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

初平元年正月二十八日,李澈已经返回了巨鹿,而酸枣会盟的消息也已传播开来,各州郡或忧或喜,袁公路惶惶不安自不必说。

豫州汝南郡却又接着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汝南太守袁绍传檄州郡,言称袁公路僭越谋逆,罪在不赦,号召天下州郡勤王。

随后,山阳太守袁遗,乌程侯孙坚皆应下了袁绍的檄文,南阳太守张咨遭孙坚谋害,袁绍上表孙坚为破虏将军,领南阳太守,袁遗与孙坚亦表袁绍为荆州刺史。

如今袁氏几乎是声名狼藉,汝南作为袁氏大本营,袁绍对汝南的掌控都有些吃力,更不用说荆襄之地。

荆州泰半的郡县一开始皆是毫无反应,丝毫不理会袁绍,唯有相邻的南阳郡在孙坚的兵锋下识相的服了软,既承认了孙太守,也认了袁刺史。

武陵太守曹寅,作为勾结孙坚谋害荆州刺史王叡的罪魁祸首,此时可谓是如坐针毡。袁术废立天子,袁氏的结局基本是可以预见的,这么艘快沉的烂船他实在是不想搭上去。

然而孙坚手中有他很大的把柄,正是他将檄文传给孙坚,又将王叡的虚实告知了孙坚,才会有今日之患。

这事若是捅出去,曹太守的名声基本也就烂到家了。

左右为难之下,曹太守无师自通的学会了三十六计之走为上计,挂印而走,不知所踪。

这么一来,夹在武陵与南阳之间的南郡顿时陷入了窘境,前后皆是袁绍的势力,若是硬挺着不承认袁绍,倒好像是袁术的忠臣。

思虑了几日,南郡太守还是硬着头皮挂起了袁绍的大旗,承认了袁刺史的身份。

三郡低头,之后江夏郡亦是易帜,荆州北部四郡顿时落入袁绍之手。

至于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自恃地方偏远,袁绍没空来和他们计较,仍然坚持原状,浑然一副隔绝世外的样子。

即便如此,荆州半境落入袁绍手中的消息传开,也是让天下局势越发的扑朔迷离。

以袁绍的威望和袁氏的声名,若是没有袁术的幺蛾子,便是定荆襄全境也没有多大问题。然而如今声名狼藉的情况下还能轻易拿下荆州最繁华的半境,袁绍的手段还是让天下诸侯为之心惊。

很快,另一个消息传开,袁绍手中握有刘辩的密旨,此行出京乃是奉旨讨贼,不少人才为之恍然,明白了袁绍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但远在冀州的李澈听到了这个消息,却是恨恨的掷杯于地,骂道:“袁本初,端的不当人子!”

同席的田丰默默的思量了片刻,疑道:“当真是弘农王的旨意?”

李澈神情愠怒,冷声道:“以本官对弘农王的了解,确实有这个可能,但袁本初这般暴露大王的旨意,可谓是用心险恶!须知大王此时仍在袁术手中,生死不由自主啊!”

“下吏不甚了解弘农王,想请问府君,袁府君这般作为,有没有可能是出自弘农王授意?”

李澈愣了一下,本想下意识反驳,却回想起此前与刘辩接触的情形,一时有些茫然,犹疑的道:“本官知道元皓之意,但此事确实不大好说。

弘农王性傲而急,惧死,但更恋权,天子尊位对他来说确实无可替代,骤然跌落帝位,的确有不顾生死来报复袁术的可能。”

“若确如府君所言,则袁府君所为有极大可能是出自弘农王授意。酸枣盟军的目的是诛灭袁术,可曾有一人提到,要让弘农王重回帝位?”

李澈哑然,到了今天这一步,除非刘协暴亡,否则刘辩已经不可能回到帝位了。袁术的罪名是擅自废立天子、专权擅政,盟军也只是以讨伐袁术为目标,对于刘协的帝位,即便是卢植也没有提出异议。

毕竟流程已经走完,刘协本人也并非没有继承权,诸侯不可能在杀完袁术后重走一遍废立流程,皇位不是过家家,每一次的交替,都是权力的洗牌,也会对皇权威严产生极大影响。

若是再来一次废立,那时候天下人要讨伐的就是酸枣盟军了。

“元皓之意,是弘农王对于重回帝位无望,故而想与袁术玉石俱焚?”

