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徐徐为阵,夏风乱舞

“清军动了!”

同在城墙上观察清军动向的参军司参谋曹本荣惊呼出声,许都被他吸引,同样将目光投向城下。

东虏的确有了大动作,原本因为调走数万军队,已经单薄许多的围城军列,居然又涌动了起来。有好几支兵马向后穿行而过,各自收起旗帜,撤出到了战场的外围,他们好像是偃旗息鼓,一副士气低落的样子,不知道是要干脆北撤,还是转向另外的其他战场。

位于清军围城战线前端的两座御帐,这时候也有了一点动静。原本那些被部署在御帐周围的精锐甲骑,也被抽调走了许多人马,御帐的防御顿时减弱许多,那两尊被众星捧月在御帐之前的御座,这时候也因为亲卫的减少,被清军撤回御帐之中。

许都皱起眉头,对清军的动向感到疑惑和不解。陈永福则两手按在城墙之上,他的眼珠正在快速运动着,两眼仔细观察着清军这第二次的大规模调兵,随后突然惊叫道:

“东虏是往西调动了!”

他这句话说完以后,脸色便涨红了起来。两手挥舞,颇显兴奋道:“必是陛下大兵已出井陉口!东虏看来是抽调围城兵马去迎敌了!”

陈永福的儿子陈德顶盔掼甲在一旁,此战他在陈永福的督促之下,也算得上沉稳耐劳,一直在城墙上巡防作战,没有丝毫的松懈。陈德一身甲衣上满是灰尘和硝烟,听到大顺军援兵很可能已经逼近真定战场的消息后,顿时放心许多,靠在城墙上松气道:

“真定城无忧了……”

包括曹本荣在内的其他很多参军司参谋,这些善于做纸上作业和军事推演的文士们,虽然反应不及陈永福这位老将快速,但熟悉军阵形势的他们,也很快做出了同样的判断。

结合此前清军第一次调兵的情况,所有人都差不多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

清军第一次调兵,应该是分兵去攻击井陉关了。而从这第二次调兵的仓促紧急,还有很多军队偃旗息鼓,没有张起旗帜的情况来看,估计十有八九是清军尚未攻破井陉,李自成就带着大顺军援兵赶抵战场了。

形势激变之下,看来皇太极也只有移围城之军,西向迎敌了。

“清军兵力又调走了一些!”

到此为止,看来清军的用兵和动向,已经被真定守军推测的是八九不离十了。

许都、曹本荣,还有陈永福父子,都看向了顾君恩。大家都了解顾君恩的性格,知道依照顾君恩敢于冒险的性子,现在正是守军出城咬尾追击的好机会。

清军撤围仓促,士气看来又很低落,一旦守军大胆出城进攻,很可能将迫使清军丢弃大量重炮武器和辎重军资。

撤退,本来就是一种难度极高的战役动作。现在清军又是因为大顺军援兵抵达,被迫在攻城还没有取得任何有利战果的情况下,突然撤围调兵迎敌,其军心士气,肯定都处在低谷之中。

这时候守军只要大胆出击,一定能够斩获众多战果。

顾君恩因此感叹道:“唉!两位君侯把真定城里的骑兵搜括无遗,差不多全部带走了。之前咱们派去联络井陉的许多轻骑,又被清军截杀,至今没有消息送回。现在形势虽然有利于我军,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以步卒冒然出击追杀,未必能够追上东虏的兵马,而且东虏如果集结骑兵打一个回马枪,我军以步卒为主,仓促间形势就又有可能转为险恶。”

曹本荣没想到这时候顾君恩的意见居然倾向于持重,陈永福则本来就因为自己是降将出身,只希望能够圆满完成李来亨交代的任务。出城追杀如果取得重大战果,当然是好事,但是出城追杀如果被清军反击,使得守军伤亡太大,甚至于影响真定的得失存亡,那对于陈永福的个人得失,影响就太大了。

所以陈永福也赞成顾君恩的意见,反倒是他的儿子陈德有一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质,反对道:

“东虏撤围,旗帜不张,摆明了是被万岁带兵侧击,我看很可能已经是肝胆俱裂。现在正是我辈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城内虽然缺乏战马,但敌人有许多军资辎重要运送,而且十多万军队仓促撤退,岂能迅速撤围?我们果断出击,即便是步卒,也一定能够截住不少敌人。

新朝开国,建功立业、荫蔽子孙,公侯万代的机会,就在此时呀!顾司马,父帅,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合该出击,杀一个东虏片甲不留吧!”

