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刘协

相较于刘辩,刘协的童年无疑是要悲惨的多。母亲王美人由于受灵帝宠爱,加之又生下了自己,导致被何皇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将之毒杀。

原本在失去母亲的庇护后,刘协的生命很可能也会迎来终结,在人世间最肮脏的皇宫之中,一个幼年皇子的夭折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天子的目光也不会一直注视后宫,母仪天下的皇后若真的一心想要除掉他,简直是抬手可为。

幸运的是,灵帝的母亲董太后与何皇后不睦,自然也不希望刘辩登上至尊之位。而刘协正是唯一能威胁到刘辩地位的皇子,因此董太后对刘协伸出了援手,制止了何皇后的进一步行动。

但也仅此而已了,何进的势力膨胀的实在太快,此人的手腕也太出乎灵帝的意料。一介屠夫,先是拜在宦官门下,借着十常侍的援手而平步青云,在登上权力顶峰后,又果断的向士人示好,成为反宦官急先锋,大肆收拢人望,一举成为天下第一重臣。

宫外的何进,宫内的何皇后,再加上刘辩成为了士人心中改变格局的未来明君,纵然是天下至尊,也不能与所有人背道而驰,那是独夫。

哪怕灵帝气急之下甚至指责刘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也改变不了刘辩将要继承至尊之位的事实。

若是刘辩即位,刘协的下场最好不过是偏僻之地的藩王,最坏的下场便是死无葬身之地。这种局面对于汉臣来说有一种历史重现的既视感,同样的毒辣太后,同样的年轻君主,以及同样受宠的年幼皇子。仿佛吕后、惠帝、赵王刘如意三方僵持重现。

吕后棋高一着,在惠帝的层层保护下杀死了刘如意,而以何皇后的手段,纵然刘辩不愿,刘协也难有生机。

对于刘协来说,懵懵懂懂的他却不担心这些,因为皇兄一直承诺会保护他。当雒阳剧变发生的时候,偷偷带他潜逃出宫的刘辩成为了刘协心中最深的记忆。

逃亡失败,刘辩以软禁为名,将刘协严密保护起来,隔绝了宫中旧人,让自南方而来,性格憨直的许褚成为宫中统领,只为杜绝何太后伸手的可能性。

大乱再起,刘辩被废掉皇位,刘协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了袁术手中的傀儡,战战兢兢半年后,袁术败亡,本以为能松一口气,皇兄却去了南方,并对他视若仇雠。

或许是因为童年的压抑和悲惨,刘协比起刘辩来说确实早慧,但这一连串的局势变化对于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来说还是太过复杂,而当卢植离世,杨彪掌权后,刘协再次变成了傀儡皇帝,高居帝位,不知该做什么。

最后的噩耗,是去年收到刘辩遇刺身亡的消息,朝堂上的刘协只是怔怔流下了两行清泪,用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平淡语调说出了“退朝”二字。

这位少年天子的表现让不少人为之惊异,而杨彪也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泥塑木雕一般的至尊,当天便入宫进行了一番密谈,也由此改变了自己对未来的方略。

对于刘协而言,刘备和李澈是陌生的人,北芒山中救驾的短短接触并未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他重视刘备,是因为去年收到的那封血书,既然皇兄信任,那他自然也选择相信。

权柄本就不稳,从没有感受过至尊的痛快,刘协对这个位置并没有多少恋栈,唯一的坚持或许就是天子应该姓“刘”。

但他还有最后一点疑虑,世人都认为刘辩死于袁绍或刘宠之手,可唯有他知道,刘备和李澈也有着极大的嫌疑。那封血书,让他们成为了刘辩死后最大的受益人。

他想看看刘备的真面目,给出的理由是想要知道魏王性格,以免未来有所冲突。

杨彪给出了这个建议,以天子之法驾作为试探,看看刘备究竟是选择稳扎稳打,还是激进的追求地位。

刘协同意了,而当听到汇报言称法驾上空无一人时,刘协相信了刘备。对于一个稳扎稳打的诸侯来说,刘辩此时死去并不符合他的利益。

当刘备行大礼参拜,百官俯首之时,登基两年的刘协第一次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一丝不苟的礼仪,这是位极人臣的魏王做出的表率,从今以后哪怕是做样子,百官也不敢在天子面前做出任何逾矩之举。