田丰微微颔首道:“不错,经过第一次讨袁,天下人都清楚,酸枣盟军各怀异心,不少牧守都只是打着勤王的幌子为己谋利,袁术的存在反倒是给了他们借口,弘农王想来也清楚这一点,或许他对酸枣盟军已经彻底失望。

而袁本初不同,他若想洗刷掉袁术造成的恶果,唯有尽快扩张权势,剿灭袁术,成为天下诸侯难以轻动的人物,才能保住袁氏不至于衰落。

袁术擅权每多一日,天下人对袁氏的愤恨也就多一分,这是袁本初断不能容忍之事。

这般算下来,弘农王选择袁本初进行合作,倒也不足为奇。”

李澈嗤笑道:“呵,天下牧守何其之多,大王竟然只能信得过逆臣亲属,元皓啊,你说这是打了谁的脸?”

田丰叹道:“世事之妙,正在于此啊,阳夏那位辅汉大将军可是真正的诸侯王,府君觉得他真的想勤王吗?”

“当真是笑话!如此看来,酸枣盟军未动,倒是要先看一场袁氏内战了?”

“酸枣盟军各怀心思,也不知何时能动,倒是孙文台部进驻鲁阳,据称已是厉兵秣马,枕戈待战。孙文台战功赫赫,堪称当世名将,雒阳方面恐怕很难找出与之抗衡的将领。”

南阳郡鲁阳县,位于南阳东北部,与司隶校尉部的河南尹接壤,距离雒阳并不算太远,正处在雒阳南方。

李澈摸着下巴叹道:“这般情形,倒是有些十面埋伏的意味了,可惜四面人心不齐。韩使君人是讨厌了些,但他当日所说确实不假,多方进军,一个不慎就是重演六国故事。

所幸黄豫州与卢中郎将真心勤王,只是黄豫州募兵尚需时日,希望孙文台能够暂且稍待,莫要轻举妄动。四面若是同时进军,袁术断无幸理,可若是轻骑冒进,却会给袁术各个击破之机啊。”

第七十三章 朝会第一百二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一百八十四章 杨凤(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崔琰第一百四十章 哀之而不鉴之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谋第四百九十二章 退匈奴(六)第四百九十九章 演(上)第四百九十三章 退匈奴(七)第二百五十一章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二百三十章 终局(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各怀心思(上)第二百零九章 大复仇第一百八十一章 许女第一百五十一章 惊变(下)第十三章 前倨后恭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与贼第五百零四章 议功善后(下)第六十五章 忠义无双十常侍第四百六十二章 兖州初战(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终变(七)第三百八十七章 决断(中)第四十五章 伤仲永第一百三十五章 严刑慎行第五百一十三章 封赏(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二十七章 醒转第三百四十六章 谶纬与神鬼(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六十六章 时代的落幕第五百三十五章 关中动乱(六)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人心之变第三百二十五章 赏罚(上)第五百五十九章 蜀地第二百一十八章 托庇第三百一十六章 虎牢关(下)第四百零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百零三章 战后杂事(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以人为镜第三百一十二章 谋划(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亲(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终变(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勤王之名第二百六十五章 冀州变乱第二百二十九章 终变(三)第九十一章 开幕第一百八十五章 杨凤(下)第五百四十章 平定关中(五)第八十四章 孙慎第三百七十四章 各方反应(下)第二百章 陷锋突陈第四百七十一章 辛毗第三百五十五章 谋算第三百二十章 末路(下)第四百三十四章 再见曹操第五百八十四章 中原僵持(二)关于剧情推进第二百七十四章 对错(下)第一百四十六章 断其一臂第三百一十三章 谋划(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说亲(下)第三百八十八章 决断(下)第四百四十八章 叛(下)第二百四十八章 群雄起(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临战决议(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议罪(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常山之战(八)第一百零九章 出京(下)第三百零三章 战后杂事(下)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四百六十一章 兖州初战(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备战第三百四十三章 渤海之战(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忠心耿耿(下)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一百零六章 冀州刺史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五百一十八章 名利第二百八十四章 定人心第一百七十章 奴与民第五百二十七章 朱雀阙上(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王第三百二十四章 夷族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亲(中)第三百零三章 战后杂事(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母与子第五百三十章 关中动乱(一)第三百七十章 蓟侯(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攻营与守营(上)第二百四十章 废立(终)第三百八十七章 决断(中)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六章 入城第五十章 双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