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

“狸猫换太子”

1

这雨来得突然,事先是没有征兆的。天空中划了一道闪电,又响了一声炸雷,大雨就来了。墨一般的黑夜,堆砌得实实在在,没有一丝缝隙。只在闪电亮起的刹那,可以看到无数的雨箭从深不可测的天际疾飞而下,重重地射向地面,射向黑黜黜的咸阳城。

有人以为这是异兆。

有这个想法的人名叫毕初,雷声响起的时候,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正眼睁睁地看着妻子毕氏在痛苦中挣扎。妻子的嘴里咬着一块看不清颜色的麻布,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下,滚落到脖子,再滚落到胸前,浸湿了薄薄的麻衫。

雨点不时地穿透窗板飘进来,昏暗的油灯便随着冷风忽闪。毕初的双手沾着血,那是妻子的血,鲜红,还带着妻子的体温。女人生第一个娃的时候就是他亲自接生的,因此知道这件事有多么壮烈。那时,毕初想去请个接生婆,却被妻子阻止了,她说女人本来就要生娃的,这是天神定下的规矩,能有什么危险哩?街坊邻居有很多娃,哪一个不是顺顺当当就生了?当然,也有女人因为生娃死了,可那样的噩运怎会碰巧就落到自己的头上哩?毕初嘴笨,平日里就说不过妻子,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妻子拿主意。既然妻子这样说,他也就这样听,也这样信。

今天天擦黑的时候,妻子就感觉不妙,就躺到了炕上。毕初已经有了一个男娃,还想再要一个男娃,城外那几垄薄地还指望着娃接着种下去哩。女娃将来总是要嫁人的,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对自己家是照看不了的。男娃就不同了,不光可以留在家里,还能带个女人回来,那女人若是身板壮实,还是一个好劳力哩。若是知礼守孝,对父母……妻子的哀嚎打断了毕初的思绪,妻子的哀嚎像钝钝的刀片划着他的耳膜。他有些内疚,不能替代妻子受苦受罪倒也罢了,如何能在这样的时刻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呢?他把思绪收回来,从背后紧紧地抱住妻子,嘴里不停地说着鼓励的话。妻子看不到他的脸,当然也看不到他的眼泪大颗大颗地滚落。他们的泪水和汗水融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热乎乎的腥味儿,热乎乎的灯油味儿,热乎乎的土味儿和柴草味儿……

雨越下越大,哗哗的声音像一团乱麻,塞满了每一寸空间,挤得毕初喘不过气来。他就想,这是一个异兆。眼看着麦子就要熟了,这场不期而至的大雨不仅毁了麦子,也毁了他的憧憬,更让他不得不与妻子一起经历生死考验。如果能让妻子平安无事,他宁愿不要这娃,这男娃!

孩子露出了黑黑的头顶,毕初意识到自己又走神儿了。为了掩饰,他兴奋的声音有些夸张:“生了!生了!夫人,生下了!”果然,他双手捧出了一个浑身青紫的婴孩:“男娃!夫人快看,男娃!是男娃哩!”

毕氏侧头瞥了一眼,嘴角现出一丝疲惫的笑,然后就轻轻地闭上了眼睛——她太累了,连看儿子一眼的力气也没有。

毕家有了两个娃,两个男娃!老大叫毕鹰,老二就叫毕骏。名字都是毕初起的,锄地的时候,恰好有狩猎的马队驰过。毕氏对骏这名字很满意,而对鹰却一直有些不以为然:“鹰只在天上飞着,既不会拉车也不会犁地。我看以后我还要指望老二呢。”

毕氏之所以有偏心,是因为这两个孩子性格截然不同。老大从小爱哭,老二沉稳;老大爱闹,老二乖巧;老大年长一岁,身强力壮,凡事都要占先,老二却天生羸弱,总被哥哥欺负。于是,当娘的就将更多的关爱给了老二。

2

那埸大雨确实毁了即将收割的麦子,不少人家断了口粮,他们拖儿带女逃往魏国或韩国,咸阳城里就冷清了许多,从城里拉出去的尸体也多了许多。

百姓的疾苦并没有影响到惠文王的兴致,这些日子他几乎没有离开过芈妃的后宫。这芈妃原是楚国女子,被楚王做为贡礼送给了秦王,年方17,面容姣好,举止婀娜,而且知书识礼,一入宫便深得惠文王的宠爱。就在那个暴雨之夜,她也生下了一个王子。

这一年为周显王43年,公元前326年。

惠文王原名嬴驷,做太子时曾经触犯了国法,正在秦国强力推行变法的左庶长卫鞅说服秦孝公,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分别施以劓刑和黥刑。此举震惊朝野,新法得以顺利实施,从此以后秦国国力大增。嬴驷继位后,在公子虔的挑唆下车裂了卫鞅,但他并没有废除卫鞅定下的新法,而是在丞相张仪的辅佐下继续推行中央集权。去年,他还变公为王,正是人生得意的顶峰。如今又老来得子,自然乐不可支,每日将小王子抱在怀里,须臾不肯放手。

对此,芈妃既高兴又不无担忧,她说:“大王,这些日子你留在后宫,满心满眼都是王子,若是荒疏了国事,臣妾可如何担待得起呀。”

惠文王并没有将将芈妃的话听进耳中,他说:“爱妃你看,小王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挺口阔,明目大耳,一出生便带有王者之相啊。”

听了这话,芈妃连忙摆手说:“大王休说此话。若是传了出去,只怕臣妾往后的日子不好过呀。”

惠文王不悦:“怕甚!秦国是寡人的秦国,天下是寡人的天下。寡人想传给谁就传给谁,无需他人多嘴!明日临朝,寡人就宣布重立太子,看他何人胆敢多言!”

芈妃倒吸了一口冷气,急忙阻止:“大王不可!大王若是真心疼爱臣妾,就请不要再提此话。不仅不能再提,这样的念头也要从大王的心里连根拔掉。臣妾不求母仪天下,只求母子相依,平安度日就好。”

芈妃这样说并不是虚意谦让,天下人都知道秦国太子乃是惠文王的长子嬴荡,一废一立必然酿成腥风血雨。芈妃在后宫被封为八子,以她的实力怎敢与王后和嬴荡争锋?

惠文王坐到芈妃身边,搂着她的肩膀赞道:“爱妃宽容大度,实乃寡人之福。爱妃,寡人要你再生一个漂亮的公主,如何?”