“众卿免礼。”

“谢陛下。”

百官的声音仿佛都大上几分,冕毓之后,刘协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淡淡的道:“魏王劳苦功高,舟车劳顿,还是先行入座。”

众臣入座,位居群臣之首的魏王几乎紧挨着天子之位,面白无须的脸上并无多少征战的戾气,而是显得颇为平静、幽深,令人难以揣测心思,若以刘协的角度做出比较,那就是比太尉杨彪更加沉稳、泰然。

刘辩举杯道:“自袁术乱国以来,山河破碎、乾坤板荡,生灵罹难,幸有天赐辅臣,河朔平定,匈奴俯首,五州生民安居乐业,皆赖魏王之功。朕虽居深宫,亦知魏王之艰苦,恨山河路远,未能早见。今日得偿所愿,幸甚。”

“臣出身微末,才疏学浅,赖汉室天威,陛下圣德,将士奋勇,臣工尽心,遂有尺寸之功,不敢当陛下如此称赞。况且身为宗室,辅弼天子,保汉家天下,本就是天职,臣又受先帝殊遇,正当尽心竭力以报陛下,此为本分。”

刘备回礼,一语敲定了这两年混乱的皇权更迭,刘辩正式变成了“先帝”,刘协与刘辩成为了兄终弟及的继承关系,而非双日凌空的对立关系。

这引得不少人神色大变,诧异者有之,敬佩者有之,暗暗鄙视者亦有。

刘备用自己的名望确立了刘协的正统,这堪称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走到今时今日,对于宗室出身的刘备而言,刘协的作用已经没那么大了,即便不行废立,也没必要加固刘协的位置。

这是在给自己的未来增添麻烦。

第二百五十章 各怀鬼胎第五百八十章 和亲(上)第三百五十一章 老友(上)第三十九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乱起(中)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五百二十三章 京兆尹府(上)第七十三章 朝会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戮第五百三十三章 关中动乱(四)第二百零四章 焚粮第五百八十一章 和亲(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站队第三章 抉择第三百三十四章 郑玄(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终变(七)第二百三十六章 废立(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一百五十四章 洞察人心第七十一章 公卿第三百八十章 天下动荡第二百六十一章 去向第二百四十九章 冀州田丰第一百三十八章 妥协第四百三十二章 弑君第一百五十九章 动乱(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谈心第八十九章 外放第四百五十五章 别离第四百三十一章 托付第一百九十章 知政失者在草野第三百六十七章 冀州内务(上)第四十二章 仁义第三百一十一章 风水轮流转(下)第二百三十章 终局(四)第五十六章 决心第二百零一章 陶升第三百六十二章 试探(下)第八十二章 不忘初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狗第八十章 宗室第二百三十五章 废立(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亲(上)第三百五十四章 孙家双子第五十二章 君子之行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旨(下)第三百八十三章 边市(上)第二百六十三章 孙文台第二百九十五章 常山之战(七)第六十四章 北芒山第五百六十四章 忽悠(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赏罚(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信息不对称第三百九十三章 残酷第九十三章 群英荟萃第一百二十九章 官与贼第三百八十八章 决断(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孙家双子第二百二十一章 宫变(上)第四百六十章 兖州初战(上)第二百四十四章 兴兵为国,安问袁卢第六十九章 虎痴第四百零七章 说服(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议罪(下)第三百九十一章 怒火第四百三十三章 夜谈第二十一章 吕韵第二百六十九章 入主冀州(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收狗(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家族第一百七十六章 漫天起价第四百八十九章 退匈奴(三)第四百章 公孙纪第三百八十九章 劝学(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别的人第五百五十五章 西域(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大巫祝第四百七十五章 各怀鬼胎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真第三百一十三章 谋划(下)第四百零六章 说服(上)第三十八章 兵要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动(四)第二百零二章 火并第一百九十四章 投名状第三百八十五章 特别的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平定关中(四)第三百零八章 任峻(下)第二百九十九章 火化第三百三十章 算计(中)第三百六十六章 僵持第一百零二章 济阴太守第二百七十五章 选择(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别离第一百九十六章 征战第一百六十六章 雒阳终局(下)第二百六十二章 世事之妙第二百七十二章 地域之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