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诛杀不当辜

当吕韵压着赵氏族人来到县衙时,韩浩还未回返,吕韵挑了挑秀眉,转身对邯郸氏的私兵首领交代道:“你带人去支援韩史。”

那人望向坐在堂中的邯郸胜,见老头子微微颔首,也就爽快的应道:“遵命。”

“回禀君侯,赵氏府中成年者四十六口,余四十三人;宾客二十八人,余二十人;卫士二十二人,余十五人;仆婢妾室一百三十二人。共计二百二十八人,十八人负隅顽抗被诛,剩余二百一十人尽数压至,请君侯审查。”

一身戎装的吕韵抱拳禀报,这一串数据让赵瑾面色变得通红,猛的吐出一口血来,他身后的赵氏族人也是一阵骚动,然而转瞬便被镇压了下去。

“辛苦了,先把赵氏族人带上来!”

李澈又对着赵瑾轻笑一声:“赵公,别急,还没开始审案呢。”

堂内的众人都不由自主咽了口唾沫,邯郸胜与刘乐对视一眼,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四十三名衣着华贵的赵氏族人跪在了堂前,年龄从刚刚及冠的青年,到皓首白髯的老年人皆有,李澈想了想,对着赵瑾身后的那些人努了努嘴:“都跪着去。”

感觉到脖颈上架着的武器又贴近了几分,那些赵氏年轻人很识相的加入了自家亲人的队伍,一家人整整齐齐的跪在了那。

汉朝的跪与坐差别并不大,臀部放在脚后跟上即为坐,直起上身即为跪,跪是送客之时的动作,是以有尊敬的意味。

“赵公是致仕太守,就不用跪了,本侯是很守礼的。”李澈状似好心的免去了赵瑾的跪礼,赵瑾只是闭目不言。

李澈也不以为意,淡然道:“公审开始,本官怀城亭侯、邯郸县令李澈,奉大司马、襄贲侯刘公令,审理邯郸赵氏一族勾结黑山贼匪刘三刀一事,有诉状的尽管递上来。”

“县君,小民有冤情!”

“小民也有!”

李澈话音一落,顿时群情汹涌,这些人曾经在地方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并非是怕事的底层民众,这也是李澈敢公审的原因。

若受害者大多是底层民众,还真不能指望他们敢直言赵氏之罪,这是有时代局限性的。

李澈使了个眼色,甲士们立刻挡住了汹涌的人潮,他抚须淡然道:“勿要拥挤,一个一个来,时间长着呢。”

第一个人刚走上前来,赵瑾长叹一口气,疲惫的说道:“不用他们一个个说了,老朽都交代,账本在府内,县君只需翻查一遍必然能找到。”

说完,赵瑾像是泄去了全身力气一样瘫软在地。那人恨恨的瞪了赵瑾一眼,却不敢多话,只是束手立于一旁。

吕韵闻言,连忙亲自带人去寻找账本。李澈则好奇的问道:“这种事赵公竟然还记在账本上?”

赵瑾扫了他一眼,淡淡的道:“若不记账,京中和州里那些人不认账怎么办?李明远,那些田地有一部分已经不属于我赵氏了,你敢继续查下去吗?”

“有何不敢?不要钱而要地的,都是一些蠢货,本侯倒要看看谁敢来邯郸找本侯要地!”

赵瑾顿时噎住了,理确实是这个理,聪明人只拿钱,毕竟痕迹少;只有那些蠢货才会贪图田地的长久利益,而忘记这是一瓶鸩酒。

“赵公很识时务,那本侯便给你个机会。”李澈摩挲着下巴,冷笑道:“本来是想用公审来告诉一些人,有些事不能碰。而且光明正大的公审,也免得冤杀了无辜者。

如今赵公既然存有账本,又愿意自白,本侯自无不准之理。”

“你还担心冤杀?”赵瑾有些吃惊,他本以为李澈准备将赵氏男丁尽数杀绝的,却不料还有放过的希望?邯郸胜等人也讶异的看向李澈,勾连黑山与赵王,族诛都属寻常啊。

李澈嗤笑道:“本侯又不是武安君再世,哪来那么大的杀性。公审是为了告诉邯郸百姓,这些人都是该杀之人,也让你们死个明白。

罪轻者自然可以不死,但既然是你赵氏一份子,只要是行了冠礼或已及笄,断无无罪之理,也不过是死刑与徒刑的区别罢了。”