芈妃含羞回答:“只要大王喜欢,芈妃何敢不从?大王,还请为王子取个吉祥的名字吧。”

惠文王沉吟说:“嗯……王儿降世,天呈异像,又恰值麦熟季节。依本王之意,取名为稷!江山社稷的稷!爱妃,就叫嬴稷如何?”

芈妃眉头紧皱,正要阻止,王后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好啊!这名字好!”踩着话音,惠文后在使女的陪同下笑咪咪地走了进来。

“王后娘娘。”芈妃急欲起身施礼,却被惠文王制止:“爱妃不必多礼。”

芈妃很是不安,偷眼看着惠文后。惠文后的脸上轻轻掠过一丝不悦,很快便含笑如初,说:“是呀,八子初为人母,身体虚弱,且请免礼。”

惠文王接过话头:“王后来得正好。你且说说,嬴稷这名字好还是不好?”

惠文后话中带刺道“好好,好得很哪。江山社稷的稷,多好的名字啊!”

惠文王放声大笑:“哈哈哈,小东西果真当得此名。”他将王子递到王后面前:“王后请看,小王子出生数日,至今一声未哭,真乃天神下凡也!”

惠文后腮边的肌肉不经意地跳动了一下,强压着内心的恼火:“哦?若真是如此,岂不是秦国的大幸了?”

惠文王说:“是呀!寡人在位11年,五十而得子,实乃上天格外眷顾。寡人要挑选良辰吉日,礼祭天地。上告先王,下布百姓,周知列国诸候,普天同庆。”

不待王后开口,芈妃便急道:“大王不可,万万不可。小儿前面除了太子,尚有七位王兄,哪里就轮到他当此殊荣。王后娘娘,还请你劝劝大王,不要……”

惠文后冷笑说:“八子此言差矣。正因为小王子,哦,正因为嬴稷排在末位,才讨得大王格外的欢心。再说,平日里八子便深得大王恩宠,此刻又为王宫添生新丁,理应受此恭贺。”

芈妃自然听得出这番话中的嫉妒,她想开口解释,却被惠文王把话截了过去:“好!既然王后都这么说,那就这么定了!哈哈!哈哈哈!”

不知是惠文王的笑声惊吓了嬴稷,还是因为嬴稷看到了惠文后,降生后从未哭过的他,此刻突然放声嚎啕。不期而至的哭声惊动了每一个人,惠文王的笑声嘎然而止,芈妃面带惊恐不知所措,惠文后嘴角现出一丝阴冷的笑。

婴儿的哭声就在这死一般的静默中久久回荡。

3

这一年的天气确实有些反常,还没有完全进入夏季就已溽热难当。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恶劣天气的影响都是一样的,毕初一家无法躲避,生活在咸阳宫里的人们也不得不在酷暑中煎熬。

这样,芈妃的睡眠就成了问题。她一连多日从噩梦中惊醒,汗水湿透了薄衫,紧紧地贴在身上。当然,连续不断的噩梦并不仅仅是天热的原因,她被惊醒是因为有人在梦中挥舞着利剑杀死了她的儿子。

这个每夜光顾芈妃的梦境,处心积虑要置小王子于死地的人,就是太子嬴荡。

嬴荡天赋异禀,力大无穷,自诩天下人无可匹敌。当时闻名七国的大力士孟说、乌获等均被他罗织于门下,每日举鼎角力,只等接掌秦国大位。得知父王有意废掉自己,改立出生不久的嬴稷为太子,他怎肯善罢干休,引颈待戮?芈妃虽说入宫时间不长,但王宫中的险恶诡异她又岂能不知?

心惊胆战的日子没过多久,芈妃的奶水就断了。小王子饥饿的哭叫让惠文王心烦意乱,于是,他下令在全城强征奶娘。噩运自然就落到了毕氏头上,她不得不丢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子,来到芈妃身边。

嬴稷叼着毕氏的**,小嘴轻轻吮动。一双清纯无邪的眼睛望着毕氏,白里透红的小脸紧紧贴着她的胸脯,现出满意的表情。毕氏用手轻轻抚着小王子的头发,泪水却是不由自主地滚落下来。

芈妃看在眼里,大为不悦。她将对王后的不满发泄到毕氏身上,质问说:“你为何又在垂泪?要你奶喂小王子,莫非是委屈了你不成?”

毕氏急忙擦去眼泪:“奴婢该死。娘娘有所不知。能够伺候小王子,每天与娘娘为伴,这是奴婢的造化。只是……只是看到小王子,民妇不由得就想起家中两个饥饿的娃,所以偷偷地流泪。民妇进宫多日,还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芈妃有些奇怪,放缓口气问:“两个娃?”

“是。”

芈妃兴趣大增,接着问:“哦,两个娃多大?”

“一个去年生的,一个今年生的。哦,今年生的与小王子差不多,六月十三日出生……”

“哦?莫不是六月十三那个大雨之日?”

“正是。”

▲ ttka n▲ ¢ 〇

“稷儿是六月十三日亥时所生。”

“骏儿也是亥时。”

芈妃惊喜:“啊呀,世上竟有这等巧事!看来稷儿与你的孩儿前世有缘。”

毕氏急道:“娘娘可不能这样说。百姓的娃哪能跟小王子相比呀?只是……只是奴婢的两个娃太小,没有奶水可怎么活呀。”

芈妃思忖片刻,说:“你不必烦恼。明日我向大王奏明,容你将孩儿带入宫中喂养便是。”

毕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娘娘,你说的……可是当真?”

芈妃解释道:“稷儿独自一人甚是孤单,每日惊哭不止。若有同龄的孩儿相伴,或许可以让他忘却烦恼,重拾欢乐。”

毕氏感激万分:“娘娘,奴婢受此大恩,真不知该怎样相报啊。”

“舐犊之心,人皆有之。做了母亲,始知天底下惟有母爱仁厚无边,惟有母爱广博无疆。我又怎能看着你的孩儿因为我的稷儿而受饥呢?”

