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文台

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孙武之后。

若说孙坚在后世的声名,倒有半数来自于他的后代,其长子孙策人称“小霸王”,雄踞江东,让曹操为之忌惮。

次子孙权,字仲谋,生子当如孙仲谋虽然常被调侃,但事实上这确实是曹操对孙权莫大的肯定。这位接手父兄基业,并随之发扬光大的吴大帝,虽然所作所为在后世颇受诟病,但毫无疑问,他确实是一代枭雄。

赤壁火起,打碎的是曹操统一天下的梦,给了刘备无比宝贵的喘息机会,而也让孙权这个本来偏安一地的军阀,彻底站上了天下的舞台,成为天下霸业的竞争者之一。

当然,孙坚的名声并非完全来自于子孙,其本人亦可称得上是汉末一流的将领。南征北战了十余年,立下了赫赫战功。

富春孙氏本只是蜗居一县的地方势力,勉强让十七岁的孙坚做了县吏,之后的锦绣前程几乎完全是孙坚提着手中战刀拼杀而来。

十七岁的孙坚便巧计惊走海贼,声名远播;二十九岁的孙坚投身于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中,不避矢石,勇往直前,朱儁亲自为其表功,封赏为别部司马。

而三十二岁的孙坚临危受命为长沙太守,一手镇压了区星、郭朝、周石的叛乱,威震荆南三郡,终于获封列侯,诏拜为乌程侯。

可以说孙坚的一生即便抛开之后几十年的吴国基业,也足以称得上传奇了。

此时的孙坚三十四岁,一身兼任南阳、长沙两郡太守,实际势力范围乃是长沙、零陵、桂阳这荆南三郡,麾下甲士皆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就算遍观天下,也是诸侯势力中位居前列的存在。

也因此,在与此时有些地位不稳的袁绍合作时,孙坚拥有着极大的自主权,两人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并非历史上孙坚依附袁术那般。

鲁阳县作为孙坚的屯兵之地,如今自然是如铁桶一般坚固,上万部属穿行其中,整军备战,肃杀之气几乎直冲云霄。

身高大约八尺二分,浓眉虎目,高鼻短须,古铜色的皮肤、强劲的身体,双手、面颊皆是有着伤痕,为其凭添了几分杀气。

这便是当朝乌程侯,破虏将军,领长沙、南阳太守的孙坚孙文台。

此时孙坚盘膝坐在城墙上,将自己的宝刀放在怀中,迎着阳光细细擦拭,神情格外专注认真,仿佛眼中除刀以外再无他物。

而站在他身侧的两人也是不发一声,只是默默的看着他。

过了许久,孙坚对着阳光细细品鉴了一番擦拭过的宝刀,满意的收刀回鞘,笑道:“大荣、德谋,站了许久吧?”

这二人一名程普,字德谋;一名祖茂,字大荣。皆是孙坚的亲信部将。程普本为右北平人士,初为州郡吏员,后随孙坚征讨黄巾,屡立功勋。

而祖茂乃是孙坚最初的亲随部下,如今是孙坚的近卫统领。

二人自是习惯了孙坚做起事来专注一心无视外物的作风,皆是笑着摇头,程普拱手道:“这次倒是不算许久。”

孙坚哈哈大笑道:“下一次本官会再尽力缩短时辰,不让德谋久等。”

程普与祖茂亦是笑出声来,待到笑声稍停,孙坚正容道:“本官知道你们的来意,但此事不容商量,惟其如此,方能尽快剿除国贼,安定天下。”

祖茂忍不住道:“将军!袁术乱政,袁氏已是天下公敌,袁绍纵有往日声名,此时也是一片狼藉。我等兴义兵、诛无道,上合天意,下顺民心,何以要与袁氏勾连?

我等虽知将军一片忠义之心,但天下人势必物议纷纷,名望受损,前途难测啊。”

程普亦劝道:“身正而令行,将军承天意,顺民心,本是以顺诛逆之好事。如今与袁汝南勾连,势必让天下人怀疑将军之心,众口铄金之下,我军将士也难免心有疑虑,却是兵家大忌啊。”

程、祖二人言毕,孙坚并不正面回答,转而问道:“大荣,德谋,你们说酸枣那些中原诸侯,有几个是想勤王的?”

祖茂挠了挠头,有些茫然的望向程普,程普略一沉吟,叹道:“卢中郎将与黄豫州自是忠心耿耿。其余诸侯却是难以揣测,济阴太守曹孟德或许也是忠义之士。”

孙坚摇头笑道:“看,中原两州,河朔一州,共计二十三郡国,只有一位州牧是真心勤王的。而这位州牧恐怕还无法完全掌控自己所辖,这般情形持续下去,天下便是再有忠君之士,心也凉了啊。”

程普迟疑道:“如今卢中郎将为盟主,那些牧守便是再不情愿,也必然要配合卢中郎将行事,将军未免忧虑过甚。”

“并非本官忧虑过甚,而是这天下形势便是这般危急!袁术乱政自是让大汉摇摇欲坠,而这些诸侯的按兵不动,更是对大汉莫大的损害!

