初露二十四章 皇帝的那些家务事一一四章 宇文部族的选择第五十九章 华陀无奈小虫何一三六章 窥探天机要付出代价一零三章 陈规卢随第五章 贪婪的窦家第十一章 张奂将军第四十章 帝国的风向第四十七章 还没开始就吓着了一二五章 不认输一一二章 丧妃 又一个童养媳一二七章 枭雄末路一一零章 解约后的失落第十九章 冰火两重天第九十九章 地震第八十五章 季布后人一百章 不听话的老家伙第八十一章 偏不打 急死你第六十七章 追星族第四十六章 问责制第五十二章 世事无常第七十章 南下战略第七十四章 石拱桥第二十章 危机暴发第二十一章 有时机会是等出来的第八十章 刺客云珠一零六章 把人往南方赶第四十八章 北方的狼第十四章 日食阴影下的倒霉蛋一二七章 枭雄末路一四二章 公主钟情第二十三章 亲政 新的开始第三十章 内忧既平外患又起一五三章 皇帝 富人 穷人第九章 风箱效应一一九章 比武选将 出师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