毕氏流下眼泪说:“娘娘!难怪咸阳城的百姓都说娘娘贤良有德,果然是大仁大义呀。”

芈妃放低声音叮嘱道:“只是此事不可传扬,尤其不能让王后知晓。”

就这样,毕氏将鹰和骏偷偷接到了宫中,每日与嬴稷为伴。三个孩子还小,长相也都差不多,除了他们的母亲,外人倒很难分清谁是谁。两位母亲眼睛里看着可爱的孩子,口中说些闲话,却也其乐融融。

转眼间,嬴稷就满了百日。惠文王特意在大殿中摆下酒宴,王后、众位王妃和王子分列两侧,每个人面前的案几置满酒肉。大殿正中另置一方大几,上面摆着各类物事。芈妃抱着嬴稷走进大殿,按大王的吩咐,小王子被放到大几上。

“拿呀,稷儿,快拿呀!”惠文王满面春风,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嬴稷,不停地催促道。

芈妃偷眼看去,就见王后阴沉着脸,面无表情。太子嬴荡一只拳头叉在腰间,另一只拳头拄在案几上,看看嬴稷,再看看王后,最后将目光直盯着芈妃。芈妃周身一抖,慌忙回避。她希望稷儿从众多的物品中随便抓起一件,就是不能抓起大王的虎符。

嬴稷却好像根本不理解娘的心思,他在大几上爬着,爬过了绣帕脂盒、将珠宝钱币拂到地上,径直抓起虎符,笑呵呵地塞到嘴里啃着。芈妃大惊失色,上前一步想把虎符大儿子手里夺下来。

“哈哈哈!”惠文王放声大笑,起身说道:“寡人早已说过,稷儿实非常人。他不爱金钱,不近女色,却偏选取了寡人调兵谴将的虎符,可见人虽幼而志远大,不可小觑,不可小觑呀!哈哈……”

他的笑声在大殿中回响,王妃王子们明白大王的话意味着什么,个个低首垂目,暗中观察着王后和嬴荡的表情。嬴荡满面怒气,正要开口,却被王后用眼神儿制止。这一幕自然被芈妃看在眼里,从此以后她更是忧心忡忡,谨小慎微。

后宫里充满了阴谋,王妃与王妃之间也彼此猜忌倾轧,因此芈妃在这里并没有真正的朋友,她的心里话只能也只敢向毕氏倾诉。前些天,王后身边的贴身使女投湖死了,因为她偷了王后的玉簪。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明白,那个刚满16岁的小宫女是清白的,她只不过成了王后发泄内心怨气的牺牲品。小王子嬴稷百日抓起虎符,这进一步加深了王后对芈妃母子的仇视和警惕,嬴荡更是怒不可遏,多次当面羞辱芈妃。芈妃不敢把实情告诉大王,只好忍气吞声,以求平安。

这一日,芈妃和毕氏正在诉说彼此的苦处,王后未经通报突然造访。此时,再想藏匿毕鹰毕骏已经不可能了,情急之下,芈妃只得让毕氏将两个孩子抱进后屋。

“卑妾不知王后娘娘到来,有失迎迓,还请王后娘娘原谅。”芈妃强做镇静,躬身迎接惠文后。

“哎,姐妹之间不必多礼。”惠文后的眼睛盯着嬴稷,话中有话道:“数日不见,稷儿又长大不少,眼看着就要长大成人,承担起治理国家的大任了。”

芈妃陪着小心说:“王后娘娘又在说笑。治理国家乃是大王的职责,大王之后还有太子。稷儿只不过是在诸位兄长的庇护下坐享其成罢了。日后,太子登基为王,卑妾还想请王后娘娘说情,向太子讨一处封地,带着稷儿安享富贵呢。”

惠文后冷笑:“这可不好说啊。”

芈妃一怔:“莫非王后娘娘连这点脸面都不肯……”

“虽说大王立嬴荡为太子,可纵观列国,废立之事不胜枚举。只怕到时候该是我向八子你求情啊。”

芈妃慌忙跪下:“王后娘娘,这样的玩笑八子可担当不起啊。太子不仅力大无穷,武功高强,而且聪明过人,这些年临朝听政,又学到许多治国方略,深得大王喜爱。大王素以国家为重,岂可逆天意而为之?

惠文后干笑几声:“呵呵,八子果然好口舌,快快请起。唉,国家大事自有大王做主,或废或立,大王自有考虑。你我妇人之辈不必操心,免得落个干政的恶名。眼看本月‘下九’(每月十九日,为妇女集会之日)将至,我想邀约宫中姐妹出宫游历,不知八子意下如何?”

芈妃答:“这等小事,着一使女通告一声便是,何劳王后亲躬?”

惠文后起身欲走:“唉,我那宫中的使女,非贼即盗,哪似你这宫里平安清静。我若不亲来,只怕八子……”

正说着,突然从后屋传来了毕鹰的哭声。芈妃顿时脸色煞白,她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

4

果然,王后抓住此事大做文章,欲就此除去芈妃。芈妃确实坏了宫里的规矩,即使惠文王也不能置若罔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毕氏把全部罪名顶起来,保全芈妃。

毕氏心惊胆战,跪在大王和王后面前,连连磕头:“奴婢有罪,奴婢有罪。望大王和王后,饶恕奴婢一条贱命。”

惠文后怒道,“饶你?此番若是饶你,岂不乱了宫里的规矩?”

惠文王把手一挥:“既然你自认有罪,倒也不必多说。寡人赏你全尸,准你与两个孩儿同葬。拉下去,活埋!”

兵士们答应一声,就要上前。惠文后急忙阻止:“且慢!大王,凭她一个村妇,断无此等胆量。毕氏,你快说,你是受了何人的指使?”

惠文王急忙插嘴说:“哎,王后,此事并非大事,罪魁祸首,就不必深究了吧。”

惠文后不以为然,正色道:“大王差矣。定下的规矩便需上下同守,不得有违。后宫禁地,岂能擅自出入?再说,稷儿乃王子之身,整日与这肮脏不堪的村童为伍,污身乱性,罪莫大焉!”

不容惠文王张嘴,王后接着说:“先王当政之时,重用商鞅,定下法度,上下同刑。大王那时不过发了几句牢骚,便由太师代罪受刑,公孙贾被黥面,公子虔遭劓鼻,此事大王当然不会忘记。”

惠文王不悦:“莫提商鞅。寡人将其车裂,就因为他不知尊卑,目无王室!”

惠文后咄咄逼人:“大王虽然处死了商鞅,却并没有废除商鞅所立的法度。正因如此,秦国才由弱渐强,敢与列国争锋。如果凡事不了不之,王法虚设,大王,只怕贻害无穷啊!”

惠文王眉头紧皱,他不能不承认王后说得有理,他也明白王后的真正用意是让他亲自下令处死芈妃,这如何使得?正在犹豫不决,芈妃突然跪下,主动承担罪责:“大王不必为难。此事皆由卑妾而起,还请大王、王后娘娘治罪!”

