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种子

是夜,太子刘彻入未央,与汉帝刘启彻夜深谈,直至天色微明方才离开。

沐浴着晨雾,刘彻满心感叹,如今大军出征河朔在即,皇帝老爹不再如史上一般,急于解决梁王,想来袁盎等十余位朝廷重臣能逃过一劫。

然而,梁国富饶,兵强马壮,至今未加入皇室实业,削藩之举便无从着手。而梁王府中的诸多谋士和背地里支持他的世家豪门,也不会甘心梁王向刘启彻底妥协。

可以说,局势演变至今,已不是刘启和梁王可以完全掌控的了。这是两股政治势力的生死较量,梁王作为如今势力最大的刘姓诸侯王,就像一杆旗帜,被身不由己的被推上了对抗中央政府的道路,而且必将越走越远。

而汉帝刘启,正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吴楚之乱,让他大幅削弱了各地诸侯。只要再给诸侯王们施加更大的压力,让他们全部靠向梁王,最后借故一网打尽,就可以彻底解决国内问题。

可以说,史上的汉武帝能完成大汉真正的大一统,进而开疆拓土,开创千古盛世,刘启功不可没。文景两代帝皇,无论是哪一个,都比武帝更有资格称为千古一帝!

刘彻穿越后的所作所为,虽然延缓了梁王的失败,却最终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

即使汉帝刘启暂时被汉匈之争分散了精力,却仍将削藩作为首要目标。哪怕是刘彻自身,也对诸侯王存着必须剿灭的心思。

只是他始终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梁王能尽快放下一切,主动申请回京长驻,甚至入住皇亲苑,将梁国交由中央政府代管。也唯有如此,才能让皇祖母有生之年,看不到兄弟相残的悲剧一幕。

数日后,梁王归国,太后和刘启却并未露面,只是遣太子刘彻相送。

霸城门外,叔侄二人相视无语,沉默半晌。

良久后,梁王拍了拍刘彻的肩膀,幽幽道:“彻儿你果然比刘荣强上不少,陛下生了个好儿子,宗室幸甚!大汉幸甚!”

刘彻微微一笑:“今日一别,皇叔多加保重。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侄儿作为太子,却是不得不争。只得厚颜请皇叔多以苍生为念,则百姓幸甚!大汉幸甚!”

梁王闻言一愣,苦笑着摇摇头,并未多言,朝刘彻摆摆手,遂登上车辇,缓缓离去。刘彻随即翻身上马,头也不回的朝宫城疾驰而去。

两人沿着相反的方向渐行渐远,再见之日,想来必已物是人非。

岁月匆匆,如水流逝,转眼已是惊蛰。

南山脚下,益农候裘离正指挥着农学院的学子们来回犁田,翻起的泥土里有大量的虫卵,从养殖场运来的许多家禽,吃得十分欢快。

裘离原只是御花园里的花匠,因为擅于嫁接和育种,又识些字,被太子殿下任命为农学院的院长。去年秋收后,更是因为遗孤院的官田亩产大增,而被天子破格赐予益农候的爵位。

他虽有爵无官,却是大汉朝堂上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原因无他,只因农学院的先生们如今颇为抢手,获得大量化肥的权贵们,纷纷希望能得到农学院的“农事指导”。

虽然皇室实业组织了数次大规模的“农业讲座”,让他们派出府中农户参与学习,但老奸巨猾的权贵们还是希望能派遣农学院的先生们亲临指导。

太子刘彻自然是乐见其成,想要转变权贵们的观念,进而让他们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各种工匠的地位,就必须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而对于土地所有者而言,最为关注的便是农田的产出。

如此一来,农学院的先生和学子们,纷纷奔赴关中各地,传播农学院中所掌握的各种农业技术。而裘离则带着几个留守的先生,开始了农学院的“扩招”工作,从遗孤院中大量招收新的学子,同时将南山脚下的百亩实验田扩展到千亩,不但种植小麦,大豆,水稻,粟米,最重要的就是种桑养蚕。

刘彻深深明白,一旦夺回河朔之地,依靠长城死死遏制住匈奴铁骑,如今已元气大伤的西羌诸部,必将被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殆尽。

届时,丝绸之路将会比史上提前数十年出现在世人眼前。精美的丝绸和瓷器,将会为大汉的工业化注入急需的资源和庞大的市场。

汉代的丝绸发展还远远不如唐宋的盛况,主要是江南并未完全开发,桑树和蚕种也没有经过挑选和细致繁育。开发江南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非一夕之功。当务之急,就是培育出优良的桑种和蚕种,大幅提升丝绸织造工艺。

各项农业技术对于刘彻而言,不过是昏睡几日,从书库中提取的简单事情。然而,具体执行,却是极为艰难和漫长。

农业技术,不像工业技术一样,有图纸就行,必须慢慢的实践,一代一代的选种,培植。毕竟物种的进化,是根本无法跳跃式前进的。

面对刘彻魔怔般的铲平了小半个御花园的奇花异草,大肆种植桑树和白叠子,汉帝刘启没有丝毫干预。

刘启如今已将全副心神放在即将到来的汉匈大战上,面对自己日渐衰弱的身体,他作为一个务实的帝皇,明白这次大战恐怕将是决定自己历史定位的关键一战。

至于太子刘彻所说的牧马狼山,横扫大漠,恐怕就没他什么事了。

即使刘启明白,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大汉帝国很可能将在刘彻的领导下将完成远超前人的千古伟业,成为寰古一帝。

然而作为一个帝皇,刘启也有自己的雄心壮志,就是要打好河朔一战,尽复中原。若是再能扫灭西羌,坐拥西域,就更是大大的功业。

“后无来者”怕是做不到,但能做到“前无古人”,也定能名垂青史!