天下人会想,中原腹地,封疆重臣,在这般危难关头却没有几人真正心念大汉。他们会怀疑,怀疑大汉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是否还有挽救的必要!

陈王刘宠,堂堂诸侯王,汉室宗亲,竟然趁着国难之际扩充势力,妄称大将军,你让天下人作何感想?”孙坚越说越怒,恨恨的一拳砸在城墙上,近乎咆哮宣泄一般怒吼道。

“本官要做的,便是竖起一面旗帜,告诉天下人大汉还没有亡,还有义士愿为大汉而战,愿为天子而战!

而行军作战,终究离不了粮草辎重,本官是武官,是粗人,不懂这些。南阳天下大郡,若想将之掌控,绝非易事。”

“我们可以……”

“可以动刀?”孙坚打断了祖茂的话,冷笑道:“本官自是想把这些人杀个一干二净,之后呢?谁来为我处理后勤?杀了一个张咨,南阳看似人心震动,郡中慑服,但只要我等继续北上,这些人转瞬便能在背后插上本官两刀!

而袁绍凭借袁氏的名望势力,他能大体掌控南阳,这就够了。只要后勤不失,本官自可长驱入雒,不需那些蝇营狗苟的中原诸侯!

你以为本官不知道袁绍的那些野心?但天下如今几乎人人都有野心!两害相权取其轻,本官唯有暂时与其虚与委蛇,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剿除袁术。

至于天下物议……呵,本官还是三年前那句话,太守无文德,以征伐为功,越界攻讨,以全异国。以此获罪,何愧海内乎?况乎如今为将军,权谋纵横,以全天下,以此获咎,何愧海内?”

→☆→☆→☆→☆→我是文言文的分割线←★←★←★←★←★←

前到鲁阳,与袁绍相见,绍表坚行破虏将军,领南阳太守,坚亦表绍领荆州刺史。

坚部将程普、祖茂甚惑,普曰:“夫绍者,术之兄长,海内所恶。今兴义兵,诛无道,焉能逆民心而合逆臣?”

坚曰:“绍为术兄,既举义兵,当效石碏诛石厚,以应民望。诸侯逡巡不进,唯绍不得不进,今与绍合,术不日必克,此为大计,愿君勿忧。”

——《季汉书·世家第三》

第四百一十一章 奉天子以讨不臣(四千字)第二十七章 醒转第一百九十九章 等待第三百二十七章 赏罚(下)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价第四百二十一章 琅琊王(下)第四百九十八章 来使(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终变(三)第四百五十二章 低头第一百四十二章 论商第四十六章 进谏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一百五十一章 惊变(下)第五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赵子龙(下)第三十六章 兴趣第四十七章 定计第一百一十七章 情投意合第三十二章 荀府第三百一十四章 冀州动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争(上)第二百一十章 守城第三百八十一章 幽州牧刘表(上)第二百零六章 常山赵子龙(下)第三百三十三章 青州乱起第五十七章 暗度陈仓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反应(上)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荒唐一梦(一)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战(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关中动乱(五)第二百一十八章 托庇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三百三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三百零四章 河南之变(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失道寡助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见曹操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二百六十八章 游说(下)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三百四十二章 渤海之战(上)第二百六十八章 游说(下)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二百七十一章 地域之争(上)第一百五十二章 肉食者鄙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怀心思(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二百三十五章 废立(一)第三百九十八章 内应(下)第二百零二章 火并第四十五章 伤仲永第四百六十二章 兖州初战(下)第四百八十七章 退匈奴(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恶名第三百三十章 算计(中)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赵子龙(上)第三百零七章 任峻(中)第四百三十一章 托付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蓟侯(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月下倾诉第五百六十九章 荒唐一梦第五百七十章 荒唐一梦第二百五十三章 酸枣会盟第二百零九章 大复仇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战(下)第三百六十五章 逝第九十二章 决斗第四百二十七章 少年天子(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虎牢关(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二百二十九章 终变(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战(七)第一百六十八章 乱象(元旦快乐)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三百九十章 劝学(下)第四百零六章 说服(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边市(上)第二百九十一章 常山之战(三)(四千字大章)第五百二十五章 卫觊第一百七十四章 站队第二百零五章 常山赵子龙(上)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五百四十四章 平定关中(九)第五百一十九章 思考第四百二十三章 宴席(下)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一百五十五章 议罪(下)第二十三章 君明何须虑王莽(起名无能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王府夜谈(下)第四十九章 利害第二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二百八十二章 清查土地第一百二十六章 苦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