惠文王暗暗叫苦。芈妃接道:“大王,稷儿惊哭不止,日不思食,夜不安寝,卑妾心急如焚,便自作主张,命毕氏将其孩儿毕鹰带入宫中与稷儿为伴。自从毕鹰毕骏到来,稷儿惊哭之症果然痊愈,三个孩儿相与甚欢,其乐融融。”

惠文王听罢,笑逐颜开说:“如此说来,毕氏母子不仅无罪,反而有功啊。”

惠文后不满:“可是,大王,秦国的法度……”

惠文王脸色一沉:“哼!秦国的法度也是为寡人而定,只要寡人高兴,祖上传下的法度也可以改变!”

惠文后受了抢白,愤愤不平。芈妃此时已抱定了必死的信念,说:“不,大王,法度既定便不可轻易更改。卑妾扰乱宫中规矩,就该当受罚。只是毕氏母子实属无辜,还望大王降恩宽恕。”

惠文王思忖道:“这……那好,寡人便效仿商鞅,爱妃当罪,毕氏受罚。来人哪!将毕氏带下去,施以黥刑,命她母子三人永远不得入宫!”

芈妃还想替毕氏分辩,惠文王却起身,不容置疑道:“此事已了,受妃不必多言!”

说罢,大步离开。惠文后恨恨地瞪了芈妃一眼,无可奈何地跟了出去。毕氏转向芈妃,重重磕头:“娘娘的大恩大德今生难报。若有来世,奴婢母子情愿变牛作马伺候娘娘。”

芈妃将她扶起,从头上拔下一支玉簪递过去:“唉,你代我受罚,是我应该报答你呀!自此一别,今生再难相见,且请好自为之。这支玉簪请收下,变卖之后或可籴些粮食。”

毕氏接过玉簪,感激涕零。一旁等候的士兵催促道:“起来!走吧!”

毕氏只好起身,依依不舍。芈妃久久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眼睛里蒙上一层泪水。

5

公元前322年,惠文王出师大败赵兵于河西,蔺(今山西离石附近)归秦地。次年,秦筑上郡塞,为了巩固边防,惠文王决定亲自北巡。芈妃得知这一消息,未免忧心忡忡。

“卑妾闻听北河临近匈奴,尚未开化,大王何必深入狄夷之地,劳心乏身,自讨苦吃呢?”趁着惠文王高兴,芈妃斗胆劝说。

惠文王回答道:“自从寡人采纳相国张仪之策,拆散公孙衍之合纵,一变而为连横,国力大增,疆界已扩至北河(今河套地区)。北河新来归顺,民心不稳。寡人身为秦王,自当躬亲安抚,以固疆土,岂可贪图安闲,懈怠国事?”

芈妃说:“既然大王主意已定,卑妾安敢言不?只是大王此去路途漫漫,长则一二年,短也要三五月。卑妾和稷儿在宫中的日子可如何度过啊?”

惠文王安抚道:“爱妃不必担心,此事寡人自有安排。近来,燕国示好,已谴太子抵达秦国,愿意结盟共同抵御齐国。来而不往非礼也,寡人也想将爱妃和稷儿送往燕国,以示诚意。”

芈妃大吃一惊:“燕国?大王欲将卑妾送往如此遥远之地,莫非大王已不再珍爱卑妾?”说着,竟垂下泪来。

惠文王只得好言安慰:“爱妃休要多心。燕王谴来太子,寡人也不得不谴去亲近之人。再说,燕国临近北河,寡人此去,正要顺道造访燕国,那时便可将爱妃和稷儿一并带回。再者,此番出使燕国,可令王室内外、举国百姓皆知你和稷儿为国立功,岂能再有非议?”

听了这样的解释,芈妃虽然内心惴惴,却也不便反驳。

启程的日子很快就到了,惠文王特意选派一队精壮的士兵一路护送,还提前派出信吏,请求沿途韩魏赵齐诸国多加关照。即便这样,芈妃还是放心不下,这些天嬴荡几乎就没有离开过王后的后宫,二人在密谋什么,不用细想芈妃也能猜出一二。离开王宫就意味着离开了大王的保护,说不定她母子还未走出秦国疆界,就已身首异处。所以,芈妃早就把这次分别看成是生离死别,为防不测,她命令车队绕道选择北门出城。

芈妃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得知她母子即将前往燕国充当人质的消息,王后大喜过望,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她密令太子嬴荡召集门人做好准备,就在咸阳城外动手。

毕初赶着毛驴车正要出城,亲眼目睹宫中的车马驶过,打听之下,才知道芈妃母子即将前往燕国充当人质。他急忙回家,把这消息告诉了妻子毕氏。毕氏想起娘娘的恩情,坚持要见上一面,为芈妃当面送行。毕初只好套上毛驴车,拉上一家老小向城外追去。经过太子宫门前时,他们看见太子嬴荡率领全幅武装的门人,杀气腾腾策马向东门跑去。

毕初抽打着毛驴,加快了速度,约摸一顿饭的功夫,远远就看到芈妃的车队在前面缓缓而行。

“娘娘,等一等!”毕氏高声叫喊:“娘娘,我是王子的奶娘,民妇毕氏呀!”

喊声传来,芈妃撩开车帘,向后看了一眼,下令停车。毛驴车赶到,毕氏抱着两个孩子下车,拉着毕初一齐跪倒在地,说:“娘娘。娘娘要去燕国,还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所以奴婢特意赶来与娘娘和小王子见上一面。”

芈妃看毕氏有情有义,眼圈儿不由得红了。她也急忙下车,把毕氏从地上拉起来:“难得你们一片忠心。快起来吧。”

毕氏起身:“数年不见,娘娘可好?小王子可好?”

芈妃从车里抱过嬴稷,说:“稷儿,你是否记得?这是奶娘,这是鹰,这是骏。你们从小一起玩的。”

毕氏看到嬴稷,兴高采烈,将他抱在怀里,亲个不停:“哎哟,小王子长这么大了,越发像个真正的王子了。”

“骏和鹰不也长大了?”芈妃说着,突然看到毕氏脸上的黥痕,关切道:“这些年你面带黥痕,日子一定难过。”

毕氏说:“没甚,不出门就是了。”

毕初看她们久别重逢,一味说些家长里短,连忙提醒说:“夫人,且莫继续寒喧,太子的兵马很快就将追来呀!”

毕氏如梦方醒:“对了,娘娘,奴婢看到太子带领兵马出了王宫,直奔东门去了。不知是不是与娘娘有关?”

芈妃吃惊道:“啊,他果然是要途中动手。我弟弟早已料到他会如此,特意叮嘱我们自北门离城,绕道而行。”

毕初说:“既是这样,娘娘不可再耽搁,快快上车走吧!”

毕氏看了看人数不多的卫士,不免有些担心:“大王就派了这些卫士护送娘娘?太子兵马众多,如果真得追来,只怕难以抵挡啊!”