参军司中有不少年轻参谋,他们加入闯军已有不短的一段时间,但多数人都欠缺可堪一提的军功。现在新朝开国,谁都知道李自成推行“右武”政策,大顺朝以军功为重。此时清军仓促撤围,硕大的军功送上门来,谁会嫌弃呢?

参谋们受到陈德刺激鼓舞,很快就群情激奋,人人请战,想要追亡逐北,在大顺军“一海内”、“大一统”的事业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军功。

许都则沉声分析说:“清军十几万兵马,又是皇太极亲自领兵,甚至还摆出了御帐御座在军前,好像是一副不破真定决不罢休的样子。可是攻城至今,大家估计清军才使出了几分力量?怎生又突然撤围?

此中不合兵学之处极多,皇太极向来用兵高明。难道真的是如君侯所言,皇太极病入膏肓,命数已不久了?总不成是皇太极现在暴毙前线吧?”

陈德闻言却喜道:“未尝不可能!戎狄入中原,不合天理。而且东虏都是关外北人,肯定不习惯关内夏季的气候,或许染了瘟疫疾病也没准啊!”

“此中不合理处太多。”许都摇摇头,向顾君恩劝道,“如果清军是故布疑阵,其实太原援兵还没到呢?我们仓促出击追杀,反而会落入皇太极的画中。真定四面无险阻,敌人骑兵又多,随时可以变撤退为进攻,反将我等一军。这是不可不防的事情。”

陈永福和顾君恩两人都负有指挥真定防务的责任,但是顾君恩是李来亨的亲信,陈永福则是明军降将,两人地位孰高孰低也很明显。

最起码的一点,即便陈永福地位和顾君恩等夷,一般情况下,他作为降将也不会抢了顾君恩的风头。

所以现在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顾君恩的决定,真定守军究竟要不要出城追击撤围清军?他们的下一步要怎么做呢。

顾君恩没有细想多久,他转身走下城墙,边走边说道:

“东虏动向诡异,不可不防。但是如果太原援兵已至,援军兵力十万,兵数相较于东虏劣势很大,真定守军足有二万人之多,与其在城中坐观胜负,不若出城迎击。”

顾君恩转头看向诸将,坚定道:

“但我们不是要咬尾追杀,而是要参与这一场大决战!守军留兵万人守城,另以万人出城迎击参战。

先待清军尽数撤围,我们再徐徐出城。不必追击,而是要持重缓进,步步为营。真定到井陉关距离不远,如果太原援军已到,估计清军和大顺军主力很快就会交锋。到时候东虏就没有闲暇顾及真定了,此时我们再以万人步卒持重而进,逼向战场,与万岁里应外合夹击破敌。”

顾君恩下定决心,真定守军必须参与会战,抹平李自成在兵力对比上的不利局面。如果清军预留下一部分兵力,用于监视真定守军,那最起码顾君恩也可以算是牵制住了一部分敌人。

虽然真定守军大多都是步卒,徐徐结阵出击,最终究竟能否赶上会战,很成问题。但只要有可能牵制清军的一部分力量,就有可能对会战的最终结果造成良性影响。

如果大顺军在这场会战中战败,真定守军即便成功保存了兵力,也难以对抗清军的庞大军队。只有会战的胜利,才能保障真定的生存,才能保障大顺的生存。

决定天下归属的一战,即将开始。

远处风声突然呼啸了起来,清军散乱的旗帜在夏风中乱舞,真定城头之上,诸将相顾无言,每个人的心中,都怀着一种不同的心情。

第五十一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四)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七章 何去何从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三十九章 伟人的时代第六十四章 山中岂桃源(三)第四十三章 和平将军陈永福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离保定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九十六章 江山靠谁守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九十五章 闯曹军议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三十三章 洛阳春光好(十)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五章 矿徒军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九十五章 玛瑙山第一百七十八章 吾其被发左衽矣第一百零九章 曹帅乱弹琴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四章 小徽柔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六十七章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五十八章 刀马旦(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八十七章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第三十三章 救鲜第一百七十七章 就这?第九十九章 闯军水师第一百八十章 两白旗白甲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十九章 阴谋改变不了历史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七十章 牛李党争第九十一章 大顺骑士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十四章 郭君镇的胜利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七十七章 扑夷陵(三)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五十九章 井陉道上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一百二十三章 不可抵抗的八旗兵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六十九章 狸奴第三章 经略随州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三十八章 杨嗣昌的终局(二)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一百零二章 九条龙谷可成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一百七十三章 羽林飞驰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单章说明 整合45~53章为5章节第八十一章 勇士捐躯第五十八章 暴毙之忧第七十七章 洗甲北舞渡(七)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一章 太原第一百三十八章 延安府野猪岭第七十二章 横扫察北