赵瑾久久沉默,俄而叹息道:“倒是老夫小瞧了你。”

“高帽子也不必戴了,本侯只希望你能如实交代,记住,机会只有一次。

你也不知道本侯手上掌握了多少消息。但有不实之处,本侯会让你知道什么叫‘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说到最后,语气森冷如刀。

“放心吧,老朽也不想再丢人了。”赵瑾淡然的摇摇头,顿了顿,涩声道:“男丁中,唯有赵炅、赵佶、赵构、赵桓四人知晓始末,凡过而立之年者皆参与其中,方及冠者未曾参与。女子皆与此事无关。”

被赵瑾念出名字的人摇摇欲坠,熟知赵氏族人的邯郸氏卫士在李澈的示意下将几人拖了出来。

赵炅便是赵国督盗贼史,前些日子被刘备罢免。

李澈皱眉数了数,问道:“怎么就三人?”

“赵构在城外庄园,他负责城外之事。”

“又是赵构?”李澈有些无奈,然而布置都做好了,只希望韩浩能不负其历史声名,成功拿下赵构吧。

“赵公,你确定只有这四人与你共谋?”

“还有赵王仆陈遂以及赵王知晓此事,其余人等概不知始末,老朽可以性命担保。”

赵瑾赌咒发誓,然而李澈嗤之以鼻:“你的命马上就不属于你了,你需要担保的是你赵氏全族的性命!”

“县君,据我等所知,确实如此。且赵氏宾客中,唯有最受亲信的秦桧知晓始末,其余人等也只是奉命执行。”邯郸胜等人实在受不了这个县君冲人的性格了,苦笑着为赵瑾做了保证。

这时吕韵也拿来了赵氏的账本,李澈一通翻阅后脸色变得颇为难看,幽幽道:“本侯突然有些后悔了呢。”

赵瑾面色大变,嘶吼道:“县君!”

“你该庆幸是本侯在此审理此案!若是换成旁人在此,我看你赵氏男丁个个都得去城门上挂着!”李澈愤然将惊堂木砸向赵瑾,赵瑾不闪不避,也不顾额头上渗出的鲜血,只是伏地请罪。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诛杀不当辜,杀一匹夫,其罪闻皇天。

——汉·贾谊

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五百零三章 议功善后(上)第四百九十章 退匈奴(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南匈奴之战(一)第三百七十七章 历阳之战(下)第一百八十章 送礼第三百一十七章 当仁,不让于师第四百六十八章 肉汤与细作(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豪杰之论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计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七十四章 罚罪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六十三章 贾诩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与贼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三百八十八章 决断(下)第五百四十二章 平定关中(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关中动乱(六)第四章 吹捧第十七章 鸿德门前第四百零四章 争论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中原烽烟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一百四十二章 论商第二百三十五章 废立(一)第五百八十三章 中原僵持(一)第三百零五章 河南之变(下)第四百七十四章 交心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三百一十三章 谋划(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一百六十八章 乱象(元旦快乐)第一百零八章 出京(上)第四百零九章 上表第一百五十五章 议罪(下)第三百七十九章 虎之殇(下)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动第一百四十八章 小平津第五百四十八章 韩遂之败(上)第七十章 迎驾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六十章 斥贼第七十八章 七星龙渊第三百八十三章 边市(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平定关中(八)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战(下)第二百五十六章 会盟(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终变(七)第二百三十八章 废立(四)第三百四十四章 法术势第二百九十章 常山之战(二)第二十一章 吕韵第二百九十二章 常山之战(四)第三十章 三荀第二百四十八章 群雄起(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忆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一百四十四章 达成共识(第三更,求首订)第二百零八章 破釜沉舟(上)第三百一十三章 谋划(下)第三百一十八章 穷途第二十六章 卧雪堂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怀心思(上)第二百五十章 各怀鬼胎第四百二十五章 解斗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三百八十四章 边市(下)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追忆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战(上)第一百五十九章 动乱(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道不同第五百七十七章 三使(上)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五百零五章 决定(上)第五十九章 从贼第三百九十六章 临战决议(下)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间地狱第一百五十六章 乱起(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更,求首订)第四百五十四章 可惜第五百一十五章 论官(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达成共识(第三更,求首订)第二十章 包头吕布第五百二十二章 插旗第四百三十八章 开端第四百五十五章 别离第四百一十九章 徐州(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甄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