耿老汉很烦恼,作为快要知天命的泥腿子,如今要和十来岁的娃娃们一起学认字,实在要了他的老命。然而农学院的院长裘离再三叮嘱,这是太子殿下对先生们的要求,哪怕不会写字,至少要能认字。

耿老汉自然不能悖逆殿下的严令,在他眼里,殿下实在是个大圣人。不但供军中孤儿们衣食无忧,还派先生教他们学问,让他们长本事。

耿老汉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平日里觉得自己住这么好的屋子,拿这些多的月例,实在有负皇恩,莫说殿下是让他识字,哪怕是让他上刀山下油锅,他也会梗着脖子往前冲。

于是,耿老汉每日等赵立这些娃娃们下了学,就让他们到家里来,吃上一顿晚膳,顺带着教他识字。连着数月,倒也能认出不少字了。但也只限于认得而已,连在一起就搞不懂是啥意思。

和耿老汉有一样烦恼的先生不少,裘离有些无奈,只得求助于无所不能的太子殿下。

刘彻得知后,苦思良久,也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古文的确有些晦涩难懂,即便他穿越大汉十数载,每日也算勤奋好学,却也不敢自负能识文断字。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皓首穷经,终日埋头研究典籍的老学究了。

被逼无奈,刘彻决定在遗孤内院小范围内推广“白话文”。

即使后世很多喷子认为这样会埋没华夏传统文化,此时也顾不得。文字和语言本就是不断进化的,只有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才能将文明传承下去。若是一直按照古文推广教育,刘彻这一生,啥也不用干了,单单全民教育就能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求心安,刘彻特意召来太学祭酒,太子太傅卫绾,同他商议太学扩编一事,增设专门的书法,古文两科。

刘彻明白,白话文通俗易懂,在即将到来的工业化进程中,将会成为科技发展和社会大众的主要文法,进而会彻底将古文排挤出主流体系。适当的给予古文一些保护,在太学设立一些“保护区”,还是很有必要的,免得千年后,诸子百家的典籍都无人能懂,就太悲催了。

想想后世的新中国,多少狗屁不通的砖家叫兽肆意歪曲经典,看了叫人蛋疼!

尽人事听天命,和卫绾商议完毕,刘彻便招来太子詹事府里的众多书吏,亲自教导他们“白话文”的文法。由于从前刘彻就曾教导过他们一些标点符号的用途,甚至后世的汉语拼音,他们倒是接受得很快。当然,简体字刘彻暂时还没敢推行,这是牵涉到“祖制”的问题,搞不好要被御史们弹劾的,须得缓行。

作为机械和化工双料硕士,刘彻绝对是个好的理科老师,然而却未必是个好的文科老师。

他抓耳挠腮,不到半个时辰,就把肚子里那点少的可怜的文学常识全部掏空,只能悻悻的曲解道:“要学这白话文,须得先写散文,啥叫散文,就是形散神不散,把平时说的话如实写下来就是散文了。”

众书吏一头雾水,面面相觑,却不敢多言。

刘彻苦恼的挠挠头,无奈的让他们退下。随后,刘彻昏睡数日,愣是从书库里改编出几本厚厚的散文集,交由书吏们好生研读。

不久后,遗孤内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征文比赛,仅限白话文叙述的散文体裁,入选前十的好散文将获得万钱的重赏。

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的老学究们都没有入选,反倒是那些十来岁的娃娃们,仅仅在内院学了年余,硬是写出了不少好散文。

刘彻阅卷完毕,不由感叹道:“还是白纸好作画,教育始终要从娃娃抓起嘛!”

第八十六章 西北状况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四百一十章 长秋医学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设计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四百六十二章 单车问世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五百一十九章 决意犯险第一百九十一章 国事家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粮食倾销第六十四章 诛心之言 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四百零一章 今岁除夕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百八十一章 赵王西巡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二百七十八章 长安四月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祸相倚第三百零五章 铁业整合第七百三十一章 汉帝之谋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扩编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节过后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问世 第一百章 企业划分第五百二十五章 贼子就擒第五百七十一章 汉使窦蟠第六百三十章 入宫观戏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现世第七百一十四章 为子作揖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亲征第二十七章 新华书局 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铁路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调控第三百八十章 城头失守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军备战第一百七十五章 东郭农丞第六百二十四章 国之爪牙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二十章 造纸办学 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务正业第三百零八章 速难平原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请罪第七百四十九章 没心没肺第七十三章 化工环保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论理第二百七十五章 发行邸报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庄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锅第二百九十一章 长秋基金第三百零四章 雍凉乳业第六十五章 雁门行商 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请除国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凉畜牧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七百四十章 购奴门路第五百八十五章 细君翁主第五百九十一章 刘乘之子第五百八十六章 驰道驿站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阳南侵第二百六十四章 开发湘南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车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资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师范第三百三十章 商讨出兵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泽重见第五百九十章 觊觎太子第六百零九章 官办医馆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杀人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五百零七章 罂粟之岛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处第五章 金屋藏娇第二百八十五章 议及大婚第七百九十四章 诸般迁调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灭乌孙第五百一十七章 汉为刀俎第二百零五章 调教萝莉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动 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约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后谈第四百一十四章 组建暗卫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闯禁区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盘算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乌桓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钱庄第一百七十七章 发行国债第七百零五章 罗马权斗第十七章 御赐盛宴 第二百九十六章 暂缓圆房第四百四十三章 东郡油田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军集结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