芈妃垂泪说:“我死倒不足惜,可稷儿他如此年幼,少不更事,何罪之有啊!”

毕氏舍不得将怀中的嬴稷交还给芈妃,他看看毕鹰毕骏,突然灵机一动,献计说:“娘娘,奴婢带着小王子分道而行,或许可以逃过一劫。”

芈妃犹豫不决,毕初摇头说:“不妥不妥。太子不见小王子,定不肯善罢干休,或早或晚都会被他……”

毕氏把心一横:“娘娘,那就请你将骏儿带上,冒充小王子。”她说着,将毕骏推到芈妃面前。

芈妃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这如何使得!”毕初也阻止说:“夫人!这万万使不得呀!”

毕氏打断丈夫的话,固执已见:“娘娘待奴婢恩重如山,奴婢不能不报啊。骏儿命贱,死了也就死了。小王子可是大王之后,不能有什么三长两短哪!”看芈妃还在犹豫,毕氏不由分说道:“娘娘,你们东去,我们北上,在临近魏国的大荔聚齐,你看怎样?”

芈妃想想,也只有此法或可保全小王子的命,但她不想让儿子离开自己太远。于是说:“不,大荔太远,只到高陵即可。我的兄长魏冉镇守高陵,有他相送,以后的路途便可安然无虞。”

毕氏点头:“那好,就在高陵聚齐。”

芈妃看毕氏态度坚决,不便再争,而且时间急迫,也容不得继续争来争去,只好犹犹豫豫将毕骏抱到车上。毕骏对眼前发生的事还不太明白,只知道要和父母分开,好在他天性隐忍,虽然不舍,却不叫不闹,只把一双泪眼依依不舍地望着父母。面对这双泪眼,毕氏也大为不忍,她叮嘱说:“骏啊,你是娘的好孩子,要不了几天你就能再见到娘了,啊?”

毕骏似懂非懂地点头,眼泪顺着面颊滚落下来。毕初舍不得孩子,上前说:“骏儿,你……”

毕氏不等他说下去,狠心阻止道:“你不要多说!时间不多了,娘娘,快上车吧!”说完,将芈妃强行推到车上。

芈妃不放心,回头叮咛:“你们一定要来高陵呀。”

毕氏答:“娘娘放心,奴婢一定将小王子平安带到高陵,亲手交回娘娘手中。”

芈妃说:“若是我难逃此劫,还请你们将稷儿送回王宫,交给大王。”

毕氏点头:“奴婢明白。娘娘快快上车走吧。”

芈妃不得已跨上马车,眼泪汪汪道:“再让我看看稷儿。”

毕氏只好把嬴稷递过去,芈妃带着满脸泪水深情地亲着儿子。嬴稷脖子上长命锁在眼前摇晃,她捧到嘴边轻吻,默祷说:“长命锁啊,请保佑稷儿平安,长命百岁。”说罢,她又从车里取出一袋钱币,递给毕氏:“这些钱币请你们带上。”

毕氏犹豫一下,接过去:“娘娘,不可继续耽搁,我们走啦。”

说完,她抱着嬴稷坐上毛驴车,毕初也把毕鹰抱上驴车,他向儿子毕骏投去归后一眼,含泪掉转车头走上了东去的岔路。

“爹!娘!”一直没有出声的毕骏,突然放声大叫。毕氏怔了一下,但她没有回头,而是抹去泪水,催促丈夫加快了速度。芈妃的车队也重新启动,她扒着车帘,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渐渐远去的毛驴车,内心充满了绞痛。毛驴车好像载了太重的货物,沉重地晃荡着,最后变成一个黑点。

“娘娘,他身上好臭。”

使女的声音将芈妃的目光拉回来,她擦去泪水,不满地瞪她一眼:“快找出稷儿的衣裳,给他换上。”

阳光照在毛驴车上,毕氏将毕鹰的粗布衣服脱下来为赢稷套上。行不多远,迎面她来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太子赢荡。他们因为追出了东门,耽误了一些时间,发现不对时连忙折了回来。行到毛驴车前,赢荡勒住马头,问道:“你等从何而来?”

毕初小心回答:“小民自咸阳来。”

“是否见到一队车马向北而去?”

毕初摇头:“小民是从东门出来,不曾看到什么兵马。”

赢荡满腹狐疑,眼睛盯着车上的两个孩子,毕氏强做镇静,她将嬴稷紧紧搂在怀里,小声说:“骏儿乖,骏儿跟娘去见舅舅啊。”

嬴荡看不出破绽,挥动手中的长剑,驱动坐骑象一股风般追了下去。滚滚黄尘之中,毕初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不住地念叨着:“骏儿死定了!骏儿,我苦命的儿呀。”

追出不久,芈妃的车队便进入了嬴荡的视野,他兴奋大叫:“快追!统统杀掉,一个不留!杀死王妃赏金五百,杀死王子赏金一千!”

门客们受到刺激,一齐亮出兵器,高声叫喊着冲杀过去。

太阳悬在头顶,白光刺眼。

6

远远地,泾城出现在地平线上,穿过泾城再有一天的路就可以抵达高陵了,毕初思子心切,不由得加快了毛驴车的行进速度。自从与芈妃分手以后,他们避开大路,避开人群,向北绕了一个大圈子,在荒凉的山路上马不停蹄,饥寒交加。饿了就用芈妃给的那些钱换几个馍就着河水吃下去;累了就靠在树干上小息片刻。大人是吃惯了苦的,挺过去也就罢了,孩子却哪里能受得这份罪?特别是嬴稷,贵为王子,在宫中有多少人伺候着,经不得风见不得雨,万般娇嫩。离开芈妃的第二天傍晚,嬴稷身子发烫,毕氏就知道他病了,不久又开始咳嗽,整日昏睡。驿氏心急如焚,一路将他紧紧抱在怀里,默默祈求天神的保佑,一刻也不肯松手。这样就冷落了毕鹰,这孩子从小就与弟弟争宠,动辄撒泼,哪里容得娘把关爱都给了这个陌生的孩子?于是就哭闹,哭声搅得毕初心烦意乱,顺手给了他两巴掌。这是毕鹰出生以来第一次挨打,也是第一次看到爹阴沉的面孔。

毕初虽是男人,在家里却是由老婆拿主意。老婆不经商量就用骏儿换了小王子,那不是明摆着让自己的儿子送命吗?他心头揪得发疼,颇颇抽打着毛驴,只求早一点儿赶到高陵,把儿子换回来。

进了城,看到街边飘荡着饭馆的幌子,毕鹰就喊饿。毕初没好气地喝斥他,让他忍着。毕氏忍不住,她让丈夫把毛驴车停下,先给儿子买碗热糊糊。毕初想想,这里是高陵地界,芈妃不是说这里是她弟弟魏冉的守城么,料来是安全的,就把车停下,走进了一家小饭馆。

饭馆里人不多,毕初要了一碗糊糊,买了几个热馍。正要离开,忽听桌边吃饭的客人正在

议论芈妃。他不由得停下脚步回头望去,原来是两个衙役边吃边聊。从他们的交谈中,毕初知道芈妃和小王子已经死于太子之手!

毕初匆匆回到毛驴车旁,把这个震惊的消息告诉了毕氏。

“不,这不可能,一定是你听错了。”毕氏脸色苍白,连连摇头。

“怎么能听错呢?那两个差人说得活灵活现,他们亲眼见到了娘娘的尸首。夫人,咱们骏儿死啦!”

毕氏感到天旋地转,久久回不过神儿来:“这……这可如何是好啊?”

“娘娘死了,她弟弟自然也活不成。高陵是不能去了,我们还是转回咸阳吧。”

“不,咸阳更不能回。”毕氏强忍着悲痛冷静下来:“王后和太子容不下的就是小王子,把他送回宫中,岂不是送入了虎口吗?要是太子知道我们用儿子换走了小王子,那我们的命还能保得住吗?”

毕初更加慌乱:“高陵不能去,咸阳也不能回,这可如何是好啊?”

“不管去哪里,就是不能留在秦国。”

毕初吃惊:“夫人的意思是……”

“这里也不安全,快快出城,先逃往魏国再做打算吧。”

就这样惊慌失措地出了城,再度踏上逃亡之路。毕鹰好像被父母凝重的表情吓住了,又好像一下子长大懂事了,再饿再累也不敢哭出声来。毕初夫妇见状,反而心下不忍。他们已经失去了骏,就把剩下的爱全都给了鹰。毕氏将鹰也一并揽进怀里,眼泪无声地滴在他的头上,毕初后悔自己打了儿子,一边抽打着毛驴,一边咒骂着自己,一边流泪。

直到经过函谷关逃出秦国他们才松了一口气,夫妻二人再也忍不住,就在路边抱头大哭了一埸。哭罢,重新回到车上,继续东行。他们打算先留在魏国的管城,好在芈妃给的钱还剩下不少,够他们将就过日。进入管城,第一件事就是给小王子找个郎中。嬴稷的病越来越重,最后连哭喊的力气也没有了。这可是大王的后代,若是死在自己手里,那罪过可就大了。毕初明白这个道理,一进城就牵扯着毛驴车直奔药铺。

药铺里有一位坐诊郎中,柜台后面有一位抓药的伙计。毕氏夫妇怀里各抱着一个孩子,一进门就哀求郎中救救孩子。郎中倒也热情,连声安慰,要他们不必着急。他仔细察看了嬴稷的脸色,又看了舌苔,摸了摸额头,最后撸起他的衣袖准备把脉。

嬴稷的袖口里露出了青色的丝绸,这是只有宫廷才能享用的丝绸啊!这样,郎中的脸色就变了。毕氏的心全在嬴稷身上,并没有察觉有什么异常,还在不住声地催促郎中快开药方。郎中不动声色地掀起嬴稷的衣襟,看清了粗布外衣下确实穿着全套的丝绸衣裤,也看清了孩子脖子上那只黄澄澄的长命锁。他抬起眼皮,打量着这对不寻常的夫妇,只见他们蓬头垢面,脸黄肌瘦,决不是宫中贵人的模样。特别是这个女人,脸上分明留着黥痕,一看就知道是犯罪之人。

看清了这些,郎中借故走到小伙计面前,小声叮嘱他速去通报衙门。小伙计也算精明,略一点头便快步向外走去。

这一切却没有逃过毕初的眼睛,这一路他担惊受怕,风声鹤唳,稍有动静便心惊肉跳。此时,看郎中和小伙计鬼鬼崇崇的样子,就以为追查小王子的通令也传到了魏国。他顾不得多想,一把抓起毕氏,示意她赶快离开:“我们不看了,快走!”

毕氏不明所以,正要发问,郎中跳起来拦住了他们的去路,他说:“这孩子路染风寒,若不及时救治,只怕生命不保啊。”

毕初将他推开,跑出药铺。毕氏大惑不解,甩开衣袖:“夫君,你这是为何呀?小王子他……”

不等她把话说完,郎中突然放声大叫起来:“抓窃贼呀!快快来人,抓住这两个盗窃王宫的窃贼呀!”

毕氏大吃一惊,抬起头,只见药房的小伙计带领几名衙役,挥动长戟向他们冲过来。毕初顾不上停在门外的毛驴车,拉着毕氏钻进了一条狭窄的小胡同。衙役哪肯放过他们,一路叫喊着穷追不舍。

“夫人,你带着孩子快逃吧!”毕初说着,将怀中的毕鹰递给毕氏:“我来抵挡他们,要不然我们全家都没命啦。”

“可你要是有个好歹,我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办呀!”毕氏犹豫。

“给我们毕家留一条血脉吧!快跑啊!”毕初大声喊着,将毕氏推开,转身迎向衙役。毕氏眼里含着热泪,向丈夫投去最后一眼,抱着两个孩子跑出了胡同。毕初跑到衙役面前,一下子跪倒在地,哀求说:“大爷,我们不是窃贼,求求你们放过他们母子吧。”

“天底下那个窃贼能说自己是窃贼?你的孩子身着丝绸,脖子上挂着王宫的长命金锁!岂能不是窃贼”衙役喝道:“把他送往衙门,继续追!定要人赃俱获!”

毕初不顾一切,紧紧抱着衙役的腿,挡住他们的去路:“大爷,我们真不是窃贼。求你们不要再追了,不要杀他们呀!”

“老东西,快让开……好个窃贼,你找死!”衙役大为光火,挥起长戟捅向毕初的肚子。毕初惨叫一声,却依然不肯松手。

“杀!大王有令,凡遇窃贼皆可就地诛杀!”衙役们喊着,将手中的长戟一齐捅向毕初。毕初的身子慢慢滑落,血像喷泉一样涌出来,湿透了衣衫。他双眼圆睁,紧紧地盯着衙役,那目光既有不甘,也有不解。

毕初用自己的生命为妻儿赢得了时间,毕氏抱着两个孩子慌不择路,一刻不停地逃出城门。眼看着管城越来越远,她脚下一软,瘫倒在路沟里。

“王子,小王子,你醒醒,醒醒。”她把毕鹰放到一旁,察看嬴稷:“小王子,你睁开眼。咱们去大梁,那里有好郎中,能治你的病……”

赢稷无声无息,身体像面条一样软弱无力,脸色像蜡一样苍白,任凭毕氏如何呼唤,他再也不能醒过来了。

“王子,小王子,你让我如何去见娘娘啊!小王子,你不能死,不能死啊!”

凄惨的哭声在空旷的田野里回荡。时近黄昏,太阳落在起伏的峁梁上,母子二人的身影铺在地上,很长,很长……

不知过了多久,他们的影子消失了,月亮爬了上来。猫头鹰的叫声打破了沉寂,紧接着又是狼的嚎叫。毕鹰害怕,他鼓足勇气扯了扯母亲的衣服,小声地叫一声娘。毕氏从失神的状态中醒过来,她已经没有了眼泪,眼泪早已被风吹干,眼泪只在她的心里流淌。

嬴稷的身体已经僵硬,毕氏将他脖子上的长命锁取下,又脱下他身上的绸衣绸裤,连同芈妃送给她的玉簪一并小心地包好,揣进怀里。然后,她脱下自己的外衣,把小王子一层一层地包裹结实,用双手就地挖了一个浅浅的土坑,将他埋了进去。

她做这些时,非常耐心,不慌不忙,好像她这辈子只需要做这么一件事似的。她用手拍打着新堆起的土包,手指上的血也随之渗进了土里。

7

毕初在泾城饭馆里听到的消息并不准确,芈妃没有死,毕骏也没有死。

嬴荡带着门人追上芈妃的车队,二话不说将护卫兵士尽数杀死。芈妃自知大限已到,只能引颈就戮。为了秦国江山,为了顺利登上大王的宝座,嬴荡没有丝毫怜悯,挥起长戟,向芈妃砍去。

就在这时,不知从哪里飞出一只利箭,正中嬴荡的左肩,他大叫一声,落于马下。正在纳闷儿,四野里响起了隆隆的马蹄声。回头望去,一队黑衣黑裤的蒙面人从山坡上疾驰而下,如同洪水激流,转眼间已将嬴荡的人马团团围住。

为首的蒙面人大声喝斥:“光天化日之下劫杀王室,何人如此大胆?”

太子赢荡大怒:“我乃秦国太子,来者何人,竟然如此大胆!”

蒙面人勒住马头,冷笑道:“劫杀王室已是死罪。还敢冒充太子,更是万恶不赦!”说着,搭上一支箭,瞄准了嬴荡。

嬴荡正要开口,芈妃从马车上下来,阻止道:“壮士且慢!他确是秦国太子,请壮士手下留情。”

蒙面人愣了一下,嬴荡粗暴地将芈妃推到一边,伸手把箭杆从肩胛中拔出来,重重地扔到地上,挥起长戟厉声说:“无须留情!你敢下马与我一战吗?”

一位门客看对方人多,害怕太子逞能连累了自己,急忙阻止:“太子,且请忍耐,留得青山在,不怕……”不容他把话说完,嬴荡伸出一只手抓住他的衣领,大吼一声扔向蒙面人。蒙面人躲开,门客扑通一声摔到地上。

嬴荡放声大笑:“哈哈哈!天下谁人不知本太子力能拔山。速速下马受死!”

“你力气再大,也只能到阴槽地府去拔山了!”蒙面人并不上当,拉开弓弦,“嗖”地一声将箭射出。

“啊!”嬴荡大叫,低头看去,刚刚拔出箭的伤口此时又插进了一支箭杆。他不无惊慌:“你……你犯上作乱,定要将你车裂而死!”

蒙面人从箭囊中又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对准了嬴荡的心口。嬴荡退后一步,心虚道:“尔等死已临头。且待本太子调集大军,剿山灭寨,杀你个鸡犬不留。”说罢,翻身上马,带着门客落荒而逃。

芈妃捡得一条性命,自然感激不尽,她上前施礼说:“幸亏壮士相救,否则……”

不等她把话说完,蒙面人跳下马,扯去脸上的布巾:“姐姐!”

“弟弟?”芈妃惊喜不已:“弟弟,你怎会在此出现,莫不是……”

蒙面人正是芈妃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他解释说:“弟弟虽与姐姐约好在高陵相见,但这心中却始终忐忑不安。弟弟深知王后不会轻易放过姐姐,太子也不会放过嬴稷,故而率领兵马假扮山贼赶来相迎。”

芈妃的眼泪涌了出来:“前几日弟弟派人送信,要我自北门离城,原来早有安排。幸亏弟弟来得及时,否则姐弟两人只好在九泉相见了。”

“姐姐休要悲慽。时辰不早,还是赶路要紧。上车吧。”

芈妃望着兵士的尸体,忧心忡忡地说:“太子中箭,定然不肯善罢干休。此去前程漫漫,路途遥远,我等如何能到得燕国呀?”

魏冉安慰道:“姐姐放心,弟弟将一路护送,直抵燕蓟。”

“若是这样,姐姐就安心了。”

芈妃回到马车上,车队继续前行。他们不敢停留,日夜兼程赶到了高陵。芈妃住进了魏冉特意为她安排的秘密府第,等候着毕氏夫妇带着小王子嬴稷到来。

最初,芈妃并不想把换子的事告诉魏冉,但约好的日子已经过了,毕氏夫妇还没有出现,她心里发慌,便将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魏冉听罢,两眼圆睁,不住声地埋怨姐姐过于大意。以他看来,毕氏夫妇定是受了太后的收买,用这种办法夺去了小王子。芈妃自然不信,天底下有哪个母亲愿意为了钱让自己的亲生儿子送命呢?魏冉想想也对,只好秘密派出两队兵士,在高陵与咸阳之间沿途寻找。

又过了十来天,小王子依然杳无音讯,芈妃和魏冉都慌了。特别是芈妃,如同从她心上剜掉了一块肉,终日以泪洗面,痛不欲生。魏冉虽然也很焦虑,但他不得不在姐姐面前强做镇静,他说:“姐姐,不论如何,你不能继续在高陵留住下去了”

芈妃听了这话,吃惊地瞪着魏冉:“弟弟,难道你要姐姐丢下稷儿不管了吗?”

“不是。按行程,你该在八月十五前抵达燕国。继续耽搁下去,只怕大王生疑。还有,咸阳传来讯息,太子从箭法上看出了破绽,已经认定是弟弟所伤,待他伤好之后定然兴师问罪。到那时,只怕你我姐弟二人都凶多吉少啊。”

芈妃扑到床上,痛哭失声。魏冉接着说:“姐姐且请先去燕国,待弟弟细细打探。太子若是活着,弟弟一定将他找到,送回姐姐身边。”

除此之外,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么?芈妃深知,多一天留在高陵,就多一份危险,自己死了倒不足惜,却是不能连累弟弟呀。这样想通以后,就怀着万般不舍的牵挂,重新踏上了征程。

有弟弟魏冉相伴,一路倒也顺利。只是越往北走,离开高陵越远,芈妃的心情就越沉重,心中的希望就越渺茫。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伴着驿站的孤灯,眼前浮现着儿子天真的笑脸,耳边回响着清脆的笑声,她的泪水就像决了堤的河水,湿透了枕席。经过城镇时,看到玩耍的孩子,她都忍不住停下车上前查看。有时候,她也把心中的怨恨发泄到毕骏身上,可一看到毕骏那含泪委屈的眼神儿,她又心下不忍,将毕骏抱在怀里请求原谅。她的状况让魏冉暗暗担忧,他不知道姐姐能不能支撑到燕国。

好在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就要结束了,进入燕国的都城蓟的时候,魏冉叮嘱芈妃说:“姐姐,这里是燕国,你的身份是人质,可比不得咱们秦国。到了王宫,说话办事需格外小心。特别是王子的事,更不可让外人知晓。”

芈妃含泪点头:“这个不需弟弟叮咛,只是拜托弟弟一定要寻到稷儿呀。”

“姐姐且请安心,弟弟回去后一定加紧寻访。说不定某日毕氏会带着王子来到燕国也未可知。姐姐,且请把泪擦干,一会儿拜见燕王时莫要让他生疑才是。”

燕易王看惠文王遵守誓约,将自己最喜爱的妃子和王子送到了燕国,心头大喜,特意将后宫中的一处院落赐给芈妃居住。一切安顿停当,魏冉也该返回秦国,临行时,芈妃眼睛望着毕骏,向弟弟说出了另一重担心:“大王曾对我说,此次北巡,返回时将顺便造访燕国。他对稷儿了若指掌,若是发现这并不王子,可如何是好啊?”

魏冉眉头紧皱,思忖说:“大王若是真要造访燕国,就只能靠天神保佑了。不过,大王政务繁多,或许不会前来燕国。”

“即使大王不来燕国,他也说多则一两年,短则数月便派人接我回来,那样不也是……”

“若是大王召你回去,定要设法拖延才是。过上几年,孩子大了,大王自然也看不出真假。此事唯有你知我知……”

“不,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弟弟带来那些兵士,看到姐姐终日哭泣,说不定已经有所怀疑了。”

魏冉上前抚摸着芈妃的肩膀安慰道:“姐姐放心,那些兵士决不会胡说八道。”说到这儿,他突然停下来,眼睛盯着一旁的使女兰儿。他的目光透着一股阴冷之气,兰儿抬头,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

“姐姐,我想请兰儿随我一起返回秦国。”

芈妃不解:“这是为何?”

魏冉解释说:“弟弟回到咸阳,定要去毕家查看,你不是让兰儿给毕家送过粮食吗?只有她知道毕家的所在。”

芈妃点头:“嗯,也有道理。兰儿,你就随将军一起回去吧。”

兰儿也精明,她岂能不知魏冉的真实意图,连忙说:“不不,娘娘,我不回去,我要留在这里陪伺娘娘。”

芈妃不解其意,劝道:“兰儿,我知道你舍不得离开,我也舍不得你呀。可是为了稷儿,你就回去吧。等找到稷儿你再回来,再也不让你离开了,啊?”

兰儿无奈,只得跪下,向芈妃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泪流满面地说:“娘娘,待来世……待来世再让奴婢伺候娘娘吧。”

兰儿的恐惧不是多余的,离开蓟城的当天夜里,魏冉就在驿站把她杀了。不仅如此,回到高陵,跟随他一同前往燕国的所有兵士也都被尽数活埋。可怜这些兵士,虽在九泉却不知道自己犯下了哪条罪状。

(本章完)

第九章 羌民的智慧第十章 初治泯水第十六章 郡府辩冤第十三章 重返蜀郡第二十二章 楚国的人质第四章 昭王即位第十八章 自荐蜀郡守第六章 魏萱公主第七章 蜀道难第二十二章 楚国的人质第二十一章 火烧水激玉垒山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第十六章 郡府辩冤第五章 范睢如何成为张禄第十五章 爱与痛第四章 昭王即位第二十二章 楚国的人质第二十五章 分水金刚堤第九章 羌民的智慧第五章 范睢如何成为张禄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第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二十五章 分水金刚堤第三章 两个王子第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十四章 水神与死神第十三章 重返蜀郡第十章 初治泯水第十六章 郡府辩冤第十七章 二治泯水第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六章 魏萱公主第二十二章 楚国的人质第二章 恐水症第十二章 从此世上有李冰第二十四章 逃出生天第二十章 治蜀有方第六章 魏萱公主第二十章 治蜀有方第二十一章 火烧水激玉垒山第七章 蜀道难第二十章 治蜀有方第二十四章 逃出生天第十七章 二治泯水第七章 蜀道难第二十一章 火烧水激玉垒山第五章 范睢如何成为张禄第七章 蜀道难第二十五章 分水金刚堤第二十五章 分水金刚堤第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四章 昭王即位第七章 蜀道难第二十一章 火烧水激玉垒山第十章 初治泯水第七章 蜀道难第二十章 治蜀有方第十五章 爱与痛第三章 两个王子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第二十四章 逃出生天第十四章 水神与死神第二十章 治蜀有方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第七章 蜀道难第二十三章 原罪第二十章 治蜀有方第二章 恐水症第二十三章 原罪第二十五章 分水金刚堤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第九章 羌民的智慧第八章 水破余州第二十一章 火烧水激玉垒山第二十一章 火烧水激玉垒山第四章 昭王即位第九章 羌民的智慧第十五章 爱与痛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第二十三章 原罪第三章 两个王子第十一章 太后的“母爱”第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十九章 城下之盟第十八章 自荐蜀郡守第九章 羌民的智慧第二章 恐水症第二十章 治蜀有方第七章 蜀道难第二十四章 逃出生天第五章 范睢如何成为张禄第十五章 爱与痛第四章 昭王即位第四章 昭王即位第三章 两个王子第一章 “狸猫换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